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漳州双孢蘑菇轻简化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2013-04-07张金文张志鸿柯丽娜赖碧梅

食药用菌 2013年6期
关键词:泥炭土双孢菌渣

张金文 袁 滨 张志鸿 柯丽娜 赖碧梅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漳州综合试验站 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 漳州 363000)

漳州双孢蘑菇轻简化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张金文 袁 滨 张志鸿 柯丽娜 赖碧梅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漳州综合试验站 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 漳州 363000)

详细介绍漳州综合试验站开展双孢蘑菇新品种引种、杏鲍菇菌渣代料栽培和泥炭土覆土等试验研究形成的双孢蘑菇轻简化高产栽培集成技术。具体涉及标准化菇房设施,主栽品种及特性,适宜栽培季节,栽培料配方及处理方法,二次发酵,播种,养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控,成本及效益等。

双孢蘑菇;杏鲍菇菌渣;泥炭土;轻简化;菌株W192;菌株W2000

福建省漳州市双孢蘑菇栽培范围广,栽培面积大,是我国双孢蘑菇的主产区之一[1,2],2012年的栽培面积为1 250万平方米,产量高达15万吨,产值超7.5亿元。但由于本地原料匮乏,传统栽培劳动强度大,劳动力价格逐年递增,而产量提高空间有限,经济效益逐年降低,近些年漳州蘑菇产业呈现出萎缩态势。

针对蘑菇产业出现的问题,以及当地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产生的菌渣资源丰富的特点,我们在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资助下,自2010年开始,开展双孢蘑菇引种新品种、杏鲍菇菌渣代料栽培和泥炭土覆土等技术研究,形成一套双孢蘑菇轻简化高产栽培集成技术。经示范结果,应用该套技术成本降低14.3%以上,平均增产17.5%以上,比较效益提高21.5%以上。目前,该套技术在漳州地区尤其是龙海市已得到普遍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1 标准化菇房设施

一般菇房的边高5~6米,中高6~7米,长12~15米,宽8~12米。床架排列方向与菇房方向垂直,床架长7~10米,宽约1米,排6~10列。菇床分8~12层,底层离地0.3米,层距0.55米,顶层离房顶1.2米。床架间通道两端墙面自上而下间隔0.5米开设规格为0.3×0.4(米)的通风窗口。地面水泥硬化,屋顶用大片石棉瓦呈瓦状覆盖。

2 主栽品种及特性

漳州地区使用的双孢蘑菇菌种以As2796为主,该菌株耐肥,耐水,耐高温,产量高,菇农比较熟悉其栽培特性。近些年我们从福建农科院引进的双孢蘑菇新菌株W192和W2000表现优异,无论是单产还是品质均与As2796不相上下,而其抗病性更好,已逐渐为广大菇农所接受,将成为As2796的替代品种。

3 适宜栽培季节

双孢蘑菇属于偏低温、稳温结实性菌类,播种时日均温度应在20~25 ℃,安排适宜的生产季节对产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3]。漳州一般在10月上旬开始备料发酵,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播种。

4 栽培料配方及处理方法

杏鲍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栽培料配方为每平方米杏鲍菇菌渣45千克,牛粪15千克,过磷酸钙0.5千克,轻质碳酸钙0.25千克。杏鲍菇菌渣料较稻草料一次发酵的操作工序和耗时明显减少。具体操作方法:将主料杏鲍菇菌渣、牛粪堆放在一起,少量多次地淋水,2天后主料可充分湿润;将辅料过磷酸钙和轻质碳酸钙均匀撒在主料堆上,用铲车充分混匀,一间菇房培养料的混匀工作一般需2小时,花费300元可以完成。将料建成高1.5米,长宽依场地而定的方形发酵堆,建堆结束后,用直径约5厘米的木棍直插至料底打孔,孔洞间距40~60厘米。注意料堆不要淋雨,3~5天后可见料堆内出现较多的白色菌丝,此时即可准备进床铺料。进料前一天应检测料堆的pH。

5 二次发酵

5.1 铺料 将培养料均匀铺于各层床架,整平料面,密闭菇房,在菇房内部均匀设置通气管道,通入蒸汽。须注意由于杏鲍菇菌渣相对易失水,为防止料面干燥巴氏消毒不彻底,可在整理好料面后每平方米喷水0.5~1.5千克。

5.2 升温 从通入蒸汽开始计时,力争5小时内使料温达到45 ℃,之后慢火升温,确保20小时后料温达到60~62 ℃。

5.3 保温 料温达到60~62 ℃后稳定8~10小时,密切留意料温变化,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消毒效果。

5.4 降温 保温结束后缓慢降温,使在12小时后料温降至54 ℃。降温时间应不少于10小时,之后将料温稳定在54 ℃,保持24小时。

5.5 低温保持 缓慢降温至50~52 ℃,保持24~36小时,一次发酵结束后料氨味偏重的,保温时间可控制在36小时;否则需减少时间。保温结束后停火,自然降温至45 ℃。

5.6 继续降温 45 ℃以后可开窗使料温降至28 ℃,室温降至25~26 ℃,不可降得过快过低。二次发酵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管理及蘑菇的品质和产量。发酵结束后,培养料应该有较多放线菌和腐殖霉,有类似甜面包香味,灰黑色,含水量约65%。二次发酵时须小心操作,密切关注料温和室温变化。以下几点须多加注意:(1)升温速度不可过快,尽量不要让室温高于料温过多。杏鲍菇菌渣料自热效果很好,一次发酵结束后趁热进床进行二次发酵,房间密闭效果好,外界气温较高时,靠自热就可使料温上升至45 ℃以上。(2)换气时杏鲍菇菌渣较易失水,二次发酵前培养料含水量可偏高些。二次发酵结束后一般需要补水再播种;二次发酵时若培养料较干,会使营养消耗多且发菌时易染杂。(3)保温时间不可随意延长,料温不能超过65 ℃,宜在60~62 ℃。实际上料温在58 ℃时若保温10小时也可达到消毒效果,但保温时间不能超过12小时。

