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用粹诊法特色探讨

2013-04-06魏飞跃文乐兮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李氏心痛医案

魏飞跃,文乐兮,刘 锐

(1.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湖南 长沙410208;2.江西中医学院,江西 南昌330004)

李用粹,字修之,号惺庵,康熙年间(1662~1722)上海著名医家之一。所著以《证治汇补》为代表作,此外流传于世者尚有由其门人所辑《旧德堂医案》、《小儿科赋》。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李氏积累了丰富的辨治经验,时人有言:“其决病也,如洞垣之照。”[1]1作为身处各种生化检验、检查手段和仪器设备缺如时代的医家,李氏何以竟臻此境? 笔者以为,与其精于中医传统诊法不无关联。

1 据脉用药因人异诊

1.1 药物依脉而施

众所周知,中医辨证施治,望、闻、问诊之余,脉诊尤为重要一环。李用粹在继承前辈医家脉学成就的基础上,发展和丰富了中医脉学。其诊脉部位不仅有左、右、寸关尺,而且涉及趺阳、人迎、太溪、冲阳等;其确定宜用或不宜之药及治法、变法,每据脉而定。如《旧德堂医案》载:徽商朱某之妻,呕逆吐食,出多入少,皆利痰白沫,眩晕气急,半月有余,大肉尽消。治者咸谓反胃,谓吐沫脾败,已无救矣。李氏诊其手少阴脉动甚,两尺滑利,断为结胎之兆,按恶阻论治,用人参、橘红、白术、半夏、苏梗、桔梗、赤苓、砂仁、枇杷叶、伏龙肝,水煎服,三剂而吐减,数剂而全瘥,后产一女[1]25。

李氏这种据脉用药的案例在《旧徳堂医案》中时有所见,此法对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避免误诊妄治,颇有参考价值,确实值得重视,无怪后来医者深有感触地指出:通过整个医案的病情描述,去重复和体会医者当时的手指和心理感触,是提高脉诊水平,也是发现脉证规律的重要途径[2]。

在《证治汇补·火症》用药总则中,李用粹提出:凡相火炽盛,两尺俱大,寸脉反静者,不可用寒凉,惟黄柏同肉桂并用,随其性而下行,使心肾之火交于顷刻;然左尺脉独大者,不可用黄柏;右尺脉独大者,不可用肉桂。若两手尺寸脉不大,但微无力,或浮数无伦者,亦不可用黄柏;虽有烦燥火盛,乃虚阳发露,宜用肉桂、附子同诸补药,煎成冷服,则无拒格之患。此时如误用寒药,可致患者病情反剧甚至死亡。李氏这种直接将脉诊与用药宜忌结合的方法,对于指导医者在紧急疑似之际如何处方施治,有重要作用。

1.2 诊法因人制宜

诚然,脉诊是李用粹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但他并不偏执,多数情况下,他更强调因人制宜。鉴于小儿“不能陈其痛苦”,“脉难以决其浮沉”,所以采用“按眉端,辨脉纹”作为诊察小儿疾病的主要手段。“按眉端”即医生将中间三指轻触患儿额前,其布指方法是:食指按于发际,中指按于额头,无名指按于眉端。三指俱热主外感风邪,三指俱冷主外感内伤,食、中指热主上热下冷,中指、无名指热主夹惊,食指热主胸膈气满、乳食不消。“辨脉纹”即辨幼儿虎口三关的脉纹颜色、形态:所谓“紫热红伤寒,青惊白是疳。黑色困中恶,黄则困脾端。青色大小曲,人惊并四足。赤色大小曲,水火飞禽扑。紫色大小曲,伤米面鱼肉。黑色大小曲,脾风微作搐”(《小儿科赋》)。虽然辨虎口三关指纹的方法非李用粹所首创,早在宋代刘昉的《幼幼新书》中已然有载,但李氏以歌诀形式述其要,更显精炼切用。李氏观点或许影响到乾隆时广东罗浮山道人陈飞霞,虽然陈氏对“青惊白是疳”云云不无微词:“至于白是疳,诚为妄诞。夫疳证即方脉之虚劳,在幼稚谓之疳积,本脾肾两伤之候;久之,五脏俱损,中气败极,则面目肌肤俱见白光白,形如枯骨之象,故曰白是疳。此以形色言也,今以指纹当之,谬之甚矣。”但陈氏仍强调:“小儿自弥月而至于三岁,犹未可以诊切,非无脉可诊,盖诊之难而虚实不易定也。小儿每怯生人,初见不无啼叫,呼吸先乱,神志仓忙,而迟数大小已失本来之象矣,诊之何益?不若以指纹之可见者,与面色病候相印证,此亦医中望切两兼之意也。”[3]

