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乡土历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价值与路径探析
2013-04-07廖雅琴
廖雅琴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10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作为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其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更要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总结历史经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理论修养,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纲要》课程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很多,而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以湖南省永州市为对象,对可资利用的地方史资源进行了挖掘梳理,并就其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价值与路径进行了相关的探索。
一 永州乡土历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价值
(一)有助于丰富《纲要》课教学内容,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部分学生不甚喜爱、不够重视的问题,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纲要》课因其所讲的历史事件距今较远,使一些学生感到枯燥,提不起学习兴趣。地方史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史志源自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耳濡目染,亲切具体。有些历史遗留的痕迹现在依然可以找寻得到,比如:文字资料、影视资料、遗物和遗迹,还有口耳相传的故事和传说等等。我们把这些身边的故事生动地引入课堂教学,拓展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再现一幅幅鲜活的历史场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感到历史原来并不遥远,就在自己身边,有种亲切感,促使学生对《纲要》课程的学习、探求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有助于开展情境教学,深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爱祖国的感情,是从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爱集体农庄、爱工厂、爱祖国语言开始的。”[1]家乡历史是祖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适当补充、渗透乡土历史,对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纲要》课程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单纯的历史专业课,同时也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所在地区的历史资源是用中国近现代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措施。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地域性是最大的特色。近代中国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他们都在不同的地方为民族、国家做出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成为家乡的骄傲。在课堂上以家乡的人物、事例进行讲授,引导学生对历史展馆、遗存进行参观,不仅可以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增强教学的可信性,还使学生深刻感受家乡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爱国主义的抽象概念最终将在热爱家乡的具体实践中得以体现。
(三)有助于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大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大学教育,重在能力之养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还应该是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培养的平台。乡土历史资源以其直观性及地域上的亲近感的优势,有助于根治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民主气氛欠缺的弊端。可以激活教学主体——大学生所蕴藏的潜能,让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迸发,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意识。同时,利用地方历史资源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及组织学生的具体实践活动,可以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二 永州可资融入《纲要》课程教学中的地方历史资源
永州,位于湖南西南部,地处潇水、湘江两水汇合处,古称零陵,缘名于舜帝,是湖南省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秦代即开始设县,汉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置零陵郡,隋开皇9年置永州总管府。永州素以“锦绣潇湘”驰名中外,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也留有列强侵略的惨痛记忆和创伤,同时也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和革命前辈和先烈。据统计,永州目前有全国重点文物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5处,已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个,江永女书、瑶族长鼓舞、祁剧已入选第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都是极为可贵的思想教育的资源。现根据《纲要》课课程体系将可资利用的永州地方史资源挖掘梳理如下:
(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永州文化
