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褐孔菌人工栽培试验
2013-06-01郑社会余建妹
郑社会 余建妹
(浙江省淳安县微生物研究所,浙江 淳安 311700)
桦褐孔菌人工栽培试验
郑社会 余建妹
(浙江省淳安县微生物研究所,浙江 淳安 311700)
桦褐孔菌;栽培;棉籽壳;杂木屑;段木
桦褐孔菌又名白桦茸、层卧孔菌,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褐菌目、多孔菌科、褐卧孔菌属,是寒带木腐菌,生于白桦、榆树、赤杨的立木或枯死的倒木上。子实体炭黑色,呈不规则块状,直径25~40 cm。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8~30 ℃,子实体发生温度8~28 ℃。该品民间广泛用于治疗消化系统各种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还可防止艾滋病和〇157大肠杆菌中毒,深受医药界重视。由于子实体可直接入药,售价昂贵,人工栽培前景广阔。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菌株 桦褐孔菌菌株引自江苏镇江兆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 栽培方式 ①棉籽壳代料栽培,配方:棉籽壳77%、麸皮15%、玉米粉5%、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17%、糖1.7%、碳酸钙1%,pH自然。②杂木屑代料栽培,配方:杂木屑78%、麸皮15%、蚕蛹粉5%、糖1%、碳酸钙1%,pH自然。③短段木栽培:适生壳斗科树种桦树,直径5~7 cm,锯成15 cm长,清水浸泡15 h,装袋时表面用少量木屑配方料封面。
1.3 试验方法 3种栽培方式均选用17×30×0.0 5(cm)低压聚乙稀塑料袋。采用麦粒菌种。两种代料栽培方式均按常规拌料、装袋灭菌、接种,短段木栽培装袋时在塑料袋上下层撒少许已拌好的湿培养料。接种后置于28 ℃左右培养室遮光培养。待菌丝封面往下吃料后画线,每5天画一次测定菌丝生长速度。每种栽培方式各15袋(短段木7袋)。观察菌丝长势并记录满袋时间。原基形成后,增加空间亮度,控制湿度在85%~90%,并在原基或菌蕾处,将塑料袋膜作十字形切开,增加氧气促进子实体生长。短段木于原基和菌蕾占段木表面1/3~1/2时脱袋、上架、覆盖塑料薄膜,制造适合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小气候。第一潮子实体采收后,料袋失水较多,采用全脱袋管理,加大空间湿度培育第二潮。观察各潮子实体性状,称重并记录。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丝生长情况 虽然栽培方式和栽培基质不同,但桦褐孔菌菌丝长势基本都较均匀一致,菌丝洁白、浓密(表1)。但菌丝满袋时间有一定差别,棉籽壳栽培方式菌丝生长速度较快,杂木屑栽培方式前期菌丝稍弱,后期一致。菌丝满袋7~10天即有原基发生,部分菌袋菌丝长至1/2菌袋见光情况下形成原基。
表1 3种栽培方式的菌丝长势、生长速度、满袋时间和子实体产量
2.2 子实体产量 原基发生至子实体采收10~15天不等。棉籽壳栽培方式产量较高,生物转化率96.1%(表1)。其次是杂木屑栽培方式,生物转化率88.3%。短段木栽培方式转潮时间长,由于气温低等因素,只统计一潮产量。
2.3 子实体的色泽、形状 各栽培方式子实体发育膨大至采收各阶段,色泽均经历由乳白→淡黄→黄褐→深褐的过程。代料栽培子实体形状因出菇方式不同而有异,十字形切口长出的子实体为球形,脱袋后长出的为贝壳状;短段木栽培其子实体形状为球形,不因出菇方式改变。
3 小 结
从试验情况看桦褐孔菌栽培简单易行,栽培原料广泛,方式多样。培养基不同,子实体形成时间有一定差别,棉籽壳、木屑培养基菌丝满袋即形成子实体;短段木栽培需菌丝长满段木后才能形成子实体,且子实体形成和转潮时间较长。子实体形成时空间湿度以85%~90%为佳。棉籽壳配方生物转化率和产量较高,短段木栽培的子实体形状、质地较好。由于短段木栽培生物学效率低,对木材资源消耗大,似不宜采用。子实体形成时,根据开口方式不同长成贝壳状或球形,以小十字形切口或类似黑木耳菌棒打孔方式打孔较为理想。
[1]黄年来.俄罗斯神秘的民间药用真菌——桦褐孔菌[J].中国食用菌,2002(4):728.
[2]郭晓帆,陈艳秋.玉米粒、木屑培养基制作桦褐孔菌原种对比试验[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05(4):265~266.
[3]江玉姬,吕华珍,谢宝贵.桦褐孔菌的培养特性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04(2): 92~95.
[4]陈艳秋,张立秋,郭晓帆.桦褐孔菌的人工驯化栽培[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6(3):9~11.
[5]赵丽,陈艳秋,李玉.桦褐孔菌菌株栽培试验[J].食用菌,2010(6):20~21.
[6]孙勇,蒋继宏,陈凤美.桦褐孔菌袋料栽培初探[J].食用菌,2007(4): 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