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问题研究

2013-04-02李国华孙玉珍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1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考核教材

李国华,孙玉珍

(赤峰学院体育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问题研究

李国华,孙玉珍

(赤峰学院体育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围绕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问题进行梳理,结合当前体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分析.着眼于广大体育工作者在理论层面对课程改革存在的诸多困惑,本文就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进行归类将对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在决策上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理论问题;研究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毋庸质疑,这个工作极大地驱动了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的探索和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体育的一些本源性问题的探究和思索,也给予体育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以从来没有过的空间和启迪,这个改革无疑是规模宏大的和富有史无前列意义.随着这个规模宏大和有意义的改革不断进行,随着许多“新课程理念”的推出和宣讲,随着新课改实验区一些实践问题的不断涌现,许多理论问题的争论逐渐尖锐了起来.本文梳理归类将对推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1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问题

1.1 过去“老生常谈”但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

如“学校体育应该不应该为终生体育服务的问题”、“体育课程和教学如何为终身体育打基础的问题”、“体育课程和教学如何为增进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服务的问题”、“哪些是基本的运动技术的问题”等等;

1.2 随着“新课程和教学理念”宣讲而出现的新的理论问题

如“应该如何看待运动技术传授的问题”、“体育教学应该怎样促进学生运动参与的问题”、“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之间的联系在哪里的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应怎样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等等;

1.3 新形势下的与体育教学实践相关的理论

如“应该如何对待长跑、体操、武术和游戏教材的问题”、“什么是运动的乐趣的问题”、“应该如何理解和运用‘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问题”、“应该不应该重视一堂课中的练习密度的问题”:“应该如何理解和运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相互评价’的问题”等等.

1.4 新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问题

过去制定大学乃至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一条重要的选材原则,对学生体育教学的考核项目、标准都要与“锻炼标准”相适应.现在有人竟然说:“锻炼身体,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口号过时了.我们翻开我国的体育法典,至今也没有改变《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一项基本的体育制度,它是面向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制度,它反映了社会主义中国关心全体人民健康的一项根本制度.我们在过去国家领导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体育的成就时,全国人民达到“锻炼标准”的人数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而且作为我国体育成就的首要指标,这证明了要求提高人民的体力,设定科学的锻炼项目和标准是一项较好的措施.青年学生的体育课的考核,为何不能包括一些切实可行的测验项目和标准?因为只要不是规定达标并限其完成,只提出一个参考标准,就不会产生负面影响.过去的教训是限期、规定完成指标,这样就有可能伤害学生或造成弄虚作假.

2 问题产生的根源

2.1 高校体育新课程改革继承原体育课程建设的优良传统最重要

我们国家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学生和体育教师,体育课程目标六十多年来不断的变化.过去的各科教学大纲,都将目标称谓写成教学目的任务,体育学科几十年归结为“一个目的三个任务”.“一个目的”是体育作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组成部分,是以育人为目的.“三项任务”,即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即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公平、公正、勇敢、顽强和刻苦锻炼的教育以及朝气蓬勃、活泼愉快的培育.作为学习过程是将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技能含技术)放在第一条,作为反映本学科的本质特征,反映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将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放在第一条.美国的学者威廉姆斯曾认为体育是教育,主要是完成教育的目标,把锻炼身体、增进健康作为“副产品”.我国的老一辈体育家曾对这方面有过争论,但我国的学者大多认为最能体现学科的终极目标是增进健康和增强体质.

2.2 教材内容是复杂困难的问题

现在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由教育部制定的体育教学大纲和组织统编的教材,面对新课程改革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甚至把它罗列无数的罪名,说成是套在学生手上的“镣铐”.体育课既然是一门课程,它就应当有自己的目标和要求,优选最佳的内容和根据体育运动项目所具有的健身性、教育性、文化性的功能,结合不同年级阶段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而构建带有相对稳定的教材内容.将体育教材内容神秘化,机械化划分哪些教材内容只能在某一年级学习,或者过分强调教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不恰当的.也不能象现在有的人完全否定体育教材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用虚无主义的态度,认为体育课只要学生参与了、玩了,学什么都可以.体育教材内容,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运动项目仍然应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有的人误认为这些运动项目是“竞赛项目”,如果把这些项目选作教材内容,就把这样的教材扣上“竞技化”的教材.难道在高校学体育教材中,把这些运动项目连同它的名词和内容都“清除”吗?同样的项目,有它的多种功能,运动员、学生都使用了同一内容,由于教学与训练的目标的不同,方法、手段也有不同之处,其结果也会不同.用这些项目进行教学,也完全可以达成教学目标.

