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后方法教学法的现代汉语教学改革
2013-04-07陈建伟
陈建伟
(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苏州 215104)
【教学探索】
基于后方法教学法的现代汉语教学改革
陈建伟
(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苏州 215104)
后方法教学法是一种新的语言教学理念,旨在帮助教师根据具体教学情景和特殊需求,构建属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微观策略和教学技巧。现代汉语教学可以在后方法教学法的指导下构建一种动态的教学体系。该体系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坚持选用多种教学方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后方法教学法;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思考
一、关于后方法教学法
后方法教学法(Postmethod Pedagogy) 是一种超越具体方法的宏观的语言教学理论,其主要倡导者是美国加州州立圣何塞大学(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的应用语言学教授B. Kumaravadivelu。
后方法教学法的三个参数是“特定性”、“实践性”和“可能性”(Kumaravadivelu,B.,2001)。其中,“特定性”指在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的特定教育背景下,特定的语言教学法应与特定的教师、特定的学生、特定的教学目标相适应。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当地语言的特定性、社会文化的特定性以及政治的特定性来构建符合具体情境的“本土化”教学。“实践性”不仅指课堂教学中的日常实践,而且还包括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它强调教师是实践理论的缔造者,教师可以通过实践和反思来构建实用的、动态发展的教学理论。“可能性”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习者的社会政治需求和语言需求衔接起来。它强调语言教育不仅包括课堂内语言功能要素的教学活动,而且要对课堂外的社会政治保持敏感,进而促进学习者身份认同和社会角色的转换。后方法教学法的三个参数的界限模糊不清,彼此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体,共同影响着语言教学实践。在三个参数的基础上,Kumaravadivelu教授进一步提出了后方法教学法的十条宏观策略:学习机会最大化、理念错位最小化、促进协商式互动、提高学生自主性、培养语言意识、激活直观启发、语言输入情境化、语言技能综合化、保证社会关联以及提高文化意识(Kumaravadivelu,B.,2003)。这十条宏观策略以三个参数为纲,是一种宽泛的教学指引,旨在帮助教师根据具体教学情景和特殊需求,构建属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微观策略和教学技巧。
二、现代汉语教学现状
现代汉语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好坏,直接影响到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语言学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而师范类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综观我国目前的现代汉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1.课程目标把握不准
现代汉语课既要承担“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任务,又要“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张雪涛,2005)。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操作。
2.教材内容编写不当
现今高等院校所选用的现代汉语教材,如: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黄伯荣、廖绪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张斌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邢福义主编的《现代汉语》,等等,在编写上,缺少当代的最新理论和最新成果;用例陈旧,缺少与目前现实生活贴近的、有趣的语料;个别章节的知识在中学语文、古代汉语等课程中出现过,对学生而言,缺少新鲜感。
3.教学方法亟需改进
现代汉语课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所决定的。如今现代汉语课的教学方法多数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参与较少。虽然一些高校也在普及多媒体教学,但是由于受到设备的限制,教师还是无法打破“一支粉笔一堂课”的常规。另外,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受到专业规划的影响,现代汉语课被迫一次次“瘦身”,所占的课时越来越少。教师唯恐漏掉一些重要的理论知识,往往大讲特讲,忽略了学生能力的提高,而学生又不怎么重视这门课程,往往凭着兴趣听课,结果课堂教学效果与课程教学目标相差甚远。
现代汉语课当前的教学现状提醒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改革,否则,它将陷入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恶性循环。
三、后方法理论下的现代汉语教学体系
后方法教学法理论没有提供固定的教学模式及具体的教学程序,但是它所倡导的语言教学的宏观思想,对我国的现代汉语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后方法教学法理论指导下的现代汉语教学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体系,会因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也会因教师个人的观察和经验的积累而变化。这种教学体系由若干条教学原则构成,教师可以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根据特定的教学对象和特定的教学环境,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下面是笔者结合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现代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所设计的一些教学原则。
1.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整体素质较差。即使在他们内部,自主学习的能力差别也比较大。因此,在给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上课时,本着“实用”的原则,我们将现代汉语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让学生系统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汉字、词汇、语法及修辞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
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需要采用的策略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是要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性,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实现“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督”。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就是引导学生不仅关注语言知识和语言理论,而且要关注语言的交际价值和社会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做法是:(1)更新教学理念,形成“学生以自我学习为主,教师以重点引导为主”的教育意识。学期之初,我们指导学生成立互助式探究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讲解教材中的某个章节,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2)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现实,鼓励学生学会深入调查。在课前5分钟,我们要求学生轮流讲述自己所观察到的语言文字现象,并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简单分析。另外,在一个学期内,我们会根据所学内容安排社会语言文字应用调查,如方言调查、社会用字调查、新词新语调查、成语使用情况调查、病句调查、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等。虽然有时学生的调查分析不够准确,需要教师点拨,但是他们的语言意识、语言分析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在真实的语境中得到了提高。
