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分析

2013-04-09郭风华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导联典型心电图

郭风华

(德州市中医院心电图室,山东德州253013)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类型的冠心病,该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的主要原因为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的斑块破裂,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造成了部分的心肌急性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为持久胸骨后疼痛休克、急性循环功能障碍、、胸痛及心肌损伤、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缺血、坏死并有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心律失常是致心脏猝死的常见原因,所以该病的早期心电图诊断,早期治疗对降低患者病死率意义重大。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有效手段为通过再灌注及减少梗死面积[1],最有效的方法是发病早期通过心电图诊断来确诊治疗方法,减少者病死率,从而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具有早期诊断、方便实用、费用低、敏感性、特异性较高等优点。通过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诊断,不仅能反映梗死的部位、范围、深度、病期、非梗死区的血供情况,评估左室功能,同时还具有特征性改变及规律性演变,为探讨心电图检查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将对2012-01~2012-12来我院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6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可见患者有心动过速表现,部分患者心动过缓,心界正常或稍扩大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01~2012-12来我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24~67岁,平均36岁,病程2~7h,平均病程3.6h。所有患者均符合缺血性胸痛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改变的其中两条,则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患者有胸痛表现,一般疼痛的部位发生在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感会让患者自觉有窒息感、烧灼感或压榨样感,一部分患者疼痛感会放射至左侧肩部或臀部,患者在休息或口服硝酸甘油后仍然无法缓解,另有一部患者在上腹部疼痛的同时会半有其他并发症的出现,如上腹部疼痛伴憋气、发热、心悸、全身乏力等症状。其中梗死的部位包括下壁13例、前间壁16例、广泛前壁11例、右心室7例、无Q波3例、T波倒置及ST段抬高患者10例,其中伴有高血压21例,2型糖尿病12例、冠心病10例,高脂血症5例。

1.2 方法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就诊的当日或者入院的24h之内,为患者做心电图进行诊断,诊断的方法为患者平卧位或者半卧位,应用心电图机,记录12导联心电图,测量和分析心电图的结果,由医生对其心电图的结果进行诊断。一般情况下患者曾经患有缺血性胸痛的疾病、患者的血清心肌坏死,相关标记物出现回落回升的变坏情况、心电图的Q段、sT段出现动态变化,若患者出现上述的两个情况,医生就可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确诊的患者应及时对其进行对症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患者均进行常规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其中具有典型心电图变化24例,占比40%,无典型心电图变化的患者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表现为未出现病理性Q波,ST段明显抬高,T波直立,其中形成单向曲线患者29例。不具有典型心电图变化的患者36例,占比60%,不具有典型心电图变化的患者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出现病理性Q波,T波倒置及ST段抬高,一般的患者只需要进行常规的12导联心电图检查,严重的患者需增加右室加正后壁和12导联心电图加正后壁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检查准确率更高。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往往发病突然,病死率高,据相关资料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其中,发病年龄位居65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率最高,该病已经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主要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严重的管腔狭窄,同时造成了心肌血供不足,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当患者的血供在不断的减少甚至中断的情况持续1h以上时,会引起心肌严重缺血,造成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临床上一般表现为持久性的心前区疼痛,时间较长而且剧烈,一般在半个小时以上,疼痛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清晨,疼痛的部位主要集中在患者的颈、上腹或者背部等,截止目前,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的诱因尚不明确。除了疼痛之外,患者还常伴有急性循环功能障碍、烦躁不安、心律失常、大汗或者面色苍白、心功能衰竭、低血压、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休克、胃肠道症状、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心力衰竭等心电图进行改变。心肌梗死常见的体征为心脏体征心界扩大、心肌呈凝固性坏死状态、心率变快和血压降低、心肌间质有水肿及充血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心脏,随之坏死的心肌纤维会溶解成溶灶,形成肉芽组织[2]。通过心电图诊断可以明显看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可有Q波出现,或其他心肌梗死特征性改变。目前临床治疗发现导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的原因主要有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心排血量骤降和需氧需血量猛增,对其诊断主要依靠医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患者的体征以及心电图变化及血清生化指标等确定。心电图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的一项诊断工具,在临床治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急性心肌梗死分为典型和非典型的两种,通常情况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诊断采用12导联心电图检查。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显示,均伴有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表现,包括:ST段改变、高尖T波及T波倒置,QRS波改变。ST段的改变诊断标准包括:①ST段抬高≥0.2mV,其他导联 0.1mV 以上,②R(V3~V4)抬高≥0.05mV,③V7~V9 抬高≥0.05mV,R 抬高0.05mV 以上,ST段(V2~V3导联)压低≥0.05mV,其他导联0.1mV 以上。QRS波改变主要反映梗死区域改变或严重缺血,通常于发病后8~12h出现,约有15%的患者会在发病72h后才出现病理性Q波。高尖T波为急性缺血或梗死的超急性期表现,当患者出现心肌坏死后,心电图上原有抬高的ST段导联会出现T波逐渐倒置,这样的情况可能会持续几天甚至终生不变。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属于梗死部位不典型,或通过常规的常规12导联检查可能无法显示或显示不明显其临床症状的情况。不典型的心肌梗死患者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的梗死部位较小,或有心电静止区,未形成病理性Q波。(2)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还合并有其他心电图异常掩盖了其变化特点。(3)ST段下移,T波倒置等心电图改变,应间隔2 h后再行心电图检查。(4)患者梗死的部位不典型,在使用常规12导联检查时结果无法显示或者显示不明显。(5)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可能因长期患有其他慢性疾病而使对梗死的痛觉迟钝,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不典型。(6)临床医生未能及时的识别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导致未能及时复查心电图而导致漏诊。因此在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诊断时,必要时进行常规18导联心电图检查,同时辅助检查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检查,方可确诊。因为这样可以弥补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时只能记录静息状态的心电波不足,很好的发现突发的、短暂的心肌缺血,减少或缩小梗死面积,挽救濒死心肌,能够有效的提高对心肌缺血的检查情况,做到及早诊断和治疗,减少误诊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综上所述,心电图辅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操作方便,重复性好、诊断率高、费用低的等优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早期对其进行心电图诊断,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肌酶学变化等因素综合性考虑对患者的早期诊断率有很好的提高作用。临床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学习,通过观察患者心电图的动态变化来分析怎段,为患者更早的治疗提供有效科学依据。

[I]颜伟,刘玉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心电图诊断分析[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9,7(10):1-2

[2]韩月琴,闫东平.心电图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疗前沿杂志,2010,5(5):9

猜你喜欢

导联典型心电图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及预后的价值
aVR导联ST段改变对不同冠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aVR导联及其特殊位置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