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胁痛162例的辨证施护

2013-04-07徐宝军

护理与康复 2013年4期
关键词:汤药方药气滞

朱 萍,徐宝军

(金华市中医院,浙江金华 321017)

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1],与肝胆疾病有关,如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胸膜炎等,表现以胁痛为主要症状者,皆属于胁痛范畴[2]。胁痛病机有虚有实,而以实证为多见,实证以气滞、血瘀、湿热所致“不通则痛”为主,虚证多属阴虚、血虚所致经脉失养“不荣则痛”。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本院肝胆外科对162例胁痛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施护,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2例,男102例,女60例;年龄21~68 岁,平均56.7岁;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3],本组病例分为肝郁气滞证40例、血瘀阻络证35例、湿热蕴结证56例、肝阴亏虚证31例。

1.2 治疗与转归 按《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4],肝郁气滞证40例中治愈35例、好转5例;血瘀阻络证35例中治愈31例、好转2例、无效2例;湿热蕴结证56例中治愈47例、好转3例、转手术治疗6例;肝阴亏虚证31例中治愈26例、好转4例、无效1例。治愈好转率为94.4%。

2 辨证施护

2.1 肝郁气滞证

2.1.1 证候 胁肋或少腹胀痛,走窜不定,疼痛因情志波动而增减,或伴有胸闷不适、嗳气频作、恶心,苔白,脉弦。病机为肝失条达,气机不畅,阻于胁络,肝气横逆,犯及脾胃。

2.1.2 施护 施护原则为疏肝理气。患者常因情态抑郁或暴怒伤肝而加重疼痛,故情志护理是本组的护理要点,医护人员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多关心安慰患者,讲解疾病与情志的关系,劝患者戒恼怒,勿过度思虑,保持心情舒畅,使患者精神处于最佳状态,以利康复[5];理气止痛方药选柴胡疏肝散加减,告知患者汤药宜饭前温服,服药后胁肋胀痛时可临时给予木香粉、郁金粉、元胡粉各1.5g 温水调服以理气止痛;针刺期门、支沟、足三里、行间、太冲等穴以疏肝理气止痛;饮食宜清淡,常食瓜蒌、菠菜、茄子、山药、佛手等疏肝行气之品,避免食用土豆、南瓜、红薯等胀气之品;嗳气吐酸者每日用等渗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光线柔和。本组40例经辨证治疗及施护,治愈35例、好转5例。

2.2 血瘀阻络证

2.2.1 证候 胁肋刺痛,拒按,入夜更甚,胁肋下或见痞块,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沉弦或涩。病机为肝郁日久,气滞血瘀,或阴伤血滞,脉络瘀阻。

2.2.2 施护 施护原则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指导患者取适当体位,以偏向患侧卧位为宜,疼痛剧烈者取前倾坐位或曲膝侧卧,以减轻疼痛;方药选血府逐瘀汤加减,汤药宜饭前温服,服药后胁肋刺痛时可给三七粉、元胡粉各1g温开水送服;针刺阳陵泉、期门、外关、肝俞、胆俞、血海等穴,局部热敷、拔火罐亦有助于血运通畅;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辛辣、肥甘滋腻之品,勿食过硬之品,防止胃黏膜出血,可食柑桔、佛手等调气类水果,以行气防血滞;注意病情变化,观察有无出血倾向,胁痛伴有出血者常病情凶险,若出现神昏谵语、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细数欲绝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本组33例使用方药及施护后胁部疼痛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其中12例在药物治疗同时配合艾灸或针刺治疗,出院时评定31例治愈、2例好转,另2例无效。

2.3 湿热蕴结证

2.3.1 证候 胁肋胀痛,发热恶寒,胸闷,口苦纳呆,恶心呕吐,目赤或目黄、身黄,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病机为外湿或内热蕴积肝胆,肝络失和,胆失疏泄。

2.3.2 施护 施护原则为清热利湿。饮食宜清淡,忌食肥甘、海腥、辛辣之品,宜食清热利湿食物,如西瓜汁、绿豆汤、冬瓜汤等,戒烟酒;方药选龙胆泻肝汤加减,汤药宜饭前稍凉服用,若胁痛剧烈者,汤药应在胁痛减轻时分次服,呕吐者可以加姜汁同服,便秘者可用生大黄6g开水泡服;针刺肝俞、胆俞、期门、阳陵泉、太冲等穴,绞痛加合谷、足三里,恶心呕吐加内关、中脘,高热加大椎、曲池,宜强刺激;观察体温、皮肤、巩膜及两便情况,注意胁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若有高热、寒颤、上腹剧痛、腹肌紧张、板状腹、呕吐、便秘等症或因剧痛出现休克症状,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和手术前准备工作;保持皮肤清洁,汗出后及时擦干皮肤,更换衣被;告知皮肤瘙痒患者勿用手抓,防止破溃,可用苦参30g煎水洗;手术患者如有留置引流管,避免导管受压、扭曲,保持通畅,并妥为固定,防止滑落;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和引流液量及性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本组56例中,治愈47例、好转3例,6例因病情加重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好。

2.4 肝阴亏虚证

2.4.1 证候 胁肋隐痛,绵绵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病机为肝郁日久化热,或湿热久蕴伤阴,或病久体虚阴亏,导致精血亏损、肝络失养。

2.4.2 施护 施护原则为养阴柔肝。病室宜安静凉润,有利于患者休息;告知患者注意休息,劳逸有度,不妄作劳,起居有常,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伤阴;方药选一贯煎加减,汤药宜饭前温服,用药后隐痛者用生姜、葱白、韭菜、艾叶加盐同炒后热敷患处;针刺肝俞、肾俞、期门、行间、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可减轻疼痛;口燥咽干者用鲜石斛泡茶饮;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常食杞子粥、麦冬粥、桑椹粥等滋养肝阴之品,忌辛辣、煎炸、烟酒等燥热劫阴食品;做好情志护理,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防止恼怒、抑郁、思虑等以免化火伤阴。本组31例患者中,治愈23例,好转5例,无效3例。

3 小 结

胁痛多因气滞、血瘀、温热或肝阴不足所致。通过对胁痛辨证分型,针对性做好饮食调护、起居护理、用药指导、情志护理,提高了治疗效果,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王永炎,严世芸.实用中医内科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60.

[2]王俐琼,张玮.胁痛的中医辨治[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38-40.

[3]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89-91.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6.

[5]许晓.慢性胆囊炎病人的饮食调护及心理护理[J].甘肃中医,2003,16(2):44.

猜你喜欢

汤药方药气滞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从五禽戏论治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
家庭解酒方药集锦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失眠老年人可选服汤药
亲尝汤药
中医药抗癌应重视扶正方药的应用
亲尝汤药
亲尝汤药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