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探讨及实践
——以大学生典型个案为例

2013-04-10周群英

社会工作 2013年6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个案小米

周群英

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探讨及实践
——以大学生典型个案为例

周群英

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学校社会工作已经相当成熟,我国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与实践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传统学生工作模式功能上的欠缺为专业学校社会工作嵌入高校学生工作体系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性。在此制度背景下,笔者梳理了学校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借用社会互动模式视角,从“学校-家庭-社区”等方面对大学生小米这个典型个案进行分析与探讨。

学校社会工作 实务模式 个案工作

一、研究背景

学校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专业的原则、方法和技巧应用于教育机构及其设施中,通过与家长、学校、社区的互动,解决学生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构筑“教”、“学”、“成长”的和谐环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文军,2010)。学校社会工作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它以访问教师的名义问世,1945年正式命名为学校社会工作。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学校社会工作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相当成熟,在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也已经发展起来。美国大多数州都建立了完善的学校社会工作体系,社会工作者与学生的比例达到了1:2500,个别州甚至提出了1:400的目标(程勇等,2012)。据托雷斯(A.Torres)估计,1996年,全美有超过九千名学校社会工作者在各级学校从事专业化、职业化的服务(文军,2010)。2000年香港实现了“一校一社工”服务模式。台湾学校社会工作者在学术界和行政界的倡导和推动下,也获得了教师资格,纳入了学校的辅导系统中。我国大陆学校社会工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经历了专业化起步阶段、替代发展阶段、专业化恢复与发展阶段(许莉娅,2012)。与西方“实践-研究-教育”的发展道路不同,大陆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是“先教育后实务”。2000年以来,我国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区对学校社会工作进行试点,结果表明,我国学校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还面临诸多问题。整体来看,我国大陆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与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伴随着社会工作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和本土化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正是在此制度背景下,梳理了学校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并借用社会互动模式视角,对小米这个典型个案进行分析,期望能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学者和专家关注高校社会工作的现状和发展。

二、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回顾

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急剧变迁,学生成长面临复杂多样的问题。学校社会工作者认识到学校、家庭、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对促进学生发展有积极作用。由此,学校社会工作的领域由“学校-家庭”延伸至社区。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尤其是美国的伍达德(Woodard)、凯雷(Kelley)、韩考克(Hancock)及安德森(Alderson)等,相继提出了多种实务模式,指导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凯雷梳理了相关的理论模式后整理出四种学校社会工作的模式,即传统临床模式(traditional-clinical model)、学校变迁模式(school change model)、社区学校模式(community school model)、社会互动模式(social interaction model)。四种实务模式各具特色,有针对性地处理学生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安德森又将这四种模式进行了全面论述及广泛传播。

传统临床模式也叫传统治疗模式,是运用最广泛、最著名的一种学校社会工作模式。它以心理分析、自我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为社会适应困难与有情绪困扰的个别学生和问题学生提供服务。工作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调整情绪困扰,适应学校生活。斯玛丽(Smally)认为传统临床模式是公立学校(public school)的一种工作方式。卢兹(Lutz Werner A.)认为传统临床模式着重于“工作者-案主”的关系,从家人关系入手,直接提供“工作者-案主-家庭”的个案服务(易钢,2012)。此模式并不重视学校的规章制度与社区问题,认为学生必须配合和适应学校的条件。这也使传统临床模式不断受到挑战和批评。

学校变迁模式又称机构变迁模式、社会变迁模式或社会改革模式。学校变迁模式以制度理论、组织理论和越轨理论为基础,关注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硬件设施,认为若学校规章制度不能随着社会变迁做出相应调整,就会增加学生的困扰,导致学生问题的增加及恶化。魏特(Vinter Robert)和沙利(Sarri Rosemary C.)认为学生行为表现不佳,乃是学校设施情况与学生个性相互作用的结果(Sarri,1972)。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职责是积极参与学校的公共管理和决策,设法改变墨守成规的规章制度和功能欠佳的硬件设施,推动学校的制度变迁和改革,增强学校的正功能,通过改善学校制度环境来应对学生和老师的问题。

