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区实践教学探索※
2013-04-08罗凌云
罗凌云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6)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明确提出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1]2012年1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文件)再次强调“要把实践育人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2]按照这些文件的指示精神,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得到进一步重视,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拓展。但总体而言,实践教学仍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如何有效地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创新实践教学的方法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继续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当前实践教学面临的突出困难和主要问题,本文认为,能充分发挥社区优势的社区实践是实践教学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深入实施和实践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
1 社区实践的内涵及其开展的必要性
社区实践是指由学校和社区共同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以学生为主体、以社区中的家庭、学校、企业、工厂和街道居委会等为课堂,学生在教师和社区工作者的共同指导下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把社区实践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高校与其所在社区的主动对接和深入融合,目的是通过形式多样的社区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社区实践是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结合社区的优势,以及适应高校和社区良性互动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有其必然性。
1.1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是提出社区实践的现实依据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实践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还是没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第一,参与上缺乏广泛性。实践教学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很多高校因为学生人数众多、经费短缺和指导教师不足等原因,参观考察、社会服务等实践教学活动基本都是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来安排。即从班上选择几位学生作为代表参加活动,活动结束以后让他们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心得体会。这样造成绝大多数同学没有机会亲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覆盖面窄。第二,时间上缺乏连续性。实践教学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分段运作,难以保障活动时段的统一性。第三,形式上缺乏多样性。目前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多为参观、听报告和写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第四,效果上缺乏实效性。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没有形成紧密联系,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这就决定了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途径方法的必然性,而社区实践正是创新实践教学的一种有益尝试。
1.2 充分发挥社区优势是提出社区实践的现实要求
社区实践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各种资源,化解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提高实践教学的承载力。社区实践的优势主要表现为:第一,突破学生安全难保障的限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在和社区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后,可以共同配合,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安全问题;第二,突破时间上的限制,让社会实践贯穿学生在学期间的全过程。学生在学校周边的社区实践,从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活动开支,方便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避免社会实践安排与其他学习安排发生冲突而中断,从而保证学生社区实践过程的持续性。第三,突破人员上的限制,实现学生社会实践的全员化。高校身处其中的城市,社区众多,可以分期分批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社区实践,为全员参与提供了基本前提。此外,社区中有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可以通过社区工作人员动员他们指导学生的社区实践,来弥补高校实践指导教师人员不足和实践经验缺乏的问题。第四,突破空间上的限制,实现实践教学的日常化和多样化,从而提升实践教学的深入实施和促进育人效果的有效发挥。
1.3 实现主体参与式实践教学是提出社区实践的理论依据
著名心理学家瓦西留克指出:“人,永远是自己也只能是自己才能体验所发生的事情以及产生危机的那些生活环境和变化,谁也不可能代替他这样做,就像最有经验的老师也不可能代替自己的学生去理解所讲的内容一样。”[3]现代教育学理论强调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的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些具体生活的实际问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不可能完全是学校“教授”的结果,需要学生主体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活中,通过践行、体验、感悟及自我建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兴趣及个人能力开展实践教学,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能动性,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中得到充分发展。开展社区实践教学,教师把学生带出校门,带进社区,深入工厂、农村,接触市民、工人、农民,了解社会现实,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学习理论,认真思考,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因此,社区实践是实现主体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1.4 高校与社区良性互动式发展是提出社区实践的客观要求
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奥森就曾经说过,学校不应是游离于社区的文化孤岛,它应主动与社区架设各种桥梁,致力于解决社区问题。[4]我国著名教育家钱伟长也说过,大学办学要拆掉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开展社区实践教学,是高校和社区互动的最好体现,可以实现双方的互利双赢。对高校来说,可以突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的封闭性,实现开放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小社区了解大社会。学生通过参与社区实践,既可以锻炼能力,又可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同时还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智力支持和各种专业的社会服务。实现了学生与社区居民,高校与社区之间的良性互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央文明办、卫生部等八部委在全国联合开展的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的不断深入,以及教育部社区教育活动的逐步推进,社区实践又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高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社区实践。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社区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区实践可以通过学校和社区的接洽,采取以下形式开展:
