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并发脏器功能损伤10例的预见性护理
2013-04-07刘韶珠贺丽萍喻青梅叶国玲
刘韶珠,贺丽萍,喻青梅,叶国玲
(1.解放军第117医院,浙江杭州 310004;2.73111部队门诊部,厦门坂头 361025)
热射病(heat stroke,HS)是一种致命性疾病,是由于环境温度过高、相对湿度过大、劳动度过强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出现高热(直肠温度≥40℃)并伴有广泛组织损伤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凶险,病死率高达50%[1]。预见性护理是指通过全面了解和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及时有效地制定护理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2]。2008年7月至2012年12月,解放军第117 医院综合内科对10例热射病并发脏器功能损伤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41.5岁;患者均有高热(体温40~43℃)、意识改变(深昏迷3例、浅昏迷5例、意识模糊2例),四肢抽搐7例;按临床分型标准[3],劳力型HS 9例,非劳力型HS 1例;并发肾功能不全1例、肝功能异常8例、心肌损伤5例、消化道出血1例、电解质紊乱8例、横纹肌溶解2例。
1.2 治疗与结果 予降温、吸氧、镇静、降低颅内压、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治疗,10 例患者住院6~29d,平均14.9d。8例完全治愈;1例生命体征平稳,但意识淡漠,出院后行高压氧治疗;1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转科行血液透析治疗后好转出院。
2 预见性护理
2.1 迅速降温 迅速降温是HS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能有效降低各脏器损伤程度,改善全身情况及预后。要求在2h内将核心体温迅速降至38℃以下,并逐步降至亚低温水平(35.0±0.5)℃。采用物理降温及亚低温处理,是治疗HS 的重要措施[4]。患者入病房后,立即使用温湿毛巾擦净全身,调节室温在22~24℃;每小时温水或乙醇擦浴,按摩四肢皮肤,以保持皮肤血管扩张促进散热,全身大血管处放冰袋,同时开空调加大吹风,使外周相对低温血液流至脑部及体内,减轻细胞损害;头部戴冰帽,以降低脑细胞耗氧量。亚低温处置:低温毯铺于床单和薄棉垫下层,患者平卧使背部皮肤间接充分接触低温毯,将温度传感器置于患者直肠内,每30min记录1次体温,使肛温保持在(35.0±0.5)℃,根据观察结果随时调整降温温度,降温目标以4h以内肛温降至亚低温水平为好;每小时翻身观察皮肤情况,防止冻伤,密切观察使用反应,注意有无寒颤、抽搐等症状,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对症处理。本组2例意识模糊患者入院后予物理降温,8例昏迷患者使用低温毯行亚低温处置,其中1 例深昏迷患者低温毯使用4h后出现抽搐,立即撤低温毯,随后出现大小便失禁,立即予温湿毛巾擦洗、更换被服,1h后抽搐好转行物理降温,7例低温毯使用5h~3d症状好转停用。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高热使白介素-1、肾上腺素能受体等发生相应改变,作用于低位脑干使呼吸中枢病变,易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由于咳嗽和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易发生误吸及窒息。保持病室湿度60%左右;病情许可时床头抬高30~45°,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气道管理,每2h翻身、拍背1次,定时吸痰,严格执行吸痰操作规范,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气道黏膜,行雾化吸入3次/d。本组10例患者经上述预见性护理干预均未出现误吸情况。
2.3 密切受损脏器及系统功能观察与护理
2.3.1 脑组织损伤 高温所致细胞毒性作用可引起广泛的细胞变性、坏死和出血,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HS病情变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以脑组织损伤最为严重[6]。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面部表情,观察瞳孔及对光反射,注意有无头痛、呕吐症状;发病早期(3~5d)遵医嘱予镇静、脱水治疗及冰帽冷敷等脑保护措施,降低脑代谢率,保护脑细胞,改善预后;部分入院后即意识转清、体温降至正常、各项检验指标无明显异常患者,可能处于假愈期或隐匿期,为防止患者出现序贯性多器官功能障碍[7],应继续对其病情进行连续性严密监护;对有躁动、抽搐患者,做好安全护理,必要时使用约束装置;患者意识恢复后,关注其心理感受,做问答训练。本组3例假愈期患者未发生序贯性多器官功能障碍;9例患者48h内神经功能恢复,1例深昏迷患者意识恢复后对答迟钝,肌力3级,针对性加强语言刺激后效果不明显,3d后用高压氧治疗,出院后继续高压氧治疗2月,3月后回访对答正常,情绪稳定。
2.3.2 心肌损伤 高热及应激状态下,心肌能量需要急剧增加,酶的合成增加,心肌细胞内酶量增多,同时耗氧量增加,引起心肌细胞损害。给予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血压、脉搏;为预防休克和循环衰竭,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及时纠正体液丢失和低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观察用药效果;患者卧床休息3~4周,在床上活动肢体,心肌功能好转后逐渐增加床上活动量;病室保持安静,每日通风1h,室温维持在24~25℃,相对湿度50%~60%;指导患者食清淡、易消化、低热量饮食,以减轻心脏负荷,预防便秘。本组5例心肌损伤患者未出现进一步损伤。
