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城乡统筹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讨

2013-04-10

生产力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四川城乡农业

方 杰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四川成都610103)

党的十八大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四川十二五规划刚要》也明确提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四川农村人口众多,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和环境问题较严重,城乡统筹任务艰巨。四川只有农业基础打牢了,农业发展方式得到根本转变,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城乡统筹的目标才能得以真正实现。四川不仅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又是我国西部和长江上游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四川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践经验对西部乃至全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城乡统筹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联性分析

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以后的必然选择,城乡统筹的实质就是把城市和农村、农业与工业、农民与市民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制度体系中协调发展。而如何使城乡这两个异质系统能够融合成一个整体协同发展,关键是要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城乡之间的关联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就是从原有资源投入的粗放的农业发展方式,转而依靠增加投入、科技进步、培养新型农民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①陈锡文:《如何看待中央“三农”工作的新举措》,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第7期。目前,农业发展方式不转变,资源环境约束不突破,农业发展就没有前途,国民经济发展也将受到影响,城乡统筹发展也难以实现。因此,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只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才能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才能破解农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难题,提升农业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才能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才能提高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才能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可见,城乡统筹发展首先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四川在城乡统筹进程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推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方面成效显著,但目前面临的问题也不少。

(一)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依然较大

2010年四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高出3.5个百分点,是1998年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首次高于城镇居民的一年,城乡收入差距为四川“十一五”以来最低,城乡收入比缩小为3.01∶1,虽然比全国低0.29个百分点,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比,仍然高出1.5倍和1.0倍以上,①②③杨祥禄、李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四川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四川农机,2011年第5期。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依然较大。

(二)产业发展不协调,第一产业竞争力减弱

2007—2010年,四川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分别为19.24%、17.59%、15.83%和14.69%;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持续上升,分别为44.01%、46.21%、47.43%和50.69%,对GDP的贡献率超过了60%,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基本保持在35%左右。②与发达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相比,四川省第一、二产业比重明显偏高。四川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虽然逐年下降,但在GDP中所占比重仍然偏高,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全国各省市区的位次一路下滑,由2007年、2008年的第3位下降到2009年的第4位、2010年的第5位。③说明第一产业竞争力减弱。

(三)农业科技含量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

目前四川农业科技含量低,技术装备较落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40%。推广的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偏重栽培技术改进和物质性投入,面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要求的“全方位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开展还远远不够。近年全省农业增产中的平均科技贡献率仅35%,与发达国家的60%以上和东部沿海省区的45%以上相比有较大的差距。总体上看,四川务农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不利于农业生产和科技推广,加之推广方式单一,手段较落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和经费不足等原因,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技术需求。

(四)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集约化提升缓慢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也形成了农户分散经营的惯性,仍以一家一户小规模种植为主,生产成本高、劳动效率低,农业仍未摆脱粗放经营状态,仍基本是小农户对大市场的格局,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特别是一些地区受土地资源状况的影响,规模化经营的难度加大,更强化了农业经营制度的约束,导致农业组织化、集约化提升缓慢,进而影响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落实。

(五)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明显,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也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难点。四川现有耕地人均不足0.8亩,且中低产田土面积还占总耕地面积的57%。水资源相对紧缺。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地沙化、退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如农药使用量增大,有机磷高毒农药比重大。农膜普遍大量使用,而回收率很低,大量农膜残留造成“白色污染”;农产品重金属元素超标严重。畜禽粪便直接排放,肥水、网箱养鱼的泛滥,特别是秸秆焚烧既对资源造成浪费,又严重污染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④陈光建、雍国玮:《四川土地资源环境的生态恢复和重建》,中国可持续发展,2003年第6期。

(六)社会生活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城镇化水平较低

在城镇以失业、医疗、养老保险,工伤、生育保险,以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保体系,已基本建立;在农村虽然加大了社会生活保障体系的建设力度,但整个社会生活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四川的城镇化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但由于发展基础薄弱,目前总体城镇化水平仍较低。2009年,中国城镇化率为46.6%,四川的城镇化率为38.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与东部发达省市相比也有明显差距,2008年,四川城镇化率分别低于山东、江苏、广东、浙江10.2、16.9、26、20.2个百分点。⑤陈映:《四川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第6期。

