APP下载

郑天华与加拿大华人参政的先声

2013-04-11果贾葆衡

关键词:华人社区天华自由党

丁 果贾葆衡

(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

华人刚刚来加拿大之初到1875年之前,其实是有选举权的。但是,早期的华人除了极少数的商人对加拿大的政治现实有所了解,大部分华工连中文水平都有限,更不用说去了解加拿大的政治体制,而参加投票选举,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当然,这也并不排斥有些人操纵华人的选票谋取利益。

随着排华风起,加拿大卑诗省在1875年获英女王批准制定取消华人选举权的法律以后,其他省市先后效法跟进。1920年,加拿大联邦政府立法规定没有资格在市或省内投票的人,也不准参加联邦政府的竞选和投票。换句话说,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加拿大华人在政治上绝对是“三等公民”,没有任何参政议政的权利。除了在唐人街进行集体的抗争以外,华人在加拿大的命运完全掌握在别人的手里。不仅如此,因为排华法的通过,华人还成为加拿大受歧视最严重的少数族裔。一直到了1947年,加拿大政府取消排华法后,华人才有了投票权和参选权。

加拿大华人经过漫长时间的抗争,尤其是在太平洋战争时期,华人子弟“以德报怨”的参战奉献,终于赢得了选举权。但是,这并不表明,华人由此就踏上了参政议政的平坦之路。事实上,从1947年到1956年近十年间,没有一个华人通过参选进入加拿大三级民意机构和政府。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尤其是对华人的隐性歧视和偏见的改变需要时间外,从华人本身而言,第一代华人无论在语言水平、教育程度,乃至社会地位上,仍然毫无参政的本钱可言,对加拿大政党运作也全然陌生,因此参选的可能性几乎是零,可以说是有心无力;而第二、第三代华人,由于从小在唐人街成长的环境,以及父母和祖父母辈的影响,对政治有热情的人不多,远离政治的人则不少,因此,出面参加政党活动的人,并不踊跃。但是,华人在历史上的遭遇,以及在赢回公民权投票权方面的艰辛,让一些人逐渐认识到,没有华人在政治上的代言人,华人的地位仍然不稳定,融入主流社会的速度也很慢,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也难以改善。因此,郑天华在加拿大联邦政坛的出现,给华人参政带来了零的突破和崭新的企盼。

一、郑天华当选国会议员

1957年,是华人参政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加拿大土生华裔潘协华和郑天华先后当选亚省士达拿(Stettler)市市议员和加拿大国会议员,揭开了华人参政的序幕,其中又以郑天华的当选意义重大。

如前所述,郑天华在太平洋战争中曾加入过加拿大陆军,并获得官衔。战后,郑天华入读卑诗大学,1953年取得文学士及法学士双学位。1954年,郑天华取得卑诗省律师牌照。①从其履历来看,他具有不亚于白人的参政背景。

1956年1月,在卑诗省云中区(即温哥华中央区)举行省议员补选之际,郑天华成功成为进步保守党候选人。作为首位华裔参加省选的候选人,郑天华不但在华人参政上开了先河,同时也宣告了华人在政治上经历了沉默的时代、抗争的时代后,如今开始了参政的时代。

郑天华充分知道华人的参政权得来不易,因此,在竞选的过程中,他给选民发信,在中西报上发表公函,除了陈述党纲和从政立场之外,特别期待加拿大华人好好运用手中的选票。②

虽然侨社在许多事情上有纷争,但在郑天华宣布参选一事上,则在第一时间表达了支持。1955年12月13日,在郑天华宣布参选之际,全加中华会馆召开侨团代表大会,全体代表一致通过拥护郑天华参选。全加中华会馆还为此专门发布了告示,鼓励华人充分运用千辛万苦得来的选举权,投票支持郑天华。③不仅如此,全加中华会馆还在1956年1月7日,也就是选举的前两日,为郑天华举办了一场政见会,请郑天华演讲,清韵音乐社还派人到场演奏助庆。会场上,郑天华以中英文演讲,侃侃而谈陈述其政见,比如争取提高华侨地位,争取各民族一律平等,为此得到众人热烈的掌声。④

