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微

2013-04-10柏丽华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校报队伍师生

柏丽华

我国高校校报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高校校报现有1000多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规模和体系,已成为高校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对外宣传窗口。高校校报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着传递党的声音、引导师生舆论、弘扬校园文化、彰显学校形象的重要作用,是高校不可或缺的主流媒体。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尤其是校园传播媒介的多元化、传播手段的便捷性、传播技术的先进性等,使高校校报的传播力明显下降,生存环境和发展前景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正确解决高校校报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积极探索高校校报改革与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已成为高校校报工作者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

一、正确处理校内外各种媒体的海量信息与校报内容相对单薄之间的矛盾

社会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通过书籍、电视、电波、门户网等传播途径使社会信息海量膨胀。校园多元化、多类型、多功能的校园网络、校园广播、校园电台、文学刊物等使校园信息大量涌现。而高校校报内容则显得较为单薄,一般只有四版:一版为要闻版,主要反映校园内的各类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先进表彰等情况;二版为学术版,主要反映科研方面的新成果或刊载校内外的科研论文;三版为校园生活版,主要反映师生的各类活动;四版为文艺副刊版,主要刊登师生的散文、诗歌、小说、杂文等。这种状况改变了高校校报在校内大一统的传播格局和一枝独秀的生存空间,严重影响了高校校报的吸引力和可读性。为使文化底蕴深厚、专家学者云集、青年学子汇聚的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学府,在校报这块文化圣地上绽放绚烂的光芒,高校校报工作者必须付出艰辛努力。

(一)坚持“三贴近”原则,进一步扩大信息源,丰富信息量

在校报的题材选择上,要以师生生活环境、生活状态、精神需求为重点,密切关注校园生活,将师生作为新闻主角,尽力满足师生求知与成才的需求。在教师层面,要关注科研创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默默奉献的辛勤园丁;在学生层面,要关注社团活动、党团活动、教学活动、实践活动及自立自强、乐观进取的莘莘学子;在管理层面,要关注学生工作、教务管理、后勤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及与师生相关的重大事件。校报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才有取之不竭的信息源泉,才能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二)完善校报的“桥梁”和“纽带”功能,确保校内信息畅通

校报工作者要确保校内信息畅通:既要通过校报的发行网络及时将学校有关重要信息传达到校内各个层面,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又要关注师生的利益诉求,将师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宽容畅达的公共话语表达空间反馈给学校管理层,以利于及时化解矛盾,推进学校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整合校内媒体资源,增强校报的生命力

校园主要有广播、电视、网络、报纸四大媒体。校园广播具有形象、便捷的优势,有线电视能增强校园新闻的视觉冲击力和现场感,校园网络能有效地整合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资源,而高校校报受到纸质媒介承载量的限制,内容较为单薄,形式较为固定。因此,高校校报只有充分整合校内各媒体的人力资源、新闻资源、受众资源,实现媒体互动、资源共享,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积极营造有利于校报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氛围

学校要大力营造“人人关心校报,人人参与办报”和“我以办好校报为荣,我为办好校报出力”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多种活动激发师生的爱报热情,鼓励师生踊跃投稿。校报工作者要改变以往单项式居高临下板着面孔说教的冰冷姿态,要以平民化视角和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设互动交流栏目,提高师生的参与度和阅读兴趣,努力将校报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受师生欢迎的思想平台和舆论平台。

二、正确处理校内外媒体信息的快速传递与校报刊发时间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

在信息时代,校内外各种媒体信息的快速传递已经形成了一个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受众群体不同的多媒体相互交叉的社会媒体格局,其辐射面广、竞争力强、影响力大。而高校校报的出版周期则相对较长。据调查,目前高校校报的刊期以半月或一月居多,周报、旬报或不定期出版的较少,在时效性上明显落后于其它很多媒体。校园新闻经过采写、编辑、校稿、主管部门审查,刊发出来再到师生手中,早已变为“旧闻”,吸引不了师生的眼球,传播价值和传播效果大为削弱。这种状况使校报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大大降低了师生对校报的阅读期盼。为改变这种现状,使校报发挥纸质媒体的独特优势,必须增强校报工作者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从根本上解决其思想意识问题。

