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近况

2013-04-09

河北中医 2013年9期
关键词:椎动脉电针颈椎病

孙 玲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天津 300193)

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颈椎失稳,骨质增生,连接韧带变形,造成邻近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受压而产生临床症状和体征,属中医学痹证、眩晕等范畴[1]。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已为各个年龄段的常见病、多发病[2]。由于颈椎的活动度大易,受磨损,中老年及积损日久者肝肾亏虚,复感风寒湿邪更易发。目前,颈椎手术复杂,风险较大,且术后有可能发生并发症,而中医特色疗法针灸可扶正祛邪,使气至病所,消除颈椎局部神经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水肿,改善其缺血和缺氧状态,临床治疗效果肯定。现就近年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综述如下。

1 针刺治疗

1.1 审因论治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病变,郭元琦[3]认为颈椎病多因脾肾两虚、气血不足、营卫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导致积久而成的疾病。因此,辨证当治病求本,从调脾肾入手。肾主骨,颈椎病与肾虚有关,关元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之功,故在腹针取穴中,取关元深刺以补肾为君穴。方法是将62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观察组)32例,穴取中脘、关元等;传统针刺组(对照组)30例,穴取风池、颈夹脊等。结果:观察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1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腹针能较好地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感觉,且有即时的缓解疼痛效果,但尚不能说其疗效优于传统针刺。魏玉龙等[4]认为颈椎位于督脉循行所过处,与督脉关系最密切,督脉痹阻不通,经络瘀滞不畅为颈椎病的主要病机,头为阳中之阳,气虚不能上荣,痰湿等病理产物自然而作,当宜治虚。将11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55例以通督健脑针法,取穴:神庭、百会、大椎、命门。操作选1.5寸毫针,百会、神庭针尖均向后刺1寸,得气后行快速捻转手法至颈项部;大椎针尖稍向上刺入1.2寸,得气后行快速捻转手法沿督脉传导;命门直刺1.2寸,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手法沿督脉传导。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取穴:脾俞、足三里、气海、百会。操作用1.5寸毫针。2组均6次为1个疗程。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总有效率58.2%,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1.2 分型论治 曾永红等[5]将10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3例予抗眩晕、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药对症治疗,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12 mg,每日3次口服,弥可保1.0 mg,每日3次口服,灯盏花素片40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5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针刺分型治疗。主穴为百会、风池、大椎、内关、三阴交透绝骨。风阳上扰加太溪、太冲;痰浊上蒙加中脘、丰隆;气血不足加血海、足三里;肝肾阴虚加肾俞、太溪。均平补平泻法,接6805电针仪,留20 min日1次。2组均2周1个疗程,2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3%,对照组总有效率7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1.3 按病位论治 张秋玲等[6]用浮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5例,该法以局部病症为基准,沿其周进针扫散运动,主治关节及软组织疼痛。将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用浮针法针刺大椎穴。方法是取浮针或26号1.5毫针,在大椎穴旁开0.5~1寸,等距左右各刺2针,针尖朝上刺皮下后放平针身,针体沿皮下浅筋膜层进3~4 cm,患者无痠麻胀感及疼痛感,遂进行扫散运动。使针体在皮下做扇形运动(平扫)或针体在皮下做椭圆运动(旋扫),扫散中左手揉按颈部使肌肉放松,2~3 min后嘱患者活动颈项后再行扫散,如此重复,至眩晕减轻,恶心、呕吐消失为止。用创可贴固定针柄于皮肤上,留针2 h以上,浮针针具留针8 h,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45例,主穴取风池、太阳、百会、印堂、颈夹脊穴。气血不足加脾俞、足三里、绝骨;肝阳上亢加行间、太冲、肝俞、肾俞;痰湿中阻加丰隆、内关、脾俞、中脘、头维。留针30 min,日1次。5次为1个疗程,连治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1.1%,对照组治愈率71.1%,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 针刺及辅助治疗

2.1 针灸并用 易光强等[7]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温灸组和针刺组,每组30例。针刺温灸组针刺百会、风池、颈夹脊穴等,温和灸百会、大椎、命门、神阙、关元,针取百会、第3~7颈椎相应夹脊穴、风池、内关、足三里、后溪。操作用0.30 mm、25~40 mm无菌针,进针得气后施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治2个疗程。灸取百会、大椎、命门、神阙、关元。每穴用艾灸30 min,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治2个疗程。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取穴、操作同针刺温灸组中的针刺法。观察2组疗效、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及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TCD) 检测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 的平均血流速度(Vm)、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针刺温灸组总有效率93.3%,针刺组总有效率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温灸组疗效优于针刺组。针刺温灸组VA、BA的Vm、RI较针刺组改善更明显(P<0.05)。

