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型肺癌患者介入灌注化疗逾十年随访一例
2013-04-08马瑞娟邱平吴宁吴智勇
马瑞娟,邱平,吴宁,吴智勇
(海南省医疗保健中心,海南海口570311)
·短篇报道·
中央型肺癌患者介入灌注化疗逾十年随访一例
马瑞娟,邱平,吴宁,吴智勇
(海南省医疗保健中心,海南海口570311)
中央型肺癌;介入;灌注化疗;随访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2]。中央型肺癌是发生在段支气管至主支气管的癌肿,是肺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6%[3-4]。由于其位置较特殊,病理分型多为鳞状上皮细胞癌,恶性程度较高,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治疗机会。而经支气管动脉介入灌注化疗作用以肿瘤内药物浓度高、创伤小、见效快等特点,取得了很好的近期疗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5-7],但涉及其远期疗效的研究及临床病例报道较少[8]。目前我院经支气管动脉介入灌注化疗治疗中央型肺癌技术日渐成熟,其中1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已存活逾10年,现将这一逾10年随访病例报道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56岁,因“左胸阵发性刺痛16 d”于2000年12月6日收住我院颈胸肿瘤外科。患者既往吸烟20年,每天40支。母亲曾有恶性腹水病史(具体不详)。入院时查体:除左锁骨上淋巴结直径0.5 cm及左肺呼吸音减弱,余无阳性体征。入院后查胸部CT示:左上肺纵膈旁肿块,大小约1.8 cm×3.0 cm,纵膈淋巴结肿大,考虑左上肺纵膈型肺癌伴纵膈淋巴结转移;左侧少量胸水。全身骨ECT示:右前第4肋及右枕、颞骨骨质代谢异常,不排除肿瘤转移可能。纤维支气管镜:左肺上叶前段可见菜花样肿物。活检病理: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入院诊断为左中央型肺癌。因患者肺功能较差,不能耐受手术治疗。2000年12月29日予以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及介入灌注化疗。术中将导管置于左支气管动脉开口处予卡铂200 mg、吡喃阿霉素40 mg、5-氟尿嘧啶1 000 mg灌注化疗。第一次化疗后,患者诉偶有咳嗽,余无不适。治疗后1个月复查胸部CT提示病灶明显缩小。1个月后进行第二次左支气管动脉造影及介入灌注化疗,方案同前。复查胸部CT示:肺内未见结节肿块影。全身骨ECT示未见骨转移征象。后期继续给予3个周期5-氟尿嘧啶1 000 mg静脉滴注全身化疗。随访期间,患者每6个月复查胸部CT及各项常规检查,肺内均未见结节肿块影,纵膈淋巴结未见肿大。截止笔者发稿,患者未见肺部肿瘤复发、转移,仍能坚持日常工作。
2 讨论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大气污染的加剧和吸烟等因素,其发病率仍不断上升[1]。肺癌首选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切除,然而具有手术切除机会的患者不到30%,其他治疗手段如全身化疗、放疗等,虽然取得一定疗效,但都具有疗程长、副作用大、费用昂贵等缺点[3]。
介入性灌注化疗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部位,局部高浓度的抗癌药物不仅能阻止肿瘤细胞DNA的合成,而且产生细胞毒性作用进一步破坏癌细胞,使疗效较一般静脉化疗提高2~6倍[9],多次进行又可最大限度地抑制或杀灭癌细胞,使其复发率和转移率大为降低[10]。支气管动脉介入灌注化疗,由于其创伤小、见效快,较手术治疗及全身放化疗副作用明显减少,能有效地避免了因手术及全身化疗所引起的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据文献报道,上海地区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期间1 279例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存率的跟踪报道,肺癌患者选择单纯手术治疗后中位生存期3.6年,手术联合放化疗为1.9年,手术加化疗为4.1年,单纯化疗为0.8年,化疗加放疗1.0年,未接受治疗的患者为0.7年[11]。所以治疗方式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对诊断明确而失去手术机会的中央型肺癌患者而言,尽早首选经支气管动脉介入灌注化疗可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及生存率。李红等[8]收集1994年4月至1999年5月187例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的中央型肺癌患者回顾性对照分析,介入治疗后,部分病例进行了静脉化疗、局部放疗或获得手术机会后实施手术等综合治疗,大大提高了患者生存期。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央型肺癌多为鳞状细胞癌[12],容易复发和转移。因此,多次介入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多次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或杀灭癌细胞,使其复发率和转移率大为降低,从而使疗效得以提高[10,13]。同时,介入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可以兼顾肿瘤原发病灶及转移灶,从而有效地抑制肿瘤的复发及转移,提供患者的长期生存率[8,14]。
本例患者在初诊时除肺部原发病灶外,同时发现可疑转移灶,经过两次介入灌注化疗后,患者肿瘤原发病灶明显缩小至消失,未见骨转移征象。在随访逾10年的临床资料中,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说明该例中央型肺癌患者经支气管动脉介入灌注化疗获得良好治疗效果。但由于临床观察案例较少,对于经支气管动脉介入灌注化疗的远期疗效有待于大宗病例研究。
[1]Walters S,Maringe C,Butler J,et al.Comparability of stage data in cancer registries in six countries:less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ancer Benchmarking Partnership[J].Int J Cancer,2013,132(3): 676-685.
[2]Alberg AJ,Ford JG,Samet JM.Epidemiology of lung cancer:ACCP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2nd edition)[J]. Chest,2007,132(3 Suppl):29-55.
[3]He WX,Han BQ,Liu M,et al.Tracheobronchial reconstructions with bronchoplastic closure:an alternative method in treatment of bronchogenic carcinoma involving the carina or tracheobronchial angle[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12,144(2):418-424.
[4]张晓萍,邢艳.中央型肺癌与肺动脉,上腔静脉及支气管关系的多层螺旋CT表现[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1):1537-1539.
[5]Okuma T,Matsuoka T,Yamamoto A,et al.Computed tomography-guided re-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unresectable lung tumor with local progression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the same procedure [J].Radiat Med,2008,26(9):519-525.
[6]潘玉才.中央型肺癌单纯介入灌注化疗与灌注化疗加栓塞疗效分析[J].淮海医药,2004,22(3):205.
[7]邱春丽,赵文轩,代引海.支气管动脉介入灌注栓塞治疗中晚期肺癌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0,17:320-321.
[8]李红,杨仁杰.中央型肺癌介入治疗远期疗效的回顾性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4):354-356.
[9]关润芝.介入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45例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12):25.
[10]施长杲,吕维富.中晚期肺癌的介入治疗现状及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2):261-263.
[11]彭红,韩宝惠,李小青,等.1279例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存率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11,5:354-358.
[12]顾其华,胡成平,宋敏,等.中央型肺癌病理类型构成比变迁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2011,38(3):333-336.
[13]丁标,陈方满.原发性肺癌介入治疗新进展[J].河南医学研究, 2012,21(3):382-384.
[14]Zhang J,Chen SF,Zhen Y,et al.Multicenter analysis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younger than 45 years in Shanghai[J].Cancer,2010,116 (15):3656-3662.
R734.2
D
1003—6350(2013)16—2475—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3.16.1024
2013-03-01)
马瑞娟。E-mail:hnsymrj@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