2.1 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优良作风的体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能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品质。学生在社区调查中,必然与各种社会角色沟通交流,这就促使他们必须学习社会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加速自身的社会化进程。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学生可以从社会的一个层面,甚至是一个家庭的发展和变化来了解社会的变迁,从深层次了解国情和社情。同时,在社会调查中,学生可以有效倾听来自社会基层大众的声音,了解国家方针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法律法规教育的普及情况,以此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了保证社会调查能顺利完成,教师应给予必要的辅导和帮助。从社会调查方法的培训到选题、调研方案的拟定,然后走向社区开展调查,到最后撰写调研报告,教师应全程悉心指导和监督。
2.2 参观学习
作为社区实践形式的参观学习,可以是对社区内的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参观,可以是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参观考察,也可以请社区的革命英雄、道德楷模、各行精英人士为学生作报告等。通过这些参观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史,感受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无私奉献精神,继承发扬革命优良传统;感受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增强对改革的认同感;感受先进人物的魅力,激发学生见贤思齐,提升自我认识能力,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完善。
2.3 勤工俭学
由学校和社区工作人员联系,适当安排学生在社区勤工俭学。这样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他们的经济问题,还给他们提供了自食其力的机会。这既是对他们的锻炼和考验,也是他们直接接触社会、服务社会和报效社会的机会。
2.4 社区服务
学生可以利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社区成员提供多种服务。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如在社区成立“心理咨询室”和“法律诊所”等组织,在社区中营造一个健康、知法守法、尊重法律的良好氛围。可以提供社区文化、艺术建设服务,以座谈、图片展、文艺活动等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还可以开展阳光义务服务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助老、助残、家教等义务活动,如义务为社区内的中小学生进行外语教学、科普教育,指导他们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等。通过这些服务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发现自我和实现自我的舞台,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开展社区实践教学要解决的问题
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区实践教学的育人作用,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3.1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社区实践的认识
目前,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是校内安排的课堂讨论、主题征文和视频赏析等活动,以及校外开展的参观、社会调查和勤工俭学活动,没有真正做到让学生深入社会体验生活。在实践活动中又没有充分地考虑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的运用,导致部分学生的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部分教师或担心社区实践影响学生学习,或认为社区实践教学不好组织和操作,故没有积极开展社区实践教学。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深化对社区实践教学的认识。只要精心设计好社区实践活动内容,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社区实践基地和科学的管理制度,并广泛争取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做到社区实践的规范化和常态化。
3.2 平衡好社区实践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的关系
实践教学日益受到各所高校的重视。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各门专业课都在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一些党团组织也在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而实践主体——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节约时间、精力和财力,高校应该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区实践教学与专门学习实践活动、党团工作活动、学生的实践活动有机整合。尽量做到一体多用,充分利用学生的每一次社区实践机会,做到一次社区实践多种效果,一个社区基地多种用途。既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任务,又能够满足其他实践教学的要求。
3.3 发挥好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在社区实践教学活动中,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帮助他们获得信息、选择和处理信息,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及问题。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不应仍将单纯的知识传授作为主要任务。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发挥好自己的主导性作用,不能仅仅充当知识传递的“二传手”,而更主要的是要扮演好顾问和向导的角色,做社区实践教学活动的总导演。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真正的主角,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当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别于专业理论课,有其特有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注重发挥大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实践指导教师的主导性,当学生出现思想困惑、偏差和错误的时候,要及时给予正确引导、管理和监督,真正做到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统一。
3.4 处理好社区实践过程和社区实践结果的关系
社区实践教学要真正开展好,做出实效,必须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既要重视实践过程,又要重视实践结果。重视实践过程就是在活动前进行精心设计,整个过程由哪几个环节和阶段组成,每一个环节应该怎么做,每一个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都要认真思考,并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重视结果就是要设计一套科学且合理的考评方案,完善社区实践活动的检验手段。对学生参加社区实践的时间量、态度、收获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在每一学年的社区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还应召开总结大会,安排学生和教师代表发言,交流各自的体会,总结经验,反思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制定今后改进的措施。只有精心设计、严格执行、合理考核,才能提升学生对社区实践活动的认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社区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教社政[2005]5号.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思政[2012]1号.
[3]瓦西留克.体验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4]宋俊成.论大学文化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交融与发展[J].黑龙江教育,2010(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