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现代性问题评述

2013-04-10

社科纵横 2013年11期
关键词:现代性困境马克思

雷 荣

(中州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02)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性问题逐渐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关注,并引起广泛的讨论和深入的研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与现代性更是这其中关注的焦点性议题。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而马克思现代性思想是我国解决现代性建构问题的理论依据。本文从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与现代性、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现代性的困境以及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对中国现代性建构的指导意义这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进行简要的评述,为学术界研究相关问题上提供些许帮助和参考。

马克思的著作里没有直接使用“现代性”这个概念,所以,对现代性这个概念的揭示是我们阐述马克思与现代性何以可能的前提条件。对此,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不同的回答,大致为我们勾勒出现代性的基本轮廓,即现代性是指启蒙运动以来以资本主义为特征的现代社会里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运行机制,是人自身的属性。[1]作为思维方式,它提倡人的自由,鼓励人们用科学的理性去反对宗教的迷信,以理性作为评判事物的准则以及根本标准;作为一种运行机制,它展现的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资本主义在形成和建立的过程中传播、维护以及正当化,并且为之贯彻落实的一系列思想、理论、知识、文化、社会制度以及精神状态等。

一、马克思与现代性

近年来,学者们对这一命题研究的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关于马克思有没有现代性思想的争论。二是研究马克思现代性理论产生的背景的研究。

1.关于马克思现代性思想有无的研究

丰子义认为,在现代性这个问题上,马克思有着不同的角色,一方面,他被认为是现代性的维护者,认为他的许多观念都与现代性的主要观念非常契合,而另一方面,马克思又被看作是现代性的批判者,因为马克思毕生都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的现代性。虽然马克思没有明确使用“现代性”这个概念,但还是以对社会历史的深入考察为基础,提出了很多对于现代性实质上的新的理解。他认为,马克思的现代性理论是同对社会的研究紧密结合的一种现代性的社会理论。[2]

俞吾金认为,虽然马克思没有使用过现代性这一概念,但却是最早对现代社会和现代性做出全面分析的思想家。他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分析蕴含着很多间接性的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从经济哲学的视角作为出发点,通过对商品、货币、资本、异化这些生活现象的分析,对现代性的本质作了深刻阐述,为当代学者的现代性反思提供了重要的启示。[3]

2.马克思现代性理论产生的背景研究

李淑梅认为,启蒙运动时期,理性精神是作为启蒙现代性的核心而存在的。而马克思认为,现代性的主要任务主要是对社会关系的批判,所以马克思以人的现实的感性实践作为出发点,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带来的影响是需要辩证的看待,它带给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能力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异化现象。所以,马克思在对现代性的阐述时着重强调了社会实践的根源问题,认为理性观念是现代工业实践的理性精神反映。[4]

王晓升认为,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现代性问题的认识根源,启蒙运动的主体性原则和理性原则在黑格尔这里得到了进一步地继承发展。与黑格尔相似的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异化劳动的批判,正是建立在主体性原则和理性原则的范围之内的。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秘密从而强调个人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丧失了主体性,而马克思这种在经济领域对现代性分析和批判正是坚持黑格尔的主体性的表现。[5]

总结以上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在马克思有无现代性思想这个问题上已基本上达成共识,即马克思是存在现代性思想的,并且系统阐述过现代性理论,马克思现代思想理论在现代性研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笔者更倾向于认为马克思是现代性思想的先驱者,因为马克思的研究是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关注的所有问题的出发点都是现代社会,而现代社会的特性就是现代性,所以从理论本质上说,马克思是现代性思想的创造者。而在马克思现代性理论产生的背景上,学者们普遍认为与黑格尔哲学以及启蒙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基本的共识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马克思的现代性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笔者认为,这些研究也有其局限性,因为国内对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研究没有一个规范性基础,或是对西方的理论资源单纯的依赖,或是陷入自话自说的境遇,缺少一些批判精神,造成我们无法全面分析马克思现代性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现代性的困境

