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3-04-10赵德儒陈德峰
赵德儒 陈德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室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是党中央新时期新阶段治疆的新谋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这就为新疆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确立全新的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与社会、高碳与低碳、三次产业结构、大企业大集团与中小企业、轻重工业、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以及对外经贸结构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坚实的经济基础确保新疆的长治久安。
一、新疆跨越式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新疆同我国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和矛盾。
一是经济发展滞后。不仅与东部差距拉大,而且在西部不占优势。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总量指标在西部地区不占优势,人均指标少数居西部地区前列、多数居西部地区中位或相对落后的位次。新疆人均GDP的位置从1999年的第13位退居到2011年的第19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9年的第17位退居到2011年的第30位,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位次虽然变化不大,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额由1999年的737元扩大到2011年的1535元。在西部省区,新疆人均GDP的位置已从第1位退到第5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第6位退到第11位。
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农牧业方面,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家庭经营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比重占到80%以上。工业方面,石油石化“一枝独大”;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产值的比重仅为25.8%。第三产业方面,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4%,且多为传统服务业;外贸主要以边境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只占3.5%。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0.1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9个百分点。自我积累能力不强。目前全区财政自给率仅为28.8%。全区仍有90%以上的县市财政不能自给,无力于建设和发展。
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边境团场农牧民相对贫困,南疆三地州和边远山区、高寒山区生存条件艰苦、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农牧民生活贫困,缺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1990年全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为1.92∶1,到2011年全区城乡收入差距比为2.85∶1。全区标准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329万人,占全区农牧民人口的31%。特别是南疆三地州发展困难大。2011年,喀什、和田和克州三地州人均GDP仅为全区平均水平的31%。三地州低收入贫困人口占到全区低收入贫困人口的81%以上。
四是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结构性缺水十分突出,全区水资源径流量884亿立方米,已经使用500多亿立方米。目前全区农业用水占到总用水量的96%,而对GDP的贡献率却只有17.1%,农业每立方水产出量仅为1.32元,远低于全国7.6元的平均水平。天山北坡一带缺水率超过10%,南疆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已经接近承载能力。水已经成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部分河流断流、湖泊干涸、土地荒漠化、风沙侵袭严重。以采掘业、制造业及重化工企业的污染,使新疆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生态环境平衡便成为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底线。
五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新疆与内地和中亚国家的铁路通道只有一条,全区只有兰新铁路、南疆、北疆铁路3条干线,国省干线中二级以上公路的比重为53%,远低于全国70%的水平,南北疆缺乏便捷连接的公路通道,交通大通道和密度都远远落后于西部地区。能源建设滞后,南疆地区缺电严重。
六是人才严重匮乏。主要是人才流失严重,高端人才、实用技能人才不断流失。近年来新疆人才流失达20多万人,其中高级教师、学术带头人、技术创新骨干、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达10多万人。新疆近年每年考入内地院校4万多名学生,毕业后大概只有27%返回。缺乏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实用型人才、专业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南疆三地州及偏远贫困地区人才严重不足。
二、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构想