可惜的是,由于是补选,郑天华准备时间较短,再加上其代表的进步保守党在这个选区支持较弱,因此以第二高票落选,但虽败犹荣。⑤这第一次参选,大大提高了郑天华在社区的声望,为他继续参选奠定了基础。

不过,从华人整体投票的倾向来看,他们支持郑天华参选,但并没有因此多投比较右翼的进步保守党的票,在唐人街,华人的选票大半投向了左翼的社会党。⑥可见,政党的耕耘,仍然是候选人能否胜选的重大因素。

如果说,1956年临时参加省议员补选,对郑天华来说是一次政治练兵;那么,1957年参加联邦选举,就是一次完美出击。

郑天华代表进步保守党再一次在温哥华云中区参加联邦大选。有了上一次失败的经验,郑天华及其竞选团队精心准备了竞选政纲,提出一旦当选,将改革养老金制度,使凡合格享受津贴者,无论居住何处,都可以领取养老金。郑天华特别提出,将尽力请求修改现有移民政策,使华人有平等的法律。⑦郑天华批评联邦自由党政府对欧洲难民优待,而对华人另眼相看。这两个诉求,显然是要吸引普罗大众和华人等少数族裔选民。

郑天华知道得很清楚,华人获得投票权时间不长,有资格投票的选民亦不多,单靠“华人选华人”是不现实的,必须在主流社区开拓票源,获得白人选民支持,才能胜选。更何况,这次选举,他的竞争对手是实力雄厚的联邦自由党内阁国防部长拉尔夫·卡普尼(Ralph Campney),挑战很大。因此,他在西人社区积极奔走,开拓票源,甚至专程到西人开的酒店演讲,获得了良好的回应和热烈的欢迎。⑧

郑天华转战联邦政坛,也是华人社区的第一次,依然受到侨社的高度重视。全加中华会馆为了让华裔选民了解郑胜天所在选区的具体情况,特地在《大汉公报》上发出通告,介绍该选区各政党候选人的姓名以及办事处,期待华人关注这场重要选举,并积极出来投票。⑨

由于选举投票都是英文,为了让华裔选民不至于投错票,中华会馆还发出通知,指导华裔选民如何投票,并提醒民众要在各候选人的英文名字边上的方格内打叉,免得投错人。

1957年6月10日,即加拿大联邦选举投票日,对加拿大华人来说,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也是加拿大华人移民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天。因为在这场选举中,第一位参加联邦大选的华裔候选人郑天华律师,以8954票当选为加拿大下议院国会议员,而主要竞争对手,选前担任国防部长的拉尔夫·卡普尼只得了5141票,双方相差3800多票,郑天华可谓赢得漂亮。⑩

郑天华的胜出,使加拿大国会中首次出现了华裔的面孔。这个史无前例的胜利,让在历史上备受歧视并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仍然遭遇各种不公平对待的华人感到扬眉吐气,而整个华人社团也沸腾起来,全加中华会馆和华裔海陆空三军协会等纷纷设宴庆贺郑天华当选。⑪当然,英文媒体也纷纷报道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性事件,一时间郑天华成了聚光灯下的焦点人物。

历史的戏剧性在于,温哥华曾经是加拿大历史上歧视华人最深的地方,但华人第一个国会议员就在这块土地上诞生,这又再次见证了华人不屈不挠、奋进向上的民族特性。

二、郑天华当选的意义

郑天华的当选,是加拿大华人移民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也正式吹响了华裔向加拿大政坛进军的号角。

但是,郑天华的当选,并不表示华人参政的意识已经很强、华人参选的实力已经成熟、华人的选票已经举足轻重。从某种角度来看,郑天华的当选,除了他个人的特质、素质很强以外,当时的政治大环境也是一个主因。

从个人特质和履历来看,本地出生的郑天华拥有二战参战者的背景,学历高,同时又是律师,在保守党中的地位不低,是那届国会中最为年轻的国会议员,并在当选后成为全加保守党青年会主席。⑫这样的参政背景,不要说在当时政治人才匮乏的华人社区中可谓凤毛麟角,就是放到今天的时代,华人参政者中可以与其比肩的也绝对不多。

