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内涵化促进地方大学的特色发展

2013-04-02翟浩若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1期
关键词:内涵办学大学

翟浩若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南充637000)

以内涵化促进地方大学的特色发展

翟浩若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南充637000)

内涵建设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大学发展的内在实力.地方大学作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领军,应当积极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明确其办学方向,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地方大学的内涵建设包括:深化特色大学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注重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等方面.

地方大学;内涵化发展;特色发展

教育部于2012年3月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纲要》)和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为目标,为我国大学特别是地方大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地方大学是相对部属高校而言的公立高校,不包含全国性高校以及民办高校.这类大学一般隶属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地市,主要靠地方财政供养.这类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重点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这样的地方大学目前占我国高等学校的绝对多数,是高校的一个层次和类别复杂的群体.地方大学在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力量.因此,地方大学的发展方向与模式对匡正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的走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地方大学的地方性

1.1 地方大学在主管上具有地属性

地方大学所具有的主管权归属于地方政府的特性,就是地方大学在主管上的地属性.在我国,地方大学在主管上的省属性主要表现为在主管上的地属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全国高等教育事业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和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高等教育事业,管理主要为地方培养人才和国务院授权管理的高等学校.”高等教育法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地方大学的地方性,即其主管权的地属性.

1.2 地方大学在发展上具有区域适应性

我国的地方大学是适应我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以及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国情而发展起来的.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造就了不同区域对高学历劳动力和高等教育的不均衡需求.不平衡的区域高等教育支付能力,是在市场机制下,市场作用的结果,也因此派生出了发展地方大学的要求.因此,地方大学的发展不仅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客观要求,更是市场机制的必然产物.地方大学的迅速发展,正是以我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区域利益机制转型对高等教育事业的要求为前提,地方大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1.3 地方大学在功能上具有区域倾向性

在我国,地方大学的经费除来自学费的部分以外,主要来自省市财政.省市政府负担了地方大学大部分的经费,享有地方大学在主管上的决策权,就一定会要求地方大学应当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地方大学的区域适应性就主要表现为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地方大学必须把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服务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才能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把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这一理念贯穿办学的全过程、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才能真正的办好地方大学.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既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也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需要让地方大学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有自身特色的重要的一部分,真正改变地方大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对高等教育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步伐,科学规划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因此,地方大学在发展中必须坚持内涵式发展,将学校的发展与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新形势、新环境、新条件、新要求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而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2 我国地方大学的发展趋势

大学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文明的进化中,大学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代替的.正如布吕贝克所说的那样:“大学存在的时间超过了任何形式的政府,任何传统、法律的变革和科学思想,因为它们满足了人们永恒的需要.在人类的种种创造中,没有任何东西比大学更经得住漫长的吞没一切的时间历程的考验.”我国地方大学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正处于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目前,我国地方大学呈现出现代化、规模化、综合化和区域化的发展趋势.

2.1 地方大学的现代化

地方大学的现代化首先是办学理念的现代化.具体表现在人们对地方大学形成的基本共识上:一是地方大学作为地方最高学府,是进行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以及教师培训的科学场所;二是地方大学帮助人们在更高层次上将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按照不断适应经济需要的课程和内容获得专业资格的工具;三是地方大学作为终身教育的理想汇合点,它欢迎希望重新学习、希望使其知识适应需要,或希望丰富其知识、希望满足其在文化生活各个领域进行学习之兴趣的所有成人;最后,地方大学还是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交流以及进行国际合作的理想桥梁.

地方大学的现代化还包括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我国教育改革的理论着眼点是教育的社会功能和培养功能的调试.调试的原因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调试的总力量依然是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大.社会需求的要求,直接通过政府部门实现调节,即政府力量推动教育的直接改革.就全局而论,教改理论体系的逐渐形成和教改时间大幅度的自上而下的推进,学校开始有了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方面的觉醒.当前中国教育改革正处于改革的深入阶段和改革转入教育最实质内容方面,例如学科、教材、教法、学法等跟深入、全面的改革等.对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理顺和特色的培养与发挥,还有待于在新的阶段进行深入地展开.新阶段应以高等教育法以及相关政策法规为依据,调动学校积极性,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自己找准社会位置去谋求自我更大的发展.

2.2 地方大学的规模化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逐步扩大规模.在当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取向就是高等教育的规模化.这种规模化包括三个层面:学科专业的规模化、高等学校的规模化以及高等教育的规模化.地方高等教育必须规模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需要地方大学规模化.高等教育规模化发展所培养的数量巨大、针对不同等次需求的学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解决了制约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瓶颈问题.其二,地方大学的规模化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需求.中国老百姓渴望接受教育,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只有采取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才能基本满足广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其三,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需要地方大学的规模化.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在为尽可能多的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同时,也为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了更多的可以满足不同地区要求的师资.第四,只有地方大学的规模化才能满足不同地区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其五,高等教育自身发展也需要地方大学的规模化.建构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除了发展国家直属的学术研究型的大学以外,还必须合理配备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地方性的综合大学、多科性大学、单科性大学以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3 地方大学的综合化

