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务员考试热调查的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改革
2013-04-10刘碧强
刘碧强 陆 梦
(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热潮迭起,熙熙攘攘、热情高涨的“考碗族”对公共职位情有独钟,他们乐此不疲,在“国考”、“省考”等各类赛场大显身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为深入了解公务员考试热,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搜集了大量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问卷调查样本共245份,覆盖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福建省内各大高校,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不同专业,其中:男性大学生为130人,占53.06%;女性大学生为115人,占46.94%;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大学生人数分别为29人、50人、59人、67人,依次占总人数11.84%、20.41%、24.82%、27.35%;生源地为城市或城镇的大学生为134人,占总人数54.69%;生源地为农村的大学生人数为111人,占总人数45.31%;大学生中共党员人数为73人,占总人数29.8%;非中共党员大学生人数为172人,占总人数70.20%;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人数50人,占20.41%;未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人数195人,占79.59%。
一、公务员考试热的现状与特点
自20世纪90年度以来,我国逐渐建立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每年招考公务员的职位数量、报考人数与日倍增,公务员考试热潮逐渐兴起、蔓延。公务员考试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招考职位和招考人数日益增加
近年来,各级公务员录用考试中,招考职位和报考人数日益增加,这无疑为公务员考试热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2013年“国考”职位表中招录职位共计12901个,招考人数首次突破两万,达20839人,较2012年增加16%,为历年之最[1]。
(二)报考人数持续攀升
在招考职位和招考人数不断增长的同时,报考公务员的考生人数持续攀升,录用比不断扩大。资料显示,从2001年至今,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平均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2013年,“国考”审核通过的报考公务员的人数高达149万人左右,实际参加考试人数近111.7万,录用比为53:1;其中,国家统计局合川调查队业务科室科员职位报考比例最高,为9470∶1。
(三)热门岗位趋之若鹜,冷门岗位门可罗雀
公考职位冷热不均现象日益凸显,不同地域、部门、岗位的职位,往往出现报考人数冰火两重天现象。热门的公考职位集中在税务、海关、人事、财政、发改委等“权势”部门,而气象、地震、史志办、煤矿安全监察、海监、地震等“清水衙门”的报考人数较少,甚至无人问津;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如宁夏、内蒙、西藏、新疆、贵州、云南等地,以及工作条件艰苦、薪酬待遇偏低、限定最低工作年限的岗位,报考人数相对较少。如2010年国考,海关系统受考生狂热追捧,报考人数最多的前十大职位,有九成为海关系统职位,且占据前九位,其中以广州海关和深圳海关报考人数最多。2013年国考中,有109个招录职位的报名比例超过1000:1,有132个职位无人报考或无人通过资格审查,这些职位大多数为艰苦边远地区或特殊专业职位。
(四)“考碗族”蔚然成风
近年来,持续火爆升温的公务员考试热催生了特别的族群——“考碗族”,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被称为“金饭碗”,直辖市省级公务员是“银饭碗”,地市级是“铜饭碗”,镇街道一级是“铁饭碗”[2]。问及“如果你同时考上公务员考试成功,选调生考试成功,考研成功,或签约所中意的企业,您的第一选择是”时,选择“公务员”和“选调生”的被调查者所占比例位居前两位,分别占总人数38.18%、15.76%。问及“假如你已经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单位,你还想再考公务员吗”,仍有30%被调查者选择“会考,不考上誓不罢休”。
二、公务员考试热的成因与效应
(一)公务员考试热的成因
公务员考试热的原因复杂多样,不仅包括外部宏观环境,也与公务员的职业特点和身份保障、考生自身素质与考公心态等息息相关。
1.外部宏观环境
(1)政治环境。政治环境是影响公务员考试的政治因素,涉及国家的政治架构、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法律法规、政治生活民主化、干部人事制度、利益团体、政府宣传教育等各方面。
(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影响公务员考试热的经济因素,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经济体制、产业结构、企业经营发展状况、收入分配制度、劳动力市场与就业形势、人们生活水平、人口与资源等因素。问及“公务员考试热的原因”时,79.39%的被调查者将“铁饭碗”作为最主要原因;34.69%的被调查者将“就业形势严峻”作为主要原因。
(3)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公务员考试热的社会文化因素,涉及社会群体、社会结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信仰和价值观念、哲学思想、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人际关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社会舆论、媒介环境等因素。公务员考试热,与长期形成的“学而优则仕”、“官本位”等传统思想密不可分。问及“公务员考试热的原因”时,67.88%的被调查者选择“有身份、有地位、有权力”。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也推动了公务员考试热激流涌动。
