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田县秀珍菇设施化高产栽培技术

2013-04-07钟长科王丽芬

食药用菌 2013年5期
关键词:古田县潮菇珍菇

钟长科 王丽芬

(1.古田县土肥技术站,福建 古田 352200;2.古田县食用菌研发中心,福建 古田 352200)

古田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是中国食用菌之都。境内农业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食用菌规模栽培。秀珍菇在省内罗源、漳州等地栽培较为普遍,但在闽东北地区自然栽培甚少,设施化栽培技术有待研究。为此,笔者于 2010年开始在古田县青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对秀珍菇设施化栽培进行了系统研究,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宜设施化栽培的秀珍菇工艺,现介绍如下。

1 优良菌株选择

经过引种及区域化示范试验,综合分析早熟性、产量、抗病性、商品性等因素,发现引自罗源的台秀57菌株的综合表现较佳。

2 栽培季节选择

秀珍菇属于中偏高温型菇类,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5 ℃左右,出菇适宜温度为18~28 ℃,结合古田县气候特点,一般 12月初开始制作原种(木屑种),1月开始制作栽培种(麦粒种)。秀珍菇菌包制作时间安排在 2月中旬至 3月上旬。栽培规模较大时,应适当往前推,最迟应当控制在3月15日前。生产推迟会影响到后期的长菇时间。

3 建造菇棚与配套设施

3.1 菇房建设秀珍菇栽培多采用“一区制”生产模式,即菌丝培养与出菇管理在同一场所,既可利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搭棚栽培。目前,秀珍菇栽培多数采用室外搭建竹木棚。菇棚搭建要选择地势较高、交通便利、水电充足、远离污染源的场所。以坐北朝南为宜,采用竹木、遮阳网、薄膜等材料搭建,其大小视场所、生产规模而定。一般菇棚长30~50米,宽8~9米,棚内每隔1.2米设1根立柱,3~4根立柱连为一排,中间走道宽1米,棚内最低高度为3米。菌包横放在固定框架上,可以叠放1.0~1.2米高。菇棚四周用泡沫板加薄膜围住,高1.2米,其他部位挂遮阳网和薄膜,设置活动拉绳,需要通风时,拉起遮阳网;需要遮阳时,放下遮阳网;需要加大湿度防风时,放下遮阳网拉上薄膜。地面通道为水泥面,以便于清洗消毒;菇棚之间留3~3.5米间隙,以利于通风。

3.2 建造冷库及配套设施秀珍菇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需要降温刺激。为了诱导秀珍菇原基的形成,一般10万~20万包规模的菇棚需要配备一座40~50平方米冷库,要求库温至4~8 ℃。冷库应建在菇房中心位置,方便运作。为了临时保藏,需要建设一个 10~15 平方米的鲜菇储藏室。此外,还需要配备高压喷水机一台,供淋水用。

4 菌包制作与菌丝培养

4.1 培养料配方秀珍菇分解纤维素、木质素的能力较强,可以利用棉籽壳、杂木屑、玉米芯、麸皮等农副产品下脚料。选择栽培原料既要考虑有利其产量与质量提高,又要考虑生产成本。配方中碳氮比以20~30︰1为宜,常用配方:棉籽壳30%,杂木屑30%,玉米芯25%,麸皮13%,碳酸钙1%,生石灰1%。

4.2 菌包制作按照配方称取各类原料,选择新鲜、无霉变的棉籽壳、玉米芯,提前预湿 1~2天。在制包前控制培养料的水分含量,保证菌包制作时培养料水分在62%~65%,pH值7~8。采用 17~18×42×0.005(厘米)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装料。采用双头接种法制包。装袋前先将一头的套环与海绵塞套上,装料后套上另一头的套环与海绵塞。制包,要求每袋装入湿料1.7~1.9千克,料高 28~30厘米,培养料要松紧适中,料袋装入铁框内,送到灭菌柜内灭菌。采用常压灭菌,在l00 ℃下保持18~20小时。从配料到入锅灭菌要力求在8小时以内完成,以免培养料酸化,滋生杂菌。待料温降至 70 ℃时开锅出灶,将料袋转移至清洁的冷却室内。待料温降到 28 ℃以下时关闭门窗,按1立方米空间用一盒“科达”牌气雾消毒剂,消毒 3~4小时后进行无菌接种。采用双头接种,每瓶原种可接30~33袋栽培包。4.3 菌丝培养及后熟由于早春气温低,要放下菇棚四周的薄膜,提高菇棚的保温性,保持棚内温度15~20 ℃。期间注意防治鼠害和控制污染,经过 30~40天菌丝可长满袋料,比单头接种提早15~20天;继续培养5~7天,完成菌丝生理后熟。