永州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历史人文荟萃之地,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曾感叹“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大诗人陆游留下了“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的千古佳句;中华道德文化的奠基者舜帝长眠于九嶷山,有“天下万山朝九嶷”之说;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贬谪永州10年,留下了诗词歌赋散文300多篇。永州还是稻作农业之源、女书文化之根、瑶胞寻根之地。文选德在永州考察时曾说过,张家界是一副画,永州是一本书,而这本厚重而玄妙的书正是由九嶷山的“舜文化”、柳宗元的“柳文化”、周敦颐的“莲文化”,江华的“瑶文化”、江永的“女书文化”、道县玉蟾岩的古稻作文化、双牌阳明山的“佛文化”、浯溪、朝阳岩等地的“碑文化”等构成。
(二)太平天国的事迹
1852年4月5日,太平军自永安突围,进逼桂林,转攻全州,拟沿湘江北上湖南。因在蓑衣渡遭候补知府江忠源湘勇的伏击,被迫折入湘南道州(今道县,包括道州本部,江华,江永,宁远),当时带甲者不足万人。通过宣传发动,太平天国在道州不到三个月时间里,有近三万人自发加入太平天国的军队,太平天国在道州铸大小炮近800门,全军换上新的军服,发布讨清的文告[2],定下“专意金陵”的道州三大决策,并且组建了“道州大旗营”和“道州土营”[3]至1853年,道州人在太平天国的军队里已经是绝对的主力,在太平天国里,道州封王者近百人!太平天国发行的钱币,正面是汉字,背面就是江永女书。
(三)日本入侵永州的罪行
1944年,太平洋上的日军被美军压制,没有了制海权,于是需要打通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的道路,发动了打通东南亚交通要道的战役“豫湘桂战役”。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一触即溃,日军在攻占衡阳之后,就开始攻占郴州和永州,一直打到广西和贵州独山。永州岚角山飞机场就曾被日军占领,道县等地也被日军占领,日军在永州犯下了滔天罪行。日军在永州抓壮丁砌碉堡、烧杀抢劫,还曾经在一夜之间杀掉道县一个村30多个村民,手上沾满了永州人民的鲜血。
(四)革命前辈和烈士们留下的红色印记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永州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其中有党的创始人零陵人李达,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祁阳人陶铸,国民党爱国上将东安人唐生智,刘少奇的夫人道县人何宝珍烈士、“黄埔三杰”之首、北伐战争烈士新田人蒋先云等,此外还有唐鉴、唐克等多位革命烈士。革命前辈和烈士们留下了许多红色印记。
三 永州乡土历史资源融入《纲要》教学的路径
(一)在课堂教学中补充、穿插讲授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地方教学资源,将永州地区教学资源作为“纲要”课程课堂讲授的佐证材料。如在向学生讲解第一单元18世纪前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时,可以将博大精深的永州文化介绍给同学们,以增加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在讲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和抗日战争一章时,我们将日本入侵永州的罪行溶入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述中,告知同学们永州被侵略的历史也是近代中国屈辱史的缩影,从而更形象地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在讲到近代中国人对中国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时补充进太平天国在道县的发展情况,可以更深入的让同学们了解太平天国的发展壮大过程。在讲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还可以补充豫湘桂大溃败,既可揭露日军的凶残,又可以反映国民党的无能和片面抗战的一面等。
(二)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考察
参观访问教学法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考察,使学生接触第一手的历史文物、遗址,亲身感受历史。参观考察结束后让学生撰写观后感,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比如,陶铸纪念馆、李达故居和何宝珍故里就是永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有零陵机场等地,我们每年都可以组织部分学生参观。在这里,学生们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历史图片、模型等的情景再现,去触摸活生生的历史。他们所体验到的屈辱与震撼以及对先烈的崇拜比教师在课堂上虚拟创设的任何历史情境不知要强多少倍,对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有着很好的效果。
(三)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演讲和研究性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就其熟悉的家乡历史人物和事件收集资料,利用课前几分钟给大家介绍,这样既培养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教师以地方人文历史资源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组成研究性的学习小组,对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文物古迹等不同专题进行自主性的研究学习,形成研究成果,并以课堂演讲、论文、总结等方式给予呈现。如:对零陵机场等历史遗迹进行考察研究,了解日本的入侵对永州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收集蒋先云等革命先烈的事迹,了解先烈们革命的艰苦环境和革命精神;对平房区老年居民进行走访,了解侵华日军的兽行及恶果;追寻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永州活动的足迹,了解家乡光荣的革命历史等等。通过这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历史的眼光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大学生对自己所生活的地区社会环境的政治认同和情感,很大程度影响着其对整个国家社会的政治认同和情感。为了更好地实现《纲要》课程教学目的,将永州地区丰富优质的乡土历史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起来,并在教学中恰当将乡土史资源融入《纲要》课的教学意义重大,但在应用中应注意处理好教材与地方史资源间的主从关系、课内教学与课外研究实践的关系、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关系,让地方史资源切实有效的起到对《纲要》课教学的积极辅助作用。
[1]苏霍姆林斯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2]何敏.太平天国三篇文告发布地点是在道州[J].求索,1985,(12).
[3]郑大发.天平军土营概述[J].学术论坛,19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