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地位

2013-04-07

山东社会科学 2013年11期
关键词:共产国际中国化抗战

李 丽

(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山东济南 25010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贯穿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核心主题,然而在这个重大问题上,中国共产党起初很长一段时期却存在着误区,照搬照抄马列,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付出了沉重代价。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是在经过了漫长而艰难曲折的探索之后,才懂得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在这个历史进程中,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在延安召开的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无疑具有里程碑的地位,正如毛泽东所评价的:“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①《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版,第425页。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任务提出的历史背景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俄国十月革命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由此开启。然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全党的一个历史任务,则是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的,它的提出有着国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党内前期同“左”和右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累了初步经验。

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对中国的基本国情了解得不深,对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了解得不多,再加上自身不成熟而且缺乏经验,没有能力也不懂得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当时所面临的一系列艰难而复杂的问题,因而存在照抄马克思主义、教条执行共产国际指示、照搬苏联经验的错误倾向,结果犯了“左”和右一系列错误,给党和中国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失。正是从两条战线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一般地已经学会了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斗争的武器,从两方面反对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方面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又一方面反对‘左’倾机会主义”。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版,第530页。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又经历了从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的战争兴起的艰难曲折过程,并从中得到磨练,吸取了丰富的经验教训。正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壮大,逐步走向成熟,逐步认清了中国革命的规律。

(二)在党极端危急关头召开的遵义会议,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组织领导保障。

1935年1月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在军事指挥上批评和纠正了博古、李德的严重错误,终止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会议改组产生的新的中央领导机构,以及会后不久成立的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全权负责红军军事行动的新三人团,标志着毛泽东开始在全党发挥核心作用。这一重大决定,在极度危险的生死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组织基础。可以说,“遵义会议的召开,本身就是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的一大胜利。”①张树军、齐生:《中国共产党重大会议实录·上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版,第91页。另外,遵义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召开的重要会议,表明我党已能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自我解决中国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任务的提出创立了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不断思索中国革命的现实问题,进行理论创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开启了重要的理论探索。

在党的创立和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十分注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先后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问题》等文章。在文章中,他对当时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准确分析,厘清了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动力、对象等重大现实问题,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1930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檄文《反对本本主义》,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辩证地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版,第109、111-112页。“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版,第109、111-112页。,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先声。1935年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又写了一系列文章,进一步强调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特别是1937年7、8月间,他发表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从哲学的角度论述了理论与实践辩证结合的必要性,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四)共产国际七大制定的新的策略方针,促使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对在革命实践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1922年就加入共产国际,作为一个支部置身于共产国际的领导之下。1919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后,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规定:“各支部必须贯彻执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常务局的各项指示。”④《共产国际文件汇编》第1册,三联书店1965版,第76页。在这样一种领导体制下,各国党的内部事务受到共产国际的直接干预,不能独立自主,其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特别是由于各国的基本国情不同,革命形势不断发展变化,共产国际对各国革命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十分了解,也就难免做出不符合各国革命实际情况的指示,从而对各国革命造成一定损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遭受的一系列挫折,都与共产国际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错误指示相关。鉴于这样一种情形,1935年7月至8月,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通过了《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会报告的决议》等文献,决定改变共产国际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各国共产党要学会运用马列主义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各国的具体情况,不要机械地照抄马列和别国的经验,等等。共产国际七大的指示精神,对于中国共产党全党克服教条僵化,着眼于中国革命的现实,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一定的指导和思想解放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六届六中全会的主题并贯穿始终

六届六中全会是为了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我党在抗战新阶段的基本方针和任务,并把全党的认识统一到正确的思想上来而召开的。从内容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像一根红线鲜明地贯穿全会始终,成为会议主题。

(一)毛泽东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突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

第一,总结了十五个月抗战的经验,从抗战的实际出发,分析抗战即将进入新阶段,指出了在抗战新阶段的基本任务。毛泽东在报告中总结了十五个月抗战的经验后,指出抗日战争必将是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的持久战。当前的抗战,正处在从战略防御阶段到战略相持阶段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新时期,全民族总的任务是:“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巩固与扩大统一战线,以便克服困难,停止敌之进攻,准备力量,实行我之反攻,达到最后驱逐敌人之目的。”①②③④⑤⑥《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版,第610、641、645、644、651、665页。根据这一基本任务,提出了15项具体任务,其中包括坚持抗战到底,反对妥协投降;拥护国共合作,反对分歧与分裂。

