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家将小说“续仿现象”论

2013-04-07黄宇新

关键词:全传杨家将五虎

黄宇新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哈尔滨,150080)

·文学与文化研究·

明清家将小说“续仿现象”论

黄宇新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哈尔滨,150080)

续仿现象”是明清家将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续”体现在家将小说故事内部系统的完善,即连续的几部作品使家族世代延续的英雄故事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仿”则是家将小说对其他小说作品的摹拟、沿袭、仿作与创新。家将小说“续仿现象”源于“取其易行”、“补恨”心理及商业利益等多种因素。家将小说续作、仿作不足之处在于:人物、情节、语言上多因袭名著,承袭旧型,缺乏创意,思想和艺术上都没有太大的开拓。

明清家将小说;续仿现象;成书方式;成因;影响

“续仿现象”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独特而重要的文学现象。讨论“续仿现象”要从续书概念说起。林辰将续书宽泛地分为两种:一种续书是对前书的增删、加工、改写和补撰,从而使前书或前作得以提高、扩展、充实和完美;另一种续书是学步名著,摹拟仿作,承袭创新。[1]张弘持不同意见,认为续书和仿作是两种创作现象,仿作不属于续书。“续书是接续原著的人物、情节继续加以发展而成的作品,仿作则仿效原著的题材类型、结构方式乃至表现手法,范围更为宽泛。但在沿袭和借用读者已经接受的现成素材和文学类型方面二者是一致的。”[2]刘兴汉直截了当地认为,林辰把对前书的增删、加工、改写等等也算在续书的范围之内,是不妥的[3]。本文倾向于张弘等人的观点,认为“续”和“仿”是两种成书方式,二者可能在文中相互交叉,但不能相互涵盖。

在“续”与“仿”两种成书方式的作用下,明代中叶到清末,产生了六大家将小说:杨家将、呼家将、狄家将、薛家将、罗家将、岳家将。“前面三大家将由杨家将故事演化而来,后两大家将则是隋唐系列小说的创造,岳家将是单独的系统。”[4]明清家将小说“续”体现在家将小说故事内部系统的完善,即连续的几部作品使家族世代的英雄故事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如《五虎平西前传》《五虎平南后传》《万花楼杨包狄演义》三部作品形成一个完整狄家将系列。而“仿”则是家将小说对小说以外作品的摹拟、沿袭、仿作与创新,例如《说岳全传》对《水浒传》人物、情节及写作手法的摹拟和沿袭。明清家将小说几乎达到了“无书不续”“无书不仿”的程度,从而形成了小说史上一个独特的系列,名噪一时。此外,有关家将小说的民间故事和由此衍生出来的曲艺作品,一直在里巷间,在舞台上,在说书场敷演流传,地域之广几乎遍及整个中国。鲁迅曾言简意赅地评价家将小说“文意并拙,然盛行于里巷”[5],后世学者也大多持此意见。

一、家将小说续作论

清人俞樾曾评:“衍义家所称名将,在唐曰薛家,皆薛仁贵子孙也;在宋曰杨家,皆杨业子孙也”[6]。可见,家将小说续作大致分为两大系列:说唐系列,以薛家将、罗家将为代表,包括敷演薛家将的《说唐后传》《说唐薛家府传》再到《说唐三传》《反唐演义传》;敷演罗家将的《说唐小英雄传》《粉妆楼》;说宋系列,敷演杨家将的《北宋志传》和《杨家府演义》,敷演呼家将的《说呼全传》,敷演岳家将的从《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到《大宋中兴岳王传》《武穆精忠传》,再到《说岳全传》,敷演狄家将的《五虎平西前传》《五虎平南后传》《万花楼杨包狄演义》。下面对家将小说续作的具体分类和成书方式予以分析。

