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麦——西瓜——玉米——红苕栽培技术
2013-04-08□李洪
□李 洪
生产用工多、投入成本高,综合效益低,是我镇农业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土地的利用率,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镇农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在全镇广大干部和广大农户、农技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地加大改制力度,做到小春为大春服务,充分利用规范改制的预留行,大力示范推广在小麦预留行里种植1行西瓜、在西瓜行两边播种双行双株夏玉米、麦收获后又在麦幅内种4行红苕的“小麦—西瓜—玉米—红苕”新种植模式。近几年来,该模式示范推广面积逐步扩大,种植效益不断提高,已成为我镇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种植模式和有效途径。这种种植模式我镇常年种植1万亩左右,占全镇耕地面积2 5%。据多年多点的示范推广和典型农户田块调查,该模式比一般种植模式每亩增收8 0 0~1 0 0 0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得到了专家同行和广大基层干部及农民群众的普遍认可。笔者经过多年来的研究探索总结,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集成应用体系。
一、小麦
1.品种选择 选择生育期较短(1 8 0天左右)、植株较矮(8 5 c m)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如川麦4 2、川农2 3等,亩用种7~8 k g。
2.播种 最佳播期是在立冬前后5天,最迟不超过1 1月1 0日,亩用种量在7~8 k g,合理密植,保证亩植基本苗1 3万以上。
3.规范种植 一般实行2.2~2.4 m开厢,小麦播幅 1.5~1.7 m,种 6~7行小麦,预留行0.7 m。还可以在预留行里种一季短期蔬菜、洋芋、饲料作物等。
4.合理施肥 一般亩用碳铵2 5~3 0 k g,磷肥 4 0~5 0 k g,硫酸钾 1 0 k g,水粪6 0~8 0担,在抽穗扬花期进行根外追肥2次(亩用磷酸二氢钾0.1 k g,尿素0.2 5 k g对水5 0 k g常规喷雾)。
5.病虫防治 小麦主要病虫害有锈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虫、红蜘蛛、纹枯病。防治锈病,可在小麦播种时采用药剂拌种,能够缓解锈病发生,即亩用1 5%的粉锈灵 1 0 0 g,拌种1 0 k g小麦,实行干拌;在次年3月下旬用麦穗灵、粉多威防治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两次;在小麦孕穗期,可用科瑞森、吡虫啉、美乐、乐斯本防治小麦蚜虫、红蜘蛛等虫害。
6.适时收获、储藏 小麦成熟时要及时收割,为后茬作物适时早播、早管创造条件。
二、西瓜
1.品种选择 选择品质好、瓜色好、单瓜较轻(一般个体重量在3~4 k g左右),适应城市3口之家消费的早熟品种。早熟品种一般价格高、生育期短,能为后期红苕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2.适时播种 最佳播期在3月中旬,催芽后方格育苗,苗龄控制在2 0天左右移栽。对于西瓜枯萎病严重的土块可采用西瓜嫁接技术:选用亲和力较强的南瓜苗或野西瓜做粘木进行嫁接,嫁接后的西瓜能增强抗病性,且产量高、瓜质不变,但西瓜皮变厚,过于熟时空心,这就要求掌握好西瓜在7~8成熟时采摘。
3.保证种植密度 西瓜行距2.4~2.5 m,窝距0.4 2~0.4 8 m,保证亩植西瓜5 7 0~6 4 0窝。移栽前亩用敌克松1 k g进行底土消毒,可减轻病害。
4.科学施肥 一般亩用硫酸钾1 0~1 5 k g、磷肥 4 0 k g、碳铵 2 5 k g、硫酸锌 1~1.5 k g、硼砂 1 k g、原粪 3 0担做底肥,浸窝后移栽。西瓜有鸡蛋大时,增施坐瓜肥:亩用尿素7.5 k g、清粪水3 0担追肥,或者在下雨时用尿素进行撒施,西瓜对肥料吸收不好,但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5.地膜覆盖栽培 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湿、减少水分蒸发、减少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等作用,能使西瓜提早播期5~7天,提早成熟7~1 0天。亩用0.0 0 4 m m微膜5 k g,在西瓜浸窝后做成垄型,一般0.7 m宽,高于本土0.1 m,地面盖一层薄膜,四周用本土泥压严,引苗出土后,瓜苗四周用本土细泥压严,然后用竹片搭拱盖一层拱膜,待气温稳定后,把拱膜揭开,但第一层膜不动,这样,西瓜能提早成熟2 0天左右,从今年价格来看,第一批瓜平均价格在5元/k g左右,比没有做拱膜的西瓜成熟时的价格高2元/k g左右,这样,既增加了西瓜收入,又能为后期种植玉米打下基础,把玉米的侧膜栽培技术一并兼用,即一膜双用,降低了一半成本(地膜)。但要特别注意大风大雨损毁地膜。