在马克思哲学的视野中,现代性并非完美,而是存在很多问题。问题是什么?而我们又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学者们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依据,做出了各种回答:

江文富认为,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分别是主体性的张扬、理性化的加速以及资本的扩张。而现代性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主体性的过度发展使人与自然紧密的关系变得更加外在化,从而导致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限制的掠夺,产生了生态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人类为自己设置的“理性的牢笼”的束缚,人的基本人性遭到否定,自我意识、感情、精神受到了限制,人被非人化从而无法自由行动。[6]

欧阳康认为,现代性的困境主要在于其具有风险性。从多元化的角度分析,现代化的各种价值品格具有价值多重性。所以我们不仅要重视它的正向价值,同时也不能忽略它的负面价值。对现代性的价值多元性不重视,就很难去理解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深刻批判,对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反现代化浪潮同样也就很难体会。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地加深,这些问题尤其容易被放大的展现出来,引发严重的社会风险,从而导致对现代性的严厉批判,进而为各种形式的后现代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7]

赵庆杰认为,现代性的困境主要体现在道德的层面上。他主要从道德形而上学的缺位、伦理规范的制度化歧途、美德伦理的隐退这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他认为,以个人主义、未来主义、价值多元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必然会导致其伦理命运是价值神圣性的丧失。对伦理制度化、法律化的过分热衷,没有带来预期的积极因素,却出现了拒斥道德形而上学的道德伦理,以致现代性的“道德谋划”始终没有确立现代道德精神的生长基础。[8]

通过以上观点,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对现代性问题所面临的困境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恶化,物对人的控制等等这些困境,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以求摆脱这些困境。虽然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但以马克思现代性理论作为理论依据,使我们能战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加清晰的审视这些困境,努力找到现代性困境的出路,这正是研究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相关理论的原因所在。

三、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对中国现代性建构的指导意义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既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使然。

任平认为,自马克思以来,很多马克思主义者都对现代性的问题上进行过深刻的思考,在后现代性背景下,当代中国自身发展的本质理念应该是一种以知识文明引导工业文明、生态优先引领人类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现代性,它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本性,应是与马克时代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不同,甚至不同于反思现代性的新现代性。

邹广文认为,我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文化转型引起思想学术界对其的关注都是现代性问题逐渐被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以马克思现代性理论为出发点,平衡理性与价值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把握现代性问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面对我国现代性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矛盾与价值冲突应妥善解决,在未来现代性实践的发展过程中,要更加突出人文关怀的作用。[10]

雷龙乾认为,构建中国的现代性,则必须遵循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的理论,从总体上把握。我国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却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则必须尽最大努力的利用现代文明的优秀成果,一方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持肯定的态度,认可其存在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则要利用文化作为导向,使“物的依赖性”尽可能的发挥有利因素,为人与社会共同发展提供保障。[11]

综上所述,学者们提出的见解,对中国建构现代性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但是笔者认为,这些方案理论性偏强而缺乏实践性。中国的现代性建构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工程,当代中国处在社会转型期,面临着许多社会问题,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正确认识和掌握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精髓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方针。

[1]尤西林.“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梳理[J].思想战线,2009(5):81-83.

[2]丰子义.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解读[J].中国社会科学,2005(4).

[3]俞吾金.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2005(1).

[4]李淑梅.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视野[J].天津社会科学,2005(4).

[5]王晓升.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扬弃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化[J].中山大学学报,2010(3).

[6]江文富.关于现代性研究的一些思考[J].哲学研究,2007(7).

[7]欧阳康.克思现代性理论的价值取向及其当代意义[J].江海学刊,2006(1).

[8]赵庆杰.现代性社会的伦理命运与道德困境[J].道德与文明,2008(4).

[9]任平.马克思的现代性视域与当代中国新现代性建构[J].江苏社会科学,2005(1).

[10]邹广文.马克思的现代性视野及其当代启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5).

[11]雷龙乾.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刍议—兼论“物的依赖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猜你喜欢

现代性困境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