(一)续作分类

说唐系列的续书在创作中彼此之间的移植、因袭现象很普遍,情节也多与前书相似。《说唐薛家府传》,又称《薛仁贵征东全传》是截取自《说唐后传》的单行本。《说唐后传》第五十五回结尾说:“还有薛丁山征西传,唐书再讲。”“薛丁山征西传”就是《说唐三传》,其第一回同《说唐后传》第五十五回有一大段互相重复,表明二书先后衔接。从命名上看,说唐系列以《说唐演义全传》为初集,所以又称《说唐前传》;以《说唐后传》为二集,实际上是以薛仁贵为中心的独立的薛家将故事;以《说唐三传》为三集,续写薛仁贵征西和薛丁山、樊梨花的故事,又一直写到薛刚反唐、薛强兴唐,形成一个薛家将英雄家族的大系列。

此外,如敷演罗成故事的《说唐小英雄传》截取自《说唐后传》的前半部分,延续了《说唐演义全传》中的罗成故事;罗家将小说代表作《粉妆楼》,又名《续说唐志传粉妆楼全传》,是《说唐演义全传》中的罗成故事的延续,叙写唐初名将罗成后代罗灿、罗焜敢于同权奸作对、为民除害的英雄行为。其书故事模式明显受到《说唐三传》和《反唐演义传》的影响,都是忠臣遭到奸臣陷害后,忠臣后代历尽艰险为国锄奸,为家复仇,最终忠孝两全的大团圆故事。全书于史无征,多为虚构,情节曲折生动,文字也简朴通畅。

说宋系列中,杨家将小说的续书数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生命力也最强。明代《北宋志传》和《杨家府演义》堪称杨家将小说系列的扛鼎之作,对后世小说和戏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出现了多部续书,大多以这两部书为底本,在此基础上进行敷演。如《北宋志传》结尾叙及十二寡妇征西归来,说“直待杨文广征服南方”云云,《平闽全传》即依此为由头,铺排而成,它实是杨家将小说的延续。此外《天门阵演义十二寡妇征西》《北宋金枪全传》也是承袭《杨家府演义》与《北宋志传》的余绪而来。更重要的是,杨家将小说自身不断延续之外,还衍生出呼家将小说。明代《北宋志传》前八回叙述的是呼延赞的故事,这也是呼家将故事的雏形,到了清代《说呼全传》的成书才使呼家将成为独立的英雄系列。

杨家将小说也影响到了狄家将小说的形成。例如《万花楼》,又名《后续大宋杨家将文武曲星包公狄青初传》,“后续”表明此书以杨家将系列小说的续书自居。此外,虽曰“初传”表明其后还有续书,《万花楼》书末云“此书与下《五虎平西前传》一百一十二回每事多关照之笔”,说明《万花楼》创作时,《五虎平西前传》已经存在。虽然故事上《万花楼》没有承袭《五虎平西前传》的故事内容,但确为《五虎平西前传》的续书之一。《五虎平西前传》另一续书为《五虎平南后传》。《五虎平西前传》卷一开端云:“话说大宋开基之主太祖赵匡胤,……前书已有《两宋》表明,兹不絮谈。”卷十四结末又云:“若问五虎将如何归结,再看《五虎平南后传》,另有续集详言。”而《五虎平南后传》卷一即云:“却说前书五虎将征服西域边夷,奏凯班师。”卷六末云:“如今五虎平南成功,奏凯回朝,上书已有《平西初传》载录,此是续集。”明确说明两书的承袭关系。《五虎平南后传》之后还有《后宋慈云走国全传》,卷末云:“此书正接《五虎平南后传》之后,下开说岳精忠之书。”故又名《后续五虎将平南后宋慈云走国全传》。

