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控制分析

2013-04-09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感染性医护人员小儿

张 丽

(衡水市景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衡水053500)

小儿感染性腹泻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起病原因复杂,主要起因是由细菌、病毒、肠寄生虫等生物性致病因子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小儿感染性腹泻好发于夏、秋季节,流行面广,发病率高,具有起病急、易传染、并发症多等特点,若治疗不彻底,往往易引起营养不良、佝偻病等并发症,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引起死亡,该病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小儿感染性腹泻临床表现多为大便异常,大便次数逐渐增加,每日超过3次,甚至更多,可为稀便、水样便,也可为粘液便、脓血便。患儿在腹泻的同时还会伴有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低下、全身不适等症状,病情严重的患儿因大量的失水导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1]。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400万儿童死于感染性腹泻,临床上对于小儿感染性腹泻主要以预防控制为主,从而减少了小儿发病率,促进患儿健康成长。控制和减少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是现阶段儿科医师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在2011-04~2012-10,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收集到的的400例小儿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分析力求找到小儿感染性腹泻预防控制的有效措施,现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小儿感染性腹泻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孩220例,女孩180例,最小年龄4个月,最大年龄6岁,病程2~12d。400例患儿中急性发病的350例,慢性腹泻的150例,通过粪便的常规检查,稀便200例,水便样100例,黏液便70例,脓血便30例。所有患儿在就诊时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腹泻症状且伴有一定程度的腹痛,部分患儿的腹泻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患有少部分患儿的腹泻是由抗生素过多,引起均衡失调而造成的腹泻,所有患儿在患病期间每天至少腹泻3次以上,同时,患儿伴有全身不适、恶心、呕吐、食欲欠佳、纳差、发热等症状,大便多为稀便和水样便,部分为黏液便和脓血便。所有患儿在治疗时均进行了血、大便、小便三大常规和血生化检查,并进行大便培养及药敏试验,其结果显示所有患儿的化验结果均符合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排除了非感染性腹泻、霍乱、痢疾、伤寒的可能。

1.2 方法

对10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的原始病历、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发病特点,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上述资料均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2 结果

2.1 人群特征分布

400例患儿中男孩220例,女孩180例,男多于女,其中以小于1岁的儿童占的比例最多为280例。

2.2 发病月份分布

1~4月发病的患儿为60例,5~7月患病的患儿为160例,8~10月140例,11~12月患病的患儿为40例,结果表明小儿感染性腹泻多发于夏、秋季节。

3 讨论

3.1 发生感染性腹泻原因

小儿发生感染性腹泻的原因较多,病情起因相对较复杂,主要是由于各种急、慢性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引起肠道炎症所致的腹泻,包括肠道病毒,肠病毒、柯萨克病毒,脊灰病毒等,另一种引起的原因多是因为滥用抗生素,导致患儿体内均衡失调,影响了患者的肠道的吸收功能,从而引起的相关腹泻。小儿发生感染性腹泻多是由于细菌与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菌与病毒作为感染源,通过病菌携带者、患者、动物等传播途径,到达患儿体内迅速蔓延繁殖,从而导致腹泻。据相关资料显示,病毒性感染在儿童比较多见,这与人群的卫生习惯有关,同时也与小儿的免疫功能有关,数据表明菌痢占小儿肠炎总数的5%~20%,病原性大肠杆菌肠炎占8%~30%,病菌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粪一口传播,因此,对于免疫功能还未发育健全的患儿,一方面是要加强小儿的抵抗力,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让小儿与不干净的水,污染的食物接触,同时也要尽量避免与动物接触,避免因过多的摩擦而受到感染。因幼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预防小儿感染性腹泻也没有特异性免疫制品,因此在预防该疾病时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病从口入。

3.2 小儿感染性腹泻临床特点

一个健康的小儿的小肠每天需要吸收6~8L的水分,大肠每天吸收600~900mL水,由于小儿的抵抗力低下,一旦小儿受到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的时候,病菌就会使患儿的肠道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发生改变,阻碍肠道组织的吸收,使肠道不能正常地吸收水分及电解质,从而引起腹泻。小儿感染性腹泻多发于夏秋季节,由于小儿的器官发育不完善,消化系统未能发育成熟,抵抗力差,所以病毒感染发病的小儿多以1岁以下的居多,患儿的临床表现为每天多于3次的腹泻,同时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大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病情严重者也可出现脓血便。据统计农村地区的患儿数要高于城区的患儿数。

