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

2013-04-03杨铭哲林昭宇梁云海吴逢春蒲绮霞蓝晓嫦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缓释片血药浓度精神病

杨铭哲 林昭宇 梁云海 吴逢春 蒲绮霞 蓝晓嫦

帕利哌酮缓释片是一种口服的抗精神药物,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采用OROS控释技术后,帕利哌酮(利培酮的代谢产物--9羟利培酮)具有限制性经肝代谢的独特药代动力学特点,帕利哌酮缓释片可以控制性地释放活性药物。帕利哌酮“逐渐释放”的控制释放模式决定了帕利哌酮在治疗开始时,就可以使用其潜在治疗作用的剂量,而不必根据耐受性情况对初始剂量进行滴定[1]。服用帕利哌酮缓释片后,24小时的血药浓度有较小的峰谷波动,基本处于稳定状态,避免了即释口服剂导致的血药浓度骤升骤降。从理论上讲,这种药代动力学类型可以避免过低血药浓度带来的危险,从而减弱偶然漏服一次药物的危害性[2]。与其它抗精神病药物不同,临床研究已经证明,帕利哌酮非主要经肝脏代谢,所以肝功能差的受试者也能较好耐受。尽管帕利哌酮不会产生明显的药物的相互作用,但与有效的肝酶诱导药物同用时,可以降低帕利哌酮的血药浓度[3]。本文就帕利哌酮缓释片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9年3-9月在广州市精神病医院住院的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文本(DSM-IVTR)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年龄18~50岁,首次发病,未用过抗精神病药物或者用药时间少于2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70分,排除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药物滥用史者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研究获得患者或其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共入组6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18~34岁,平均(26.2±6.8)岁;病程0.5~2.66年,平均(1.27±0.96)年。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案 对入组时未用药的患者直接开始使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初始剂量为6mg/d,根据疗效或副作用情况使用1周后调整剂量,最小剂量为3mg/d,最大剂量为12mg/d。对入组前曾使用了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可采取:①给予为期5天药物清除期;②对不能经历清除期者可停用抗精神病药物而直接转用帕利哌酮缓释片。疗程:共8周。合并用药:患者入组后,所有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均须停用,但可视情况给予抗震颤麻痹药物或苯二氮卓类药物并加以记录。

1.2.2 临床评价 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评价精神症状变化,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价社会功能情况,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评定总体病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8周末进行评定;并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实验室检查等对治疗的安全性进行评定。疗效判定标准:以PANSS减分率≥75%为临床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好转;<25%为无效。评分员全部为精神科执业医师。试验前,所有评分员均进行量表评定的培训,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Kappa值大于0.75。

1.3 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按资料性质分别使用t检验、i2检验等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疗效评价

2.1.1 PANSS评分比较治疗前后PANSS变化情况 治疗后1、2、4、8周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1.2 PSP评分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2.1.3 CGI-s评分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3。

2.1.4 有效率 治疗8周末,痊愈30例,显著进步16例,好转8例,无变化6例,有效率90.0%。

2.2 安全性评价

2.2.1 治疗结束时 在60例患者中,因药物副作用而降低剂量的有6例,占10%。

表1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前后PAN SS变化情况(±s)

表1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前后PAN SS变化情况(±s)

项目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8周总分89.86±13.9775.31±15.2467.86±16.7359.41±13.6354.24±14.36 t- 88.00161.227687.914701.545 P- 0.0000.0000.0000.000

表2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前后PSP变化情况(±s)

表2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前后PSP变化情况(±s)

项目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8周总分41.77±10.2449.30±12.3154.80±14.7659.50±12.5763.57±14.17 t- 27.94222.14358.44942.608 P- 0.0000.0000.0000.000

表3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前后CGI-s变化情况(±s)

表3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前后CGI-s变化情况(±s)

项 目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8周总分5.40±2.144.83±2.414.36±1.753.79±1.673.19±1.19 t- 16.21620.48326.31217.869 P- 0.0000.0000.0000.000