《说岳全传》的故事基本上也本于《大宋宣和遗事》,较之其前身《精忠传》等系列小说,不但是在文笔之上再求精美,而且增删了许多原本史实没有或已有的情节。如首回提出大鹏鸟等报应轮回之说;人物上虚构了陆文龙等人;情节上杜撰了笑死牛皋、气死兀朮和岳雷继承父志为国效力并洗雪父冤的结局。虽然对《精忠传》来说,《说岳全传》是一种改写仿作,但对《宣和遗事》来说,却是续写。虽然续仿的许多情节偏离史实甚多,但却使小说更受大众喜爱,并奠定岳飞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神圣形象。因此将《说岳全传》视为钱彩为《精忠传》作的续书,也无不可。

(二)内部衍生和外部衍生两种成书方式

内部衍生的小说是以家族内部成员的世代延续为基础,强调家族的“血缘”关系。清代杨家将小说大多以明代《杨家府演义》和《北宋志传》为底本,在此基础上敷演出一系列杨家将续书。例如《杨文广平闽全传》,接续《杨家府演义》杨文广化鹤隐逸的情节,叙述了隐逸二十年的杨文广率女将及后代剿平十八洞平叛南闽事;《天门阵演义十二寡妇征西》,主要敷演《北宋志传》三十二回以后部分的“杨门女将”故事。此外,清代三部薛家将小说属于内部衍生作品,即《说唐后传》《说唐三传》《反唐演义传》,三部小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薛仁贵征东故事衍生出薛丁山征西故事,最后以薛刚反唐故事作结。《万花楼》《五虎平西前传》《五虎平南后传》也都相互接续,衍生成了狄家将小说系列。明代《大宋中兴通俗演义》中只有岳飞故事,到了清代《说岳全传》则衍生出了岳家小将的故事,也是属于故事内部衍生。

外部衍生即某家将故事开始依附于其他家将故事,或与其他家将合传,后逐渐独立成书,形成独立的故事单元。在说唐系列小说中,薛家将和罗家将故事可以说都是由说唐故事中演化出来。《说唐后传》就是吸收并发展了历史演义《唐书志传》《隋唐两朝志传》两书的内容,将所占分量不重的薛仁贵故事衍生开来,形成以薛仁贵故事为主的英雄传奇。罗家将小说也经历了外部衍生过程。《唐书志传》《隋唐两朝志传》中的罗成只作为一个英雄的符号存在,几乎没有单独的情节;直到《说唐全传》,才增加了罗成的戏份,重点敷演了“淤泥河罗成为神”,“罗成魂别娇妻”等情节,使之成为说唐系列小说主要人物之一;至《说唐后传》后半部,开始敷演罗通扫北的故事,罗家将故事开始独立发展;最后,《粉妆楼》使罗家将完全摆脱了与诸将传著的形式,成为独立的罗家将小说。

在说宋系列小说中,外部衍生方式体现得更为明显,呼家将小说、狄家将小说都是从杨家将小说衍生而来。如《北宋志传》主角为“杨家将”,但为了敷演出北宋一代的历史变迁,特意加入前八回呼延赞的故事,后从杨家将故事脱离,形成单独的家族小说《说呼全传》,敷演呼延赞、呼延必显、呼延庆祖孙三代及“杨家将”之事。再如《万花楼杨包狄演义》敷演大宋杨家将、文武曲星包公、狄青的故事,狄青故事的所占比例在书中明显占优,虽然狄青还与杨家将、包公合传成书,但标志狄家将故事已经开始形成。此外,《说岳全传》等小说,都多少不等地涉及到“杨家将”故事。可见,杨家将影响力最大,生命力最强,衍生出了呼、狄二家将,甚至影响到了岳家将。

可见,在家将小说成书过程中,内部衍生方式和外部衍生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并且,两种成书方式常常出现在同一家将小说系列之中,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形态。例如上文已述的薛家将、狄家将、罗家将都兼有内外两种成书方式,既继承其他家将的相关作品,又不断地“自我繁衍”,形成独立的家将系列。

二、家将小说仿作论

(一)对史传文学的“模仿”

