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种中草药注射剂分别与10%葡萄糖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检测

2013-10-09文凤娥王宝全王慧秀孙秀英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溶性注射剂微粒

文凤娥,王宝全,王慧秀,孙秀英

随着中药注射剂的不断开发研制,静脉滴注给药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但在静脉滴注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热原反应、过敏反应等。国家卫生部停用了部分中药注射剂,使人们对中药注射剂质量问题产生怀疑。同时注射剂中微粒也是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之一。为了寻找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笔者对几种常用的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进行了检测。现将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

1 仪器与药品

1.1 仪器 ZWF-5型注射液微粒分析仪 (天津市天河医疗仪器研制中心);SW-C1-IB标准净化工作台(苏州净化设备厂);微孔滤膜(孔径0.45 pm,浙江省海宁市郭店远东过滤设备厂);一次性注射器(玉环境宇医疗器械厂)。

1.2 药品 10%葡萄糖注射液 (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10123707);香丹注射剂(江苏康宝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10427);舒血宁注射液 (河北神威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1060351);参麦注射液(河北神威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0121722);生脉注射液 (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1061107)。

2 方法与结果

2.1 输注药液的配伍 在净化环境下,用一次性注射器按临床常规治疗浓度将中药注射剂分别加到10%葡萄糖注射液中并编号:1 号(10%GS 250 ml+香丹注射剂 10 ml);2 号(10%GS 250 ml+生脉注射液 40 ml);3 号(10%GS 250 ml+舒血宁注射液 10 ml);4 号(10%GS 250 ml+参麦注射液 20 ml)。

2.2 不溶性微粒的测定 用ZWF-5型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分别测定药液配伍前、后的不溶性微粒,并作比较。

2.3 实验结果 配伍前、后药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数见表1。

3 讨 论

试验中选用临床常用的几种中药注射剂与大输液配伍。按临床使用溶媒,加入临床常用量的平均量进行试验,符合临床使用常规。中药注射剂与大输液配伍后微粒数大幅增加。小容量注射剂药典规定标准为每个容器含有微粒数为10 μm≤6000,25 μm≤600[1],实际应用中有规格 1 ml的,也有规格10 ml甚至20 ml,临床使用时患者病情轻重不同,加药量也不同,因此加药支数不同,有的加1支中药注射剂,而有的需加5支中药注射剂。只控制小容量注射剂每支微粒数,与大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控制标准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建议提高静脉用小针剂标准,参照大输液标准执行。

表1 配伍前后注射液中所含的不溶性微粒

试验中还考察了大输液、小针剂及两种混合液的pH,并考察了微粒变化,两者变化均不明显。说明在pH合格范围内,pH值的变化对微粒影响不大。

微粒是一种肉眼不可见的、不溶性异物,它的存在具有严重的危害性。输液中的微粒随着血液进入主要受损部位,形成肉芽肿,直接干扰重要器官的机能,微粒还可被滞留在微细血管中形成血栓,导致细胞损害或组织坏死,甚至引起静脉炎。如果输入了含有微粒异物的液体,将对人体有潜在的危害性,甚至引起生命危险。所以应从严掌握输液,控制输液中微粒具有重要意义。微粒来源于多方面,但配伍输液后,微粒的加和性使微粒严重超标,应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以减轻对患者的危害。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二部)[S].201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附录71.

猜你喜欢

溶性注射剂微粒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循环凋亡微粒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作用
脂溶性维生素:营养需求之外的功能
黔产丹参脂溶性成分的研究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FePt纳米微粒有序化温度的影响因素
致今天的你,致年轻的你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