从政治大环境来说,联邦自由党已经执政22年,政治人物老化不说,民众要求“革新”的呼声已经高涨,这对想要夺回执政权的进步保守党当然是天赐良机。几个月之前,郑天华在省选补选中还只拿到3000多票,而在联邦大选中则一举攻下8000多票,除了郑天华努力拓票之外,大环境对进步保守党有利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这次大选中,由于进步保守党仅以7个议席领先自由党,少数执政极不稳定,因此9个月以后,即1958年3月31日,又进行了全国大选,进步保守党在这次选举中获得大胜,赢得200多个席位,郑天华也轻松连任,并且获得超纪录的13830票,其主要对手联邦自由党的候选人仅得3848票,联邦自由党的席次则下挫至50席以下。不仅如此,在大选中,三大反对党领袖均落选。选后,进步保守党组成绝对多数政府,进入执政的黄金时期,郑天华也相应获得重用。⑬

事实上,郑天华之当选,绝非是被当时进步保守党政府当作拉拢华人选票的“花瓶”使用,郑天华自己也拒绝当好看的“族裔花瓶”。不错,在国会工作期间,郑天华没有忘记自己是首位华裔议员,在帮助政府推动养老金改革的同时,努力参与移民法例的修改完善工作,包括“大赦”推展,让数以千计的非法移民获得合法移民资格,其中当然有华裔;促进政府放宽华人移民法例,让华人取得平等权利,使得华人有更多类别家庭成员得以申请来加拿大团聚。但是,郑天华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族裔背景受到任何羁绊,而是站在加拿大人的立场上,站在加拿大国家利益的立场上,提出了在当时引发争议但却具有相当前瞻性的外交主张,那就是对新中国的立场。郑天华虽然拒绝对其所属的进步保守党政府之对华政策作出批评,但却公然表示,将计划在1958年以私人身份前往大陆进行访问考察。他和赞成同新中国建交的其他国会议员均认为,“外交上之承认,可发展加拿大对外贸易”。⑭当时西方反共浪潮汹涌,各种未经证实的信息满天飞,但郑天华坦言,“并不忧虑没有(安全)保障,因我种族背景关系,我可作东西两方联络之桥梁”。⑮

郑天华在率领加拿大代表团出席北大西洋公约国家青年会议时,在巴黎的记者招待会上,不改率直本性,批评加政府。有报道指出,郑天华对西方国家与苏联的往来模式,多有指责。郑天华在巴黎还直言,他以加拿大人身份为第一,华裔次之。并谓以自己的律师眼光判断,加拿大反对承认新中国,在法律上不成为理由。此番言论,被在野党议员在国会提起,引发重大政治风波,并有加国白人资深政客,同样来自卑诗省的自由党国会议员化里士将其称为“差那文”(ChinaMan),质疑政府为何派他这样的中国人参加加国代表团。⑯这番侮辱华人的言语,遭致华人社区和主流社会等各方批评,以至于联邦自由党党领皮尔逊(Pearson)也出来说明,化里士议员之言论,并非是自由党的本旨,国会议员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或称呼,都一律平等,同为加拿大人服务。⑰但郑天华则高风亮节地表示,他在巴黎讲话的全文,已经报告总理,舆论不应该再误解化里士议员。⑱

本来,郑天华可以借助进步保守党多数执政的地位安稳做他的国会议员,既可以在华人社区一团和气,又可以在政府中等待更好的高位。但是,这位当时最为年轻的国会议员,并没有在华人社区和主流社会两头捞好处,而是秉持着一个曾经为加拿大而战的加拿大人定位,为其国家利益,敢说真话,这为华人参政树立了一个很高的境界,但在现实的政治中,却又遭遇无情的对待。郑天华所属的进步保守党政府总理第芬碧架(John Diefenbaker)强调,郑天华发表要去大陆作私人访问,绝非是政府立场,也非政府所准许。⑲而当时台湾驻温哥华总领事刘毓棠也会见记者,虽然对联邦自由党国会议员的歧视性语言表示批评,但也指责郑天华有关与大陆建交的发言太过。⑳其实,当时华人社区对中国大陆的误解很深,郑天华的发言即使在华人社区也并不讨好。可见,郑天华进入国会后,既不是政府的花瓶,也不做投机的政客,而是秉持着他自己认为的是非标准和良知行事,这给他带来了非议和争论,也让他在以后的选举中吃到苦头。

