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新理念、深化改革,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育质量
—— “2012教育部大学英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综述

2013-04-10司显柱

山东外语教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研修班英语课程教授

司显柱

(北京交通大学 语言与传播学院,北京 100044)

更新理念、深化改革,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育质量
—— “2012教育部大学英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综述

司显柱

(北京交通大学 语言与传播学院,北京 100044)

本文阐述了“201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英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召开的背景、意义、特色、成效,并针对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大学英语功能定位、大学英语教材建设和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等进行了思考。

大学英语;研修;综述

当下,社会经济更加开放,文化融合趋势加强,中国正经历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必然对我国大学英语教育质量观、发展观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该门课程在培养大学生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满足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针对大学英语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教育部高教司、人事司于2012年7月10日至10月31日联合主办了四期大学英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此次研修班由北京交通大学承办、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协办。兹将此次研修班情况综述如下,以飨读者。

1.0 基本情况

“2012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英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安排四期,每期围绕一个专题。具体为:第一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第二期“国家级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与个人职业发展”,第三期“坚持‘基于计算机和课堂’新教学模式,构建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的集成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第四期“构建大学英语课程综合评价体系”。研修班共安排了12位全国知名专家做主旨报告和25位来自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的院长、教授做经验介绍。

2.0 主要特点

2.1 领导重视

教育部高教司刘贵芹副司长出席四期研修班并作主旨报告。刘贵芹副司长在报告中宣讲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阐述了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介绍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背景与精髓,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以及大学英语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阐述了大学英语教育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深刻回答了大学英语教育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论述了大学英语在推进文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特殊使命,为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未来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与会期间,刘贵芹副司长还与部分学员代表和专家就如何深化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进行了座谈。

2.2 主题突出

此次研修班以提高大学英语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总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果和谋求科学发展为主线,以增强大学英语教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感和调动其积极性为目标,以积极稳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根本,以专题设置形式为导引,紧紧围绕《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主题突出,针对性强。

围绕第一期主题,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做了《建立和完善体现高等教育特点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专题报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体现高等教育特点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指导性原则。重庆大学余渭深教授的《中国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问题与思考》的专题报告对近十年来中国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实践,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从课程论的角度进行反思,对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如何反映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如何确定中国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和目标、大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及结构,以及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山东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以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代表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对其在开展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经验进行了交流。

根据第二期的主题安排,国家教学名师、东南大学李霄翔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华南理工大学秦秀白教授以及南京大学王海啸教授分别做了《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与团队建设》、《警惕课堂教学娱乐化》和《第二语言能力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再思考》的专题报告。李霄翔教授从环境分析、更新观念、自我规划、寻求突破和职业发展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与团队建设,提出了教学团队建设之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资源配置、聘任机制和管理方式以及考核机制。秦秀白教授的报告旁征博引,观点犀利。他以“综合课”(阅读课)为例,深刻阐述了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真谛、警惕课堂教学娱乐化倾向,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并从职业道德出发,谆谆教诲青年教师要做“用精神行走的人”,恰似醍醐灌顶,令人振聋发聩。王海啸教授着重论述大学英语教学应允许多纲、多课、多本、多评共存,旨在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华南理工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分别介绍了各自学校在国家级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中获得的成果和取得的经验。第二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师大赛获奖者北京科技大学张丹丹老师、北京大学崔怡老师做了示范性观摩课展示和交流,与会学员就“我的精彩一课”开展了说课交流与汇报,与会专家做了现场点评。

在第三期中,中国社会科学院顾曰国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陈坚林教授和北京交通大学司显柱教授,分别做了题为:《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大学英语学与教: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的生态化整合》、《建构主义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的主题报告。顾曰国教授论证了“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与信息源、显性与隐性学习、教学环境等关系。陈坚林教授阐述了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大学外语教学带来诸多变化的同时也伴随产生了教学失调现象,并据此论述了如何使计算机和外语课程进行生态化整合的建议和原则。司显柱教授在回顾我国最近十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情况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如何依据建构主义理念创建新型教学模式。东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苏州大学分别代表示范点项目学校介绍了本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历程和本校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创建新型教学模式、开发教学资源库和教材以及课件等方面的建设成就。

第四期主旨报告人和题目是:上海交通大学金艳教授的《大学英语课程综合评价体系的建构:核心理念和评价标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刘建达教授的《中国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评测与研究》和清华大学张文霞教授的《基于大学英语课程的形成性评价理论与实践》。金艳教授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角度,讨论了大学英语课程评价意义,然后基于教育评价领域的研究成果,界定了课程评价的概念和范畴,分析了课程评价的核心理念,并提出了构建大学英语课程综合评价体系的思路。刘建达教授的讲座侧重从语用测试和形成性评价的角度论述评价体系的构建。张文霞教授甄别了人们在“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认识上的偏差,对其进行了历史梳理,阐述了教育技术对评价方式的影响和将学生引入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浙江大学何莲珍教授、黑龙江大学严明教授和电子科技大学张文鹏教授分别根据本校综合类、地方类和工科类高校特点,汇报了本校建构综合评价体系的历程与经验。

2.3 形式多样

为了使培训研修富有成效,承办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精心策划,设计了网络与面授结合,大会报告与小组研讨并行等研修形式。

