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新生儿肥厚性幽门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2013-04-07谢树庆宋雅婧
谢树庆,宋雅婧
新生儿肥厚性幽门梗阻是新生儿常见的较为严重的消化道畸形,男婴明显多于女婴,主要临床表现为出生后2~3周出现的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喷射性呕吐,患者体重不增,大小便减少,腹部检查可见胃蠕动波和右上腹肿块。以往X线钡餐透视,因其具有辐射性且程序复杂,故应用逐渐减少,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发展及广泛应用,高频超声有逐渐取代其它检查的趋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2012年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超声检查并疑为新生儿肥厚性幽门梗阻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2~32 d。所有患者均有呕吐、体重不增等临床表现。
1.2 仪器及方法 所用仪器为GE公司的LOGIQ5、GE vv7,探头频率12 MHz。受检者取仰卧位及右侧卧位,于剑突下及右肋缘下连续扫查,重点观察肥厚的幽门,测量幽门肌壁厚度、幽门直径及幽门管长度,观察胃的扩张情况,同时于幽门处连续观察5 min,观察幽门管的开放及胃液通过情况。
1.3 超声诊断标准 胃充盈后可见幽门管第4层低回声区(胃壁固有肌层)局限性均匀性增厚,厚约0.5~0.8 cm,长度2.0~2.5 cm并伴有幽门管腔狭窄和胃内容物通过困难,胃排空延迟。
2 结 果
12例新生儿肥厚性幽门梗阻超声图像表现:长轴与短轴切面均能清晰显示肥厚的幽门形成的包块,幽门肌壁增厚呈中低回声,中央呈线状强回声,为黏膜层,胃腔内为胃液潴留,观察过程始终未见幽门管的开放及胃液通过。超声检查结果:幽门肌壁厚度最小4.5 mm,最大8.2 mm,平均厚度为5.6 mm;幽门管长度最短19 mm,最长 26 mm,平均长度为21.5 mm;幽门管直径最小11.9 mm,最大18.5 mm,平均直径16.0 mm。均符合诊断标准,12例中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3 讨 论
新生儿肥厚性幽门梗阻是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男女比例约为4~5∶1,多见于第一胎足月儿[1],占总病例的40%~60%,有遗传倾向。由于胚胎时期的发育缺陷使幽门括约肌松弛不良,引起环形肌代偿性肥厚,幽门黏膜不同程度充血水肿,导致幽门管腔狭窄而发生上消化道梗阻而出现喷射性呕吐等临床症状、体征[2]。手术病理所见幽门明显增大,呈橄榄形,幽门肌层增生肥厚。实时超声可显示X线检查所不能直接显示的肥厚的幽门包块、幽门管各层结构、胃的蠕动及幽门管有无开放,不受幽门痉挛的影响,具有无损伤可重复的优点,尤其是对幽门管有无开放的实时观察,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在超声检查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探头频率不宜过高,多个体位结合扫查,在保证图像清晰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放大后进行多次测量;②由于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检查,因此要求检查者有熟练的技术和手法;③观察时间至少5 min,尽可能地观察幽门管的开放情况。实时超声可作为新生儿呕吐的首选检查方法,而肥厚的幽门包块、幽门管的各层结构、胃的蠕动及幽门管有无开放等特征性的表现可为临床诊断新生儿肥厚性幽门梗阻提供充分的依据。
[1]韩燕乔,朱慧毅.肥厚性幽门狭窄影像学诊断应用钡餐与B超检查的关系[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17(1):65-66.
[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