社区学校模式认为“社区-学校”关系失调,是因为社区与学校彼此缺乏了解所致。一方面,社区居民不了解学校政策,不支持学校方案。另一方面,学校不了解社区的经济贫困和文化匮乏状况。弗里汉(Hourihan Joseph P)指出,社区学校模式指学校必须与所处社区密切联系,增进彼此了解。学校社会工作者应放弃传统的“学生-学校-家庭”取向,转而采取较为创新的“社区取向”视角及运作模式。正如内伯(Nebo John C.)所说,“除非采用社区工作方法,否则学校社会工作者就无法成功地发挥其功能”。社区学校模式提出了两个工作原则,一是“完美儿童”(the whole child)原则,指学校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关注学生在校的表现,也应该留意学生在校间和放学后在家庭和社区的状况。二是“上门服务”原则,指社会工作者主动上门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服务。正如梅尔(Merl Lawrence)指出,当社区与学校之间的关系疏远时,学校社会工作者必须主动找上门提供服务,以促使社区居民尤其是学生的家长增进对学校的理解,支持学校及其计划。从而形成合力来协助困境学生走出“缺知识,少食物”的境地。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外展活动并实施新计划,让学生家长知晓学校的政策与方案,让学校知道学生所处社区的经济贫困和文化匮乏情况,以达成学校与社区之间的相互了解、持续互动及共同发展。总之,社区学校模式以“完美儿童”和“上门服务”为原则,从社区参与的视角来建构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系统。

社会互动模式根据伯特朗(Bertrand)的“问题中心”(problem-centered)理论,整合系统理论、社会科学理论与沟通理论等,强调家庭、社区、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关注改善学生与外界环境的互动关系。显然,社会互动模式是前述三种学校社会工作模式的整合。如果说传统临床模式强调“学校-家庭”的关系,学校变迁模式重视“学生-学校”的关系,社区学校模式偏向“学校-社区”的互动,而社会互动模式则兼容并包,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关心学生案主及所处环境的相互影响。认为学生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学生与各系统之间的互动出现了问题,从而不能进行有效沟通,无法及时获得帮助。比如,学生的学业困难是由于师生关系紧张或疏离导致,学生家庭沟通障碍是由于亲子关系僵化导致等。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职责是,协助案主与家庭、学校、社区各个系统之间建立共同目标,改善系统间的沟通,建立互助系统,并以直接服务的方式,经由个案、小组与社区工作的技巧,达成工作目标。

学校社会工作的四种模式特色鲜明、各有优势。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学校社会工作者会联合使用或整合运用这四种实务工作模式,并根据案主的具体情况和特殊需要来做出灵活的变通。在港澳台和大陆地区,学校社会工作者较多采用第一种模式,但采用第四种模式的人数正在增多,也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这种模式能够成为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主导模式。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借用社会互动模式分析框架,和学校的学生工作者、心理咨询者共同为案主小米提供专业服务,以促使她主动放弃自杀念头,顺利完成学业,增进自我存在感,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三、研究方法

随着个体的长大和成熟,家庭社会化的影响逐渐减弱,学校成为影响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域。高校作为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被视为个体从学校进入社会的过渡期。目前,在读大学生多为90后出生的独生子女,正处于“亲密对孤独”(埃里克森,1998)时期,学生遭遇诸如家庭贫困、情感孤独、性的诱惑、时间管理、就业压力、价值观多元等方面的困扰,处理这些问题需要高校社会工作者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一)研究对象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任课教师和本科生兼职辅导员,笔者有机会从课堂到宿舍多方位了解服务对象。本文的个案是一位21岁的大四女生,名叫小米(化名)。小米非常喜欢在某中文原创作品网上写作和发表小说,酷爱写侦探和谋杀小说。网上写作花费了小米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她因此而经常逃课、甚至缺考,多门功课不及格。小米的生活越来越封闭,与父母的关系也日趋僵化。以下是小米基本情况的介绍。

1.学习情况。要顺利毕业,小米必须在4年内需修完151个学分。2011年暑假刚开始时,接到其他学生的电话,告知小米一门功课考试迟到并交白卷,另一门功课缺考。2013年3月,小米父亲发来短信,拜托帮忙查询小米的考研成绩。了解情况后得知,小米实际上并没有报考研究生。2013年4月,学院本科生教务将最后一次毕业生成绩核查结果告知笔者,小米有4门功课没有成绩,也没有提交原本年前就该交的开题报告。笔者查询本科生教学手册,得知小米临近毕业,包括毕业论文在内,还缺15个学分没有修满。