研修班正式开班前,承办单位开设了专门培训网站,上传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相关文件,主讲专家的学术专著和文章,供参训学员登陆下载。研修期间和结束之后,又及时将研修内容和活动在网上报道,保证学员及时了解。而对于每期三天的面授培训,采取大会报告、小组研讨、示范教学、互动答疑等多种形式。理论研讨聚焦学术前沿,实践探索呈现了全国100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佼佼者中的部分985高校、211高校、省属地方院校之成功经验,这些学校在大学英语教育上的探索具有开拓性、代表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与会学员以专家主旨报告构建的理论框架和示范点项目学校的成功经验为坐标,既能自省,找到自己(学校)当下具体定位,又能开拓视野,发散思维,构想本校大学英语的理想坐标,寻找到由现实到理想的实现路径,勾画出本校大学英语教育的蓝图框架。

3.0 学员反映与培训成效

参训教师一致认为,本次研修班开设十分必要,非常及时,充分体观了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育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需求的关切,对积极稳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重庆大学余渭深教授认为:本次高级研修班内容丰富,组织精巧,形式多样,成效明显。

北京大学李淑静教授指出:我们都是坚守在大学英语事业的大英人。我们怎么样,大英就怎么样;我们是什么,大英就是什么;我们有信心,大英就有希望。参加第一期学培训的北京大学学员总结道:这次培训使他们更加明白了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西北工业大学赵雪爱教授满怀深情地说:我觉得教育部和北京交通大学让我们全国的大英人坐在一起,相识相知,沟通理解,让老师有了归宿感,作用和意义非比寻常。她也希望这样的培训能够持续下去。

山东大学陈雅莉老师说,这样的研修是真正意义的研修,远离商业活动,没有任何干扰,我们有机会和各位领导、专家、同行们静下心,坐下来,集中精神进行研讨,踏踏实实进行交流,听到了最新,最激动人心的信息,开阔了眼界,增强了我们紧跟教育部部署、深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信心。吉林大学潘海英老师表示:我们会把研修期间获得的思想和理念落实带到日常教学实践,也会在日常教学中对当下大学英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4.0 认识与思考

本次研修班对10年来的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做了梳理、总结,对当下和未来大学英语教育与改革发展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本文遂对此做出如下认识和思考。

1. 大学英语教育成绩很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任重道远

不少学员带着疑惑,带着困惑,带着焦虑走进研修班,但通过聆听高教司领导和专家的精彩讲解,通过示范点项目学校的经验介绍和各个学校之间的交流,他们澄清了此前的一些模糊认识,树立了信心,真正感受到了十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的深刻而可喜的变化,切实感受到大学英语教师大有可为,具有光明的前途。另一方面,也痛感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认识到大学英语教育在高等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在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英语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

2. 立足三种能力培养,规划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方向

针对刘贵芹副司长在主旨报告中提出的大学英语教育应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文化传承能力的观点,大家颇有感触,一致认为这三种能力的培养为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和突破口,值得深入研究。与会老师在研讨中认为,90后学生思维活跃,眼界开阔,能力较强,但多数学生功利思想较严重,团队合作能力缺乏,社会责任感较弱。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选择传递人间美好事物的阅读材料和视听材料,寓教于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优秀道德品格。换言之,大学英语教育系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大学英语教育不仅要传授语言技能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高等教育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何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世界公民意识、引领世界发展之重任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一大核心任务,大学英语教育其中无疑肩负重任。因此,这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如何定位、大学英语教师如何转变思想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亦成为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3. 加强理论修养,提高教学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自身能力,无疑是大学英语教育能否实现前述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和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定位的关键。而大学英语教师自身能力,其内涵,大家一致认为就是:既要有较深的理论修养,又要有扎实的实际教学能力,缺一不可。研修期间,与会学员认为,当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一些教师理论意识淡薄,不愿了解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也有部分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博士,虽然具有相当的理论修养,但不会实践,教学能力缺失。有鉴于此,在教师发展和培训中,我们必须克服上述两种倾向,既要加强大学英语教师的理论修养,提高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开阔学术视野,使大学英语教师了解诸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背后的学理依据,以解决以往教学中困惑不解的一些理论问题;又要高度重视提高他们的实际教学能力,要充分发挥各级教学名师和老教授的传帮带作用,以“精彩一课”等形式,强化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切实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

4. 切实加强大学英语教材建设

教材要体现大学英语工具性、专业性、人文性、时代性,要包含中国元素。语言中蕴含了前人的全部劳动和生活经验,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载了民族和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下来的生活方式、传统习惯和思维方法。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以及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也形成了世界上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语言。语言中的句法结构、词汇意义等许多方面都包含着文化因素,因此语言学习是文化行为。英语中包涵了英语世界和民族的全部文化、意识形态。因此在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和英语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体现英语语言的精髓,了解英语世界文明,同时要有批判性思维,对西方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另一方面,从走出去战略出发,要特别强调用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英语把我国优秀的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提高我国的软实力。从此出发,这对包括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面、教师发展等等在内的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A Reviewing of 2012 Advanced Training Program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Young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SI Xian-zhu

(School of Languages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

This paper reviews the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f 2012 Advanced Training Program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young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presents its reflections on the issues related to the reform, the role, the textbooks construction, and the teachers’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nglish.

College English; Training, Review

2013-01-10

司显柱,男,安徽六安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英汉语言、翻译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外语教学。

H319

A

1002-2643(2013)06-0109-02

猜你喜欢

研修班英语课程教授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关于奔流文学院举办第十五期作家研修班的通知
刘排教授简介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第二期中药资源管理人才研修班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举办观赏石高级研修班的通知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北京市举办地灾防治高级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