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的阶段目标及其实现路径

2013-04-10李旭华

实事求是 2013年1期
关键词:初级阶段生产力阶段

李旭华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理想追求,也是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人的发展状况是不同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人的发展目标进行量化和具体化,形成人的发展的阶段目标,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人的发展:终极目标和阶段目标的统一

目标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力求达到的境地。目标既有定性的表述,也有定量的描述。定性的表述是用某种浓缩的语言进行高度概括地表达;定量的描述是用一系列数据指标进行具体的表达,并详细规定了实施目标后效果的数量范围。终极目标一般采用定性的表述,阶段目标一般采用定量化的描述。

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所力求达到的理想境地,是马克思主义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的设想,是无产阶级政党所孜孜以求的最终奋斗目标。它体现了人类发展的最终理想和追求,是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中才能实现,“自由人联合体”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1](P683)。在这个“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中,“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2](P573)。在这里,马克思描绘了未来社会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美好景象,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指明了方向。

人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进程,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内涵和标准。马克思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将人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即人的全面发展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人的发展各有特点,呈现出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趋势。它体现了人的发展的动态实践过程,在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人的发展具有不同的阶段目标。

人的发展是终极目标和阶段目标的统一,终极目标为阶段目标指明了的方向,一系列阶段目标的实施是终极目标的实现过程。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终极目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是对人的发展的最终状态的高度概括,对人的发展方向具有指引作用,但不能作为当前我国人的发展的阶段目标。因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人赢得了个体独立性的相对发展,但又不可避免地带有资本主义“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某些痕迹,还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就造成一个误解:人的全面发展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这一目标是值得追求的,但实际上不可能达到的,因为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什么“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也是一个概念模糊的词,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相干,从而严重消解了这一概念的内在价值。“总之,撇开现实而空谈人的全面发展,就会脱离实际;忘记人的全面发展,又会迷失方向。”[3]因此,要以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总目标指引方向,制定符合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状况的阶段目标,把理想和现实统一起来。必须反对把人的发展当作抽象化的概念和理想化的宣传口号。要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状况,将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量化为阶段性目标,使之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所谓阶段性目标,就是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人的发展的具体任务与具体内容。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阶段目标应包含的内容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虽然不能达到“自由人联合体”社会的自由全面发展状态,但也不能因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放弃对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的追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从社会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以终极目标为导向,提出切合实际的人的发展阶段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阶段目标应包含下列内容:

1.人的需要的满足。人是有生命有需要的人,在任何社会,人的发展都离不开基本需要的满足。自人类诞生之日起,人就与自然处于信息的交流过程中。自然界通过与人的信息交流打上人类活动的烙印,变成人化自然,人通过实践活动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食粮。人的发展依赖于物质资料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是人发展的基础条件,影响着人的发展状况。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人的发展的所需的物质与精神条件严重不足,人的发展始终受制于基本需要的不足。到了资本主义时代,在“资本逻辑”的作用下,“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2](P36)。但人的发展所需的不足状态依然没有根本改变。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物质和精神财富被资本家阶级占有,“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4](P156)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从理论上来说应该能得到充分的满足,但由于我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础上建立起的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还处于初级阶段,人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有资本主义“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某些痕迹。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当前我国还不能实现“按需分配”劳动产品,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这一分配制度必然导致人的收入的差距拉大,造成贫富两极分化。因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需要的满足依然是人的发展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人的需要的满足必须成为现阶段我国人的发展的阶段目标之一。

2.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是广义的素质,是指公民的基本品质,即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综合素质包括人的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人的发展离不开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人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发展必须不断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因此,人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

3.人的潜能的发挥。人的潜能是指潜在于人身上的未被开发出来的能力,它包含了人的能力的发展趋势。人的潜能的发挥就是将人的潜在能力不断释放出来,不断转化为实现个体的人生价值和发展目的的能量的过程。潜能不断转化为现实的能力,人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潜能不断开发,不断转化为现实能力的无限过程。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提到“潜能”,是与“现实”相对的它指向“可能性”的存在。“潜能”与“现实”之间的转化,就是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潜能的发挥应该成为人的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人的潜能的正常发挥,使具有不同潜能的现实的个人对社会“人尽其才”,既发挥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实现了个人的人生价值,促进人的发展。人的潜能的发挥程度应该成为衡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4.社会关系的发展。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人在社会中必然要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由实践需要和生产方式的现实水平决定的各种联系,包括血缘关系、情爱关系、合作关系、经济关系、政治法律关系等。”[5]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生存方式中从事生产实践活动,不论作为整体的人还是个体的人都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的生命”。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而把社会关系的地位提升到最高层面。“一个脱离社会关系的人,其作为‘人'的本质是不完整的,实际上是在向生物状态靠拢。”[5]人的社会关系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社会关系的发展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指标。