2.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1)适度增减教材内容。 在教材选用方面,我们尝试着使用过张斌主编的《简明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黄伯荣及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同时注意适当地介绍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比较成熟的学术研究最新成果,如:语音部分,删去介绍音位的章节,有针对性地补充几种与学生相关的地域方言,强化方音辨正,增加“实验语音学”;文字部分,突破传统的汉字分析框架,强化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字量、字序的分析,增加“汉字信息处理”;词汇部分,删去语义场,重点关注熟语的掌握和运用,增加“流行词语调查和分析”;语法部分,删去句群,重点讲述词的组合与搭配、虚词的运用和病句分析,增加“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法研究”;修辞部分,删去一些不常用的修辞格,增加“话语表达和理解、语体和风格等语用知识”。
(2)注意选择鲜活用例。在用例方面,尽量选用一些来自现实生活的、新鲜的语料,切实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有用性,这要求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就应该非常重视对语言材料的搜集和整理”,“尽量使用第一手语料,将语言规则淡化于对活生生的语言事实的观察分析当中”(寿永明,2002)。如:在谈到基本词汇具有能产性的特点时,我们列举了“雷人”“宅男”“房姐”等新词让学生分析。
(3)适度提升文化意识。语言不仅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要真正掌握、准确运用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该语言所肩负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汉语的词语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积淀着汉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心态特点。现代汉语教学中必须重视这种文化因素的发掘。”(岳方遂等,1994)现代汉语中,语音、汉字、词汇、语法、语用等特点都与汉民族的社会文化有着直接联系。要掌握现代汉语,必须注意其背后的文化信息。如:在语法方面,现代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语义在语言组织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分析动宾式的超常组合,像“吃父母、吃大碗”一类的短语时,我们把语言单位结构的灵活性和简约性与汉民族重意合轻形式的思维方式联系起来,学生就觉得容易理解。
与一般的文化课不同,现代汉语中的文化教学是为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在现代汉语教学过程中,文化教学要适度,不能借题发挥,喧宾夺主。
3.坚持选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课时压缩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了许多改革,如: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摒弃“一言堂”的做法,采用引发式、讲练式、小组讨论、课堂学习和课外语言调查相结合等方式;在教学手段上,我们坚持使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大课堂信息量,扩展教学时空。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目前我们正在尝试制作和应用相应的练习软件。
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促进学生成长、改善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可是,在如今的高校中,学生与授课教师之间情感淡化、情感缺失的现象十分明显:多数学生不愿与授课教师交流,而授课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也不甚了解。为了改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我们强调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尽量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丰富;另外,教师以谈话、发邮件等方式主动增加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争取让学生“学习机会最大化”、“理念错位最小化”。
完善现代汉语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的不同而采用动态的教学体系,而后方法教学法理论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为我们进行现代汉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1]Kumaravadivelu,B.Toward a Postmethod Pedagogy[J].TESOLQuarterly,2001(4):537-560.
[2]Kumaravadivelu,B.Beyond Methods:Macrostrategies for Language Teaching[M].New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2003.
[3]张雪涛.现代汉语教学改革论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5(3):125.
[4]寿永明.重构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关于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127.
[5]岳方遂,孙洪德,阮显忠.试论搞活现代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4(4):40.
Pedagogic Reform of Modern Chinese Based on Post-method Instruction
CHEN Jianwei
(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104, China)
Post-method instruction is a new linguistic pedagogy, designed to help teachers to build their own micro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teaching skill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teaching situations and special requirem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uch pedagogy, Modern Chinese teaching can build a dynamic teaching system.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system are: developing reasonable teaching objectives, using flexible teaching content, adhering to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building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post-method pedagogy; Modern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reflection
2013-09-18
苏州市职业大学教改项目《苏州外来人口家庭用语的调查与研究》(SZDYKC-130402)
陈建伟(1975-),女,山东临沂人,文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社会语言学研究。
G642.41
A
1008-469X(2013)06-00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