1.把改善民生确立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下,新疆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进行转型,摒弃通过自然资源开发获取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大力开发、发展、利用知识资源。利用知识资源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整合效应发挥市场机制和开放机制,体现政府作为组织者、推动者和服务者的职能,缩小财富与知识发展差距,以知识促进发展,培育新疆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进而逐步缩小同全国在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相对差距。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变“输血经济”为“造血经济”、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跨越式发展的着力点是建构造血经济机制和改善民生,民生的改善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维护社会稳定是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保障。实现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要使大企业大集团与中小企业并重发展战略和改善民生终极目标有机结合,不仅实现GDP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而且着力点要立足于建构造血经济和改善民生的机制。
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一直是保障新疆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作为国家进行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不但符合国家政策调整的发展方向,更能为新疆经济保持持续增长提供一个更加稳定的支撑要素。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攸关安定。稳定和发展是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最大民生和最根本的利益。要想真正做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新疆各族人民群总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切实解决好各族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紧迫的民生问题。
民生建设既是“民心”工程,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要集中财力,着力解决全疆各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优化保障基本公共服务需要,切实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不断增强各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财政保障能力,减轻群众在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支出负担。同时不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调整支出结构,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加大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方面的支出。
着力提高新疆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着力提高新疆城乡居民的各项社会保障水平,着力有计划地缩小新疆和祖国内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使新疆各族人民和全国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共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果,从而进一步增强少数民族对祖国的认同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对中国公民的认同感,从而构筑保持新疆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
2.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良性互动。新疆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丰裕,如何把能源开发与民生紧密关联是新疆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点。集中在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和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相对较大。2011年,全国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977元,而南疆三地州仅为 3758元,占比全国平均水平的53.8%。新疆有30个扶贫重点县,贫困农牧民有280多万人,占全区贫困人口的80%,大多集中在南疆三地州和边远牧区。均属少数民族集聚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当地人口的93%。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民族地区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尽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新疆经济实现了持续较快发展,但城乡居民特别是农牧民生活水平并未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相匹配。从新疆最终消费构成分析,1978年 ~2011年,居民消费总额从22.6066亿元增加到1954.33亿元,占比从81.8%降低到55.5%;政府消费总额从5.032亿元巨增到1564.49亿元,占比从18.2%增长到44.5% 。在居民消费结构中,新疆城镇居民消费占比从46.6%增长到71.3%,农村居民消费占比从53.4%降低到28.7%。从新疆经济结构来看,2011年石油天然气产值占到工业增加值的60.5%,但对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贡献却较小。同样,占有全国40%以上的煤炭资源的新疆,如何吸纳当地居民就业,协调各方利益,也关系到煤炭产业是否能为新疆当地居民谋福利、是否能为新疆产业结构升级,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在这种情形下,处理好中央、地方、企业与当地各族人民之间利益分配及其均衡显得尤为重要。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是要人民群众受益,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享受到改革和发展带来的实惠。但要实现真正的民族融合,则必须取得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统一的中国是各族群文化认同的唯一焦点。新疆与全国现代化步伐要有协同性,不仅是优势资源转化和重化工的转型发展的现代化,而且是各民族文化认同创新发展的现代化。新疆经济和文化必须协同发展,物质或经济现代化必须和文化现代化相匹配。