6.整枝压蔓
(1)整枝 整枝方法主要有单蔓整枝、双蔓整枝和三蔓整枝。我们提倡双蔓整枝,即保留主蔓和主蔓基部的一条健壮侧蔓,适合于株距较大、行距较小地块。
(2)压蔓 当西瓜藤蔓长到 6 0~8 0 c m时,把藤整理向既定的方向,同时在离主根2 3~2 6 c m处进行第一次压蔓,以后每隔4~5片叶压1次,促进节上产生不定根,吸收土壤养分。压蔓应在晴天下午进行,以免折伤藤叶。
(3)留瓜与人工辅助授粉 第一雌花开放时,往往功能叶小,营养体不大,坐瓜易造成畸形瓜,瓜小,商品性差,应留第二雌花坐瓜。为了提高西瓜的坐瓜率和产量,提倡人工辅助授粉,其方法是:在主蔓第二雌花开放的当天上午6~9时,选其植株上盛开的雄花,去掉花瓣,在雌蕊柱头上均匀周到地轻轻涂抹。一朵雄花可为2~3朵雌花授粉。
(4)防落花落果 造成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有:花开时阴云过多、温度过低或过高、光热不足、灌水不当、土壤过干或过湿、密度过大、通透性不良、氮肥过多、养分不足、授粉不良等。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有:选用良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适时施肥灌水、及时整枝压蔓、采用人工授粉、施用生长激素等。
(5)翻瓜 在西瓜膨大期进行翻瓜,使其全面受光,可消除阴暗面,增加西瓜甜度,外表美观。一般瓜径在1 0~1 5 c m时开始翻瓜2~3次,每隔7天翻瓜1次,每次翻动不能过大,以使西瓜能均匀受光为宜。翻瓜应在晴天下午进行,以免折伤果柄和红苕叶。
7.病虫害防治
(1)枯萎病 从苗期到结果期均有发生。防治方法:一是选抗病品种,二是在发病初期用2 5%苯来特5 0 0~10 0 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5 0 0~1 0 0 0倍液或7 0%敌克松1 0 0 0倍液灌根防治。
(2)炭疽病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中后期最严重。防治方法有:一是实行3~5年轮作;二是选用抗病品种;三是健身栽培;四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摘除病叶,用6 5%代森锌5 0 0~6 0 0倍液、疫霜克、杀毒矾2 0 0倍液,波尔多液等每7~1 0天喷1次,连续3次。
(3)治虫 西瓜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均受红蜘蛛、蚜虫危害,可用扫螨净、吡虫啉进行防治。
8.适时采收 一般开花到收获需4 0天左右,成熟时应抢时收获,确保西瓜商品性和价格。
三、玉米
1.品种选择 以选用抗病、丰产、优质的中熟品种(生育期在9 0天左右)为宜。
2.播种 采用直播,即在西瓜地膜两边各种1行玉米,双株,即0.7 m行距,窝距在0.3 m左右,确保亩植3 5 0 0株以上,播种时间为5月上旬到5月底,抢墒播种。
3.施肥 亩用碳铵 8 5 k g、磷肥 5 0~6 0 k g、农家肥 4 0~5 0担、硫酸钾 1.5 k g,其中底肥占3 0%,提苗肥2 0%、攻包肥占5 0%。
4.病虫防治 玉米主要是纹枯病、玉米螟。可用井岗霉素、禾枯灵防治纹枯病;玉米螟在玉米开大喇叭口时用杀虫双、杀虫丹拌土点心防治。
四、红苕
红苕一般在3月上、中旬殡种,地膜育苗,一般1亩大田需苗床地0.1亩,用种量5 0~7 5 k g/亩。要加强苗床地肥水管理,力争多产苗、产壮苗,保证芒种苕栽9 0%以上。在小麦收获后及时抢挖苕埂,顺着西瓜行挖2~4行独轮苕埂,这样有利于在洪涝偏重发生年田间排湿,并有利于西瓜生长,保证红苕亩栽2 4 0 0窝。红苕主要虫害是猪儿虫,可以人工捕捉。适时采收,并搞好红苕的深加工,提高经济价值和商品性。
五、此种植模式与常规种植的产量、效益相比较
1.常规种植模式
小麦:1 5 0 k g×2.4元 /k g=3 6 0元 /亩;玉米:4 0 0 k g×2.4元 /k g=9 6 0元;红苕 (原粮):2 0 0 k g×2.4元 /k g=4 8 0元 /亩;大豆:6 0 k g×5.0元 /k g=3 0 0元 /亩;合计:2 1 0 0元/亩。
2.改制模式
小麦:1 5 0 k g×2.4元 /k g=3 6 0元 /亩;西瓜:1 5 0 0 k g×2.0元 /k g=3 0 0 0元/亩;玉米:2 5 0 k g×2.4元/k g=6 0 0元 /亩;红苕:2 0 0 k g×2.4元 /k g=4 8 0元 /亩;合计:44 4 0元/亩,平均每亩增加收入2 3 4 0元。
六、新种植模式的优点
1.既有粮食作物,又有经济作物,即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户生猪饲料,又有经济收入,确保农户既有粮又有钱,解决农户生产经营的经济来源和再生产。
2.提高了复种指数,达4 0 0%,从而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3.解决了高秆作物与矮秆作物的争光矛盾。
4.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5.增收节支,地膜覆盖及侧膜综合利用,搞好地膜回收,防治白色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