李用粹诊法的因人制宜,理所当然还体现在:他视病症之异而于望、闻、问、切分别有所侧重。如“伤食”,他告诫:在脉诊之外,必问所伤何物,寒者热者? 是喜食而太过耶,或乘饥困而食之耶?是气恼后得食,或食后着气耶[4]86?关于“吐血”,尤其重视辨血之形色:气虚不统者,其血散漫;积瘀停蓄者,其血成块。热郁在上者,血必紫;虚炎下起者,血必鲜[4]245。

2 四诊合参,同中求异

病情危急复杂之际,医者能否于疑似之间迅速作出准确判断,直接关系患者之安危。李用粹总是能够四诊合参,同中求异,透过现象抓住疾病的本质。

2.1 胸腹疼痛注重辨其性质部位

腹痛一症,他常根据其疼痛部位特点、作止规律而辨其寒热虚实,定性定位:“暴伤饮食,则胃脘先痛而后入腹;暴触怒气,则两胁先痛而后入腹。血积上焦,脾火熏蒸,则痛从腹而攻上;血积下部,胃气下陷,则痛从腹而下坠。伤于寒者,痛无间断,得热则缓;伤于热者,痛作有时,得寒则减。因饥而痛者,过饥即痛,得食则止;因食而痛者,多食则痛,得便乃安。吞酸腹痛,为痰郁中焦;痞闷腹痛,为气搏中州。火痛,肠内雷鸣,冲斥无定,痛处觉热,心烦口渴。虫痛,肚大青筋,饥即咬啮,痛必吐水,痛定能食。气虚痛者,痛必喜按,呼吸短浅;血虚痛者,痛如芒刺,牵引不宁。”[4]299所记《旧德堂医案》,诚不乏现身说法之案例,如,一患者因食蟹腹痛,发则厥逆,逾月不已。延李氏商治,述前服平胃二陈,继服姜桂理中,不但无效,反增胀痛。李用粹曰:“痛非一端,治亦各异。感寒者绵绵无间,因热者作止不常,二者判若霄壤。尊恙痛势有时,脉带沉数,其为火郁无疑。虽因食蟹,然寒久成热,火郁于中,热郁似寒,厥冷于外。此始末传变之道,明训可考。奈何执泥虚寒,漫投刚剂,是以火济火,求愈岂不难哉? ”遂以四逆散加酒炒黄连投服,一剂而愈[1]47。

关于心胸疼痛,李氏考虑到历代多将胃脘痛误认作心痛,故特地提醒人们:“今人所患,大半是胃脘作痛耳。”为此,他引《证治准绳》之语提出病位分辨法:“心痛在歧骨陷处,胸痛则横满胸间,胃脘痛在心之下。”在心痛分类方面,李氏进一步按轻重分真心痛、厥心痛和心痛。真心痛者即《古今医统》所谓“卒然大痛,如有刀割,汗出不休,舌强难言,手足青至节。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厥心痛者“诸痛皆气逆上冲,又痛极则发厥。”[4]294厥心痛和真心痛病情较重,略近于今之急性心肌梗死。心痛则多为今胸痹心痛,相当于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李氏的这种分类方法,显然对今天临床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2 喘呃痫病强调别其声音形态