史传文学对于古代小说的影响至深。家将小说脱胎于历史演义,敷演青史留名的各代名将,自然与史传密不可分。首先,史传文学为家将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六大家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都有历史原型。其中杨、岳、薛、狄四大家将小说的主要人物距离历史原型较近,如杨业、杨延昭故事源于《宋史》《续资治通鉴》和《续资治通鉴长编》,薛仁贵故事源于《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此外,史书中一些颇具戏剧性的情节为小说所“模仿”,如《说唐后传》中仁贵弹剑作歌明显能看到《史记》和《战国策》中冯谖“弹铗作歌”的影子;《反唐演义传》中“金斗换薛蛟”的情节则无疑是《史记·赵世家》中程婴等人舍身救“赵氏孤儿”的翻版。

(二)对《水浒传》的“模仿”

《说岳全传》明显汲取了“水浒”“三国”“杨家将”“说唐”等说部的艺术营养,不少虚构的英雄还被附会为三国英雄、梁山好汉、杨家将、罗家将的后代。其受《水浒传》影响最大,堪称其续书。《说岳全传》是以《水浒传》为模本进行创作的,沿袭了英雄传奇的创作路子。”在人物上,《水浒传》以“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7]的方式塑造了众多杰出的英雄。《说岳全传》“取其易行”,写人状物的手法直接承袭《水浒》。小说中有梁山幸存的好汉呼延灼、燕青和安道全,有梁山好汉的后嗣大刀关胜、阮小二的儿子阮良、菜园子张青之子张国祥,双枪将董平之子董芳,百胜将军韩滔的孙子韩起凤、韩起龙等等。在情节上,《说岳全传》第二十七回,“阮良水底擒兀朮”的一幕模仿了阮氏三雄石碣村捉拿何涛的情节。第五十七回,岳元帅操演钩连枪,大破金兀朮连环马模仿了徐宁钩连枪破连环甲马的情节。此外,《说岳全传》中动辄便言上山落草、兄弟结义的情节也是受到“逼上梁山”等相关情节的影响。在主题上,《说岳全传》也认同《水浒传》的忠义思想,岳飞对朝廷的愚忠十分接近梁山泊寨主宋江。

此外,《说唐后传》第二十四回薛仁贵探地穴被九天玄女娘娘召见,得无字天书等五件异宝的情节,与《水浒传》李逵探地穴、宋江遇九天玄女等情节类似。《说呼全传》《五虎平西前传》故事情节多因袭《水浒传》,例如《五虎平西前传》第一百三回,焦廷贵大闹县衙,伸张正义,惩治了强占李将军祖地逞富欺贫的土豪王强,不禁让人联想起《水浒传》李逵升堂断案这一情节,其目的就是借助《水浒传》使作品增添更浓的英雄色彩。在《杨家府演义》中,谢金吾矫诏要拆天波楼,焦赞潜入谢家,先是杀了一名丫环,后一口气怒杀奸臣谢家共一十三口,并在墙壁上题血诗一首表明身份,这一行为实际上就是《水浒传》中武松“血溅鸳鸯楼”这一经典情节的翻版。

(三)对《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模仿”

《三国志通俗演义》“以国史演为通俗,汪洋百余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于正史分签并架。”[8]后世的小说从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方面借鉴和采纳它的成功经验,创作出了《隋唐演义》《说岳全传》等一批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

家将小说把《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精彩段落“移形换影”,稍加改变然后作为作品的一部分。例如《北宋志传》第二十三回,《杨家府演义》第十三则都有杨六郎三擒三放孟良的情节;《说岳全传》第三十六回有岳飞三擒三放何元庆的情节。这种“三擒三放”的情节,明显是受到《三国志通俗演义》“诸葛亮七擒孟获”情节的影响。再如《说岳全传》第二十三回中粘罕被岳飞打得大败而逃,模仿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卷十赤壁大战中曹操逃走的场面:先是大笑对方用兵“到底平常”,然后“话言未毕”,即中了对方埋伏。