2.2.2 以TESS评定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治疗中发生率>5%的副作用依次为:椎体外系症状(30%),便秘(5%),肝功能异常(5%)。从严重程度评定看,药物副作用的严重性多在轻度或中度,没有重度的情况。从TESS总分变化趋势看,在治疗第2、4周时药物副反应较多,此后呈下降趋势。

2.2.3 实验室检查 ①未发现帕利哌酮治疗对患者血象、血尿素氮、肌酐、钾、钠、氯、尿常规有影响。有2例患者在治疗结束时发现谷丙转氨酶(ALT)或谷草转氨酶(AST)升高;②治疗前查心电图正常,治疗8周后复查心电图未见不正常者。

2.3 治疗中合并用药情况 ①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在帕利哌酮治疗期间,曾经使用过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共有31例,所用药物为氯硝安定,合并用药原因主要是失眠;②合用安坦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因出现锥体外系反应而使用安坦者28例。在未用安坦的32例中仅1例出现过短暂的震颤。

3 讨 论

抗精神病药物通过阻断D2受体中脑-边缘系统通路起到抗精神病的作用,尤其是阳性症状的改善,对D2受体的占有超过60%才起到抗精神病的作用,但超过71%会出现催乳素升高,超过80%则会出现椎体外系不良反应(EPS)明显增多[4]。OROS技术运载帕利哌酮,可避免快速释放导致的血药浓度突升突降,而出现波谷时无效或波峰时较多的副作用。在4名健康受试者研究中,单独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6mg,给药后22小时和46小时的D2受体占有率中值分别为64%和53%[5]。根据已知的血药浓度和D2受体占有率之间的关系,控释制剂D2受体占有率波动程度比速释制剂降低了6倍[6]。目前,D2受体占有率的稳定与安全性、耐受性改进的联系有待进一步证明。但是,每日的血药浓度越稳定,80%D2受体占有率的阈值越不容易跨过,这有可能会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持续时间较短(8周)。目前正在其它预计划的试验来评定帕利哌酮缓释片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疗效与耐受性(长达1年)。另外,近期关于帕利哌酮缓释片延迟症状复发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具有前景性。其它剂量的帕利哌酮缓释片(3mg,9mg,15mg)亦显示对急性分裂症病人的疗效和耐受性均好。

本文为期8周的研究表明帕利哌酮缓释片,尤其是6mg剂量组,疗效可靠且安全性良好。由于医生们在选择药物疗法时,往往面临着疗效与耐受性之间的矛盾,而帕利哌酮缓释片可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一种有价值的新的治疗方案。

致谢:感谢赵振环教授对本研究的指导!

[1] Turner M S,Stewart D W.Review of the evidence for the longterm efficacy of atypical antipsychotic ag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related psychoses[J].J Psychopharmacol,2006,20:20-37

[2] Murphy B P,Chung Y C,Park T W,et al.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primary negative symptoms in schizophrenia:A systematic review[J].Schizophr Res,2006,88:5-25

[3] Stahl S M,Buckley P F.Negativ e symptoms of schizophrenia:A problem that will not go away[J].Acta Psychiatr Scand,2007,115:4-11

[4] Kramer M,Simpson G,Maciulis V,et al.Paliperidone ex tended-release tablets for prevention of symptom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J Clin Psychopharmacol,2007,27:6-14

[5] Percudani M,Barbui C,Tansella M.Effect of 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 on employment and productivity in individuals with schizophrenia:An economic perspectiv e[J].Pharmacoeconomics,2004,22:701-18

[6] McEvoy J P,M eyer J M,Goff D C,et al.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baseline results from the Clinical Antipsychotic Trials of Intervention Effectiveness(CATIE)schizophrenia trial and comparison with national estimates from NHAN ES III[J].Schizophr Res,2005,80:19-32

猜你喜欢

缓释片血药浓度精神病
足量应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评价
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观察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精神病
躁狂症患者碳酸锂血药浓度检测结果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考拉宁血药浓度
都有精神病
部分控缓释制剂可掰开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