3.加快战略性资源整合。新疆能源资源丰富,新疆石油、天然气预测资源量分别占全国陆上油气资源总量30%、34%,煤炭预测资源量占全国预测资源总量40%以上。新疆处于欧亚大陆“内亚”地区,其周边是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资源的富集区,第二亚欧大陆桥横贯新疆全境,新疆是贯通东西、交汇南北的“泛亚全球能源桥粱”战略枢纽。贯通东西以新疆为中心把能源供应国(中东、中亚国家)与亚洲的主要石油消费国(日本、韩国等)联接;交汇南北则把能源供应国(俄罗斯)与亚洲的主要石油消费国(中国、印度等)联接。
新疆经济具有资源全面性的特征,而其现状以高碳化石资源为产业主导,呈现显著的重工业“过重”,煤炭、石化“超重”的产业结构,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便成为新疆经济发展最大的问题之一。铁路运力紧张、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始终制约着新疆的快速发展,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构交通主骨架,完善交通网络,从而推进新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成为新疆“二次创业”的新动力。要实现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达成新疆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和谐,必须实施由单纯的依靠自然资源,尤其是以石化资源优势转向地缘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文化优势大整合的发展战略。
新疆经济发展面临着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区域层面三个层面。只有将新疆经济社会放在这三个层面上整体叠加考量,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疆经济发展战略定位须充分利用世界能源格局演变和中亚能源极枢纽地位形成的机会,开发国内外两个市场,推动能源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快速发展,保障国家战略性大宗商品供应和安全;充分把握世界第四经济圈“中亚经济圈”崛起的战略机遇,重组欧亚非产业贸易链,以承接中国东部产业转移和出口加工业带建设,推进大开放、大出口;充分发挥地缘、资源、文化和市场四大优势,以生态和绿洲为命脉,以经济区域机制创新为根本,放大叠加和乘数效应,实施“大资源战略整合下的绿色战略”,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新疆”,将新疆建设成为我国西部新的经济增长点、中西南亚经济圈的核心区和欧亚大陆生态经济区。
新疆大资源整合下的绿色战略应是一个综合性的战略体系,由八大战略构成:一是生态战略,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是新疆经济发展的底线,不能突破生态底线发展经济;二是大资源整合战略,必须由单纯的自然资源优势转换转向通过挖掘地缘优势、文化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形成大资源整合优势,实现新疆经济的持续增长;三是知识资源战略,知识资源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比自然资源更具有活力和推动力;四是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人才短缺是制约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五是开放经济战略,强化东联西出、向西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抓住产业转移机遇,重组产业链,复兴丝绸之路,使新疆成为中西南亚经济中心;六是大通道和经济平台战略,新疆将形成面向中亚的五大通道,进而形成以沿线重要城市功能为依托的五大出口加工带;七是品牌化战略,新疆应明确提出打造“绿色新疆、文化新疆、魅力新疆”的整体品牌形象,重点支持培育一批产品品牌,以支撑新疆经济的持续发展;八是城市集群战略,通过发展城市经济圈,扩大新疆内部市场需求,拉动新疆经济持续、全面发展。
三、新疆跨越式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几大突出问题
要实现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格局,必须对新疆经济结构不断进行优化,把经济结构优化作为新疆发展的主攻方向,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作为中国向西的地缘政治的前沿,新疆经济必须与周边国家同步发展,同时,由于新疆与内地,尤其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落差的拉大,都将影响到新疆的社会稳定。
新疆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是社会稳定大局。在新疆,既要有效打击恐怖分裂活动确保地区安全,又要避免公民权利受损,营造各民族和谐相处的氛围,同时还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这注定是个艰难的平衡,需要我们以更细致的工作和耐心寻求更适合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西部大开发、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中央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国家加大了对新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了对新疆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经济总量快速扩张,新疆经济实力获得了明显的提高,2011年新疆GDP达6575亿元,比2000年增长5倍多,人均生产总值29924元,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已达到了4633美元。在发展新疆经济的同时,特别要处理好中央、地方、企业与当地各族人民之间的利益公平和分配平衡。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是要人民群众受益,享受到改革与发展带来的实惠,就业扩大,收入增加。经济的发展和民生质量的提升将有效地促进新疆社会的稳定。
二是进一步优化高碳能源与低碳经济的关系。新疆是资源大区,形成了以化石资源产业为主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尤其以吐哈、准东、伊犁、库拜四大煤炭产业基地为主的国家特大型煤电煤化工产业群建设加速推进,将使新疆面临巨大碳排放压力。在这种情形下,“十二五”期间如何处理高碳能源与低碳经济的结构优化关系,显得十分重要。新疆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重化工业是必然的选择,但新疆生态环境脆弱,低效落后的煤炭利用技术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破坏,燃煤排放物占总量的比例分别为SO285%、NOx60%、CO285%、烟尘 70%,发展低碳经济又势在必行。所以,新疆的重化工业必须是环保型的,并逐步增大低碳经济的份额,才可使新疆的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因为环境保护是新疆经济发展的底线。