三、四川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城乡统筹的基本对策思考

(一)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转变四川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要从四川实际出发,抓好试点示范,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要充分认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科学规划,把握规律,合理布局,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逐步扭转产业发展不协调,第一产业竞争力减弱的局面。必须坚持三大产业协调发展,改变当前GDP总量下四川第一、二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的现状,坚持第三产业发展必须以第一、二产业发展为基础,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二)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转变四川农业发展方式必须依靠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有效推广,要在农业生产、加工、运销各个环节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要改善现代农业装备的物质条件,实现农业生产手段科技化,建立以科学技术为强大支柱的现代农业体系,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优质、高产适用品种,加强科技综合实验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商品率和贡献率;依靠科技优先发展先进、适用的关键技术,如绿色耕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农林牧品种遗传改良技术、“绿色”化肥、农业生产技术及其他现代高科技农用技术等,总结推广各种类型的生态农业发展技术模式,如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形态结构而设计的农业立体种植、养殖技术;利用太阳能技术、利用风能、水能技术、利用地热能技术等;鼓励高等院校加强农业生态环保科技的开发应用研究,畅通创新价值链,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

(三)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集约化水平

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集约化水平,就是把分散的经营通过有效途径组织起来,使农业生产中的资金、人才、土地、信息、市场和科技等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形成团队作战,增强农民闯市场的能力,实现效益最大化,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农民收入增加。这就要求在毫不动摇地坚持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同时,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发展资本技术要素与销售服务的规模经营,将分散经营农户的主要生产经营环节、技术推广服务和市场信息服务纳入规模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大生产轨道,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经营方式,切实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集约化水平。

(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四川农业产业结构长期以种植业为主,农业生产结构较单一,为此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按照区域最适生态和资源循环节约利用原则,发展不同模式的生态农业。正确处理好发展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关系,要坚持一手抓农业生产发展,一手抓产业链条延伸,加快构建战略产业与特色优势产业协调发展和生产、加工、流通、服务有机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五)提高农业环境保护意识,大力发展低碳农业

结合四川当前农业环保的实际,切实提高农业环境保护意识。要珍惜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进一步实施退耕还林,加强水土保持、江河流域治理等工作,保护好农业大环境。尤其要结合四川的实际,大力发展低碳农业,鼓励将农业和林业的废弃物利用起来进行能源开发;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建立猪—沼—茶、猪—沼—田、猪—沼—菜等低碳循环农业。地震灾区应根据灾区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循环型共生互补的农业、林业和畜牧业,注重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和农业有机废物的循环利用,统一建设农村分散式治污和废弃物资源化设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同时要实现农村消费模式的低碳化,包括低排消费、经济消费、安全消费、可持续消费等,避免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高能消费、攀比消费和一次性消费。

(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差距

根据现代农业农民的生活需求和社会制度所应承担的义务,加大四川农村医疗、卫生、文化、娱乐、教育、托幼、托老等公共产品设施的政府投入,积极开拓公共产品投入渠道,建立健全公共产品管理机制和制度,全面构建农村社会公共产品服务保障体系,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村的农民也能获得与城市市民一样便利、安全、高效、多样的公共服务。

[1]照学谦,刘汝成.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2]杨承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更加具有紧迫性[N].中国改革报,2010-03-08.

[3]范东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面临的矛盾与对策[J.中国国情国力,2010(9).

[4]李晓燕,王彬彬.四川发展低碳农业的必然性和途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1).

[5]杨祥禄,李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四川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J].四川农机,2011(5).

[6]赵晶晶.农业产业化——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2).

[7]夏亚丽,吴敬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出路[J].党政干部论坛,2011(3).

[8]张春舒.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研究观点综述[J].经济纵横,2011(3).

猜你喜欢

四川城乡农业
A gift I treasure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