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抽动症辨治体会

2013-04-08杨昆蓉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抽动症方用石菖蒲

杨昆蓉,舒 然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云南 昆明 650032)

临证心得

小儿抽动症辨治体会

杨昆蓉,舒 然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云南 昆明 650032)

小儿抽动症又叫抽动-秽语综合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非节律性的不随意运动,如频繁眨眼、挤眉弄眼、不自主摇头、抖腿等,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行为改变等症状,严重者可有睡眠障碍、强迫症状及自伤、自残倾向,中医治疗小儿抽动症有安全、不良反应小等优势,体会如下。

1 五脏同治

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风胜则动”及《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论述,现在医家对小儿抽动症的治疗多从肝、心入手,兼顾脾肾,治法上有平肝熄风、柔肝养阴、疏肝扶脾、清心豁痰等。笔者认为,从肝、心论治无法完全解释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脏腑传变的规律。小儿抽动症的发生,几乎都伴有精神刺激史,其中以受“惊吓”、“恐惧”最为多见,故属于情志疾病。肾主藏精,在志为恐,恐伤肾。本病的发生,与患儿遭受的“惊恐”、“惧怕”情志感受有密切关系,故病起于肾。小儿“肾常不足”,惊恐伤肾,肾精不藏,水不涵木,肝失濡养,肝风内动,故可见挤眉弄眼、频繁眨眼、不自主点头、抖腿等症状。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火独炽,神明失于濡养,故可见烦躁不安、惊恐害怕、梦中惊醒、不敢独处。小儿“脾常不足”,肝木伐土,脾失运化,内生痰湿,可见厌食纳呆、口臭便秘、舌苔厚腻等症状。不自主发声为肝郁化火,木火刑金的表现。病久肝阴、心阴不足,还可见心烦失眠、口舌干燥、舌体瘦小少苔等。因此,本病病位涉及肾、肝、心、脾、肺五脏,以肾、肝、心为主,故须五脏同治。

2 辨证施治

补肾填精,重镇安神。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常用熟地、山茱萸、何首乌、生龙骨、生牡蛎、石决明、珍珠母、磁石等。

养血安神,平肝熄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肝主藏血,体阴而用阳。肝藏魂,肺藏魄。养血安神方用四物汤加减,常用茯神、夜交藤、鸡血藤、酸枣仁、五味子等。平肝熄风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常用刺蒺藜、代赭石、僵蚕、全蝎、蜈蚣、地龙等。

疏肝健脾,清心化痰。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气互结,变生百病。痰火扰心,神明不安。疏肝健脾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常用炒青皮、合欢皮、百合、川楝子、鸡内金等。清心化痰方用温胆汤加减,常用丹皮、炒黄连、炒栀子、郁金、石菖蒲等。

3 精神护理

起病又多有精神刺激史,故应多与患儿沟通,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避免让患儿接触暴力、血腥等影视媒体,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

4 典型病例

患儿,男,11岁。1年前因受教师体罚导致过度惊恐,未敢告知家长,此后左眼开始不自主眨眼,无法自控,梦中易惊,平素烦躁易怒。问诊不予回答,在外院已行头颅MRI未见异常,各项理化指标亦正常。饮食一般,二便调。舌质暗红苔薄腻,脉细滑。辨证为肝风内动,肝阴不足,心神失养。治以平肝熄风,养心安神。方用天麻钩藤饮合四物汤加减。药用天麻12g,钩藤10g(后下),僵蚕10g,全蝎6g,珍珠母30g,炒黄芩10g,丹皮10g,柴胡10g,杭白芍10g,刺蒺藜10g,远志10g,石菖蒲10g,生地10g,川芎6g,郁金10g,夜交藤15g,甘草6g。7剂,水煎服,每日1剂。1周后复诊,眨眼明显减少,睡眠也改善,性情也温和许多,唯大便稍干燥。效不更方,继用前方去远志、石菖蒲,加炒青皮6g、炒枳实6g,再服7剂。前后共服药40余剂,调治2个月,症状消失,随访未见复发。

R249.7

B

1004-2814(2013)06-483-01

2013-02-04

猜你喜欢

抽动症方用石菖蒲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马丙祥教授辨证论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总结
石菖蒲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析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石菖蒲挥发油SFE-CO2萃取工艺的优化
石菖蒲生甘草护听力
萆薢、石菖蒲药 对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最佳配伍比例的药效学研究
加减平胃散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