为了实现新疆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逐步实施低碳经济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技术创新、管理运行、产业结构、制度建设和观念转变五个方面综合努力,努力建设生态文明,走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之路。
三是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的关系。在新疆经济发展历程中,其产业结构由建国初期主要依靠第一、第二产业推动,逐步发展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共同推进、协调发展的格局。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在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7.2∶48.8∶34.0,结构趋向协调。
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目前,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70%以上,同新疆34.0%的比重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面向生产、民生和农村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较为欠缺,现代物流业、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方向,是提升新疆经济发展质量和层次的迫切要求,也是扩大消费需求、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现实需要。今后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结合新疆实际,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强化第三产业为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地位和作用。
四是进一步优化大企业大集团和中小企业的关系。在金融危机和“7·5”事件的双重影响下,大企业大集团凭借雄厚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逆势而上,全力加大在疆的投资力度,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确保新疆经济在艰难环境中实现10%以上的增长。神华、中煤、新汶、潞安、保利、中建股份、中国物流等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新疆煤炭、煤电、煤化工、风电、优势矿产资源、特色林果加工等优势产业开发。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对于做大做强新疆优势产业,加速新型工业化建设进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来源,是解决地方就业的主力军。造成新疆与内地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小企业作为新疆的经济主体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新疆中小企业在融资、财政及市场准入等众多方面还需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只有实现中小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新疆经济与社会才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前景。
在推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的同时,要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要大力推进新疆民营企业发展,制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促进社会就业的重要作用。截止2011年底,新疆私营企业增至10.7万户,容纳了170万人就业。目前,个体、私营和外商投资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占新疆GDP的25.8%,上缴税收占全部税收的35%以上,完成进出口额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50%以上。新疆虽然已经形成了多种经济类型共同发展的格局,但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仍需进一步加强和发挥。只有民营经济的稳定发展,才有新疆经济的稳定成长,更有新疆社会的稳定繁荣。
五是进一步优化轻重工业的结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在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新疆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第二产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39.4%上升至2011年的48.8%。工业对新疆经济的贡献率稳步提升。新疆二次产业历经起步阶段、调整阶段、全面发展阶段、深化改革阶段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阶段,形成了当下以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工行业为主导,以煤炭、纺织、轻工、建材、钢铁、电力行业为支柱,涵盖食品、机械电子、有色金属等行业的工业体系。
当下新疆的工业主要以初级能源开采和基础原材料供应为主。由央企投资兴建的重工业基地主要进行自然资源的生产,深加工业产值比重较低,其产业和产品结构尚需进行改善。新疆轻工业虽然在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档次已发生了显著的改善和提升,但所占比重仍然过低。2010年重工业总产值为4612.03亿元、轻工业总产值为729.87亿元,轻重工业构成为13.66∶86.34,2011年重工业总产值为5833.08亿元、轻工业总产值为763.99亿元,轻重工业构成为11.58∶88.42。
新疆经济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大力发展重工业是必然的趋势和选择,但发展轻工业也势在必行。充分发挥新疆向西开放的地缘优势,打造中亚经济圈,利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改变“重工业过重”和“轻工业过轻”的局面,积极推进新疆轻工业的发展,实现新疆经济的科学发展。
六是进一步优化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的关系。经过多年发展,石油石化工业已成为新疆第一大支柱产业,是中国重要的石油、石油化工基地和能源生产基地。石油石化工业增加值多年来占到新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以上,新疆石油石化工业“一业独大”的产业格局也加大了新疆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石油石化产业低迷使新疆工业增加值下降,影响新疆经济的发展。