(4)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影响公务员考试热的家庭因素。当代大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家庭财产与收入状况、家庭背景、家庭关系、家人期望,以及家庭成员的素质、结构、职业等因素对其大学生的考公意愿、热情、动机、目标等具有一定影响。调查显示,来自独生子女家庭,或有直系亲属是公务员的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意向明显高于其他大学生。问及“公务员考试热的原因”时,42.86%的被调查者将“家庭因素”作为主要原因。
2.公务员职业特点与身份保障
公务员职业具有政治性、公共性、法制性规范性和相对稳定性特点。低辞退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务员职业的吸引力。问及“公务员考试热的原因”时,79.39%的被调查者将“铁饭碗”作为主要原因;80.61%的被调查者将“工作轻松,福利好”作为主要原因。
3.考生自身素质与考公心态
(1)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影响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决定性因素。调查显示,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计算机类等专业的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意向和热情远高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统计显示,2013年国考中,财会类专业招考人数最多,达到6500人;其次为经济金融类、法学类,招考人数依次为5859人、3045人;不限专业的职位仅144个,约占总职位数1.12%,不限专业的招录人数有337个,约占总招录人数的1.62%。
(2)公共服务精神与公共责任意识。公共服务精神和公共责任意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考公意向、热情和动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身上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正在发光[3]。问及“公务员考试热的原因”时,20.61%选择“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实现人生价值”。
(3)创新创业素质。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是大学生所具备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品质、创新创业知识等综合素养。创新创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更加倾向于将企业作为择业的理想选择,其报考公务员的意愿和热情相对淡薄。调查显示,在择业理想方面,37%的被调查者选择“政府机关”,31.5%选择“企业”,13%选择“事业单位”,7.5%选择基层自治组织就业,4.5%选择“自主创业”。
(4)职业生涯规划观。职业生涯规划观对大学生考公意愿、热情和动机具有一定影响。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将引导大学生理性择业、理性考公。问及“公务员考试热的原因”时,24.85%被调查者认为,公务员的“职业发展前景更光明”。
(5)从众心理。尽管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价值观开始成熟,但是依然会受到他人的影响。问及“公务员考试热的原因”时,32.65%的被调查者将“从众心理”作为主要原因。问及“您认为,您的性格是否适合于公务员职业”,53.94%的被调查者选择“不合适”,但选择“不合适”者中仍有相当一部分选择报考公务员。
(二)公务员考试热的效应
作为一把双刃剑,“公务员考试热”一直备受争议。调查显示,有55.76%的被调查者认为公考热的负面效应大于正面效应。大学生对于公务员考试“高烧不退”现象心存担忧,亟需各有关部门冷静对待“公考热”现象。
1.公务员考试热的正面效应
(1)有利于塑造高素质公务员队伍,优化公务员结构,提高行政效率。76.97%被调查者认为,公务员考试热有助于“为政府机关选拔优秀人才”;60.61%被调查者认为,公务员考试热有助于“优化公务员结构,提升公务员整体素质”。46.06%被调查者认为,公务员考试热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改善工作作风”。
(2)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81.82%被调查者认为,公务员考试热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部分高校毕业生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公务员群体,这不仅有利于其个人目标的实现,还拓宽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缓解了就业压力。
(3)有利于促进公务员新陈代谢。51.52%被调查者认为,公务员考试热有助于“促进公务员新陈代谢”。近年来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改革改进了公务员的淘汰辞退机制,促进了新鲜血液的补充,形成良性的更新机制。
2.公务员考试热的负面效应
(1)官本位主义盛行,功利主义在大学蔓延。78.18%被调查者认为,公务员考试热将导致“官本位主义盛行,公务员越来越缺乏公共服务意识”;76.97%被调查者认为,“公务员考试热将导致严重功利主义在大学蔓延”。
(2)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浪费。44.85%被调查者认为,公务员考试热将导致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公务员报考热吸引大量优秀人才齐集政府部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但另一方面,部分技术型、实用型、科研型人才放弃自身所长到政府部门任职,难免造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浪费。
(3)职业平等观念受到挑战。45.45%被调查者认为,公务员考试热将导致职业平等观念受到挑战。由于公务员代表着国家行政人员,具备较高的社会威望和地位,但是过度的追求身份和地位,也从侧面上反映出了传统的等级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加剧“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矛盾。
三、公务员考试热所折射的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困境