综合化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高等学校进行合并,组建综合性、多科性大学的直接动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综合化能够扩大高等学校的校均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形成高等教育的规模经济;二是综合发展可有效提高高等院校的教育效果,综合大学在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方面,更具有优势;三是通过整合,可集中不同学校的优势资源,提升整合后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打造知名学府.高等学校综合化的根本原因则是现代科学技术日益综合化的发展.为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逐渐由单一的专业人员转变为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博学多长的创新复合型人才.而综合大学由于学科专业相对齐全,教学、科研水平相对较高,更有利于学科的整合和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2.4 地方大学的区域化

在我国,不同区域的教育发展状况也不尽相同.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地方大学服务的侧重点会越来越偏向于地方,不同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会有不同的轨道.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这些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相对较发达的省市,在注重接受高等教育者数量增长的同时,更要重视高等教育品质的提升;对于一些不够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其主要精力还应集中在大力创造条件为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机会上.

3 地方大学的内涵式特色发展之路

地方大学发展由地方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必然也受到地方发展条件与方向的制约.所有高校均以“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型大学”为目标是不现实也是不科学的.应立足当地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历史条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实现内涵式发展.

内涵式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对高校来说,就是注重学校理念、学校文化、教育科研、教师素质、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和水平等方面建设.基于对地方大学的理解和大学内涵建设的定义,地方大学内涵建设的关键在于如何建设特色文化、特色学科以及如何实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从根本上说,内涵建设就是大学内在软实力的建设,是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地方大学的内涵建设,首先必须明确地方大学内涵的意义.《纲要》明确指出,要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规模是基础,质量是关键,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地方高校应牢固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观,注重提高质量,把凸显办学特色作为立校之本,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强校之基,走出了一条内涵式发展的教育教学之路.

《纲要》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因此,特色化发展是今后大学发展,特别是地方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3.1 加大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保证地方大学的内涵发展方向

《纲要》指出,要“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地方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程度是地方大学发展的风向标和有力保障,只有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挂钩,地方大学才能立足当前,合理规划现有资源的分配与使用;只有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相契合,地方大学才能明确目标与方向.故而,地方政府除了在财政上给予地方大学更多的支持外,更应从政策上明确地方大学的职责与发展,引导地方大学始终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保证地方大学健康、长久的发展.

3.2 坚持地方大学特色发展目标,保证地方大学的内涵发展进程

地方大学的发展始终与地方发展相联系,只有坚持特色的大学理念,才能使地方大学在我国中国大学中始终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特色的大学理念是大学在办学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有别于其他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独到的学校风格,大多表现为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特色.独特的大学理念体现了一所学校的个性文化,是一种成于内而形于外的特殊的精神,对外,是大学品牌的重要象征,对内则是影响着学校内全体师生的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

因此,地方大学应该在一般大学的理念的基础上,寻找更具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而不仅仅是效仿其它重点大学.由于所处的位置和区域性的办学定位,地方大学更多的受到来自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其办学理念也应融入地方发展.地方大学的办学理念一方面要突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文化底蕴,坚定自身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也要依托当地的发展与变革,适时适度地进行调整,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

3.3 拓展大学优秀教师资源,促进地方大学共同发展

内涵式的发展既要考虑如何在学校中创设条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使教师能够适应当前知识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又要考虑如何在学校中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使教师能够胜任学校改革发展所提出的任务和要求.

拓展大学优秀教师资源首先要做的是设计一套有竞争力的教师薪酬分配体系,吸引并留住优质教师资源.经过先期的大量投入和后期的不断追加才形成了当前大学教师的人力资本,大学教师特别是高职称教师属于稀缺资源,因此在劳动力市场上,必须要提供相应的工资收入、发展机会、流动性等等以补偿其人力资本投资的价格.当前,地方大学大都建立起了以岗位津贴制为核心的收入分配制度,但基本上是仿效企业以效率为目标的模式.然而,由于大学学术、学生教育生产的独特特点,地方大学应该继续完善教师薪酬体系,探索并建立基于教师人力资本的薪酬分配体系.

在吸引优质师资的同时,地方大学也应大力培养优秀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是学校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只有培养出优秀的青年教师,才能延续地方大学已有的学科优势,并借助青年教师的创新、创造能力更新已有学科体系.

《意见》还提出了“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推进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由于各学校在办学时间、资源、地域环境各不相同,在专业发展上也必然有所长亦有所短,地方大学也要与同区域的地方大学以及国家重点大学等学校相联合,建立教师培养、在职培训体系以及优秀教师交流体系.在加强教师培养、培训的同时,利用教师交流完善学校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地方大学的发展,就是要在理性分析学校自身的现实条件与科学预测未来发展前景的基础上,解决“发展什么领域”和“如何发展”的问题.在当前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张,外延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后,地方大学应当把发展重心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通过不断深化内涵建设,更加科学的协调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促进地方大学的长远发展.

〔1〕张婕.关于地方大学内涵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10(10).

〔2〕胡耀宗.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地方大学内涵发展论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3〕刘少勤,刘丽梅.地方大学制定发展规划的战略分析和选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02).

〔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http:// 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 s6342/201301/xxgk_146673.html

G647

A

1673-260X(2013)11-0267-03

猜你喜欢

内涵办学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大学》
活出精致内涵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