第二,批判了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必须保持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在1937年8月的洛川会议上,我党就制定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然而,1937年11月王明从苏联回国,他脱离抗战的实际,把共产国际指示教条化,实行“一切经过统一战线”和“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错误路线,干扰了党的工作,并造成了局部的损失。毛泽东在报告中强调,要长期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同时,必须保持加入统一战线中的任何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与组织上的独立性”②《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版,第610、641、645、644、651、665页。。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实质上是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也即坚持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毛泽东还强调,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才能实现党的领导权。

第三,确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组织路线。毛泽东在报告中批判了张国焘等人违背党的原则、破坏党的纪律的错误倾向,首次深刻提出了“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党的一切工作由中央集体领导”③《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版,第610、641、645、644、651、665页。的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并制定了党员队伍建设的正确方针,强调了共产党员在八路军与新四军中、在政府工作中以及在民众运动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干部任用制度方面,毛泽东强调要执行马克思主义的干部政策,即“以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与群众有密切联系,有独立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为私利等等为标准”④《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版,第610、641、645、644、651、665页。。这些思想充实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

第四,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毛泽东在报告中要求全党清除教条主义的影响,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是掌握其观察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并善于用以解决中国革命的现实问题。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版,第610、641、645、644、651、665页。。在报告中,毛泽东用通俗的语言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在全党范围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历史任务,并且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大众化和民族化。

(二)党的其他领导人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与发言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

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号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所阐述的思想,在与会代表中产生了广泛的共识。张闻天在《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党的组织问题》的报告中,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及其方法,特别是就党的组织问题向全会提出,要根据中国社会各方面的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来决定组织工作的特点,来使组织工作中国化。”⑥《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版,第610、641、645、644、651、665页。在谈到宣传教育工作时,张闻天明确提出宣传工作要认真的使马列主义中国化,使其为中国最广大的人民所接受。

全会上,代表们的发言也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和理解。张浩在《关于抗战中职工运动的任务》的发言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诠释了职工运动的工作方式与方法。徐特立在发言中也提出要理论联系实际,立足中国的国情研究马克思主义。这些发言,说明代表们不仅开始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示精神,而且开始将这一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三)大会的总结报告以及通过的一系列决议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直接运用。

1938年11月5日、6日,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先后作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与《战争和战略问题》的总结报告。在第一个报告中,毛泽东批判了有些同志思想中存在的右倾倾向,突出强调要在坚持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下,“保有党派和阶级的独立性,保存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⑦《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版,第539、542页。并具体论述了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形如何实施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在第二个报告中,毛泽东将马列主义关于武装斗争的革命原则和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指出在中国外无独立、内无民主,“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⑧《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版,第539、542页。这些科学论述进一步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

全会通过了《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等一系列决议,制定了正确的政治、军事、组织路线,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在政治决议案中,不仅总结了中华民族十六个月的抗战,依据目前抗战形势提出了中华民族当前的紧急任务,而且针对党的自身建设问题,号召全党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国际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正如王稼祥在全会闭幕词中所指出“我们己掌握马列主义,以之分析具体的复杂的环境,定出正确的政策与方针”。①《王稼祥选集》,人民出版社1989版,第147页。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贯穿六届六中全会的始终,全会立足中国国情和抗战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为抗战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六届六中全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产生巨大的推力