5.个人价值的实现程度。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社会的发展需要所做出的贡献,简单地说就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个人价值是指在个人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自我发展及社会对于个人发展需要的满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考察和衡量人的发展必须充分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人价值的实现程度是现阶段我国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理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价值的实现是这一阶段社会发展水平的体现。现阶段人的发展必须体现在人的个人价值的实现上。个人价值的实现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包容度,体现了社会的发展水平。个人的价值的实现程度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衡量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个人价值的实现也是社会承认人的个体差异,尊重人的个性发展的重要表现。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阶段目标的实现路径

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当前人的发展阶段目标的前提。首先,生产力的发展为当前人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任何社会,人的发展都离不开物质生产资料这个基本前提。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6](P601)人的发展必须要以基本需求的满足为基础,人的需求的满足只能依靠大力发展生产力来解决。生产力的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4](P538)

生产力的发展是解决人的生存和发展所需经济利益的根本保证。生产力发展了,人们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拓展,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生产出的经济利益就将不断扩大,社会各阶层分得的利益不断增加,从而在根本满足了人的发展所需的物质基础。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机器化大生产把人从繁杂沉重的体力劳动和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在自由时间里,人们可以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自由活动,意味着有更多的时间从事休闲娱乐活动,促进了个人独特个性的发展。

最后,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商品生产、流通、销售打破区域限制,形成全球性的统一市场,促进不同区域人的普遍交往。“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4](P538)

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首先,要通过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动人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资本逻辑”的影响,人们为了谋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择手段,铤而走险,不惜违背法律法规和道德原则,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或不道德行为。此外,在改革开放条件下,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生活方式,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也必然会腐蚀一些人。这些现象都不利于人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物化”的表现。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高人的思想境界。

其次,要通过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又必须通过实践的主体人才能发挥作用。教育是提高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人把科学技术运用于实践活动,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自身得到发展。人在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中发展了自己的智力,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了人的创新能力,在运用科技产品中使自己感到快乐和愉悦,因而使人得到发展。

再次,要通过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的主体意识,促进人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通过发展教育事业进行主体意识教育,牢固树立公民的人民当家作主意识,培育公民的政治参与愿望和能力。以人民的参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民主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为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只有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愿望彻底实现了,人们才能完全摆脱一切依附关系的束缚,获得自身的发展。

3.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人的解放和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将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和可能。

首先,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们提供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市场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竞争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公平的竞争环境,以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序的市场秩序。公平的竞争环境激励了人们之间的公平竞争,参与市场竞争的人逐渐摆脱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人身依附关系,转变为独立性的个体。个体具备了自主劳动权,为了在竞争中取胜而不断增强自身能力,促进了人的能力发展和潜能的发挥。

其次,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的交往提供了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交换经济和开放经济,它能够打破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狭隘性,人们通过商品活动,积极地参与广泛的社会交往活动,使得人与人在最广泛的社会范围内形成全民的社会关系,摆脱了个人发展的狭隘性,使个体的人真正成为社会化的人。

再次,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们提供了平等的社会环境,使每一个人都有全面发展的平等机会和平等权利。在平等的环境中,“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的能力能够在社会空间的各个点上展开,遵循市场经济“因人而异”的逻辑,人们适合干什么就干什么,使任何拥有特别适合于某项特定工作之知识的人在激励之下尽可能地去从事该项特定工作成为现实。人们根据自己的天赋、爱好、他所处的自然生产条件决定从事什么工作,在平等的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发挥潜能,实现个人价值。例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参与市场活动的个体私营企业主白手起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家致富,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4.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为实现当前人的发展目标创造条件。促进人的发展阶段目标的实现,必须实现社会关系的丰富发展。在现实世界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三者通过现实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人不是孤立的个体,人总是生活于一定的环境中,人的生存和发展都必然要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体现了人、自然、社会三者的统一。中国几千年的自然经济和中央集权统治严重阻碍了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而丰富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也还未完全摆脱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发展阶段。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人的社会关系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血缘关系构成了整个社会关系的基础,人的其他社会关系往往受到压抑而得不到充分发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发展不平衡,必然要求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起来,这就意味着一部分人能够利用其对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来剥削他人的劳动。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出现贫富分化现象,导致人们在经济上的不平等,造成人们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从而使人们不能平等发展社会关系。

为此,促进人的发展要建构和谐的社会关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相互协调与和谐,努力探索一种经济和社会关系协调发展、资源得到节约和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优化、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全新模式。要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维护社会的和谐,为当前人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有利的条件。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窦爱兰、葛耕富.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23).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杜福洲.社会关系中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03).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初级阶段生产力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基于语料库的初级阶段泰国学生“把”字句习得考察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多元智能理论对制定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培养方案的启示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落后国家革命胜利后不能立即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由来及其历史定位
对外汉语听说一体化教学模式新探——以初级阶段听说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