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2013-04-08吴定慧朱明刚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内酰胺头孢菌素注射用

吴定慧,朱明刚

(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重庆 401520)

治疗警示

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吴定慧,朱明刚

(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重庆 401520)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66例ADR患者年龄、性别、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型、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注射给药ADR发生率90.90%,口服6.06%,肌内注射1.52%,外用1.52%。抗感染药物ADR发生率60.18%,中药类12.12%,生物制剂6.06%,其它类13.64%。主要不良反应类型为皮肤过敏样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次之。结论:应强调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品不良反应;药物类型;给药途径;临床表现

2012年我院上报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报告共计66例,现统计分析如下。

1 一般情况

66例中,男28例(42.40%),女38例(57.60%);年龄10 ~ 17岁(4.54%),18~60岁43例(65.15%),60 ~ 89岁20例(30.31)%。

2 给药方式

静脉滴注60例(90.90%),口服给药4例(6.06%),肌内注射1例(1.52%),外用1例(1.52%)。

3 药物类型

抗感染药物45例(68.18%),中药类8例(12.12%),生物制剂4例(6.06%),其他类9例(13.64%)。

4 西药品种

注射用盐酸左氧氟沙星(喹诺酮类)7例(10.61%),注射用氨曲南(β—内酰胺类)7例(10.61%),注射用头孢硫脒(第1代头孢菌素类)4例(6.06%),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第4代头孢菌素类)3例(4.55%),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硝基咪唑类)3例(4.55%),盐酸洛美沙星注射液(喹诺酮类)3例(4.55%),盐酸克林霉素葡萄糖注射液(林可胺类)3例(4.55%),注射用硫酸头孢匹罗(第4代头孢菌素类)2例(3.03%),注射用夫西地酸钠(其它类抗生素)2例(3.03%),注射用头孢美唑钠(β—内酰胺类)2例(3.03%)。

5 中药制剂

参麦注射液2例(3.03%),香丹注射液1例(1.52%),黄芪注射液1例(1.52%),冠心宁注射液1例(1.52%),银杏达莫注射液1例(1.52%),痰热清注射液1例(1.52%),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例(1.52%)。

6 主要不良反应及临床表现

皮肤过敏样反应(各类皮疹、疱疹、红斑、皮肤瘙痒、局部肿胀)20例(30.30%),心血管系统反应(心悸、心慌、胸闷、心律异常)15例(22.73%),消化系统反应(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食欲不振)9例(13.64%),呼吸系统反应(呼吸困难、干咳、哮喘)7例(10.61%),静脉炎(用药局部血管肿胀、疼痛 )6例(9.09%),神经系统反应(头痛、头晕、烦躁不安、神志恍惚、失眠、耳鸣、全身或四肢麻木)5例(7.85%),全身反应(寒战、高热、盗汗、昏迷、抽搐)4例(6.06%)。

7 讨 论

报告可见,女性发生率略高于男性,这与国内外统计一致。各年龄段中,值得注意的是60岁以上有20例(30.31%)。因此,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警惕。老年人肝、肾功能下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排泄能力下降,容易药物蓄积[1-2]。老年人多患老年慢性疾病,在就诊时常忘记向医生说明自己正在服用的药物,而导致重复用药或使药物产生相互作用[3]。所以,对于老年患者,选择药物、确定剂量时更应慎重。

66例中,60例由于静脉滴注引起,静脉给药引起不良反应远高于其他给药途径[4,5]。由于静脉给药产生ADR的间接诱因较多,如内毒素、pH值、渗透压、微小粒子等[6]。所以,临床治疗过程中上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正确的给药途径,应遵循能口服给药治疗的尽量口服给药,效果不佳情况下再依次考虑肌肉注射和静脉给药的原则。

66例中,有45例是由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而且以喹诺酮类[7]、β-内酰胺类[8]、头孢菌素类[9]及青霉素类为主,而这些药物均为临床常用、已知毒副作用较小、安全性较高的药品。有报道,不良反应中许多为超剂量用药[10]。因此,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依据药敏试验结果,按阶梯由窄谱到广谱合理选用抗生素,避免长期用药,对高过敏性药物应做皮试或充分问诊,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也很大,其原因可能为中药注射剂特别是复方制剂有效成分复杂,原料来源产地、用药部位及炮制工艺等有所差异,以及制剂中各组分的相互作用,往往会改变制剂中各组分原有的化学性质,从而导致ADR的发生。因此,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时应提高警惕,严格按照适应症,促进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所涉及的系统以皮肤过敏样反应最多,临床表现多为皮疹、瘙痒、红斑等,这与皮肤反应的临床表现易于观察和判断有关。此类不良反应虽然发生率较高,但病情相对较轻,易于控制,停药或治疗后症状即可消失[11]。而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其他类型不良反应报告逐年增多,危险系数也比较高,更应引起临床医师及药师的重视,一旦发现,应立即停药,并给以脱敏救治。

[1]魏娟娟,白玉国,魏国义.我院339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2010,5(6):534-535.

[2]陈富超,方宝霞,朱军等.302例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2007.2(8):473-474.

[3]李旭梅,涂厉标.2006-2007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比较分析[J].药学进展,2009,33(1):38.

[4]张天栋,刘世峰.药物不良反应146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医药,2010,59(2):174-175.

[5]丁海燕,王浩.药物不良反应587例监测报告分析[J].中国医药,2009,4(7):526-527.

[6]谢丽君,吴佳滨,张华.我院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结[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

[7]方宝霞,时晓亚,李鹏等.抗菌药物引起骨与关节疼痛169例分析[J].中国医药,2010,5(7):627-628.

[8]王芮.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2(4):345-346.

[9]王亚军.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儿科应用中的不良反应[J].中国医药.2009,4(7):559-560.

[10]戚颖.129例抗菌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65-67.

[11]马中兴.临床药物不良反应231例监测统计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3(1):76-77.

R969.3

B

1004-2814(2013)06-486-02

2013-01-21

朱明刚

猜你喜欢

内酰胺头孢菌素注射用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分析的新型荧光检测物》图版
FeCl3 Catalyzed Carbon-Carbon Bond Formation by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of Hydroxy Groups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