特别要指出的是,郑天华在为华人社区争取利益时,也依循着法律的逻辑,而不是在华人社区说一套,主流社会说另外一套。在华人难民问题上,郑天华一直督促政府以对待欧洲难民那样的标准对待华人难民。1962年5月22日,保守党政府总理第芬碧架宣布加拿大将收容百家华人难民来加,5月30日,其在温哥华华埠宣布拨出50万元物质救济香港难民。㉑6月9日,郑天华在中华总会馆代表总理宣布新难民条例七则,其中包括家庭单位有夫妇,儿女(21岁以下)共同在香港者有优先权等。㉒此举为华埠历史上第一遭,深受华人社区关注。㉓而在这之前,加国因为不少华人持假(移民)纸入境,而引发假纸案风波。郑天华对华人持假纸入境,原则上抱同情态度,谓加国移民法对华人不公,导致二三十年间家庭无法团聚,而子女一旦过了依亲团聚年龄,则又被拒之门外,实乃事出有因。但是,郑天华亦提出,给予一年多的“恩赦”时间,让华人自首自白,改正身份,“然而政府给予彼等之机会,而不紧握之,则政府不能永远不会给予彼等此种自白之机会,而实行严格之法律。该法律即系加骑警一旦怀疑系有非法入境者,可以逮捕之。而加骑警之现在不作大量之逮捕,系政府之恩惠及体谅中国人之家庭团聚之苦心”。郑天华的结论是:“我本人认为恩赦时间已经过久,而应该终结之。”㉔从国家管理以及法治角度出发,郑天华的立场符合情理法的原则,本应得到赞同。但就因为他主张结束恩赦,华人中自然不少人大不满意。这种情况延续到1963年的大选,温哥华华埠出现无署名负责之传单,指责郑天华任责国会议员期间并无实际帮助华人之举动,实为“徒托空言者”,由此引发郑天华的“辨明”。㉕可见,对于郑天华对华人社区的贡献问题,当时社区就有很大争议,其中不乏党派立场的背景。但就事实而言,作为加拿大国会第一位华裔国会议员,郑天华的所作所为可圈可点,对加拿大主流社会和华人社区都有卓著的贡献,历史应该给予公正评价。

三、郑天华落选的影响

不可否认,虽然郑天华在担任国会议员期间,没有受到华人社区的一致拥戴,并且在国会引发不少风波和争议,但他在任期间的表现以及展现的能量,已经让加拿大主流政党在政治上对华人社区刮目相看。在1962年新的联邦选举中,朝野政党领袖都积极到华埠演讲拉票。有趣的是,进步保守党领袖、加拿大总理第芬碧架5月30日携夫人到温哥华华埠中华会馆演讲,第二天华埠又迎来了联邦自由党党领皮尔逊的来访演讲,华埠以点燃炮仗、乐队、舞狮欢迎他们夫妇,场面热闹。㉖这样的阵仗,在华埠极为少见,《大汉公报》甚至用了几天的连续报道来描述这次演讲的盛况,标题就是“自由党党领访华区演讲,华侨热烈欢迎创历史”。㉗

郑天华当然争取第三次连任。他的主要对手是联邦自由党候选人匿古臣。匿古臣也是一位律师,很懂得宣传和鼓动,在华人社区有着强大的支持团体。从联邦自由党党领来华埠受到的欢迎程度超过执政党总理,就可以知道郑天华的这次选战前景并不乐观,至少在华人社区,他竟然没有优势。联邦自由党还特地在华埠开办事处,希望选民登记选举,一个星期之内就有540多名华人前来登记。㉘

