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伤害现状及防治策略

2013-04-09王宜民刘斯静王秀民

河北中医 2013年9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发生率因素

王宜民 刘斯静 薛 鹏 王秀民

(河北省卫生厅考试培训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71)

伤害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同时又是一个社会安全问题[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因伤害死亡500万人,致残800万人,平均每日有16 000人死于各种伤害,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5%,居全球各种死因的第3位。在中国,每年发生程度不同的伤害近2亿人次,造成约70万~75万人死亡,占死亡总人数的9%左右,居我国城乡居民死因顺位的第5位。每年由伤害引起的直接医疗费用达650亿元人民币,仅因伤害休工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60多亿元[2]。

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从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伤害已经成为当今危害大学生群体健康的第一大危险因素[3]。因此,正确认识大学生伤害并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是高校管理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我们就这一特定群体发生的常见伤害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关防治策略,以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大学生群体的伤害率。

1 伤害的内涵

1.1 伤害的定义 伤害是指由突发性事件使人体暴露于致伤能量中(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等)或使人体缺乏某种生命所必须的物质(如溺水时缺氧、低温时缺乏热量),继而所造成的身体急性损伤。伤害包括意外伤害和故意伤害两大类。

1.2 大学生伤害的定义 针对学生伤害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并于2002-09-01正式实施。其中,对学生伤害的定义是这样规定的:“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根据上述规定,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大学生伤害就是指高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受到意外的损失或灾祸[4]。

2 大学生伤害现状

任何公共卫生事件,如果发生频繁,而且可以被控制和预防的话,都应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卫生问题[5]。我国大学生伤害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张远等[6-7]报道,山东某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伤害发生率为14.52%,在不同类型的伤害中,跌落碰撞伤发生率最高,发生率最低的为溺水。陈天娇等[8]报道,2008年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大学生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2.3%,有1.2%的大学生出现了伤害致残,在不同类型的伤害中,扭伤的发生率最高。郑丽等[9]报道,芜湖某高校大学生的伤害发生率为64.9%,其中跌落伤的发生率最高,为45.7%。曹金红等[10]报道,武汉某高校大学生的伤害发生率为9.45%,其中跌落伤的发生率最高,为51.14%。郭春燕等[11]报道,宁波某高校大学生的伤害发生率为32.76%,排在前5位的伤害种类依次为跌伤、碰撞、锐器伤、鱼刺伤和烧烫伤。覃朝晖等[12]报道,徐州市3所高校大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0.67%,排在前3位的伤害种类依次为运动伤害、跌倒坠落伤害和碰撞打击伤害。上述研究说明,在我国不同地区,伤害的发生率和发生特点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不同地区在开展大学生伤害防治工作时,应该以本地区伤害现状为依据,因地制宜。

3 大学生伤害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伤害的影响因素,包括自身个体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2个方面[13]。根据影响因素对伤害结局的导向,又可以分为伤害危险因素和伤害保护因素2类。张远等[7]研究认为,与伤害结果有关的个人因素包括所学专业和性格特征等;与伤害结果有关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是否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和母亲职业等。与伤害结果有关的保护因素有精神稳定性维度得分低和母亲职业为医生或教师等;与伤害结果有关的危险因素有:神经稳定性维度得分高、非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低等。陈天娇等[8]研究认为,与伤害结果有关的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年级;与伤害结果有关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学校类型。男生伤害的发生率高于女生;不同年级男生伤害的发生率无差异,而高年级女生伤害发生率低于低年级女生。专科院校学生发生伤害的地点与本科院校的学生存在统计学意义。上述研究说明,大学生伤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努力降低各种可控的危险因素,关注伤害高危群体,同时发挥各种保护因素的积极作用,应作为大学生伤害防治的主要策略。

4 防治策略

4.1 全人群策略 伤害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多部门合作、从公共卫生入手是预防和控制伤害发生的主要途径。第1届世界预防和控制伤害会议于1989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与会代表决定通过合作探索预防伤害、减少伤害导致的危害,开展伤害治疗与康复工作,并使受伤的人们重返社区和工作岗位的途径。2004年,WHO出版了《伤害与暴力社区调查指南》,2006年已有中文译本[14]。此外,WHO通过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磋商,开展了2005—2008年合作的行动计划,指导WHO与中国政府之间在关键领域中伤害防治的优先项目[2]。2005年,WHO开始撰写《中国伤害预防报告》并最终定稿,2009年已有中文译本[2]。

