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BLE救护模式在危重新生儿转运护理中的应用
2013-04-08钟莉芳李崎邱鸿
钟莉芳 李崎 邱鸿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新生儿病房,江西 南昌330006)
危重新生儿转运是新生儿急救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重要环节,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运送过程,而是在转运患儿的同时能对患儿进行急救和监护的转运系统。危重新生儿转运的目的是将危重新生儿从缺乏各种专业性急救医疗设备和专业性技术人员的基层医院安全、及时地转运到三级医院新生儿监护中心(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接受进一步的监护、诊断、治疗及护理。在转运过程中,如何提高危重新生儿的转运成功率,有效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已经成为医护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我院新生儿病房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转运过程中运用STABLE救护模式 (sugar and safe care,temperature,airway,blood pressure,lab work,emotional support),无一例新生儿在转运过程中死亡,现将该模式的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新生儿病房2007年1月~2012年12月共转运危重新生儿216例,男160例,女56例;转运日龄:<24h126例,24~72h5例,3~7d32例;胎龄:<32周82例,32~37周75例,>37周59例;出生体重:<1 500g 36例,1 500~2 500g 102例,>2 500g 78例;转运病种(以第一诊断作统计):早产儿87例,新生儿肺炎16例,新生儿窒息5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5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2例。
1.2 转运设备 救护车、可调台架的Air-shiclds T1500型转运暖箱、手动式负压吸引器、Drager呼吸机、便携式氧气筒、多功能监护仪、微量输液泵、血气分析仪、微量血糖仪、急救箱(内有各种型号的气管插管、喉镜、面罩、复苏囊、静脉留置针、一次性注射器、新生儿胃管、常用急救药品)等。每次转运出发前检查各种仪器设备完好并处于备用状态。
1.3 转运程序 我科在接到基层医院需转运危重新生儿电话后,仔细询问患儿胎龄、日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及初步诊断和处理,详细记录转诊医院地址和联系电话,并提出临时使患儿病情稳定的措施。接听完求助电话,值班人员立即通知转运小组成员,转运人员于10min内出发,往返途中以移动电话与基层医院及监护中心保持联系。
1.4 主要措施
1.4.1 转运前保证患儿病情的稳定 转运前患儿病情的稳定与预后密切相关,转运前采取救护措施使患儿病情稳定,可大大降低转运病死率。转运小组到达基层医院后,不宜急于转运,应详细询问患儿病史,作全面体检,应用新生儿危重评分法评估患儿的状况,同时采取STABLE救护模式使患儿病情达到稳定,然后再着手考虑转运的适宜性与安全性。
STABLE模式中,S指维持患儿血糖的稳定和安全护理:到达当地医院后,运用微量血糖仪监测患儿足跟血糖,确保患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必要时用葡萄糖液静脉维持,并根据血糖值调节输液速度。患儿由于缺乏成熟、正常的生理系统,无能力去应付宫外生活的过渡,应在任何时候提供安全的护理,促进生理和行为的稳定。因此,操作时动作应轻柔,尽可能集中治疗和护理,使四肢呈屈曲位,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减少噪音和光的刺激。T指保持患儿体温的稳定:保持早产儿体温正常,可以增加50%的成活率,寒冷可导致低血糖和严重的呼吸窘迫[1]。因此,应密切监测体温,确保患儿体温在36.5~37.5℃,做各项操作及抢救时注意保暖,如患儿体温不升,可予患儿戴绒布帽,放置在远红外辐射床上,既方便抢救又可保暖,而转运暖箱已经提前预热,并根据患儿胎龄、日龄及体重调节暖箱温度[2]。A指保持患儿呼吸道的通畅:清除患儿呼吸道的分泌物,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维持有效通气。放置吸痰管时动作要轻柔、准确,减少对气管的刺激。如有呕吐及胃食管返流严重者,予插胃管抽净胃内容物并给予左侧卧位。B指维持患儿血压的稳定:连接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必要时予外周动脉置管行持续血压监测,血压偏低时应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静脉维持。L指确保患儿各项实验室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应用便携式血气分析仪监测患儿的各项指标,确保患儿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根据结果予纠酸或补液等相应的处理。E指情感支持:转运人员应尽可能提供支持和援助,帮助家庭应对这场危机。转运人员在转运前要认真进行风险评估,由医生向患儿的法定监护人讲明目前患儿的病情及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在征得其理解和支持并履行风险法律文书签字同意后及时转运。
1.4.2 转运途中恰当的处理与救护 在转运过程中声音和震动会影响患儿的心率,可以给患儿戴上耳罩,以减少声音的刺激[3]。患儿置转运暖箱后,以安全带缚好患儿身体,松紧适宜,身下垫水垫,身体四周与暖箱侧壁之间用棉褥子填充,以增加安全感并减少震动,保持患儿安静。将转运暖箱与救护车呈垂直方向放置,锁定箱轮,以减少途中颠簸对患儿脑部血流的影响,颅内出血患儿车速要平稳。患儿颈部垫软枕,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防止呕吐。尽管转运前已常规清理呼吸道,但在转运途中对部分患儿(如食管闭锁、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等)而言,仍有必要再次甚至多次清理呼吸道,以确保呼吸道通畅并保证氧气的供给。转运途中适宜的环境温度及有效的保暖措施十分重要,因此,转运途中尽量减少开箱门的次数,暖箱侧门安装袖套,一切操作尽量从侧门内进行,以保证转运途中新生儿体温维持正常,有效地减少低体温的发生。为了确保血糖的稳定及药物的及时供给,应选择外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接上三通管并采用微量输液泵输入,以做到方便、快捷、牢固、准确。严密观察患儿病情,监护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意识及肌张力,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纠正低血压、酸中毒,降低颅内压,控制惊厥等。