《北宋志传》在部分情节、语言上,熊大木都是近乎抄袭《三国志通俗演义》。最明显的是《北宋志传》第十四回与《三国志通俗演义》卷十二“曹操大宴铜雀台”一节武官分红、绿两队比箭的情节,除了字词略有改动之外,情节内容和句子结构没有变化。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模仿,而近乎于抄袭了。

(四)对神魔小说的“模仿”

《说唐后传》与《西游记》的内容有雷同之处。例如《说唐后传》第二十一回,薛仁贵到樊家庄得兵器一情节,仿效了《西游记》孙悟空龙宫索要金箍棒的情节:薛仁贵嫌一般兵器太轻,结果引出了樊哙曾用的古戟。此后,薛仁贵救得樊员外小女,打退抢亲的强盗,颇似《西游记》里猪八戒在高老庄救民女。第二十四回薛仁贵探地穴被九天玄女娘娘召见,得无字天书等五件异宝的情节,是模仿李逵探地穴、宋江遇九天玄女的情节。

在《杨家府演义》中,“宣娘定计擒鬼王”(第八卷第七则)打斗中变化追杀的情节完全模仿《西游记》第六回孙悟空与二郎神打斗变化一节。“宣娘烧炼鬼王”(第八卷第八则)讲述蟹精乘王母寿筵八仙庆寿之际,偷吃八仙所炼天仙丹头八颗,幻化为鬼王助高丽李王屡次侵犯大宋,后在太上老君太乙炉里炼出原形,这一情节与《西游记》第五回和第七回孙悟空偷吃蟠桃和仙丹,被太上老君八卦炉煅烧等情节相似。后期狄家将小说,狄青收宝马的情节是模仿《西游记》第十五回中,龙王太子被贬,化为唐僧坐骑白龙马的情节。

此外,清代《说唐三传》《平闽全传》还模仿了《封神演义》的创作手法,书中神魔斗法的情节很多,两方争斗,大批神仙参战,各持法宝,较量法术。“家将小说愈发乖离史实、繁乱驳杂、不伦不类,充满玄诞的虚构与离奇的幻想,像《说唐三传》,事实上已由英雄传奇小说蜕变为神魔小说。”[9]此类模仿之作不胜枚举,不再赘述。

三、“续仿现象”的成因及影响

(一)“续仿现象”成因

1.“取其易行”

清代刘廷玑对小说续书有如此评价:“近来词客稗官家,每见前人有书盛行于世,即袭其名,著为后书副之,取其易行,竟成习套。有后以续前者,有后以证前者,甚后与前绝不相类者,亦有狗尾续貂者。”[10]124-125“取其易行”,就是借名家名作的声誉和影响,替自己的作品装点门面,提高续书的身价,扩大续书的影响,从而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尽管作家创作时在语言风格、题材等方面有很多的选择,但附骥前书却是最为便捷的成书方式。《说唐演义》的畅销带动了《说唐后传》《说唐三传》《反唐演义传》等续书大量刊印,前后承继、彼此连贯,共同构成了有头有尾的薛家将小说系列,同时强调了家族世代沿袭、忠勇报国的特征。书中前后照应,藏留伏笔,还有续作说明,《说唐后传》文末交待:“还有《薛丁山征西传》,《唐书再讲》。”借以吊起读者胃口,刺激其继续购买。其他家将小说情况也基本如此。