伤害和暴力是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预防工作应该纳入国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在制定卫生部门的行动计划时应担当领导职责。第一,卫生部的政策文件应系统化地纳入伤害与暴力预防的策略和目标;第二,卫生部应该与相关政府和非政府团体进行磋商,从而提高部门间的协调;第三,卫生部应该加强国民伤害预防能力建设,使来自不同背景的职业人员在预防伤害这一领域运作时,具备共同的知识和技能基础。第四,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加强伤害预防的宣教活动,此种宣教活动还应该与新的法律和政策相协调,以便提高公众对这些事项的意识[2]。

4.2 大学生伤害防治策略

4.2.1 法律法规的健全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与大学生伤害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教育、体育、卫生行政部门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完善体育、卫生保健设施,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针对学生运动伤害防治做出相关规定;《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也对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合理安排学生生活等做出相应规定。降低大学生伤害的发生率,需要上述法律法规的真正贯彻落实。与此同时,各高校也应该针对本校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以本校大学生伤害特点为依据,以上述法律法规为指导,制定相应的学校层面的规定或条例。

4.2.2 加强学校管理与监督 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伤害大多在校园内发生。因此,加强学校管理和监督是预防伤害的重要措施[15]。比如,学校后勤部门加强学生食堂的监督管理,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校内食物中毒;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及辅导员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关心与疏导,就能有效地预防酗酒、打架斗殴以及外出游泳所致的溺水;学校开展大型活动时,可派保健医生参加,从而使意外伤害降至最低。总之,学校有关伤害防治的监督与管理应该是周到的、多层面的,需要各相关部门认真对待。

4.2.3 积极开展伤害防治的健康教育活动 根据知信行(KABP)模式、健康信念(HBM)模式和行为改变阶段(SCM)模式[16],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已经觉察到伤害的存在,具备了自愿采纳有益健康行为的前提条件,但进一步认识到伤害预防必要性和伤害结果严重性的比例不够。也就是说,大多数大学生有正向期望,处于打算转变阶段和转变准备阶段,只是缺乏健康教育的指导[17]。因此,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抓住时期,从大学新生入手。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应不仅包括伤害预防知识的传播和伤害预防理念的指导,还应该包括大学生伤害发生后的紧急应对能力的培养。因此,应根据大学生需求,分阶段、有步骤、多形式地进行大学生伤害的健康促进[18]。

[1] Lee A,Mills PD,Neily J.Using root cause analysis to reduce falls with injury in community settings[J].Jt Comm J Qual Patient Saf,2012,38(8):366-374.

[2]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伤害预防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

[3] 黄钟灵,刘园园,柴静,等.常见大学生伤害及防控措施浅谈[J].医学信息(西安):上旬刊,2010,23(17):3080-3081.

[4] 王畅,王声湧,董杉,等.大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2):98-101.

[5] 吴系科.流行病学新分支-伤害流行病学[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3):167-170.

[6] 张远,李华锋,张巍,等.大学生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2):135-137.

[7] 张远,李华锋,韩霞,等.大学生意外伤害影响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6(8):812-814,818.

[8] 陈天娇,季成叶.中国大学生伤害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2):205-206,209.

[9] 郑丽,康耀文,陈燕,等.芜湖市高校大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8):778-780.

[10] 曹金红,向兵,张连生,等.武汉市某高校大学生伤害现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112-113.

[11] 郭春燕,卢涛,张秀娟.高校学生伤害发生及原因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6):35-37.

[12] 覃朝晖,解加伟,王菲,等.徐州市3所高校大学生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0,30(6):385-387.

[13] Jelalian E,Spirito A,Rasile D,et al.Behavior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elf-reported injury in young adolescent males[J].Int J Adolesc Med Health,2011,13(2):155-168.

[14] Sethi D.伤害与暴力社区调查指南[M].吴凡,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

[15] 邓秋生.2003届毕业生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6):1265-1266.

[16] 马骁.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9-65.

[17] 刘婷婕,吕旺盛,张克明,等.大学生伤害健康教育的需求评估[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6):498-500.

[18] 覃思,王声涌,卢巧.穗港澳大学生急救知识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22(3):20-22.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发生率因素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解石三大因素
一起疑似霉变蛋挞引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