2.3 教材的灵活性问题

我国东西南北中各地区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发展是不平衡的,民族的文化、民俗以及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也有一定的差异,教材内容不宜统得过死.因此,我国的体育教材内容从一开始就强调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对不同的地区、条件好和差的地区、体质强弱、运动能力的差异和性别差异以及不同民族的地区文化差异都强调在达到一般能做到的基础上有所不同和特色,并强调各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增、删教材内容.因此,把过去的体育教学大纲说成是“专制”、“必须照样做”、是给学生戴的“镣铐”是没有依据的.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体育教学大纲,在教材的灵活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教材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材内容的构成不仅有必修的部分,而且设了“限选”和“任选”的内容;有的是按年级排列的教材,有的是分项排列,各年级都可以从不同的起止点选用.但是,这并不能否定国家要有一定的统一的课程.我们这样的大国,对自己子弟的教育,在历史、文化、政治、伦理道德、公民素养等方面必须有基本的统一要求.现在有的人由于对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的理解不甚一致,有的片面强调“兴趣”,甚至把适应学生的兴趣就视为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体现.认为需要“吃苦”和“受累”的项目和怕出危险的项目都要被排除在体育教材之外.因此也就把单杠、双杠、跳箱等器械都“马放南山”不使用了.这样不是加大了选择性,而是改变了选材的标准,使体育教学内容反而减少了;对增强体力的教学目标不是容易了,而是不利于增强学生体力了.

2.4 关于教学手段与方法的问题

这里指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物质手段和方法手段以及教和学的方法.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学体育教学,不断地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和借鉴国外的经验,不断改革与发展,逐步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方法,并且基本上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一些特色.例如,我们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分组教学(根据性别、身体强弱、掌握技术的水平、能力的高低、兴趣爱好的差异等),带有我国民族地区特色的教学性质,我们有丰富的、切实可行的方法.这些方法手段,不仅是学习和掌握技术的方法,也有发展身体、增强体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这些具体方法,十分丰富,内容很多.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但是这是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加强学习中的互助和合作以及对学生的探索、发现、创新,是就教育思想层面而讲的,绝不是体育教学只是这么几种方法.

2.5 关于体育课程(教学)的计划与考核,这是我国体育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经验之一

任何一门学科教育,教学工作都必须预先编制教学工作计划和教学进度,即使有编得最好、最详尽尽的教科书,并配有教学参考书,在每学年、学期开学前仍然应当编好授课的计划和教学进度.体育教学,教科书的内容不是一页一页教的,而是由教师按单元、按课由教师构建的.我国的体育教学计划与考核已形成教学管理的制度和常规.这些制度和常规可能有不够完善的地方,但是已逐渐形成的编订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的制度,对我国过去的体育教学起了重要的作用,即使是今天仍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只是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改革的问题,而并非要都废除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为一位负责任的体育教师,编制各种工作计划,这是体育教师应具有的基本功,不是废掉,而是应当加强提高.

2.6 关于体育课的考核问题,新课标提出重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反对甄别性评价和排名次,以便鼓励大家共同努力,积极参与.这些思想观念是正确的,应当在体育教学的评价、考核中予以体现.我国高校学体育评价与考核,大体经历这样几个阶段: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体育是一门必修课程,体育课(教学)的评价和考核,不是整个学校的体育评价与考核.体育教学是完成学校体育目标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更不可能担负健康教育的全部内涵.至今也没有任何法规,明确规定取消体育教学的“分数”,至于用100分法还是等级评定法,这还要具体研究,因为定量和定性评价是由考核内容来定的.

其次,体育教学的评价与考核,必须处理好诸多矛盾.如体育课的成绩(按学科教育考核的称谓)与体质测试的关系,与学校整个体育工作的关系,与健康教育和身体(健康)检查的关系,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试结果的关系,以及考核项目的设置及其内部的权重等关系.原体育教学大纲沿用的“结构”考核,规定的四项内容,即学生上体育课的出勤和学习态度、学习和掌握体育基础知识的成绩、学习和掌握已教的体育基本技能情况、运动能力的测验等考核的构成部分在总成绩中的权重也各不相同.

3 结束语

对上述焦点问题的研究,无论对于高校体育课程理论的建设与创新,还是维护改革中的体育教学,必将会引发广大体育工作者对当前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问题的思考.面对体育新课程改革,在决策时我们既要有接受新理念的热情,又要有对原课程体系继承的、欣赏的、审视的、比较的、积极心态,才使课程改革健康有序的推进.

〔1〕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2〕毛振明.体育教学理论问题与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张力.体育教学中分散考核的应用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1(增).

G642

A

1673-260X(2013)11-0282-02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考核教材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