2.生活情况。小米身高1.7米,体重50公斤,曾是院模特队员。由于沉迷于网络,生活作息不规律。她不吃早餐,每天仅吃一顿午餐,几乎不去食堂,多数情况都是叫外卖,室友偶尔帮她从食堂买点吃的回来。小米爱宅在宿舍,活动的内容是到女生宿舍门口接外卖。她习惯在宿舍晚11点熄灯后,继续玩手提电脑直至没电。躺下时思维活跃睡不着,辗转反侧,胡思乱想。早晨小米醒不来,久而久之就习惯了逃课。

3.行为状况。小米是典型的宅女,甚至很少下床。她不洗脸不梳头,很少洗澡。自大二以来,她一直在谋划自杀。对于学校的各高层建筑,她曾经一一考察过。对于选择何种死法,她也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近期她正在研究食谱,期望通过食物中毒的方法自杀。小米说,她最近实施的自杀方案是绝食,她坚持了20多天不吃饭,只喝饮料,最终命保住了,体重下降了10来斤。她的口袋随身带着一把实习医生用的手术刀,手腕上有割过的痕迹。

4.认知状况。小米虽然在行为上表现出一些特殊举动,但是通过交流发现,小米是个认知正常的学生。除去对父母高要求的不满和叛逆之外,小米的心理很正常。她自己能够认识到应该补修学分,提交课程论文,选择毕业论文指导导师,完成开题报告。她能够认识到上网是浪费时间,她想改变这种状况,甚至在网上关自己”黑房子“。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发展,工业控制系统环境不再封闭,传统的工业控制系统正在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地发展,以各种方式连接到互联网中,互联网中的病毒、木马等不安全因素不断冲击着工业控制系统,给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5.家庭状况。小米的父亲是某中学校长,妈妈已经退休在家。小时候,由于父母工作较忙,她经常独自在家看书消遣时间。作为家中的独生女,父亲对她的学业期望很高。考进重点大学后,父亲希望她继续念硕士,读博士,将来到大学做教师。同时,母亲在生活上很溺爱小米,无微不至地照顾她的衣食住行。小米在家里只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上大学之前,小米和父母的关系还算融洽。大二以后,小米对父母的电话和短信爱接不接,爱回不回,关系较为僵化。

(二)研究方法

个案工作作为社会工作工作的三大基本方法之一,其积淀的时间最长,积累的经验最丰富,深受众多社会工作者的青睐。个案工作是以个人和家庭为工作的切入点,通过建立一对一的专业工作关系,运用特定的知识和方法,帮助个人调动内在和外在资源,解决生活适应方面的问题,使个人的社会生活更美满(隋玉杰,2009)。2013年4月到6月,笔者为小米提供了三个多月的个案服务,通过最初两次的访谈以及分别与小米及其父母的谈话之后,笔者决定采取社会互动模式为其提供服务。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笔者与小米共见面10次以上,主要是了解小米的思想、选课、上课、考试等情况。见面时间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与小米父母见面3次,每次大概3小时左右。电话短信沟通多次,时间不等。主要是了解小米在家的表现以及大学之前的基本情况。同时将小米在大学里的学习、生活状况与其父母交流。笔者在每次见面和沟通后,记录下基本过程,以及不足和反思。

四、服务与实践过程

(一)案例补充介绍

除了上文所介绍的小米的基本情况之外,笔者再简单补充些小米的生活事件。2012年寒假,小米父母来学校陪她过生日,并接其回家过年。小米坚决不回,并拒绝父母留下来陪自己过年。她威胁父母,如果他们不同意,她就自杀,让父母再也见不到自己。小米父母只能拜托在北京的远房舅舅隔三差五地来学校探望小米。2013年开学以来,舅舅借顺便路过为由,保持每月2次左右的频率探望小米。小米对此很无奈且对父母表示不要舅舅探望。

(二)诊断

经过对与小米及其家人访谈记录的整理,以及从小米室友处了解的情况,笔者认为小米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二是学业困难问题。要顺利毕业,包括毕业论文在内,小米尚差15个学分没有修满。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内,小米需要提交三篇课程论文、一份开题报告、一份毕业论文、还需参加外文学院公共外语的笔试和口试,及学校的学位英语考试。

