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足浴加穴位按摩预防脊髓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护理体会

2013-04-08魏俊青任树芬

河北中医 2013年12期
关键词:双下肢脊髓下肢

魏俊青 任树芬

(河北省献县中医医院护理部,河北 献县 06225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脊髓损伤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据报道,脊髓损伤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0% ~100%,其中有临床表现者占15%[1]。脊髓损伤人群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发生率与脊髓损伤后的血流淤滞、血管壁损伤和高凝状态有关。临床上90%的肺栓塞是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2],因此早期预防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能够减少肺栓塞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2010-01—2012-10,我们对21例脊髓损伤患者给予规范的预防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和双下肢、足底穴位按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均为我院骨伤科住院患者,男19例,女2例;年龄17~58岁,平均(31.5±0.5)岁;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1例,胸椎骨折伴脊髓损伤6例,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14例;致病原因:高处坠落3例,车祸15例,打击伤1例,施工砸伤2例。

1.2 诊断标准 ①患侧肢体明显肿胀,轴径比健侧大3 cm,浅表静脉发生扩张;②患侧肢体有疼痛感;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股总、股深、股浅、腘静脉内径变宽,血管中血流充盈不足[1]。

1.3 治疗方法 治宜通阳活血通络。中药足浴方药物组成:红花30 g,鸡血藤30 g,桂枝20 g,桑枝20 g,木瓜20 g,花椒30 g,炮附子30 g,制川乌头10 g,细辛 10 g,赤芍药30 g,川芎 15 g,水蛭 15 g,伸筋草 30 g,虎杖 30 g,透骨草20 g,桂枝12 g,艾叶20 g。日1剂,水煎取汁4 000 mL。足浴过程中对双足底及没在水中的小腿进行按摩、搓揉,足踝部进行被动活动,足浴时间为20~30 min,至全身微汗为佳。足浴完毕用浴巾包裹双足及下肢,擦干皮肤进行足部按摩。如果患者皮肤干燥可在足浴后擦适量护肤霜。足浴治疗每日晨起后、睡前各1次。每周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病情变化时可随时进行检查以确定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1.4 护理方法

1.4.1 一般护理 ①为患者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危险因素、常见症状、后果等,提高患者及家属预防意识及警惕性,让患者戒烟酒,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方法,告知早期活动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②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室温保持在25℃左右,湿度50% ~60%。③做好基础护理,使患者保持三短六洁,即头发、胡须、指(趾)甲短,口、头发、手、足、会阴、皮肤清洁,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平整。④给予患者低盐、低脂、高蛋白、富含纤维素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预防泌尿系感染,避免因便秘造成腹压增加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⑤体位及肢体护理,禁止患者卧软床,给予硬板床,无特殊情况取平卧位,对双下肢做好保暖,防止因冷刺激引起静脉痉挛,双下肢抬高15~30°以增加静脉回流,但不要过度牵伸下肢,在膝下垫软枕或其他物体,至膝关节微曲,以防进一步阻塞静脉回流。每2 h给患者平衡轴线翻身1次,严禁翻身时造成患者纵轴发生扭曲,加重脊髓损伤。尽量避免在下肢静脉进行穿刺等侵入性的治疗及护理,更不宜加压输液、挤压输液管或输入对血管壁刺激性强的药物,以免损伤静脉内膜。⑥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及下肢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患者有无胸闷、咳嗽、呼吸困难、心悸等不适,并做好抢救准备。对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的患者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监测血凝及血常规。

1.4.2 中药足浴的护理

1.4.2.1 足浴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宣教,让患者了解中药足浴的功效、方法,了解外用中药安全无毒副作用的优点,以取得患者配合。测量生命体征,对患者病情及双下肢进行评估,协助患者排空大小便,备好浴巾或大毛巾等,做好准备工作。

1.4.2.2 检查足浴盆是否完好,先将中药药液倒入罩有一次性浴膜的足浴器中,深度以淹没小腿1/3为宜,将温度控制在38℃,当药液温度适宜后,在床上铺一次性中单,把足浴器放于中单上,足浴时患者平卧于床上,护士将患者双足轻轻放于足浴器中,温度可逐渐上调,以患者无不适为宜,但不可超过42℃,以防水温过高烫伤皮肤。足浴时要做好水面以上腿部的保暖。

1.4.2.3 为患者做足浴治疗时,护理人员不要离开,如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或出现皮肤发红、瘙痒、皮疹、水疱等过敏症状和不良反应时立即停止足浴,足浴过程中应加强病情观察,注意患者神志、面色、汗出等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并报告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1.4.2.4 严格消毒隔离,为每位患者进行足浴时都要使用一次性浴膜。护理人员为患者足浴按摩时要修剪好指甲并洗手。有出血倾向和月经期应停止足浴,有皮疹、破溃、感染者禁止足浴,怀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禁止足浴及按摩。饭前、饭后30 min不宜足浴。

1.4.3 按摩护理 护理人员每日给患者按摩足底及双下肢2次,分别在早、晚足浴后,沿向心方向自下而上按摩,以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涌泉等穴位为主,按摩比目鱼肌及腓肠肌。按摩完成后,给予患者被动伸屈踝关节,并适当做踝部外翻及环转运动,以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回流。按摩手法以点、按、揉为主。

2 体会

中药足浴是以中药药液浸泡双小腿和足部,通过温度、理疗、药物的直接刺激和药物的透皮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双足共有60多个穴位,足部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相当于“第二心脏”,通过足浴和足部按摩,借助药力、水的热力、穴位,通过皮肤毛孔吸收,经络传递,可使机体气血运行通畅。血脉通畅后,药物随热而行,乘热吸收,经脉循环,直达病所,促使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调节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改善内脏产生的病理变化,提高机体自我防御能力及免疫力。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属中医学血痹、脉痹等范畴,属气虚血瘀、血瘀气滞。根据辨证施治原则,中药足浴方中赤芍药活血祛瘀,养血调经;川芎活血祛瘀,祛风止痛,善于走散,兼可行气;红花活血祛瘀,通经;伸筋草舒筋通络且透皮作用好;鸡血藤、木瓜行血补血,舒筋活络;桑枝祛风通络;桂枝、炮附子、制川乌头温经散寒,辛散温运而止痛;细辛祛风散寒止痛;虎杖清热解毒;透骨草活血化瘀,通经透骨;艾叶温经散寒;花椒疏经通络,且杀虫作用强,可引药入内,直达血脉、经络;水蛭破血逐瘀。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温经通络、补肝益肾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桂枝具有扩张血管、促进发汗、镇痛抗菌之效[4];伸筋草、红花改善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局部微循环,使血流进一步通畅,改善局部供血、供氧[4]。

对21例脊髓损伤患者给予规范的预防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和双下肢、足底穴位按摩,并进行8周随访,无一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中药足浴通过热、药的双重作用取得疗效,配合按摩活血化瘀,通畅经络,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有较好疗效。

[1] 南登崑.康复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1.

[2] 曹洪,李伟,谢祥仁,等.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概况[J].医学综述,2008,14(2):275-277.

[3] 卜献春,孙兆泉,首弟武,等.足浴疗法对糖尿病鼠的疗效机制探讨[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9,5(1):33-34.

[4] 颜正华.颜正华中药学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32,623.

猜你喜欢

双下肢脊髓下肢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