2.“补恨”心理

世俗百姓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就是惩恶扬善,从而发泄心中的怨愤,求得心理平衡,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与文化传统。“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由它的境况所造成的。”[11]家将小说在这一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明清以来尖锐的民族矛盾和腐败的朝政恰恰是家将小说续书产生的大背景。狄家将抗西夏,杨家将、呼家将抗辽,岳家将抗金等家将小说,往往契合了文人和市民借此“补恨”的民族心理,托言历史以寄寓今情。以岳家将故事为例:首先,历史上岳飞蒙恨而死成为千古奇冤,而奸臣秦桧却是善终封王;其次,明代《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及其删节本《岳武穆尽忠报国传》《岳武穆精忠传》,三部小说都表现了一种据史演义、标举纪实的创作特点,并无岳家小将事迹。但到了清代《说岳全传》中,以上两点都发生了变化:《说岳全传》有感于前作中对岳飞悲剧命运的安排,为了达到让读者“快心悦目”的目的,借续书以矫正之,于是虚构了岳飞后代扫北抗金,完成岳飞“痛饮黄龙”的遗愿,并让奸贼秦桧在阴司里遭受油煎火烹的冥报,借此替饱受了民族战争和不平之气的作者和读者泄愤。文中还有大量神圣救护、岳飞显灵、阴司景象、岳飞成神、秦桧冥报的情节,突出了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的主题思想。

3.利益驱动

通俗小说续作、仿作最根本最重要的动因就是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对书坊主来说,小说首先是商品,具有商品的消费属性。因此,在丰厚利润的驱动下,家将小说及其续书的刊刻延绵不绝,“盛行于里巷”,官刻、私刻、书坊都参与到其中,正所谓“徒为射利计”[12]。“词客稗家每见前人有书盛行于世,即袭其名而著后书以副之,取其易行,竟成习套”[10]124-125。

小说续作、仿作出现的高峰是明清时期,这一时期通俗小说发展并成为文化商品,并被普通大众消费,这符合了通俗小说平民化的实用主义特征。“由于职业的关系,最清楚广大读者的阅读热情、稿荒的严重以及两者间的尖锐矛盾的是书坊主,为维护售多利速的生财之道,对这一局面最感焦虑的也是书坊主。”[13]

面对这一“最感焦虑”的局面,书坊主邀请文人创作,甚至他们也参与其中。创作续作、仿作这种“取其易行”方式是招揽读者的最好办法。书坊主通过续作、仿作千方百计迎合读者的审美趣味,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给读者大众带来新鲜阅读快感。例如,受欢迎的《隋唐演义》有着众多固定的爱好者,这些爱好者必定成为这同一类型小说的潜在消费者,于是续书《说唐后传》《说唐三传》《反唐演义传》,甚至《反唐后传》就产生了,进而形成了妇孺皆知的薛家将系列。《说岳全传》一直以《水浒传》续书自居,事实上,这一部50万字的小说是独立的说部,早已脱离“附庸”的地位。但是,它在写人状物的手法直接承袭《水浒传》,并且出现了十位梁山好汉或梁山好汉的后嗣,因此,堪称《水浒传》的仿作,其目的无非借助《水浒传》良好的市场销路,使自己作品获得利益的最大化。

(二)“续仿现象”的影响

如何评价这些续书,也就成了小说史上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明末清初刘廷玑的评价比较具有代表性。刘廷玑一方面指出当时续书产生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凡此不胜枚举”,另一方面认为续书是“狗尾”,甚至“尚狗尾之不若也”“演义小说之名,非出正道,自当凛遵谕旨,永行禁绝。”[10]124-125

其一,由于多数家将小说续作、仿作是满足市场需要为追求商业利益而作,过于重视读者的期待视野,大量类似的小说作品蜂拥而上,在人物、情节、语言上多因袭名著,结果造成了小说创作公式化的现象。“不但故事多有因袭,性格也由父辈遗传,小英雄们的性格与其父辈一模一样。这样编成的新书一般存在公式化、脸谱化的倾向,价值不高。”[14]152

此外,家将小说续作、仿作在体例上多承袭旧型,缺乏创意,未能在创作思想和艺术品味上赋予家将小说新的滋养。如清代杨家将小说“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没有太大的开拓,体例陈旧,缺乏创意……这些作品的故事,多辗转勾连,互有影响,尚未能突破原有格局,开辟出一条新路。”[15]

