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变态反应性结膜炎43例疗效观察
2013-04-09李晓华
李晓华 李 锦 王 勤
(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医院眼科,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是结膜对外界变应原的一种变态反应[1],是眼科常见病。2011-05—2012-12,我们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中医辨证治疗变态反应性结膜炎43例,并与常规西医治疗4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眼科诊疗常规》[2]中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诊断标准确诊。中医辨证参照《中医眼科学》[3]。
1.2 一般资料 全部85例均为我院眼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年龄18~40岁,平均(30.5±8.3)岁;病程3~16个月,平均(9.5±6.2)个月;辨证分型:外感风热型25例,湿热夹风型18例。对照组42例,年龄20~37岁,平均(29.6±7.1)岁;病程3~14个月,平均(9.3±4.4)个月;辨证分型:外感风热型23例,湿热夹风型19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常规西医治疗。复方硫酸新霉素滴眼液(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3355),每次1~2滴,每日3~5次滴眼。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医辨证治疗。
1.3.2.1 外感风热型 予消风散加减。药物组成:荆芥10 g,防风15 g,羌活20 g,厚朴15 g,川芎10 g,蝉蜕10 g,僵蚕10 g,茯苓20 g,陈皮10 g,人参8 g,炙甘草10 g,藿香15 g,桑叶10 g,菊花10 g,牡丹皮15 g,赤芍药15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温服。
1.3.2.2 湿热夹风型 予除湿汤加减。药物组成:荆芥10 g,防风15 g,连翘15 g,滑石30 g,车前子(后下)10 g,枳壳10 g,黄芩15 g,黄连10 g,木通10 g,甘草10 g,陈皮10 g,茯苓20 g,白鲜皮15 g,茵陈15 g,郁金15 g,赤芍药15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温服。
1.3.3 疗程及其他 2组均7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期间嘱患者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尽量避免接触变应原。
1.4 疗效标准 治愈:眼痒、灼热感等症状消失,睑结膜无充血及乳头增生,角膜透明;显效:眼痒、灼热感等症状明显好转,轻度睑结膜充血,角膜透明;有效:眼痒、灼热感等症状减轻,睑结膜充血,乳头增生减轻;无效:眼痒、灼热感等症状无减轻,睑结膜充血,乳头增生无减轻[2]。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1.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治疗组43例,治愈35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0例,治愈率81.4%;对照组42例,治愈27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0例,治愈率64.3%。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眼结膜富有血管和淋巴组织,活动性较大,且经常直接暴露于外界,容易受到理化因素、细菌、病毒等刺激,易发生各种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目前确切病因尚不明确,通常认为与花粉过敏有关,各种微生物的蛋白质成分、动物皮屑和羽毛等也可能是变应原。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是反复发作的双侧慢性眼表疾病,严重者可影响视力。复方硫酸新霉素滴眼液为氨基糖甙类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抗酸杆菌均有效,对葡萄球菌的作用比链球菌强,有些变形杆菌和假单胞菌对本品也敏感。
变态反应性结膜炎属中医学时复目痒范畴,外感风热型多因风邪外袭,邪气往来,流行于睑眦腠理之间。睑内遍生卵石状颗粒,或白睛污红,眼痒难忍,有白色黏丝样眼眵,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治宜祛风止痒。消风散加减方中荆芥、川芎、防风、羌活、桑叶、菊花辛散轻浮之力以祛风止痒;僵蚕、蝉蜕轻扬清散之力而祛风止痒;藿香、厚朴芳香避秽,理气除恶;人参、茯苓、炙甘草益气化湿以调中扶正,使风邪无留滞之弊;牡丹皮、赤芍药活血化瘀,行血凉血,消风止痒。全方共奏祛风止痒、扶正调中、理气化湿之功。湿热夹风型多因脾肺湿热蕴积,兼受风邪,风邪湿热上犯,阻遏经络,气血郁阻。胞睑属脾,白睛属肺,脾肺湿热流窜胞睑白睛,则见胞睑内有胶样结节隆起点,白睛污红,痒属风,风为阳邪,容于胞睑,则觉眼痒,夹湿热则奇痒难忍,有黏稠丝样眼眵,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治宜清热除湿,祛风止痒。除湿汤加减方中荆芥、防风辛散轻浮,祛风止痒;连翘、黄芩、黄连、白鲜皮、茵陈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滑石、车前子、木通、茯苓利水渗湿,明目祛痰;陈皮、枳壳、郁金、赤芍药行气化瘀,祛风止痒。全方共奏清热除湿、祛风止痒、行气化瘀之功。
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中医辨证治疗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疗效显著,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6.
[2] 喻长泰,龚淑贤,高汝龙.临床眼科诊疗常规[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92.
[3] 曾庆华.中医眼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