新疆在立足做大做强石油石化产业的同时,要改变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积极推动、壮大地方工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地方工业,要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煤炭、纺织、钢铁、建材、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同时通过整合资源、改革重组、创新管理、调整产品结构等途径方式,优化产业布局,做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间相互融合,提高地方工业的总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七是进一步优化对外经贸结构的关系。新疆自古以来就是连结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和东西欧的重要通道,著名的“丝绸之路”横贯新疆全境,使新疆与毗邻各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源远流长。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推进对内对外开放,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特殊政策,积极支持新疆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加快新疆对外贸易发展。加强口岸大通道建设,改善通关环境,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充分利用新疆区位和资源优势,积极吸引各类企业建设向西进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商品中转集散地,鼓励走出去开发能源资源,开拓国际市场,用好“新欧亚大陆桥”。进一步加强同周边国家以能源资源互补为主的深层次国际经贸合作,努力把新疆打造成我国内陆开发开放的战略支点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基地。
四、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政策建议
1.加快矿产资源收益分配改革试验区建设。新疆能源开发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接替区,同时新疆也是整合利用世界两大成矿带天山、阿尔泰成矿带矿产资源的战略前沿,更是利用里海——中东地区能源战略枢纽通道,应在新疆设立国家矿产资源收益分配改革试验区。明确界定矿产资源管理权限。依照国家矿产资源法规执行和监督实施,生态环境的保护,将资源税、生态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全额留给资源所在地。赋予新疆适度的石油天然气调配权。根据新疆作为能源富集区的实情,给予一定比例的石油、天然气产量的调配权,以支持地方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适当增加原油、天然气在新疆本地留存份额,其中天然气按照当年产量留10%用以改变新疆能源消费结构,实施城市气化工程,改善民生。
2.加快制定更加有利于跨越式发展的财税政策。建立生态环境补偿金。建立资源地“资源耗竭补贴”制度,按企业销售收入的5%提取生态环境补偿金,从高产稳定期油气田的利润中提取15%土地恢复保证金,用于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建立非矿业城市向矿区(矿业城市)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方式可采用区际补偿方式,由新疆自治区设立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基金,也可以由国家通过财政进行转移支付。建立矿产资源开发风险基金,主要适用于预防无法预期的生态风险,由于不可抗力原因导致到生态风险损失。
建立边疆特殊工龄补贴制度。对在疆工作人员(包括援疆工作人员)实行特殊边疆工龄补贴,按每增加1年工龄每月增发100~200元特殊边疆工龄补贴,以此类推,工龄越长发放金额越多,以此尽快缩小边疆与内地沿海的收入差距,增强新疆居民建设边疆守卫边疆的信心。边疆特殊工龄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按80%比例支付,20%资金由地方自筹。
建立出疆物资运输补贴基金。乌鲁木齐市距北京的直线距离2700多公里,各地州市距乌鲁木齐市平均600公里,县市间平均距离为100公里以上,高额的运输成本是降低新疆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难题。借鉴建立三峡电力基金的做法,建立出疆物资铁路运费补贴基金。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积极运用财政贴息,帮助民营企业增强融资能力、吸引信贷和社会资金。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专门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符合国家、自治区产业政策的新办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
着力解决总部经济问题。进口原油加工环节增值税全额留疆。提高矿产资源补偿费率。专项用于新疆1∶5万80.53%的区域地质调查未测面积以及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环境治理。
3.加快建立与跨越式发展相匹配的金融政策。
打造百家特色资源上市公司。资本化运作是新疆发展优势资源产业的重要工具,新疆丰富的矿产能源、文化旅游及其他特色资源必须实现资本化和证券化,企业上市是实现资本化和证券化最好平台。新疆应以具备优势的能源矿产、文化旅游、农林畜牧业等众多特色资源为依托,打造100家以资源开发及深加工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把新疆优势资源集中到上市公司,通过上市公司做大做强新疆的核心产业,进而带动新疆经济整体的发展。
赋予新疆组建特殊金融机构政策。适应面向中亚国际贸易发展需要,根据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对外开放区域,组建中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疆证券公司等地方化金融机构,发挥既有的辐射地理范畴和国际知名度,引进外来资金,为提升新疆作为中西南亚区域经济中心地位服务。中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乌鲁木齐商业银行为基础,吸收合并新疆各地州商业银行以及吸纳国内资本入股,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投资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可以作为股东出资;同时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平台,吸收中亚五国资本入股中亚银行。对到境外进行资源开发、加工贸易和产品替代发展的企业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经信用评级授予或扩大授信额度。对经济效益较好的境外资源开发类投资项目,给予专项商业贷款优惠利率支持。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打包贷款、境外代付等形式的融资和国际结算服务。