三是亲子关系沟通问题。曼纽琴(Salvador Minuchin)认为个人问题的根源是家庭结构的缺陷造成的,治疗的重点是调整刻板的家庭关系(隋玉杰,2009)。在小米家,僵硬的家庭关系首先表现为消极的沟通模式。从中学开始,父母和小米沟通的主题是学习。进步大学后,学习不再是生活的全部,并且小米离开家乡,距离和内容都发生了改变且沟通有了障碍。小米说,她曾经试图和父亲交流自己的真实想法,比如,不希望父亲到自己房间来,不想考研。但由于父亲的专制与保守,无法接受和理解自己。久之,小米很多事情都闷在心里,不和父母商量。大二开始,小米对父母的电话爱接不接,短信爱回不回。其次是专制的家庭模式。从小父母对小米要求严格,包括不让和小伙伴玩耍嬉戏,不让看动画片,每年春节都必须到奶奶家过年等,小米父母从不和她商量,也不考虑她的感受。小米对每年到奶奶家过年很反感,因为自己是女孩,奶奶明显表现出更喜爱学习成绩不如自己的堂哥。这也是今年小米坚决不回家过年的原因之一。再次是僵硬的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是由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它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一些行为角色和互动规则表现出来,并制约着家庭成员的交往过程,家庭结构可以说是固化了的互动关系。父母对小米的教养各司其职,父亲负责指导其学习,母亲照顾小米的生活。他们分工严格,互不干涉。据小米母亲介绍,小米在家无需做任何家务,包括叠被子,洗袜子等。这导致了小米的生活能力较差。

通过上述的诊断分析,笔者确定在“学生-学校-家庭-社区”的框架体系内为小米及其家庭提供服务。考虑其具体情况,笔者分别对小米与其父母提供不同的治疗方法。

(三)治疗方案

1.对小米的治疗主要集中在心理和学业两方面

(1)转介心理咨询室。人生的各个成长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危机。卡普兰(Gerald Caplan)将危机视为由危险事件导致的个人情感上和谐状态的暂时低落。父母长期以来对小米的高期望引起她内心的冲突和焦虑,因无法排解而寻求自杀。心理咨询室共对小米进行了5次咨询,2次在学院的生活指导室,1次在校外,2次在心理咨询中心。取得小米的同意,笔者有4次和小米一起接受咨询。心理咨询室诊断小米为“无气力症”,经过几次咨询后,小米暂无自杀的念头。

(2)帮助小米重新选课。小米有3门专业课没有成绩,因为已经过了选课和试听的时间段,小米已无权限登陆选课系统。笔者和学生工作系统的负责人沟通后,经过任课老师的同意,跟学院的本科生教务商量后,帮助小米重新选修了这些课程。对于1门外文学院负责的公共外语,在学院某老师的帮助下,也顺利重选。对于未交的开题报告,跟教务商量后,尽快提交即可。

(3)督促小米按时上课。考虑到小米平时习惯将手机设置为静音,要求其保持信息畅通,以便任课老师和教务能顺利联系她。小米在宿舍有三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室友,还有班级的团支书等,小米与他们相处较为和谐。所以,督促小米按时上课,饭点去食堂吃饭,周末洗澡的任务交给了她们。

(4)协助小米撰写论文。根据学院教务的反馈,本该2012年年底就提交的开题报告,小米至今仍未提交,也没有选择论文的指导教师。对于小米重修的三门专业课,也需要提交课程论文。考虑到时间紧论文多,以及小米长期松散不良习惯,担心她的心理承受能力,笔者安排了几个哲学专业的女生协助小米查找资料,填报材料,讨论选题。

2.对小米父母的治疗

(1)学会接纳和非评判。在个案工作中,接纳是以一种非评判的态度进行沟通的思想和一种处理个人和个人行为之间的一种能力。接纳原指的是社会工作者对待服务对象的一种行动原则。本文指父母接纳孩子,包括接纳小米的优点、缺点以及与父母不相投的一些特质,她积极的和消极的情绪,她建设性和破坏性的态度和行动,保持对案主天赋人权的尊严和价值的尊重。在本个案中,小米喜欢在网上写小说,笔者希望父母能够接纳小米的这个兴趣爱好。毕业后,小米想去山西某城市旅游,并在那呆上一段时间。笔者也希望小米父母能接纳并对小米采取非评判的态度,不以语言或非语言的行为责备当事人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减少对小米的关爱。鲍姆林特提出三种教养方式类型:专制型、权威型、放纵型。如果说小米上大学前,父母对小米的管教属于专制型,那么大学后,尤其是得知小米的自杀倾向后,父母对小米的管教就是放纵型。他们紧张焦虑,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但控制不住又想了解孩子的近况。小米父亲费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小米所写的小说,并认真阅读,试图以此了解女儿。他们每天给孩子发信息,对小米回复的每个短信都谨慎保存,反复阅读,试图找到女儿内心世界的蛛丝马迹。小米的母亲来到北京,躲在宿舍门口只为偷看一眼小米。笔者建议父母在确认小米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适度给小米自由的空间,控制自己给小米打电话、发短信的频率。同时,笔者也理解父母关心女儿的心情,从小米宿舍选了2~3个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请她们多关心小米的生活和督促其学习。把她们的电话号码给了小米父母,必要时,小米父母可以直接和她们联系。