2.2 针灸配合推拿 慕强等[8]采用宣氏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不用与该病相关的其他疗法及药物。宣氏推拿:患者取坐位,从枕外隆突肌肉附着处,枕骨上项线及项平面,颞骨乳突,颈椎棘突、横突的肌肉附着点,项筋膜和项伸肌群,寻找压痛点并滑动按压,每个压痛点按压5~6下,频率30次/min,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针刺:推拿次日针刺,选第2颈椎至第2胸椎棘突旁开0.5 cm和2 cm布针2排,针距2 cm,常规消毒后用直径0.4 mm 3寸毫针,内排直刺至椎板骨面,外排为内后外方向前内方斜刺至椎板后小幅提插至后关节突,留针30 min,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100%,痊愈率96%。

2.3 针灸配合中药 贾文智[9]运用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类中药配合针灸治疗颈椎病40例。方法为采用葛根汤加减(药物组成:葛根、桂枝、白芍药、威灵仙等)配合针灸颈部三线穴(主穴取颈椎第1侧线排刺,配合第3侧线排刺)。对照组30例服用颈复康冲剂。2组疗程均为3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4 电针加耳压 李智[10]运用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颈椎病24例。治疗组24例,电针疗法主穴:颈夹脊、百会。配穴:肩胛或背痛配肩髃、肩中俞、天宗;上肢痠痛配曲池、手三里、外关;头晕、头昏配风池、印堂、头维、太阳。夹脊穴针向颈椎棘突斜刺0.5~1寸,施捻转法使麻胀向肩臂放散,平补平泻为主。风池针向对侧眼球1~1.5寸,后头痠胀为宜。颈肩背痛显者,配穴迎经针刺,施快速捻转,强刺激使针感沿经脉至颈部;颈肩部麻木明显者,配穴顺经针刺,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配穴进针0.5~0.8寸为宜。得气后接治电针疗仪,连续波,留针30 min。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耳穴贴压法取颈、颈椎、肩、枕、神门、肝、肾、皮质下。将王不留行贴耳区最敏感处,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24例,单纯针刺治疗,取穴同治疗组,但不用电针治疗仪及耳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5 电针加穴位注射 戴伟[11]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取穴:风池、颈3、5、7 夹脊穴,风池穴针尖向对侧眼球方向直刺1~1.5寸,得气并向头顶颞部扩散。颈3、5、7 夹脊穴直刺1~1.5寸,得气提至0.5寸处留针。用G9805-C低频电脉冲仪,疏密波,留针20 min,隔日1次。穴位注射:采用丹参注射液4 mL,2%利多卡因2 mL,每次选3穴,每穴注射2 mL,隔日1次。2种疗法交替各5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30例采用药物治疗,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综合治疗

董远琳[12]运用中医药综合治疗颈椎病67例。方法是采用中药煎剂内服、酊剂外擦,配合针灸、特定电磁波(TDP)、推拿按摩综合治疗。中药内服以活血化瘀,通络祛风止痛,处方:红花12 g,桃仁10 g,川芎15 g,乳香10 g,没药10 g,姜黄12 g,秦艽15 g,丹参15 g,防风15 g,当归15 g,三七15 g,土鳖虫10 g,甘草10 g。若气虚加黄芪、党参;痛甚加制川乌头、制草乌头;若上肢麻木加桑枝;下肢步态不稳加牛膝、独活、葛根等;头昏加天麻、法半夏;胸闷、心悸加檀香、麦门冬。水煎服,2 d 1剂,10 d为1个疗程。中药外擦处方:红花15 g,桃仁12 g,赤芍药15 g,川芎15 g,乳香10 g,没药10 g,一枝蒿10 g,制马钱子10 g,制川乌头10 g,制草乌头10 g,三七10 g,姜黄15 g。用75%酒精300 mL浸泡后外擦颈肩部。理疗取患者正坐位或俯卧位,第一步:针刺风池、大椎、肩井、巨骨、肩中俞。若上肢麻木加曲池、合谷、肩髎、外关、列缺;若下肢步态发紧、跌跤加环跳、承山、三阴交、委中、昆仑;若头痛、眩晕、耳鸣加阳白、神庭;若头痛、头晕、心率快加内关。同时将外用药酒外擦肩颈部,再用TDP加热理疗,留针20~30 min。第二步:再对颈肩推拿按摩10~20 min,用力由轻到重反复推按。10 d为1个疗程。结果:经l~2个疗程治疗后,无颈肩部痠痛手指麻木、发凉、头昏、头痛、肢体功能正常36例,其余31例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治疗l~3个疗程后,病情基本痊愈28例,剩余3例病情也有明显改善,在治疗期间,嘱低枕睡觉,减少伏案工作时间,做颈肩保健操运动,避免感受风寒湿外邪,随访1年未复发。