6 播种

播种前,需查看料面是否偏干,偏干时需适当补水。播种时料温以28 ℃为宜,之后须确保料温低于26 ℃。

7 养菌管理

播种后密闭门窗48小时,待料面菌丝恢复后先开顶窗,初期开小一些,开最上层前后窗,高6~7厘米。若湿度大,可在播种一周后将顶层窗户全开。播种5天后,料面长满菌丝。此时酌情每天开一层窗,窗高5~6厘米,10天内将所有窗户打开。菌丝吃料至5厘米时, 1厘米高度料面可偏干;吃料至7~8 厘米时,料面可再稍微干些。播种15天后,菌丝吃料约10厘米,窗户可全部大开,保证料面干燥。目的是避免消耗营养,防止杂菌生长和促进菌丝向料内生长。

8 覆土

覆土材料采用当地红壤土混合泥炭土,二者体积比为2∶1,覆土厚度3.5~4.0厘米。每平方米覆土材料中加石灰约400克,调节pH至7.5。红壤土和泥炭土混合覆土与之前常用的纯红壤土相比,菌丝上土时间早,覆土层菌丝量增加,出菇时间提前2~3天,单产提高19.6%,经济效益增加18%。须注意:(1)覆土厚度要尽量均匀,且不能低于3厘米或超过5厘米;(2)泥炭土、红壤土与石灰要混合均匀,务必要调节好pH;(3)覆土材料很关键,制备含水量高的覆土材料可使出菇期省心省力,提高产量和质量。

9 出菇管理

覆土后管理主要是根据土层内菌丝生长情况适当喷水并注意通风,确保菌丝爬土并在土层内形成足量菌丝。覆土后约25天可采收第一潮菇,出菇期间一般不喷水,只在转潮期间喷水。此种管理方法有别于传统出菇的水分管理方法:出菇水—保质水—维持水—转潮水[4]。出菇前管理比较重要,要正确了解和掌握出菇对温湿气的要求,管理好土层水分和通风量,土层菌丝长得好,后期出菇管理就会较容易,产量和品质也不会差。

10 病虫害防控

病虫害控制的关键在预防,进料前菇房认真消毒、杀虫,严格进行二次发酵操作,彻底杀灭培养料内及菇房内的虫卵,确保培养料质量好、菌种优良。严格处理覆土材料,一般用甲醛或磷化铝熏蒸。覆土、出菇期间发生木霉等杂菌危害时,可结合调水喷1 000倍菇丰。该药品对木霉等的防治效果极佳,且对出菇没有影响,但不能防治疣孢霉。多年连续栽培的老菇房,上年度又发生过疣孢霉的,可在覆土中拌入咪鲜胺锰盐,蘑菇疣孢霉的防效高达90%以上,持效期近2个月,不抑制菌丝生长,不影响出菇,可有效解决出菇期间喷雾防治劳动强度大而防治效果差的问题。出菇后期菇房内极易出现菇蚊等害虫,可结合调水喷生物农药700Bti,5~7天出现药效,防效可达85.2%,持效期约35天,只要不随意增加喷雾浓度,一般不会抑制出菇。示范效果表明,双孢蘑菇安全病虫害药剂成套集成技术可以为其他蘑菇产区提供病害防控和用药参考。

11 成本及效益

利用杏鲍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每平方米的原料成本降低7元以上。虽然不同时间段的人工费用存在差别,但由于翻堆次数减少,用工量及劳动强度减小,节省的人工成本费用很可观。此外,由于杏鲍菇菌渣料自热效果好,二次发酵时每平方米栽培面积可节省燃煤费约1元。杏鲍菇菌渣料与稻草料栽培产量相当,但菇质好,级菇比例较高[5]。原材料费用减少19.5%,而经济效益可提高28.1%。

[1] 郭福泉主编. 2011年漳州市农业农村调研文集[M]. 漳州市文化出版局, 2012: 42~43.

[2] 周敏, 邓逸民, 林莉. 漳州市蘑菇丰产气象条件分析[J].福建气象, 2009, 3: 38~41.

[3] 蔡为明等编著. 双孢蘑菇栽培实用技术[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 29~30.

[4] 黄毅主编. 食用菌栽培[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146~151.

[5] 张金文, 柯丽娜, 袁滨, 等. 杏鲍菇菌糠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研究[J]. 食用菌, 2012, 6: 52~53.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张金文(1962─),男,福建省平和县人,教授级高工,从事食用菌栽培示范。E-mail:fjzhjinwen@sina.com。

我们进一步试验研究。

猜你喜欢

泥炭土双孢菌渣
超高含水率泥炭土的固化机理及强度特性
超高含水率泥炭土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有机质含量及组分对泥炭土物理力学性质影响
巯基改性泥炭对水体中Hg2+的吸附解吸研究
双孢蘑菇菌种质量检验规程探讨
我国抗生素菌渣资源化研究新进展
双孢蘑菇低温保鲜试验初报
菌渣猪粪还田下麦稻重金属富集特征及风险评价
微生物菌渣管理分析
抗生素制药菌渣的处理技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