(一)增强责任意识

高校校报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宣传的窗口,也是反映师生心声的喉舌,担负着引导高校舆论的职责。校报工作者不像社会媒体那样分工明确,往往要担任新闻采写、编辑、策划、排版、印刷、发行等多项工作,事情繁琐,责任重大。这就要求校报工作者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为高校新闻事业努力工作的献身精神。

(二)增强创新意识

高校校报总体上趋于保守,角度较狭窄,形式较单一,严肃多于活泼,深深地打上了“官样报刊”的烙印。为了激发校报应有的活力,使其展现独特的魅力和风采,必须大胆创新。校报工作者要加强新闻策划,做好深度报道,以更新的理念、更新的内容来提升报道的思想深度和理论高度,充分发挥深刻影响受众思想的积极作用;要创新报道形式,采用消息、通讯、评论、图片等多种形式对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作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式报道;创新报道版面,在栏目设置、标题制作、图文编排等方面加入新元素,打造既严肃又活泼的新面孔。

(三)增强精品意识

办报的取胜之道在于篇篇有精品,版版有亮点。校报工作者在打造精品校报的过程中,要力争做到内容精博、内涵精深、栏目精巧、形式精美、语言精练、版式精活;要做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使之既体现报纸的宣传意图,又表明编辑的立场、观点和态度,还要抓住读者的阅读心理和审美要求,使其产生一种一读到底的强烈冲动。

三、正确处理校内外受众媒介素质的不断提升与校报采编队伍建设不力之间的矛盾

随着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迅速发展,新闻媒介早已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媒介素质得到了普遍提升。特别是高校师生对信息的选择、理解、思辨能力较强,对高校校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校报采编队伍建设不力。编辑部机构设置不到位,部分高校校报编辑出版工作仍由宣传部或党办、校办工作人员兼任;采编人员配置不到位,有些采编人员除做校报工作外还要担任学校其它工作,有些采编人员是临时从学校其它部门抽来的;采编队伍学习提升不到位,由于采编压力大,学习、进修机会少,总体能力和水平与办好高校校报有较大差距,严重制约着高校校报的发展。为扭转这一局面,使高校校报发挥应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加大校报采编队伍的建设力度。

(一)选配得力有为的校报主编

选派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校报主编是办好校报的关键。主编要对学校领导和师生负责,并带领采编队伍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增强向心力与凝聚力,激发采编人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树立团结协作、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团队精神。

(二)组建科学合理的校报采编队伍

组建科学合理的校报采编队伍是办好校报的必要条件。学校要在校内配备或校外引进足量的热爱新闻工作、文字功底扎实的专职人员;建设一支工作责任心强、写作水平高的教师通讯员队伍;建设一支工作热情高、写作功夫硬的学生记者队伍。在此前提下,采取以专职带动兼职的有效途径,积极推动校报的专业化发展。

(三)加强校报采编队伍的业务培训

加强校报采编队伍的业务培训是办好校报的有效途径。校报编辑部要定期组织校报采编队伍学习最新的权威新闻刊物和书籍,订阅与高校校报相关的报纸,利用假期分批进修或到当地大媒体学习,达到增强新闻敏感度,提高采编技巧,提升专业化水平的目的,切实保障校报采编队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书写校报发展的新篇章。总之,虽然高校校报存在着一些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在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只要校报采编队伍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更严标准要求,向更高目标奋进,高校校报就一定能够成为一道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的校园文化风景线。

[1]铁铮.网络时代的高校校报[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

[2]郑虹.校报如何成为“校园第一媒体”[J].新闻与协作,2007年第8期

[3]武猛.高校校报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4]丁陆爱.高校校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校报队伍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融媒体背景下大学校报生存浅议
近代《私立岭南大学校报》足球报道内容剖析
新形势下高校校报舆论引导困境及解决策略初探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网络时代高校校报面临的竞争危机和发展对策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