其二,文人或书坊主往往东拼西凑、仓猝成书,甚至把当时流行的才子佳人和神魔斗法等情节模式简单地移植到创作中,以满足“求新求变”的市场需求。如《说唐后传》几乎是对《征西全传》的抄袭,《说唐三传》中的征西部分也多因袭《征西全传》的情节,这些续书把前书略作修饰、改头换面便仓猝出版。后期家将小说,如《说唐三传》《五虎平南后传》和《平闽全传》等模仿《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神魔斗法”的情节,艺术成就普遍不高。

其三,家将小说续作、仿作成就虽然普遍不高,但文学地位和意义却不能忽视。作为一种特殊的小说创作形式,它不仅扩大了原书的影响,塑造了丰富了一批在民间家喻户晓的英雄群像,丰富了原创故事,形成了家将英雄完整的故事系统;在满足阅读需求方面,适应了读者穷根究底的阅读心理,也满足了读者“补恨”和“圆梦”心理;形成了小说史上独特的一道风景,丰富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类型;为民间曲艺和戏剧提供了丰富的故事素材,极大促进了它们的繁荣。

[1]林辰.明末清初小说述录[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117-118.

[2]张弘.中国古代小说续书和仿作问题补说[N].光明日报,1986-12-3(3).

[3]刘兴汉.试论中国小说史上的续书问题[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7,(3):77.

[4]齐裕焜.从单雄信和罗成形象的演变说起[J].明清小说研究,1993,(4):157.

[5]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03.

[6]蒋瑞藻.小说考证[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233.

[7][清]金圣叹.评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10.

[8][明]可观道人.新列国志叙[G]//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中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864.

[9]黄宇新.论明清家将小说的情节模式及成因[J].学术交流,2011,(3):181.

[10][清]刘廷玑.在园杂志[M].卷三.北京:中华书局,2005.

[11][俄]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G]//普列汉诺夫哲学作选集(卷二).北京:三联书店,1961:151.

[12][明]谢肇淛.五杂俎[M].北京:中华书局,1959:381.

[13]陈大康.明代小说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248.

[14]齐裕焜.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0.

[15]张俊.清代小说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236.

The Study on"Continuation and Im itation Phenomenon"of M ing Qing Jia-Jiang Novels

HUANG Yu-xin
(School of Literature,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Continuation and imitation phenomenon"is amajor feature of novel creation ofMing Qing Jia-Jiang Novels."Continuation"is embodied in the improvement i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Jia-Jiang story,that is,several continuousworksmake a family generational story of a hero a complete system."Imitation"is to follow,imitate and innovate of other fiction works."Continuation and imitation phenomenon"of Ming Qing Jia-Jiang Novels originate from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he simple and easy practice,the psychology of regret and omissions remedy,and the business interests and the like.The deficiencies of"Continuation and imitation"of Ming Qing Jia-Jiang Novels are the cliché,that is,the characters,plot and language always follow the classics and stick to the old ways.So Ming Qing Jia-Jiang Novel creation lack originality and does not have too big development in thoughts and arts.

Ming Qing Jia-Jiang Novel;Continuation and imitation phenomenon;Method of writing a Book;Origin;Effect.

I242.4

A

1009-1971(2013)05-0093-06

[责任编辑:郑红翠]

2013-05-0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ZW042);黑龙江大学青年基金项目(QW200602);2012年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2C24)

黄宇新(1977—),男,吉林长春人,讲师,文学博士,从事中国古代小说、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

猜你喜欢

全传杨家将五虎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信、达、雅”的藏译实践
——关于藏译名著《水浒全传》中的人物绰号翻译
破译童年成长的心灵密码 让灿烂的阳光温暖童年的梦——《小香咕全传》
《五虎图》
多元民族文化影响下的杨家将故事考察——以契丹射鬼箭仪式与杂剧《昊天塔》为中心
《胡雪岩全传》创作手法的启迪
500年五虎少林会 京郊传承现雄风
博弈名谱(48)
《说岳全传》的文本传播与接受述论
“五虎棍”有了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