2.3.3 肾功能损伤 高热引起细胞膜和/或细胞膜内结构破坏、钠钾泵衰竭、钙超载、低钾血症等机制导致横纹肌溶解症[8]。横纹肌溶解症本身并无特殊的治疗方式,但对于所造成的急性肾衰竭必须及时处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降低体温的同时,能清除炎症介质和肌红蛋白,改善肾功能,纠正酸碱及水电解质失衡,并且有稳定血流动力学的优点[9]。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为患者留置导尿管,监测尿量,准确记录24h出入量,早期(24~48h)详细记录1h出入量;遵医嘱给予大量液体静脉滴注、碱化尿液,但早期因患者可能处于少尿期,须适时给予利尿剂或紧急透析治疗。本组2例横纹肌溶解患者,1例血清肌酸激酶<5 000U/L,经治疗痊愈,1例血清肌酸激酶>5 000U/L,入院后9h无尿,予相关治疗措施后仍无尿,考虑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急转血液透析科行紧急透析治疗后好转。
2.3.4 肝脏及消化道损伤 高热应激致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肠黏膜通透性增高,造成消化道损伤出血。肠内内毒素激活库普弗细胞后可以多种方式对肝脏造成损害,包括炎症和免疫损伤,诱导肝细胞凋亡和造成肝脏微循环障碍等[10]。本组8例谷丙转氨酶升高(243~1 869U/L),遵医嘱予护肝药物静脉滴注,适量输注新鲜血浆和人体白蛋白,注意观察患者消化道症状及有无黑便,准确评估出血量,严密观察意识状态,经3~5d治疗后8例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2d后出血止。
2.3.5 水电解质紊乱 热射病患者出汗速率是健康人的2倍,容易导致水、钠丢失,引起脱水和电解质平衡失常。给予补充平衡盐或林格氏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监测每小时尿量,准确记录24h出入量,评估失水量,见尿补钾。本组8例患者电解质紊乱经治疗2~4d得到纠正。
2.4 预防医院感染 因疾病导致患者免疫能力低下,易诱发医院感染。保持环境整洁,减少探视,病室每天紫外线消毒1次;每天早晚为患者行口腔护理和会阴冲洗;定时翻身、拍背、皮肤按摩,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减少不必要的介入治疗,合理应用抗生素。本组患者未发生医院感染。
2.5 加强安全维护 昏迷患者专人护理,避免刺激,防止坠床;使用利尿剂、血管活性药时,严格核对药物剂量并注意配伍禁忌,认真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定时巡视,避免药液局部渗漏;加强生命体征监测,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呕吐及意识改变,及时估计和发现潜在危险因素;备齐抢救物品,以便及时抢救。本组患者未发生安全意外事件,其中1例经家属同意后使用了约束带。
3 小 结
HS发病机制复杂,需要各学科紧密合作综合治疗,针对可能出现的不良结局加强预见性护理。迅速降温是治疗护理的首要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脑组织、心肌、肾功能、肝脏及消化道损伤的观察与护理,维持患者水及电解质平衡,预防医院感染,重视安全维护,保证治疗顺利进行,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Mcdermott BP,Casa DD,Yearg INSW,et al.Recovery and return to activity folowing exertional heat stroke:considerations for the sports medicine staf[J].JSport ort rehabil,2007,16:163-181.
[2]郑燕红,王芬.小儿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9):762-763.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57-959.
[4]刘辉,宋青,周飞虎,等.亚低温在劳力型热射病治疗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35(9):1148-1149.
[5]杨丽文,郑倩玲,张宗军,等.32 例职业性重症中暑临床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7,7(6):932-933.
[6]林晓静,邹飞,罗炳德.热射病[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5,22(2):87-90.
[7]薛建健,童莲英,陶小琴,等.越野训练致热射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监护[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A):51-52.
[8]刘树人,罗显荣,张雁,等.劳力性热射病横纹肌损伤和内毒素变化[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3):223-224.
[9]徐文芳,祝春红,胡小华,等.热射病患者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降温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6):490-491.
[10]陈怿,童华生,苏磊.库普弗细胞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肝损伤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1,32(17):2350-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