对于喘病,他注重从患者喘促的声音、形态及其发作特点等方面以分辨其性质。他指出“有余之喘”包括气喘、痰喘、火喘、水喘,而四喘之中,“气喘者,呼吸急促,无痰而有声;痰喘者,喘动有痰而有声;火喘者,乍进乍退,得食则减,食已大发;水喘者,辘辘有声,怔忡浮肿。”[4]239至于“不足之喘”,主要有三类。其区别是:“气虚喘者,呼吸急促,不能接续;胃虚喘者,抬肩撷肚,饮食不进;阴虚喘者,气从脐下直冲清道。”[4]239鉴于临床喘病易与短气相混,李氏特作提示:“若夫少气不足以息,呼吸不相接续,出多入少,名曰气短。气短者,气微力弱,非若喘症之气粗奔迫也。”[4]239李氏有关喘病诊治的实例,见于《旧德堂医案》:河北协镇王公在拜访友人后,乘凉早归,中途浓睡,觉恶寒发热;随后又因过食腥荤,日增喘促,气息声粗,不能安枕,更汗出津津,语言断落,不能发声。李用粹诊其六脉洪滑,右寸关尤汩汩动摇,以脉合证,判断为“痰火内郁,风寒外束”。认为病机系“正欲出而邪遏之,邪欲上而气逆之,邪正相搏,气凑于肺,俾橐龠之司失其治节,清肃之气变为扰动,是以呼吸升降不得宣通,气道奔迫发为肺鸣。”乃用三拗汤加橘红、半夏、前胡,散寒驱痰。一剂而吐痰喘缓,二剂则胸爽卧安。值得珍视的是,该案最后,李氏在暗自庆幸诊断准确的同时,不忘警示后人。他指出:当初如果“以王公之多欲,误认丹田气短,用温补之品,则胶固肤腠,客邪焉能宣越,顽痰何以涣解? 故临症之时须贵乎谛审也。”[1]5-6

辨证呃逆,他指明:“火呃,呃声大响,乍发乍止,燥渴便难,脉数有力;寒呃,朝宽暮急,连续不已,手足清冷,脉迟无力;痰呃,呼吸不利,呃有痰声,脉滑有力;虚呃,气不接续,呃气转大,脉虚无力;瘀呃,心胸刺痛,水下即呃,脉芤沉涩。”[4]252

谈到痫病与卒中、痉病,他描述:“痫病仆时,口作六畜声,将醒时吐涎沫,醒后复发,有连日发者,有一日三五发者。若中风、中寒、中暑之类,则仆地无声,醒时无涎沫,亦不复发。惟痉病,虽时发时止,然身体强直,反张如弓,不似痫病身软作声也。”[4]284述及痫病,他虽详细描述了五痫的各自症状特征:“肺痫,反折上窜,有类羊叫;心痫,目瞪吐舌,仿佛马鸣;脾痫,直视腹满,声如牛吼;肝痫,惊跳反折,掣疭,宛如鸡鸣;肾痫,直视如尸,吐沫,绝类猪叫犬吠”,但他立足临床实际,实事求是地指出:此五痫病状,不过“偶类之耳”。在他看来,真正于治疗有价值的是,医者应该分辨其阴阳属性。为此,他将二者明确作出区分:先身热掣疭,惊啼叫喊而后发,脉浮洪者,为阳痫,病属六腑;先身冷,无惊掣啼叫而病发,脉沉者,为阴痫,病在五脏。治疗前者宜用寒凉,后者则当燥湿温补祛痰[4]283。

[1]裘庆元.秘本医学丛书·旧徳堂医案[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1-25.

[2]马 宁,关晓光.中医脉诊客观化可行性思路探讨[J].中医药信息,2011,28(6):1.

[3]清·陈复正.幼幼集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6:1-291.

[4]清·李用粹.证治汇补[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6:1-400.

猜你喜欢

李氏心痛医案
猪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不同类型冠心病心绞痛相应中医学“心痛”病名之探讨*
文言文练习
医案聊斋续篇 吐泻案
医案聊斋续篇 晨泄案
辽《韩德源嫡妻李氏墓志》校补
李氏朝鲜对明事大关系确立的历史考察
心痛的感觉
新加香薷饮医案6则
胸痹心痛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11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