建立新疆能源产业投资基金。新疆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以新疆石油、天然气、电力、煤炭、新能源等相关领域进行战略性和策略性投资为主,并成为与国外,特别是对中亚地区能源投资,最终建立有利于中国的能源供给体系。
创新新疆金融监管模式。新疆特殊的地理范围形成的金融监管格局是:人民银行受总行派出的西安分行管辖,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均为直接派出机构管辖,金融监管的协调、高效、灵敏和适应性远非能适应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议国家在新疆试点东部沿海城市对等的金融开放政策,改变金融监管模式。
加大对地方金融机构资本金支持。将新疆农村信用社纳入央行专项借款扶持范围,核销其不良贷款,延长税收优惠时限,并暂免征收股金分红个人所得税、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对3%营业税实行先征后返。采取财政转移支付,或以拨款入股、国债资金、长期借款等方式,为新疆地方金融机构提供资本金支持。实行有别于内地的差额贷款利率政策。对新疆统一执行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个百分点的优惠贷款利率,利差由中央补贴。
4.加快建立富有区域特色的产业政策。建立特殊的土地使用政策。对利用国有荒山、荒地进行工业项目建设的土地,实行免交土地使用费政策。准许新疆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国家在土地利用政策上应对新疆实行区别对待,加大新疆后备土地资源重大项目开发整理投入,允许在新疆建立土地占补平衡制度,区别新疆土地价格的级差。
增大水资源向现代工业的配置。水是新疆最为稀缺宝贵的资源,在发展新疆农业的同时,应注重对水的高效运用,进而加大水资源在现代化工业上投入的比重。农业耗水较多、水资源运用效率较低,单位水量用于能源、矿产开发及化工等现代化工业的产出明显高于用于农业的产出。在没有彻底解决新疆水资源瓶颈的前提下,新疆应该适度发展农业,增大工业用水的比重会给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行差别化产业政策。目前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制定过程中主要是参照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的,特别是一些限制类、淘汰类目录,西部落后地区执行有一定的难度。国家应给予新疆特殊的产业政策支持,允许新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资源下游加工业,对新疆边远、贫困地区资源开发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予更灵活的项目准入政策。
建设国家棉花、特色林果和绿色畜产品战略基地。制订棉花收购最低保护价,启动棉花政策性保险,建立棉花风险基金,将新疆棉销售与进口棉配额发放挂钩,支持新疆棉产品和特色林果精深加工。支持新疆大力发展牛羊产业,对新疆畜牧业生产资料和生产设施建设给予财政补贴,建立人工种草补贴政策、休牧舍饲补贴政策。
建设国家石油天然气化工和煤电煤化工基地。要不断提高新疆原油加工能力,使新疆原油加工能力年均提高30%以上。将新疆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纳入到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规划,作为国家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区域。
加快发展一批出口加工基地和现代物流产业。以现有和未来开放的口岸为牵引,以口岸进出口加工区、边境经济合作区为平台,以通向口岸的国家骨干公路、铁路为支撑,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业,加快建设一批向西出口加工基地和物流中转集散地,增加出口加工区仓储企业的现代物流配送功能,享受保税物流中心的待遇。
5.进一步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实施更加优惠的向西开放政策。对新疆境外投资企业进口原油、成品油、化肥、钢材、金属矿产品等资源性商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新疆境外投资企业生产的农产品,实行免关税配额的政策,以鼓励企业到境外去开发利用耕地资源。进一步下放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商品管理的权限。赋予新疆对中亚国家贸易差别化贸易政策。恢复新疆开展边境贸易进口环节双倍抵扣政策和边贸出口商品的退税政策。赋予新疆政府较大的自主审批和相关政策制定的权限。
建立中亚国家经贸合作专项金。建立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发展合作基金。参照中非合作模式,设立“中国——中亚合作基金”,为我国企业参与中亚资源开发提供政策性融资支持。将部分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留在新疆,用于支持建立面向中亚国家的进出口加工基地、开拓中亚国家市场、鼓励企业扩大从中亚国家进口国家建设急需和国内紧缺的能源矿产资源、支持企业在中亚地区收购矿山、承包工程、建立农业生产基地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补助资金。
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按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模式,办好中国——亚欧经贸博览会,启动建立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前期工作。加快乌鲁木齐国际贸易中心和国家重要能源陆上安全大通道建设力度。在塔吉克斯坦设立一个资源开发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大力扩充出口加工区功能,吸引国际研发机构进入出口加工区,进行研发、试制、加工、出口等生产活动。放宽区内企业产品内销的政策限制,降低国内市场对出口加工区企业的准入门槛。支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新疆是中国未来发展的空间和腹地。以新疆拥有的资源禀赋,在解决了物流成本约束之后,完全可以以新疆为战略支撑点拉动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如果国家的波斯湾——里海——中亚——新疆能源通道战略得以实现,使之成为我国能源和资源成本最为低廉的地区,而处于中西南亚和中西部广阔的消费市场的中心,新疆经济发展无可限量,科学跨越、后发赶超指日可待。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国家统计局.2012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2012新疆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