与此同时,在这次选举中,包括社会信托党候选人汉恩·乔治(Hahn George)在内,郑天华、匿古臣等温哥华中区各党候选人都在《大汉公报》上发布个人竞选政纲,赞扬华人对加国的贡献,承诺要让华人获得平等权利,尤其是在香港难民接受以及家属来加团聚等议题上要为华人说话。㉙1962年6月13日下午,比较小的新民党党领也来到华埠演讲,感谢华人对加国的贡献,认为华人是加国良好公民,应取得平等待遇。㉚一时间,温哥华中区成了超级战区,华埠则成了选举竞技场。有如此局面,郑天华功不可没。

但是,从加拿大整体政治环境而言,1962年的联邦大选对执政的进步保守党相当不利,而联邦自由党则出现谷底强力反弹的态势,两党党领在华埠演讲受到欢迎的程度规模之不同就是两党大势优劣的一个典型缩影。在此特别要提出的是,发生了是否有华人选举权被取消的争议。联邦自由党中区候选人,郑天华的对手匿古臣的支持者发难,谓507名华人声称,他们没有发现自己的名字在选举名单上,并由此告上法庭。进步保守党则称联邦自由党提出的人数口供有技术上的错误,仅有41名华人应该拿到选举权。双方在法庭的争执持续,而当时华人社区的望族叶富荣一家,也有人因为身份证不齐而不获选举权,导致叶家强烈抗议,并宣布在投票日拒绝投票。㉛这个在选举前两周发生的风波,给华人投票的方向带来了重大的影响,进步保守党明显处于不利地位。

6月18日的大选结果出炉,尽管进步保守党仍然获得组阁权,却有4名部长落选,而联邦自由党在全国卷土重来,该党候选人匿古臣也在温哥华中区选区击败唯一的华裔国会议员郑天华,双方相差的票数仅500多票。㉜这个数字竟然与选前引发选举权利之争的华裔人数很相近,可谓命运的巧合。

选后,郑天华非常失望,起初并不愿意与记者谈话,后来又表示,他对败选“甚感愤怒,因为我系为我自己之同胞所击败”。具体而言,他认为是“政府此次发动皇家骑警搜查非法入境华人之行动,令到他在云中区之失败”。㉝郑天华的观察如果没有错,他对华人选民的不满是有道理的。因为在“假纸案”风波上,他站在立法者以及律师的角度支持政府的搜查行动,并非没有道理。但是,在民主制度下的选举投票,有时候就是大势和选民感觉发挥重要作用。华人社区在这次大选中弃进步保守党而支持联邦自由党的大势十分明显,尤其在郑天华的选区,投票前发生的华人选举权风波,对选举大势又起了推波助澜、临门一脚的重大作用。

从表面上看,郑天华之败选仅有500多票,可谓输得很少,但实际上,郑天华在这一战上输得相当惨烈。因为在上一次联邦大选中,郑天华赢得超级胜利,比联邦自由党的对手赢出整整11000票,而在这次选举中,这10000票消失殆尽。由此可见,从宏观上言,无论是郑天华的胜选还是败选,政治大环境起到了最大的作用;从微观上看,鉴于华人人口少,投票率低,郑天华的大赢并不单靠华裔的选票,但郑天华输的那500多票,华人选票确实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这一次联邦大选,不但让国会中的唯一一名华裔国会议员夭折,同时也给华人社区的联邦参政模式带来了两个变化。第一,在这次投票后的近40年时间里,加拿大华人社区对联邦自由党的支持度一直超过进步保守党和其他政党,这种情况直到世纪交替才有所改变。第二,华人社区尽管有着“华人投华人”的情结,但在具体选举中,华人的选票未必就一定投给特定的华裔候选人,而是跟着政治大势走,华人候选人所属政党热门,那么该候选人就能在华裔选民比较集中的选区得到传统政党支持票和华裔选票的双重支持;反之,则不然。