(一)公务员报考资格条件尚存歧视
在公务员考录工作中,尚存在报考资格歧视,一些招考单位设置与公共职位和工作性质无关的区别性、限制性或优惠性措施,从而将一部分报考者排斥在外。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曾公布《2011年国家公务员招考中的就业歧视调查报告》,该报告考察了公务员考录工作中的性别、民族、社会身份、残疾、健康、政治面貌、年龄、身体特征等八种就业歧视类型[4]。各类公务员招考资格条件歧视中,以学历歧视、年龄歧视、身体条件歧视、户籍歧视、性别歧视等最为显著。
(二)公务员考试方法与形式单一,考试内容亟待完善
我国公务员考试采用笔试与面试两种形式。调查显示,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中63.12%考生认为,我国公务员考试的方法与形式“不合理”;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中85.34%考生认为,我国公务员考试内容“不完善”。总体说来,公务员考试方法比较单一,短时间的笔试很难测评考生的真实水平;结构化面试限制了考生的思辨能力和应变能力,制约了其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的发挥;统一、普适性考试模式忽视了各工作部门和岗位的工作性质、职位要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内容庞杂、题型偏多、题量与难度偏大、答题时间紧;申论材料内容多而杂乱,试题设计不合理。“千篇一律”、“千人一说”等现象在公务员笔试和面试环节经常出现。
(三)评分标准、成绩核算体系亟待健全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题型众多,如何给每类大题及其每个小题赋予合理的分值、权重,是公务员考录工作的一大难题。同时,由于申论、面试试题的主观性较强,如何设定科学、合理的指导性评分标准,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公务员考试包括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察、体检等诸环节。综合成绩由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确定。按照《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综合成绩的计算方法为:公共科目笔试总成绩(非通用语职位和特殊专业职位笔试合成成绩)占50%,面试成绩和专业科目考试成绩共占50%。相对而言,笔试成绩(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所占的比重偏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综合素质高、但笔试能力偏弱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调查显示,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中71.25%考生认为,我国公务员考试成绩合算体系“不合理”。
(四)公务员考试监督机制不完善
孟德斯鸠的至理名言震古烁今:“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职权,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5]。公务员考试录用环节是考生进入机关的“门槛”,也是反腐倡廉重要节点。近年来,公务员考试录用过程中的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如广西公务员考试泄题事件、山西长治宋江明事件等,加大公务员考录监督工作刻不容缓。个别单位与个人无视党纪、政纪和国法,为一己私利、家庭利益、裙带关系等铤而走险,在公务员考试录用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暗箱操作、徇私舞弊,严重损害公务员考录工作的严肃性和公信力;一些考生或有关人员为考公成功而不择手段,扰乱了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
(五)公务员考试管理权限过于集中
权力集中与分散是公共人事考试录用工作的难题。过于集中的公共人事考试录用管理权力,有助于提高人事试录用管理效率、优化人事资源配置,实现政令统一、令行禁止,但也可能滋生行政首长专权、官僚主义的倾向和官本位思;过于分散的公共人事试录用管理权力,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引发部门主义、本位主义、各自为政等问题。总体说来,当前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管理权限相对集中于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地市级以下公务员主管部门的公务员考录管理权力,影响人职匹配的质量和效能。
(六)考录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公务员考录工作人才队伍主要包括各级政府的公务员考试录用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系统内考录工作人员,以及来自于党校、行政学院、管理干部学院、高校、科研机构的系统外兼职教师。系统内考录工作人员虽然熟悉公共管理工作流程,但对公共管理专业知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测评方法与技术、公务员考试题型等了解不够透彻,研究不够深入;系统外兼职教师尽管具备一定的与公务员考试相关的理论知识功底,但毕竟属于围城外的“外行”,缺乏公共管理实践工作经验。
四、完善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对策
《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指出,“录用公务员,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采取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面临方兴未艾的公务员考试热潮,有必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推动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改革。
(一)适度放宽报考资格条件,加大从基层选拔公务员力度
1.适度放宽报考资格条件