(一)六届六中全会对遵义会议后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路线给予了充分肯定,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为推进马克主义中国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实际领导地位,但由于遵义会议是在危急关头党中央独立自主、秘密召开的一次会议,所以会后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并没有马上得到共产国际的认可。随着共产国际和苏联对中国抗战具体情况的了解,对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给予了一定肯定,也开始调整对中共的指示。在六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前,王稼祥从苏联回国并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新指示:根据中共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国际认为中共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中共在复杂的环境及困难条件下真正运用了马列主义。”②《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版,第553、556页。中共中央“在领导机关中要在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下解决,领导机关中要有亲密团结的空气。”③《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版,第553、556页。这证明,遵义会议后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革命的现实情况出发,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扭转了不利局势,使中国革命取得初步成功,因而得到共产国际的认同和支持。共产国际的指示,对全党在毛泽东领导下进一步发扬创新精神,运用马列主义解决中国问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与巩固,使他能够从中国革命的全局着眼,带领全党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错综负杂的中国革命问题,从而制定出切合中国革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使之得以贯彻实行。同时,也使毛泽东能够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全面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并集中党的集体的智慧,产生一系列新的理论成果。从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到党的七大,毛泽东先后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文章,形成了系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正是在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这些来自实践的理论,又在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不断得到升华,从而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提出,引发全党以及理论界的讨论与研究,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及其科学概念的产生,也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理论上的保证。

六届六中全会后,在全党以及思想理论界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开展了讨论与研究,一些党的高级领导以及理论工作者先后发表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1939年5月30日,陈云在中共中央委员会机关刊物《解放》第七十二期上发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他以马列主义的政党建设学说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阐述了共产党员的标准,号召全党响应毛泽东发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并强调要着重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号召在学术界也引起很大反响,开启了学术中国化的运动,从延安到重庆,许多党的理论工作者纷纷响应这一号召。潘梓年于1939年4月发表《新阶段学术运动的任务》一文,指出:过去的学术运动,只是从外国贩运了一些新的、进步的东西到中国来,还没有在中国的土壤中种植、结果,今后应该使学术中国化。所谓“学术中国化”不仅指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中华民族自己的历史,而且要把世界上已有的科学化为中国自己的科学。这些理论研究,进一步丰富和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和范围。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讨论与研究的深入,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也随之产生。随着对毛泽东理论研究的深入进行,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逐步提出。1943年7月,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率先使用“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同时论述了毛泽东思想“成长、发展与成熟起来”的历程,党的其他领导人也有相关的论述。这些理论研究,为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明确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并将之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刘少奇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进行了系统阐述,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④《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版,第334页。并从九个方面阐述和总结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七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版,第115页。

(三)六届六中全会后,全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逐步深入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避免了“左”和右的错误的发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政治上和物质上的保证。

六届六中全会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提出后,随着全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的逐步深入,在实际工作中收到显著成效。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不再盲目执行共产国际指示、照搬苏联经验,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制定了切合中国革命现实要求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制定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我党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毛泽东在1940年间先后写了《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论政策》等重要文件。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原则性与策略灵活性相统一,全面阐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统一战线下的独立自主政策,既须统一,又须独立”;“对于国内各阶级相互关系的基本政策,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反共顽固势力”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版,763、750、647页。;坚持团结、抗战、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的方针;同顽固派作斗争必须坚持“有理、有力、有节”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版,763、750、647页。的原则,等等。上述一系列策略方针,对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也使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不断得到发展壮大,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策略思想。

完善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行,我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也不断完善。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版,763、750、647页。。随着抗战的胜利和内战的爆发,国内矛盾迅速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关系发生了剧烈变化。1948年4月召开的晋绥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审时度势在讲话中重新阐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⑤《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版,第1316-1317、1427页。。同时,还提出或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具体的工作路线和政策。总路线的完善和各项具体工作路线、政策的制定,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及时转移了党的工作重心。随着解放战争胜利的即将到来,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宣布:“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版,第1316-1317、1427页。同时,党的工作重心由革命转向建设。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到农村,又从农村转到城市,是党根据中国革命发展的实际情况所进行的两次重要的伟大战略转折,尤其是第二次转折,是党在更加纯熟地把握中国革命进程和发展规律上进行的。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达到了新的高度。

综上所述,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任务的提出,推动了全党加快认清中国革命的特点和历史规律,并逐渐形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集体共识。以六届六中全会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辩证思考和科学总结为基础,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逐渐形成。正是在这一正确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建立了新中国。建国后,面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与新任务,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厘清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战略举措,成功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历经风风雨雨,社会主义在中国始终展现出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毋容置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伴随党的历史不间断地进行,在这个进程中,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可谓具有里程碑的地位。

猜你喜欢

共产国际中国化抗战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0世纪30年代 共产国际眼中的毛泽东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中共中央党校创办与共产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