3.3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预防

首先大人应让小儿避免接触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包括急性和慢性期患者、病原携带者,同时还应切断小儿与受感染的家畜、家禽、兽类和鱼类的接触。其次,就是在小儿的周围如果发现有病原体,无论是在家或者医院,应立即隔离处理,将儿童喝过的牛奶、玩过的玩具、穿过的衣服,在使用前后严格的进行消毒,若果条件允许,可将儿童所用的衣物和玩具分类消毒。第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可减少患儿发病率[2],在家中大人带头饭前洗手、便后洗手,经常漱口,勤修剪指甲,当自己身体不适时,要远离儿童。对于患儿使用过的物品应定期消毒,从源头做起,避免儿童接触致泻病毒。对于已经患病的患儿,家人应保证孩子的睡眠,给予孩子合理膳食,适当的加强运动,提高患儿的抵抗力,在小儿患病期间若发现孩子的食欲、排便有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在未送医院前,大人可将糖盐水煮沸,少量多次的喂食患儿,补充患儿体内水分,防止脱水。若家中的儿童不小心换上了急性传染病,同样也应及时的就诊,避免应其它疾病引起腹泻并发症。对于婴幼儿通过母乳喂养是最有效的提高抵抗力的方法,母乳喂养能够让婴幼儿远离腹泻,还能增强儿童对各种病菌的抵抗力。但在母乳喂养时年轻的妈妈应该在喂奶前注意乳房清洁卫生,避免因乳汁受到污染而致使婴幼儿引起腹泻。

3.4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基础护理

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重点在于早发现、早治疗,查清致病原因对症治疗。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精神状况以及生化指标,对于患儿的临床症状应仔细辨别,避免与其他疾病相混淆而耽误了治疗。医护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患儿的出入量、大便次数、特点以及失水程度,对于缺水严重的患儿应及时补水。在护理患儿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皮肤护理,对于腹泻后的患儿要立即对肛门部位进行擦拭,避免细菌残留,在擦拭时适当给予润滑器,减少刺激作用。医护人员每天可用温水或高猛酸钾让患儿坐浴,起到消毒灭菌作用,预防了感染。医护人员在患儿腹泻时应叮嘱患儿不要用力过度,防护脱肛,便后一定要洗手。医护人员在治疗的过程中要与患儿建立亲密关系,得到患儿的充分信任,为治疗带来方便。

3.5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饮食护理

合理的膳食可以减少小儿患病的几率,良好的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根据患儿的病情,医护人员可以给与家人饮食方面的指导,一般在腹泻初期,以浓米汤、稀藕粉等流食为主,待病情好转后,可以吃面条、白米粥、蒸蛋羹这样的半流食。在饮食上一定要注意少食多餐,不要吃温度过低的食物,避免加重病情。腹泻的患儿少吃油腻的食物、粗粮、老玉米、坚果、生蔬菜,同时不吃如芹菜、韭菜、豆芽、笋类等这类多纤维的蔬菜,否则会加重病情。

3.6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预防控制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关键所在,医护人员可较相关知识印制成宣传小册,给家长及患儿一对一的讲解,加强家长及患儿对该病的发病原因、发病途径、常见临床表现、预防措施、治疗对策等相关疾病知识的了解,使其能够做好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能够懂得治愈后的该病的预防措施。患儿出院后,医院定期进行回访,使家长能够加强健康预防措施,控制传播途径,减少幼儿的发病率,促进患儿健康成长。

[1]林东肪,齐绪林,徐晓刚,等.细菌感染性腹泻2380例临床及病原学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0,28(2):611-612

[2]齐伟,黄文芳.临床常见腹泻致病菌的快速鉴定方法研究进展[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0,05(2):176-178

猜你喜欢

感染性医护人员小儿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思考心电图之177》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小儿涵之三事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中医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