在公务员考录实践中,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适度放宽报考资格条件,尤其是在年龄、身体条件、文化程度、户籍、社会身份等方面,确保考公者的平等权益。公务员考录主管机关应建立招考条件审批制度,确保资格条件合理、合法、公平、公正。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调剂制度,根据考生本人的调剂意愿、考试成绩和机关工作需要,优化考生资源配置,充分挖掘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探索建立公务员人才储备制度,将因所报岗位考试竞争太激烈而未入围、但综合素质较高、达到规定分数线的优秀考生纳入机关人才储备库,在公务员遴选、政法干部考试、公务员聘任等择优录用。
2.加大从基层选拔公务员力度
在适度放宽公务员报考资格条件的同时,要加大从基层选拔公务员力度,实现“宽严并济”。认真落实《关于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党政领导机关干部的意见》,拓宽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党政领导机关干部的方法途径,包括公务员录用、公开选拔、公开遴选、公务员调任、职位聘任等。自2012年起,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全部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鼓励市(地)级以下机关,特别是县乡机关主要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引导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成长。同时,要做好招录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工作,继续探索从工人、农民中考录公务员。
(二)创新考试方法与内容,建立分级分类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
1.创新公务员考试方法
充分利用现代人事测评技术,创新公务员考试录用方法;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加强组织人事部门与教育部门、公安部门等部门的政务信息合作,搭建公务员考试录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广网上阅卷,探索网上答题,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考试效率和信度。改进公务员面试方法,针对招考职位的特点,将结构化面试与心理测试法、文件筐测验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案例分析法、敏感性训练等紧密结合起来,挖掘考生的公共管理潜能。
2.创新公务员考试内容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我国“考试内容根据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不同职位类别分别设置”。公务员考试内容不仅要体现公共管理工作需要,也要符合人事测评的客观规律。要整合文学、逻辑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生态学、数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变革动态,凸显公务员考试题目的科学性、规范性、时代性、灵活性,增加与国计民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有关的内容。公务员考试试题的难度、题量要适中,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合理匹配,不断优化题型结构,创新试题内容。要加大公务员考试试题库建设力度,规范命题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命题质量。建立健全公务员考试试题评估机制、审查机制和监督机制,促进考务信息公开。
3.建立分级分类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国家对公务员实行分类管理”。我国公务员职位类别包括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有必要基于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建立健全分类分级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不同职务、职位、级别的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内容、方法、程序,体现一定的差异性。适度拓宽专业科目考试的适应范围,完善专业科目考试内容。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等法规,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竞争上岗考试、遴选公务员考试等考录工作。
(三)科学设计评分标准,完善成绩核算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和成绩核算体系,是确保公务员考试质量、效度和信度的关键。要根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的试题内容、题型、题量,精心设置各大题和小题的分值及其权重。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可适度加大言语理解与表达、资料分析、判断推理等题型的分数权重;申论试卷中,可适度加大对策建议类、公文写作类题型的分数权重。适度压缩公共科目笔试成绩所占比重,扩大面试成绩和专业科目成绩的比重。同时,考察环节要严格把关,侧重考察考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公共服务精神。
(四)健全公务员考试监督机制
公务员录用工作要接受监督,要将监督贯彻于命题、笔试、面试、考察、体检、公示、试用、任职定级等公务员考录全过程。认真落实《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健全公务员考试监督机制,明确考录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招录单位主管领导、考生等多元主体在公务员考试录用过程中的责任,完善责任追究机制。认真执行公务员考试录用回避制度、保密制度。促进公务员考试录用信息公开,特别是做好招考信息、考试成绩、调剂信息、录取信息公开,推动试题与答案信息(尤其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答案)在考后及时公开。完善公务员考录申诉救济机制,对在公务员考录中受到不公待遇者,及时予以救济和帮助。公务员考录主管部门和纪检机关应当及时受理举报、申诉,并按管理权限及时、有效地处理。要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纪检机关、人大、新闻媒体、社会大众、民主党派等在公务员考录过程中的监督作用,形成监督合力。审慎对待微博、互联网、新闻媒体在公务员考录工作过程中的监督作用,认真辨别形形色色的监督信息,及时处理违法违纪行为,增强政府危机公关能力。要整顿公务员考试培训市场秩序,引导考生理性报考。加强对考生的诚信考试宣传教育,端正其考试动机。
