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及控制
2013-04-08姜方兴
姜方兴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内部审计涉及的领域逐步拓宽,审计范围由过去单纯的财务审计转向基建工程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审计以及高校合并等审计工作。审计任务加重,审计风险也日益加大,审计人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
1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概述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弊端和漏洞,而内部审计人员判定该财务报告是合法、公允以及经营管理是健全有效的,并因此提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通常人们认为审计风险主要是由于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主观判断错误所致,其实审计风险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之中。
一般而言,审计风险由两方面风险构成:一方面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弊端和漏洞的风险;另一方面是经审计人员审计结果认定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漏报的风险。也就是说,审计风险的产生是问题的客观存在和审计主体主观的判断的结合。
影响高校内部审计的主要风险有:
第一,技术风险。由于专业审计人员短缺,导致审计权威性不高,从而在开展审计的时候缺少技术保障而产生的风险。第二,评价标准风险。由于对高校经济活动进行评价时,没有统一的技术指标,从而导致评价缺少依据而存在的风险。第三,内部控制风险。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形成的风险。第四,质量控制风险。由于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没有选择恰当的审计方法形成的审计风险。
2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2.1 内审部门在高校的独立性不强
由于高校的审计部门是单位的一个内设机构,机构设置等同于其他职能部门,与外部审计相比较,独立性较弱,权威性不强。
2.2 内部审计体系不完善
国家审计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并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社会审计也称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高校内部审计只有《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和教育部出台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只能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或者凭借自身的经验和判断,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审计风险。
2.3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人才培养,学校的工作重心也放在招生和教学,对管理和监督机构的重视程度较前两项工作要相对弱一些,这样导致了学校内部控制制度比较薄弱,但是内部审计的前提就是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执行情况。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经济活动中的差错,不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会增加差错的可能性,为审计风险的形成提供了条件。[1]
2.4 内部审计环境的局限性
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不同,在开展审计时使用的审计手段和方法都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第一是涉及到审计取证的问题,内部审计属于单位的一个内部管理行为,不具有国家审计的特权,如果需要对与外单位经济往来事项进行取证,由于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这个权利,取证很艰难,这样会让审计风险加大。[2]第二是审计人员自身的问题,由于受到工作环境的局限,内部审计人员相对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人员的视野和经验显得不足,面对复杂的审计事项,有时会判断失误,这样会使整体审计质量受到影响,使审计风险加大。
3 审计风险控制的措施和方法
3.1 保证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
审计独立性是指审计人员不受那些削弱或纵是有合理的估计仍会削弱审计人员做出无偏审计决策能力的压力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独立性对审计工作来讲至关重要。因为涉及利益公平,独立性被职业界视为审计的灵魂。同时,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遵守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处理审计工作。
3.2 规范内部审计程序,完善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第一,工作开始以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重点,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要求被审计单位签订承诺书,主要对其提供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负责;如果存在特殊情况,需要作出有效的说明。
第二,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应该认真编写审计底稿,并建立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全部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它是审计证据的载体,可作为审计过程和结果的书面证明,也是形成审计结论的依据。审计人员首先要对自己编写的审计底稿进行复核、检查,然后由审计组长进行第二次复核。组长需要对提供的一切审计资料、依据的法规制度以及审计报告的措辞负责。最后由审计处负责人进行第三次复核,以确保审计质量。
第三,健全审计报告的内部复核制度。审计活动的最终结果就是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以经过三次复核的审计底稿为基础,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单位自身的规章制度为依据来对被审计事项进行评价。[3]最终形成的审计报告应该是客观、公正的,对于审计过程中证据不足的事项尽可能不做出评价;对审计报告中涉及到的数据、事实、政策等应该全面复核。建立审计复核责任制可以提高审计报告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3.3 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内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相关规定,做到独立、客观、正直、诚实、勤勉、保密。
业务素质:内审人员应不断接受后续教育,更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政治素质:审计人员要拥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正义之心,依法廉洁从审。审计是一项得罪人的事业,审计过程中必然要揭露查处一些违纪问题,遇到各种阻力和压力是常事,审计人员必须要有敏锐的政治头脑和大局观念,敢于执法,敢于碰硬,要做国家资产和人民利益的忠诚卫士。
3.4 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手段,提高审计质量
充分运用电脑和网络,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最终提高审计质量。首先要把电脑作为审计工作的基本手段,审计人员不再受传统纸质凭证的约束,审计资料的收集、处理都可以用电脑方便快捷地进行。从而不用依赖纸质的数据,而利用电子数据。[4]
其次可以将网络运用到审计工作中,就是所谓的在线审计,这样的审计工作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审计人员可以在线工作,传送、接受审计资料以及发布审计报告等。
再次是审计软件的运用。从审计项目制定方案、实施审计到下达审计结论,审计档案归存,都可以运用审计软件完成,并实现无纸化;审计软件还可以根据审计人员不同的职责来设置相应的审计权限。
3.5 强化内部审计的服务功能,把阶段性的审计转化为连续性的审计
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既可以保证学校资金的有效使用,又可以确保会计资料的准确,更使减少审计风险有了保障。[5]审计部门作为学校的内部机构,有责任为其他部门提供意见和建议,以帮助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经济行为,规避经济风险。内部审计部门的最终职责也是规范学校的经济活动,保障学校资金的安全。
3.6 整合高效内审信息,促进审计信息交流
针对目前高校之间审计信息缺乏交流、审计资料不能共享、审计评价缺乏统一标准的现状,教育部门的审计主管机构可以完善高校的信息网络系统,整合各个高校的审计信息,特别是普遍性的问题,为高校的内部审计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同时,各个高校内审机构应该对外公布电话和邮箱,为各种相关信息的流入提供方便。[6]
[1]王秀玉.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5(4):53-55.
[2]董大胜.审计技术和方法[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3]阎金锷.内部控制评价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26.
[4]陈晓芳,桂若珍.风险导向的高校内部审计整合框架[J].中国审计,2006(2):41-43.
[5]钱永兴.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及防范[J].经济师,2006(2):237-238.
[6]郭沐金,占友林.高校内部审计的风险与防范[J].广东审计,2005(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