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楼县核桃经济林建设的意义与做法

2013-04-06冯建平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林果经济林项目区

冯建平

(石楼县扶贫开发领导组办公室)

1 石楼县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石楼县位于晋西,东依吕梁山,西濒黄河水,南、北、东与隰县、永和、柳林、中阳、交口县毗邻,西隔黄河与陕西省清涧县相望。全县山环水抱,川错塬间,沟壑纵横,梁峁起伏。总面积1808 km2,其中耕地3.3万 hm2。现辖4镇5乡134个行政村,总人口11.4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7.7万人,

石楼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山区小县,经济基础薄弱,结构单一。农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主要作物品种为玉米、谷物等小杂粮,红枣、核桃亦是其传统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县立足资源优势,坚持把以红枣、核桃为主的经济林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工程,确立了“东部核桃西部枣”的战略产业布局,通过整村推进、片区开发、111红枣核桃工程(1人1亩红枣1亩核桃)的实施,林果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至2011年底,全县经济林面积达到3.2万hm2,其中红枣林 1.8 万 hm2,核桃林 1.4 万 hm2,林果产业已成为石楼县农业产业中的重要支柱产业。

2011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6.4亿元,其中林果业总产值达到1.1亿元,县财政总收入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1元,虽仍系国家级贫困县,但经济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石楼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其气候特点是:春季干燥多风,降雨稀少;夏季炎热多雨,降雨不均;秋季温和凉爽,阴雨偏多;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年平均气温10℃,极端最高气温37℃,极端最低气温-23.3℃,年≥10℃的有效积温3448.3℃,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566.2 h,无霜期达196 d。年平均降水量为505.3 mm,年最大降水量为781.9 mm(1964年),年最小降水量为317.0 mm(1999年),汛期降水量392.6 mm,占年降水量的77.69%,年际和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年均蒸发量为1779.2 mm,是年降水量的3.38倍。全县十年九旱,但光热资源丰富,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相对较好,特别适宜发展林果业。

2 核桃经济林项目建设的意义

石楼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11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977元,而石楼县仅为1801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5.8%。

进入“十二五”后,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继续发扬“不怕艰苦,不甘落后,不屈不挠,不断进取”的石楼精神,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制订了《石楼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二五”规划》。规划立足县情,从全县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出发,以市场为导向,确定了核桃产业为石楼地方特色支柱产业的战略思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将核桃经济林建设作为首要的重点项目,力争“十二五”末,人均达到0.4 hm2核桃林,为县域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奠定坚实基础。

2.1 项目建设符合规划要求

石楼县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立足全县自然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核桃、红枣经济林主导产业,从目前保有量上再新发展核桃0.8万hm2,红枣0.13万hm2。核桃林集中规划在灵泉、罗村、龙交、义牒、和合5个乡镇,红枣集中规划在沿黄乡镇。该项目主要以发展核桃经济林产业为主,符合当地的发展规划,有助于“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加速脱贫致富步伐。

2.2 项目建设可形成完整的生态链条

石楼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沟壑密度2.9 km/km2,年均径流模数 11700 m3/km2,年平均流失水量5939.1 万 m3,流失表土1723.4万 t。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耕地贫瘠,土地产出水平低下。选择适宜的山地及坡地栽植核桃,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使农民获得收益,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据测算,项目的实施,可新增加造林地0.2万hm2,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2.3 项目建设可覆盖大片贫困人口

片区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要瞄准贫困对象,结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把有劳动能力、脱贫致富愿望强烈、最需要帮助的贫困对象作为主要扶持对象。该项目区位于石楼县中东部的灵泉、罗村、龙交等3个乡镇的20个行政村,项目区总人口15900人,涉及贫困人口13257人,占到全县贫困人口的1/5。通过核桃经济林项目的实施,可以使项目区群众人均核桃面积新增0.127 hm2,为其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

2.4 项目建设可突出当地主导产业

2010年,石楼县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9.5∶26∶44.5,与全国 10∶47∶43 相比,第一产业比例明显偏高,第二产业比例太小,是一种缺乏工业化支撑的低水平产业结构。在农业上,单产低,机械化程度低,抗灾避灾能力弱,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状况。整体经济缺乏核心增长点,缺乏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大基地、大园区,产业链条没有形成,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没有形成。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新增核桃经济林0.2万 hm2,在现有1.4万 hm2的基础上,达到1.6万hm2的规模,在全县农业生产格局中以仅次于红枣经济林的规模(1.8万hm2)占据第二大生产体系,进而形成当地特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之一。

3 主要做法

项目从2011年开始实施,每年以533.3 hm2速度强力推进。主要做法如下。

3.1 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林果产业发展的建设工作。经县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了林果产业领导组,县长任组长,并吸收扶贫、财政、林业、交通、水利、各乡镇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组下设办公室。项目领导组直接领导管理我县林果产业的发展建设工作,并建立了督办制度,保证了林果产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各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财政部门积极调度资金,交通、水利、林业等业务部门积极争取项目,项目所在乡镇紧密配合,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3.2 科学规划,精心设计

本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择优立项、规模开发的原则,在项目安排上,围绕我县“111核桃(红枣)发展计划”,并结合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村连片实施核桃产业开发,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尽力完善项目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开发战略。重点扶持了一批规模较大、带动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在开拓市场、加工增值、科技创新、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注重提高项目区的科技培训,把新品种、新技术等科技成果的转化作为项目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整体提升项目建设标准。具体在三个方面做文章、下功夫:一是因地制宜搞规划。根据项目区的自然条件,突出重点,调整优化产业,进行综合治理;二是广纳民意搞规划。充分听取项目区农民的意见和建议,遵循他们的种植传统,在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完成项目初步规划;三是邀请专家搞规划。邀请林业、水利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对项目区进行系统考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科学规划。

3.3 强化管理,健全机制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县林果产业项目从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到项目的建设和管护,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一是严格执行项目公示公告制。召开项目区村民代表大会,说明项目的详细建设方案、项目的实施措施,公示期间认真听取农民意见和建议,并充分进行磋商,形成共识;二是全面推行招投标制。我县对林果产业项目中的经济林、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在县纪检委的监督下,严格按程序进行了公开招标;三是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四是加强建后工程管护。为了使林果产业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长久效益,我县把工程管护作为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所有建后工程及时明晰产权,落实管护责任。同时,建立健全管护制度,根据工程类别,制定管护办法,做到有章可循,并定期检查,跟踪问效。

3.4 强化档案管理

建立项目信息库,不断充实和完善。强化了项目资料管理,做到了文字档案、电脑储存档案、声响图像档案完备齐全、规范科学。

4 几点体会

核桃经济林建设项目是我县“十二五”期间扶贫攻坚采取的一项新举措,通过两年的项目实施,主要体会如下:一是项目实施一定要有一个因地制宜的科学规划,切合实际,便于实施;二是实施项目的村委一定要有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群众参与管理,规范运营,公开透明,阳光作业,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受益权、监督权,真正使群众得到实惠;三是实施项目县委、县政府一定要运筹帷幄,统盘全局,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互相配合,协同作战,整合资金,全力支持,才能达到全县整体脱贫的效果;四是项目实施后一定要抓好后续管理、跟踪服务等重要环节,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猜你喜欢

林果经济林项目区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平山县主要林果有害生物的发生及防治
经济林新资源食品的种类及前景
厚朴经济林促发展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阿克苏林果虫害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开展双创行动 壮大林果产业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浅析经济林中生物灾害的防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