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银耳菌渣栽培鸡腿菇
2013-04-07甘庆军叶晓星姚炜卿李蓉朱义荷
陈 丽 甘庆军 叶晓星姚炜卿李 蓉朱义荷
(1.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浙江 庆元 323800,2. 庆元县食用菌管理局,浙江 庆元 323800)
利用银耳菌渣栽培鸡腿菇
陈 丽1,2甘庆军1,2叶晓星1,2姚炜卿1,2李 蓉1,2朱义荷1,2
(1.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浙江 庆元 323800,2. 庆元县食用菌管理局,浙江 庆元 323800)
银耳;菌渣;栽培;鸡腿菇
浙江省庆元县银耳栽培已形成一定规模,农户大多将银耳栽培完成后的废菌棒作焚烧或丢弃处理。而将废菌棒进行处理后,则可进行二次食用菌循环栽培,就地解决食用菌栽培原料,降低菇农成本,提高产量。笔者成功利用银耳废菌渣栽培鸡腿菇,实现了食用菌废料的再利用,变废为宝,节本增效。
1 基本方法
挑选完好的银耳废菌棒,将其粉碎、晒干制成干菌糠,经处理后充当原料栽培鸡腿菇。
2 茬口安排
2.1 银耳生产季节安排 银耳是中温型食用菌,根据银耳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要求,结合庆元气候条件,银耳代料栽培通常安排在9月上旬至次年5月份生产,共分5批进行。采收完成后的废弃菌棒制成菌糠用于栽培鸡腿菇。
2.2 鸡腿菇生产季节安排 鸡腿菇9月中旬制棒,10月下旬菌棒入棚覆土,11月开始出菇,收3潮菇,翌年2月份结束采收。
3 银耳栽培要点
3.1 栽培料配制 一般以棉籽壳或锯木屑为主料的混合培养料产量较高。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预先晒干,妥善存放。100千克棉籽壳可产干耳15~18千克。本配方采用:棉籽壳90%,麸皮8%,红糖1%,石膏粉1%。将上述配料打散粉碎,反复搅拌,使混合均匀。控制含水量在55%~65%。
3.2 发菌期管理 银耳菌丝本身几乎不具有分解纤维素、木质素的能力,需借助伴生菌“香灰菌”菌丝分解基质提供营养物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子实体。银耳菌丝体生长适温为22~28 ℃,培养室的温度应保持在这个范围内。接种初期菌丝圈直径长至5~6厘米前,可每层4~5袋堆垛摆放,以利提高袋温,加快菌丝发育。第5天起,散开堆垛,把菌袋放在床架上卧式顺排,袋间距1厘米左右。培养室湿度要控制在70%以下,高温多雨季节,需加强通风。培养过程翻堆时须检查菌棒杂菌污染情况,发现污染菌棒及时拣出作无害化处理。
3.3 出菇管理 银耳菌棒一般在接种后10天,菌丝圈直径达10厘米接种穴间菌圈相连时,从培养室转入出菇室。接种后15~23天,采取开口增氧、保湿通风、增加室内散射光(300~500勒克斯)等措施促进原基分化。出耳后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95%。幼耳长至4厘米左右前,多采用覆盖报纸并喷水、取出或掀动报纸来调节湿度。此后子实体需水量增大,可取出报纸,直接喷雾于子实体上。子实体发育时银耳菌丝生活力最强,袋温较高,一旦室温超过27 ℃,应打开门窗进行长时间通风,并做好喷水管理,防止通风后耳片干燥。
3.4 采收 接种30天后,子实体长至约12厘米时,应停止喷水,控制湿度,以防耳片过湿霉烂。经过6~10天的停湿造形,待耳片全部展开,颜色由透明转为白色,周围的耳片开始变软下垂,无小耳蕊,稍有弹性,形似菊花状时,就可采收。采收时用锋利的小刀从耳基部整朵割下,留下黄色的耳根,以利于再生。袋栽银耳一般可采收2潮。第1潮采收后,停止喷水2~3天,当培养料的耳基又开始隆出白色的耳片时,恢复正常喷水,进行出耳管理。经10天左右可采收第2潮。
4 鸡腿菇栽培要点
4.1 栽培料发酵 将银耳干菌渣添加3%石灰后加水拌匀,堆成高80厘米、宽100厘米的料堆,盖膜发酵,并勤翻堆,至发酵充分,共翻堆3~5次。
4.2 发菌期管理 鸡腿菇采取袋栽模式,经发酵的培养料装袋时采用4层菌种3层料的方法直接接种。采取遮光培养,发菌期需大量氧气,应勤通风。一般9~10天翻堆一次,30~40天菌丝可长满袋。
4.3 出菇管理
(1)覆土处理。选取无污染的田地土,拌入1%~2%的石灰粉,喷洒0.1%多菌灵溶液,调节含水量至25%后覆盖塑料薄膜闷24~48小时,覆土前揭膜散气。
(2)覆土。完成发菌的鸡腿菇菌棒采取不脱袋、卧埋覆土。覆土前,在菌棒上沿袋口至袋底方向割一道宽约2厘米的长条形口,两端各留出2厘米不割。将割好口的菌棒横排埋入土中,菌棒间距2~5厘米,并在菌棒间隙填土,浇透水后再在菌棒表面覆2~3厘米厚的土,土粒直径不得超过1.5厘米。为防止土层板结,应喷雾状水,覆土后盖上薄膜保温保湿。
4.4 采收 鸡腿菇生长速度快,一般现蕾后7~8天,在菇蕾期菌环刚松动、菌盖尚未展开时采收。开伞后的子实体释放出大量黑色孢子,使子实体产生自溶现象,此时采收会降低乃至失去商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