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语法教学行动研究与实验分析报告
——谈认知语言学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2013-07-24吴晓明
吴晓明
(广东医学院外语教研室,广东湛江524023)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行动研究与实验分析报告
——谈认知语言学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吴晓明
(广东医学院外语教研室,广东湛江524023)
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概念、意义等认知因素思考语法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法的信心,对优化英语语法教学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拟通过行动研究,谈一谈认知语言学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行动研究;英语语法教学;认知语言学;概念;规则
如今英语语法的可教性已无异议,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几年间,如何开展适合中国学生学习的英语语法教学,以及如何确保英语语法教学的高效性已经受到了外语教育行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前,很多英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单一的语法教学模式,结果出现了课堂上教师兴致勃勃,学生却了无兴趣,课堂气氛沉闷的局面.激发学生对于语法的学习热情,确保其学习的高效性,已经成为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要将语法教学转化为有效劳动,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概念、意义等认知因素思考语法的教学模式,尽可能的将模糊抽象的文字概念转换成更加具体的形式,使得原本繁琐的语法知识更加有规律可循,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法的信心.这里我们提到认知这一概念,它衍生于拉丁文化,具体来说它代表的是一个人在接受知识和理解吸收的全部过程.著名心理学研究专家休斯顿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认知其实是人类的一个行为,像是感知、思考、推断、处理、以及语言应用等等.它着重强调人类思考、逻辑判断等行为对于知识获取的推动意义.[1]本文拟通过行动研究,说说认知语言学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1 行动研究
上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S.M.Corey和H.Taba有史以来第一个建议通过行动研究来应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自从上世纪90年代王蔷教授把行动研究引入中国的教育界,很多地方的学校已经利用行动研究开展了教育教学研究.[2]如邓桂东等人关于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中如何引入行动研究.[3]行动研究(actionresearch),也称“教学行为研究”,“自我探索(self-reflectiveenquiry)”,“课堂调查研究(classroominvestigation)”,一般是指教师对自己或他人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和研究,并从中获取知识,增进对各种教学现象的理解,从而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自我反思、循环往复的探索性活动.[4]它不需要高深的理论知识,只是要求教师的参与,任何一个普通的教师都可以在他们的教学中进行.经过长期的实践研究,行动研究已经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有效措施.
2 行动研究的实施
我结合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针对当前语法教学的实施进行了一次研究工作.研究的对象为广东医学院湛江校区临床专业12级新生,时间从2012年9月开始到2013年1月截止,为期16周,采用对比教学法对学生进行英语语法教学对比研究.下面将以本人所教导的38班以及40班的同学作为研究目标,阐述此次行动研究实施的具体过程及所得结论.
第一步,要在两个班级的学生刚刚升入大学的时候,开展一次英语语法的摸底测验,以清楚当前他们每个人所拥有的语法水平.然后,在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分别针对两个班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语法教学措施.首先针对38班的所有同学,采取演绎式的教学方法进行语法知识传授,将所涉及的语法知识详细的讲给学生听;而对于40班,教师则在讲解语法规则的基础上,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应用到语法教学上,将模糊抽象的文字概念转换成更加具体的形式,使得原本繁琐的语法知识更加有规律可循,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例如,《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Unit7的语法部分是“虚拟语气”.在语法书中对于虚拟语气所下的注释是当想要表达自身幻想观点,且这种观点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这个时候句子中所用的动词形态就叫做虚拟语气.[5]如果教师不将“虚拟语气”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学生就不能真正明白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虚拟语气,为什么要使用此语法知识.怎样才能将此概念具体化呢?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本人先指导着学生去给虚拟这个词设定一个正确的定义:虚拟通常来说也就是不真实存在的、不合实际的.其次,笔者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理解为什么有该语法现象.情景如下:明天临床40班要举行小组篮球比赛,今天下午散学前班长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明天下雨,比赛就得推迟”.怎样用英语表达这一句话?这个句子我们可以将它翻译成“Ifitrainstomorrow,thematchwillbepostponed”,这属于陈述语句的表达方式,另外我们也能够将它翻译成“If itshouldraintomorrow,thematchwouldbepostponed”,这句英语从语法上来讲就应用到了虚拟语气的表达形式.这个时候教师要向学生解释,虚拟语气的应用说明讲话人认为明天下雨不符合事实(因为近期天气一直很好,下雨的可能性极小);如果用陈述语气,那就表明讲话人不排除明天下雨的可能性.在研究的最后阶段,应该再对所有学生进行能力测验,
了解在十六个星期的学习之后所拥有的语法水平.
3 对照分析报告
笔者对临床40班(实验班)和临床38班(对照班)入学时初始的测验成绩与十六周学习之后的测验成绩分别统计对比.先是统计临床40班(实验班)和临床38班(对照班)学期初(第1次)和学期末(第2次)语法测验的最优成绩、最差成绩,并计算出该测验的平均成绩.详见下表.
从表1,我们能够很清楚的看出:两个班级的学生在这两次的测验中,最优成绩之间并没有存在很大的差距,实验班组的成绩是34分(88-54),对照班是32分(84-52).这两个数据说明优等生英语语法领悟能力强,中学语法基础扎实,无须老师的特别指导.而两个班第1次和第2次最低分的分差相距较大,实验班分差是24分(44-20),对照班分差是15分(37-22).这两个数据说明后进生在老师将抽象概念、规则具体化之后,对英语语法概念和规则的领悟力增强了,成绩也相应提高了,高出对照班9分.在首次的测验之后,对照班级同学的成绩要在平均分上高于实验班级的同学,超出2.2分(34.5-32.3),而对照班第二次语法测试的平均分却低于实验班2.6分(69.4-66.8).通过得出的这些信息我们能够看出,对照班级同学对于语法的把握能力刚开始要优于实验班级同学,不过本学期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特性,将原本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具体明了,使得语法更加易于学生理解接受,这极大的激发了同学在语法学习上的热情,对待语法学习也更加有信心,自然而然的语法水平也就有所提升.
表1
其次,针对这两个班级的所有学生在这两次测试中的成绩计算出变动幅度,详见下表.
表2
从上表中,能够看出实验班的学生位于成绩提高30分到49分之间的超过对照班学生6.86%(73.23%-65.37%);实验班增长了50~69分的人数高出对照班3.19%(7.17%-3.98%);实验班增长了70~89分的人数高出对照班0.86%(4.97%-4.11%).据此,能够判断出:在接受了一个学期的语法教学行动研究之后,实验班学生语法水平相对于对照班有更大的提升.
4 结语
笔者根据教学计划、教学行动、教学测试和教学反思四个环节,进行了一学期的大学英语语法行动研究,这一系列行动研究,不仅仅使这种教学的方式获得了学生认可,也使教师在教学理念和实践上有了质的进步.作为英语教师要清楚的意识到认知规律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将抽象的知识具体明朗化,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确保语法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1〕吴晓明.谈认知语言学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11,21(5):118-117.
〔2〕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一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邓桂东,谭杏仪.谈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中引入行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08).
〔4〕宋艳玲,饶天爽.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行动研究与实验分析报告[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59-61.
〔5〕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G642
A
1673-260X(2013)11-02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