郑天华因为这次败选,与华人社区产生了一些嫌隙。有华文评论分析其失败原因除了对手太强之外,还有他轻视华人选票,太过“自重”,以及华人内部的嫉妒等。㉞之后,郑天华在1963年4月8日和1965年11月8日两次再度参选,均无法卷土重来,都以失败告终。

郑天华在国会服务只有5年左右,但他的参政贡献,在加拿大华人历史上,却有着难以磨灭的印记。华人社区的选票不一定都投向他,但华人社区都一致肯定他在改变华人政治地位、鼓励华人参政议政上的开创性历史意义。

在郑天华之后,华人在联邦国会里的代表挂零了好几年,但是,郑天华的成功,让更多的华人在地方上投身政治,甚至开始有女性出来参政。1962年,温哥华市政府大选,张继夫人竞选市公园管理局委员,开了华裔女性参政的先声,尽管最后落选,但却成了女性华人参加政坛的楷模。㉟

在这段时间里,先后在加拿大各地参选的华裔佼佼者也有好几个人:1959年何荣禧(George Ho Lem)在亚省卡加利市当选为市议员;1965年,林福来(Ed Lum)当选为卑诗省山汝市市议员;1966年,吴荣添(Peter Wing)当选为锦碌市市长,吴荣添也是北美第一位华裔市长。㊱

总而言之,在加拿大华人获得公民权之后,他们开始积极行使手中一票的权利,而主流政党也从以往排华反华、鄙视华埠的传统中走出来,逐渐开始关注和重视华人的声音,并期待获得华人选票的支持。华人中的精英,主要是土生的华裔,也迈出了参政议政的第一步,当选国会议员的郑天华正是其中最著名的开拓者和实践者。值得注意的是,华裔移民历史最为悠久、遭受反华歧视最为严重的卑诗省,尤其是温哥华,再度成为华人参政议政的发祥地。历史教育了华人,华人也从历史里吸取教训,加拿大华裔走进了华人参政议政的历史发展新阶段,这第一步,走得很辛苦,但也走出了辉煌。

注释:

①维基百科。

②《大汉公报》1956年1月7日。

③《大汉公报》1956年1月6日。

④《大汉公报》1956年1月9日。

⑤《大汉公报》1956年1月10日。

⑥同上。

⑦《大汉公报》1957年6月6日。

⑧《大汉公报》1957年6月8日。

⑨《大汉公报》1957年6月7日。

⑩《大汉公报》1957年6月11日。

⑪《大汉公报》1957年10月1日和1957年11月4日。

⑫《大汉公报》1958年2月3日。

⑬《大汉公报》1958年4月1日。

⑭《大汉公报》1957年10月19日。

⑮《大汉公报》1957年11月4日。

⑯《大汉公报》1958年7月11日。

⑰《大汉公报》1958年7月14日。

⑱《大汉公报》1958年7月15日。

⑲《大汉公报》1958年7月14日。

⑳《大汉公报》1958年7月15日。

㉑《大汉公报》1962年6月4日。

㉒《大汉公报》1962年6月11日。

㉓《大汉公报》1962年6月13日。

㉔《大汉公报》1961年6月7日。

㉕《大汉公报》1963年4月6日。

㉖《大汉公报》1962年6月1日。

㉗《大汉公报》1962年6月2日至6月4日。

㉘《大汉公报》1962年6月5日。

㉙《大汉公报》1962年6月8日。

㉚《大汉公报》1962年6月15日。

㉛《大汉公报》1962年6月7日。

㉜《大汉公报》1962年6月19日。

㉝同上。

㉞《大汉公报》1962年7月11日。

㉟《大汉公报》1962年11月19日。

㊱黎全恩:《1957—2002年华裔参政入选者之分析》,《华埠通讯》2008年12月6卷第9期。

猜你喜欢

华人社区天华自由党
澳执政党新规终止总理“走马灯”
CHINATOWN EXPRESS TEXT AND PHOTOGRAPHY
丘吉尔巧化尴尬
THE LEFT-BEHIND VILLAGE
胖同学瘦同学(二)
坑人的柑橘
打成一团
女神的祈祷
挺直腰杆别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