(五)适度下放公务员录用管理权限,完善公务员聘任制
根据目前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管理体制,中央、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统筹管理相应层次的公务员考试录用事宜,用人单位在公务员考试录用过程中的自主权相对较弱。条件成熟时,中央和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有必要向用人单位适度下放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权限,并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相关事宜。
有必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规,进一步推进我国公务员聘任制改革,建立弹性的公共部门人事雇用关系,明确实行公务员聘任制的工作岗位,改进聘任制公务员的招募方法与技术,完善聘任制公务员的职务任免与升降、绩效考核、工资保险福利、辞职辞退、培训等相关制度。
(六)加强面试官与专家库建设
高素质的考录工作人才队伍是提升公务员考录效果的重要保证。考录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要重点抓好面试官和专家库建设:(1)面试官。面试官不仅包括政府机关内部经验丰富的公共管理者,也包括行政学院、党校、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要做好面试官选拔、资格认证、培训、管理、考核、监督保障等工作。要优化面试官组合,促进面试官队伍科学化、多元化、知识化、专业化。(2)专家库。要形成一支包括机关内部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行政学院、党校、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等在内的素质高、业务精、作风好、效率高的公务员考录试题研发与改卷的专家队伍;做好专家选拔、资格认证、培训、管理、考核、监督保障等工作,凸显试卷与题库的保密工作责任和纪律。
(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要求“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面向全社会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帮助考生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端正考生的报考动机,明确报考目的,强化公共服务精神和公共责任意识。同时,要大力将行政伦理建设融入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将公共责任和公共服务精神教育融入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增强考生的公共服务能力。同时,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增强公共职位的公信力。同时,有必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教学中,并开设普适性《公务员制度》校选课,以增进大学生对公共职业的认知,培养和提高其公共服务精神。
2012年4月,我国教育部、中宣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和增速减缓的国内外经济局势,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刻不容缓。数据显示,61.21%被调查者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满意”。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战略过程中,高校应从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创业学生社团、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与学科竞赛等方面入手,着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以期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八)健全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制度,完善社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系
近年来,我国公务员工资福利制度不断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公务员工资、福利的结构有待完善、激励性与竞争性不够、收入差距明显等;公务员尚未纳入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公务员养老、工伤、医疗、生育、失业等报销机制尚不健全。新形势下,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推进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制度改革。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公务员工资福利制度改革融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程,致力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1]潘旭涛.2013年公务员招考人数创纪录,岗位信息更加明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10-16.
[2]王垚懿.专访天津“公务员考碗族”:第7次参考,屡败屡战[EB].http://www.tianjinwe.com/tianjin/tjyw/201012/t20101-206_2739449.htm l.
[3]祝虹等.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83-87.
[4]韩乐悟.公务员招考存歧视,制度性歧视成就业公平障碍[N].法制日报,2011-11-21.
[5]卢勤忠.现代城市管理中的法治安全:以上海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