1.4.3 转运后通过绿色通道直接收入NICU 绿色通道的畅通对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大意义,转运途中随时用移动电话与NICU保持联系,以便做好接诊的充分准备。到达NICU后,转运小组向主管医生和护士汇报患儿病情,转运途中抢救、治疗、用药情况等,填写转运记录,小结转运工作,补充急救药品及物品,消毒擦拭转运暖箱并充电,使之处于备用状态。主管医生和护士应用STABLE模式评价患儿病情,为以后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并与患儿法定监护人谈话,使其积极配合后续的治疗与护理。
2 结果
2.1 转运前后血糖比较 所有患儿在转运前测血糖,转运前血糖<2.2mmol/L者78例,血糖>7.0mmol/L者2例,在转运过程中运用STABLE模式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静脉维持)。到达NICU后,血糖低于正常者2例,均为顽固性低血糖,通过药物控制,未出现血糖波动,最终好转出院。
2.2 转运前后体温比较 所有患儿均置于暖箱内,转运前体温低于36℃者102例,其中早产儿82例,足月儿20例。通过在转运过程中运用STABLE模式加强各项保暖措施,减少造成热量散失的因素,到达NICU后,体温低于正常者8例,全部为早产儿,在NICU内继续暖箱保暖2~4h,最终体温均达到正常范围。
2.3 转运前后呼吸情况比较 转运前有102例出现呼吸困难或青紫,其中,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者45例,9例出现因痰液增多阻塞气道而引起的呼吸困难,经吸痰后症状改善,无一例患儿在转运途中再次出现呼吸困难或青紫,全部安全抵达NICU。
2.4 转运前后血压比较 所有患儿在转运前测血压,血压低于正常者52例,通过在转运途中密切监测血压及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静脉维持,只有1例患儿在到达NICU后血压仍偏低于正常,但较转运前血压有所升高。
2.5 转运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转运前对102例患儿进行血气分析,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指导用药或调整呼吸机参数。在转运途中及到达NICU时各测一次血气分析,大多数患儿的血气分析报告逐渐趋向稳定,只有1例患儿的血气分析报告在到达NICU时仍不稳定。
3 讨论
危重新生儿及时、有效地转运是保证其生命及预后的关键,但是危重新生儿的转运绝不是简单的运送过程,转运的救护水准应代表三级医院NICU的“转移”,即相当于一个“活动的NICU”。为确保安全转运,转运人员必须经过特殊的专业技能训练,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程序及生理、疾病特点,具备高度的抢救意识和良好的应变能力,考虑问题要细致全面。这样才能很好地稳定患儿家属的紧张情绪,使其主动配合治疗,争取抢救时间。
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包括现场急救、路途转运和NICU三部分[4]。STABLE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在这三个关键部分全面提高转运质量,扩大了转运工作的内容和空间。在转运过程中应用STABLE救护模式既可以动态、全程地了解患儿在转运中的全部情况,又可以为以后的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既可以判断患儿当时的病情,又可以初步估计患儿的预后情况。在STABLE救护模式的应用下,危重新生儿的转运是一种有预见性的、积极的转运,是一个连续的监护治疗过程,在了解患儿的生命体征,给予生命支持的同时,还考虑到患儿今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并在转运开始积极采取措施来预防后遗症的发生。在危重新生儿的转运中运用STABLE模式,可以提高患儿的安全系数和改善最终结局,当STABLE模式被医疗团队中的所有人运用时,可以帮助每一个人朝同一个方向努力,适当、及时、正确的措施可以影响新生儿当前和远期的结局[5]。因此,在STABLE救护模式下的新生儿转运,为危重新生儿的救护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降低危重新生儿的病死率与致残率上发挥了强大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Browning Carmo K,Terrey A.Stabilising the newborn for transferbasic principles[J].Aust Fam Physician,2008,37(7):510-514.
[2]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6-91.
[3]Karlsson BM,Lindkvist,Lundstrom R,et al.Sound and vibration:effects on infant’s heart rate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during neonatal transport[J].Acta Paediatr,2012,101(2):148-154.
[4]Gill AB,Bottomley L,Chatfield S,et al.Perinatal transport:problems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capacity[J].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2004,89:220-223.
[5]Kendall AB,Scott PA,Karlsen KA.The S.T.A.B.L.E.Program[J].J Perinat Neonatal Nurs,2012,26(2):19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