4 针刺宜忌

颈椎退行性改变引起局部颈椎失稳及炎症反应,刺激交感神经,诱发椎动脉收缩及痉挛,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因此,临床应重视维持椎节稳定以及抑制局部炎性反应的作用。对于急性期采用重手法等治疗并不合适[13]。针灸治疗颈椎病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椎动脉供血,深刺针感虽可直达病所,但是其操作不当亦可以出现硬膜外出血(血肿)、脊髓损伤等并发症。颈椎病针刺范围都在关节突、横突及椎间孔、椎间隙等颈神经根、颈脊髓、椎动脉等重要组织器官分布的高危区域,术者应熟悉解剖结构,熟练掌握进针部位和深度,否则盲目进针可致严重并发症,如解剖不熟、操作手感不佳、定穴及进针方向不准,均可致附近结构损伤。当针刺入椎管,在行捻转提插雀啄等手法时针尖刺入伤及脊髓前方或两侧的硬膜外静脉丛,少量出血不引起相应症状,患者无主观感觉,若出血量大、凝血较差或刺破静脉窦,或致血肿形成,则引起相应压迫症状,必要时需手术解除。如果针刺深度进入椎管直达脊髓内部,开始患者亦有麻木、痠胀感,此时可能造成术者以为针刺位置正确的错觉,反复施手法会致脊髓内出血、脊髓挫伤,严重者出现瘫痪等不良后果。此外,尚可发生其他并发症,如软组织、椎间感染或者椎动脉损伤引起颈部血肿形成而出现颈部气管压迫等[14]。

5 针刺机制研究

椎基底动脉是脑的重要供血动脉,通过针刺减轻各种因素对交感神经的刺激,调整椎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增加脑供血,从而改善脑干网状结构、前庭神经核区和内耳的缺血。经颅多普勒(TCD)作为动态观察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有效检测[15]。电针在进针后较短时间内(5 min)可使软脑膜循环血流量迅速增加[16]。针刺可刺激局部的穴位感受器,反射性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17]。改善椎动脉系统血液循环,防治血管痉挛和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对于防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生有重大临床意义[18]。

6 总 结

椎动脉型颈椎病往往缠绵难愈,症状呈多元化,不仅会影响动脉血管,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而且常波及到脑血管及心血管等组织器官,从而诱发多种相关病变综合征[2]。中医调节脾肾两脏,恢复机体的稳态,以改善颈部、脑部血供[19]。虽针刺为主的疗效较好,但临床及实验研究少,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机制与实验研究,无论何型颈椎病应发挥中医特色疗法治病求本以增强体质,才能更有效防止颈椎的退行性改变以延缓衰老。

[1] 张江层.电针为主分型治疗颈椎病328例[J].陕西中医,2011,32(4):475-476.

[2] 纪靖,肖璐.耳穴贴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1,43(7):106-108.

[3] 郭元琦,陈丽仪,符文彬,等.腹针治疗颈椎病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7,27(9):652-656.

[4] 魏玉龙,刘天君.通督健脑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1):69-72.

[5] 曾永红,高彦平,王莘莘,等.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1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0,42(4):70-71.

[6] 张秋玲,吴扬扬.浮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5例[J].陕西中医,2009,30(8):1054-1055.

[7] 易光强,黄毅祥,卢敏,等.针灸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0,30(10):793-797.

[8] 慕强,杨梅岭.宣氏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J].陕西中医,2011,32(10):1375-1376.

[9] 贾文智,刘小红,吴定怀.葛根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颈椎病40例[J].陕西中医,2011,32(4):438-439.

[10] 李智.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颈椎病24例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2):346-347.

[11] 戴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0):2568.

[12] 董远琳.中医综合治疗颈椎病67例[J].四川中医,2010,28(6):100-101.

[13] 何振荣,赵亮.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影像学观察及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0,28(4):417-420.

[14] 胡家美.针刺治疗颈椎病所致血肿分析[J].中国针灸,2011,31(4):347-348.

[15] 陈卓伟,徐宁.针刺夹脊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和血流动力的影响[J].新中医,2011,43(11):99-100.

[16] 廖映烨,孙冬梅,钟春萍,等.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即时效应评价:正交试验设计[J].中国针灸,2011,31(6):499-502.

[17] 熊嘉玮.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1,43(4):79-80.

[18] 白宝华,鲁伟丽.针刺“颈七针”配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126 例[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7):1828.

[19] 陈海云,陈平.孙氏手法结合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9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2,44(4):102-104.

猜你喜欢

椎动脉电针颈椎病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