5 出菇管理

出菇前应对菇棚进行消毒和淋水预湿。查看天气预报,没有寒流且气温较高时即可将菌包拉到冷库中打冷刺激,促使原基分化。打冷温度控制在5~10 ℃,保持12小时。打冷结束后,搬出菌袋,摆放到出菇棚,菌袋之间间隔 3~4厘米,一层菌袋,一层竹条,叠放至1~1.2米高。沿颈圈将两头的塑料袋割掉,保持菇棚的空气相对湿度85%~90%、温度20~28 ℃,连续2~3天后,料面上原基开始分化,在形成大量的菇蕾时,要增强通风和增加光照时间,保持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温差不宜太大,否则菇蕾容易枯萎。既要保持菇棚内的湿度,又不能向菇蕾直接喷水,以免菇蕾变黄萎缩死亡,1~2天后即可采菇。

第一潮菇全部采收后,搞好菇棚卫生,及时用小刀将料面残留的菇根与枯死的菇蕾挖掉,停水通风3~4天,维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60%~70%,促使菌丝恢复。经养菌后的菌包在入库打冷前3天,开始对菌袋进行补水,每天喷水2~3次,连喷3天左右,使袋口的培养基吸足水分,手摸较绵软、不刺手;然后入库打冷。同时还要在10 ℃以上的低温下刺激24 小时,以满足其出菇需要。其他管理同第1潮菇。后几潮菇的管理类似于第2潮菇,关键是要做好养菌与补水。一般可出5~6潮菇。

秀珍菇在生长期间遇到连续高温天气时,白天要做好降温,保持菇棚内较湿润,但不能向菇体喷水,否则长得好的菇会软化腐烂。一定要等到凌晨3∶00~4∶00温度低于27 ℃时才可进行喷水加湿。

6 采收与加工

秀珍菇主要以鲜品销售为主,对产品质量要求较为严格,一般在菌盖长至 3~4厘米,菌盖边缘内卷,孢子尚未弹射时采收。采下的鲜菇及时送到保鲜库打冷,然后分级挑选。用长度为40~60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包装,每袋装2.5千克;用家用吸尘器抽出空气,扎紧袋口,存放在食用菌专用泡沫塑料箱中,立即进入保鲜冷库,降温到4~8 ℃暂存待售。

7 病虫害防治

秀珍菇子实体病虫害主要因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和环境卫生差引起,因此出菇期间要保持菇棚四周清洁卫生,清除污染包及菇根等病虫害滋生源。菇棚要及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避免高温。菇棚淋水后要及时通风除湿,降低空气湿度,以免高温高湿引发“黄菇病”。整个生产过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必要时选择广谱型无毒药剂或灭虫灯扑杀菌蚊、菌蝇等害虫。

猜你喜欢

古田县潮菇珍菇
不同菇潮香菇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变化研究
工厂化高产优质栽培茶树菇培养料配方试验
秀珍菇种植记
不同注水处理对香菇产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生命最后一刻 心里想的全是群众——追记古田县庄里村党支部书记 周炳耀
杏鲍菇菌糠栽培秀珍菇配方试验
我们是老年大学生
——福建省古田县老年大学校歌
古田 古田县凤都镇三措并举推进乡村旅游大提升
灰树花菌棒第二潮菇春季出菇催蕾研究
8种秀珍菇菌株秋冬栽培筛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