五、结语和反思

这是一个典型的运用社会互动理论来处理学生学习障碍的案例。在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下,笔者从“学校-家庭-社区”视角出发,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对小米这个典型个案开展服务。分析得出小米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其与各学校和家庭系统之间的互动出现了问题,从而不能进行有效沟通,无法及时获得帮助。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小米与家庭、学校、社区各个系统之间建立共同目标,改善系统间的沟通,建立互助系统,并以直接服务的方式,经由个案工作的技巧,达成工作目标。最终促使小米搁浅自杀念头,顺利完成学业,增进自我存在感,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在服务的过程中,本案例总结出一些经验和反思,具体如下:

(一)调动各种资源

作为小米的班主任,同时也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师,笔者视整个班级管理过程为老师(社会工作者)和同学们(服务对象)一起工作和经历的过程。笔者对小米这宗个案关注了四年,集中服务了3个多月,始终坚持尊重、同理、接纳的原则,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进行介入,从借助学校心理咨询室进行危机干预为起点,帮助小米在学校教务系统选课结束后重新选课为主线,以改善家庭僵化的亲子关系为重点,最终实现了小米搁浅自杀情绪、顺利完成学业、亲子关系趋向缓和等目标。在服务介入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学校社会工作的社会互动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小米及其家庭的困境。

(二)消解权威身份,建立专业关系

专业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秉持专业价值,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在双方认定的目标下,在一定时间里为案主提供服务。社会工作者需要在个案工作的开始阶段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专业关系的好坏是个案工作成败的基础。在处理小米家僵化的亲子关系中,笔者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小米家日常生活交流的对话者。在开始的接触中,小米父母想了解她在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成绩,此时,笔者详细介绍小米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对于小米大学前的表现,因为听不懂山东方言,笔者较多采用澄清的技巧进行询问和确认。尊重和倾听让小米的父母很快地接纳了笔者,消除了本人既是班主任又是社会工作者的身份障碍,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

(三)社工的挫败感

个案工作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给小米足够的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耐心倾听其内心感受,了解她毕业后的计划,并作出积极回应。对长期封闭自己,不被父母理解的小米来说,有利于减少其孤独感,帮助她重拾自信、肯定自我。同时也有利于良好专业关系的建立和维持。然而,就是在个案进行比较顺利的时候,小米迟迟不联系其指导老师;通过了公共外语的考试,也没有把这消息告诉笔者;课程论文的提交也需要笔者一再催促;有时打电话不接不回等让社会工作者有一种挫折感,有了徘徊,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前面所做的辅导。

[1]埃里克·H·埃里克森,1998,《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孙名之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程勇,程天柱、苏祥,2012,《学校社会工作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隋玉杰,2009,《个案工作》,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文军,2010,《学校社会工作案例评析》,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5]许莉娅,2012,《专业社会工作在学校现有学生工作体制内嵌入》,《学海》第1期。

[6]易钢,2012,《学校社会工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7]Sarri,Rosemary C.&Maple Frank F,1972The School in the Community,Washington D.C.:NASW.

编辑/杨恪鉴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编号:2012WYB19);民政部社会工作司资助(项目编号:2013MZSW021)。

C916

A

1672-4828(2013)06-0086-07

10.3969/j.issn.1672-4828.2013.06.012

周群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社会学博士(北京100875)。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个案小米
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传递
工作条件、家庭支持与职业发展:中国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杜小米的夏天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读《幸福的小米啦:小米啦发脾气》有感
可爱的小米
中文阅读学习个案考察与分析
直派批评的理念与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