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2013-04-02王丹
王丹
(广东金融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520)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王丹
(广东金融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5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高速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亦有较大提升.但是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形势,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现象,面对这种境况,高校学生管理从业者、学生主体、教育部门等各方面应该通力合作,形成合力,积极制定并完善相关举措,为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做出切实努力.
高校;学生管理;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亦应该步步为营,扎实推进.党和国家政策文件中,有关科学发展的论述中最为显著的字眼当属“以人为本”,而在高校的学生管理中更是需要切实贯彻落实此方针,这里的“人”,即高校学生管理的受众亦或处于各方关系中的主体——大学生.目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的制度完善与否,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人员配备如何,已经从某种程度上成为衡量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成果的重要标志甚至成为衡量学校总体建设情况、软硬件配备和学生素质高低的指标.
但是目前的一个显著现状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实行的稳健改革,高校学分制推进、院系部门的合并、二级学院的教学成果评比、学生生源的素质状况等系列因素都与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有着迥异的侧面.无论是教师队伍还是高校学生管理从业者亦或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和管理方式都有着较大的变化,当然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问题显现.鉴于此,如何在新形势下成为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导航舵手,稳重掌握话语舆论阵地的制高点,依据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对策和举措应该成为每一个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1 当下国内高校普遍面临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症结
1.1 改革开放进入深水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境况
改革开放使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业绩,但随即也带来了系列的冲击与挑战,尤其在中国处于急速转型期的阶段,各种思潮与物质诱惑充斥着社会.面临这样的境况,系列的思维观念对于学生管理工作者和学生群体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这样使得传统以强制、灌输和批评为主要管理教育的模式变得不再切合实际,同时高校生源的扩招,使得高校的管理受众骤然膨胀,急剧变化的校内外情势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比如,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必须从先前的灌输、强制理论向着引导、有机、双向、互动、隐性模式转型,只有这样才能将国家的意识形态和理论知识输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并形成相当的自我认知和内心确信;先前的大学生在计划经济时代就业是由国家安排统一分配,可以说每个上了大学的人都不愁找不到工作,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切靠自由竞争和实力说话,这样的情形下,由学校管理工作部门(通常是学生工作部门)进行就业引导与自主择业和创业激励就成为必要;同时市场经济体制下,使得90后这一批出生的大学生在心理承受与心态调整方面有着与70、80后大学生十分不同的模式和方法,学生心态与心理问题的调整及其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引导以及终生职业规划的发展,就需要在大学阶段进行模型化和定型化,使他们在学生工作管理从业者的引导帮助下明确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1.2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境况
第三次产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信息矩阵式的爆炸革命,使得我们每个身处其中的人每天都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信息轰炸.每个人的信息获取量和咨询量在提升的同时,良莠不齐的信息也对学生的大脑形成各种正负面的影响,加之大学生的社会阅历低浅,辨识能力和程度有限,所以他们最容易受到不良资讯的影响,这就同时给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这一正向能量和思维传递的部门提出了相当程度的挑战.
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达给学生工作管理带来了新的舆论导向和影响阵地,同时给学生信息管理、奖助学金以及其他的系统信息完备提供了技术支持.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现在论坛、沟通软件、社交软件、不良资讯泛滥,学生的舆论话语权受到空前的范围扩充,很多人在不辨真假的情况下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传播不正确的、与国家意识形态和政府相悖的信息.信息量过大,资讯平台过多使得高校管理工作的平台相形见绌,虽然其宣传渠道和范围相比传统时代有所扩大,但是总体上与其他的介质、媒介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往往娱乐性、快餐型、低俗性的资讯在某种程度上更为大众所留意和浏览,而相比于以宣传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阵地的网页、社交平台就弱小的多,这样对于学生思想观念的冲击是极其大的.一个显著的例子是,无论是两课教师还是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从业者甚至对于学生本身来讲,在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说教时要么他们觉得厌烦,教授形式缺乏新颖性,要么即使是当下听从了而在面对社会现状时,就不会转化为内心之中的认知,更别说是以正向的心态去处理问题、看待问题了.
网络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匿名性与虚拟性,这使得一部分学生和大众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并可能引起一些人云亦云、不明真相学生的追随.这种虚拟性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受众十分不确定而且范围极其广泛,无论从人力、物力还是财力技术上都是力不从心,无法追踪和彻底剔除.
1.3 与世界接轨的全球化发展模式,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提出了更为严格、高效的要求
总体而言,我国在社会主义与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引导下与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不可忽略的实际情形是,我国已经加入WTO,所以与世界接轨是必然趋势,在与世界对接的过程中,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是其中一部分.不可否认的是,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经历的时间更长、系统更为完善和成熟,但是我国与西方从根本上的价值观导向相异,这就要求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在取其合理精华的基础上,要摒弃其中与本土不符合的内容.
以英美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管理理论支撑、管理实务操作、管理目标、高等教育体制、教育改革与模式甚至教育产业等都有了较为成熟的演化和提升,与之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块总体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途要走.既然有差距和不足就要看到并且想办法弥补,这就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上升的空间,要与世界上较为先进国家的学生管理工作对接,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产业的层次.同时,前文已经提及到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西方敌对国家从没有放弃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化的阴谋,所以即便具体到学生管理工作的学习过程中也不能够掉以轻心,严防他们“弱化”、“分化”的企图,在坚持我党和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和主张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经验.
2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制定相关举措推动学生管理工作迈向新台阶
2.1 树立并落实新型管理理念
理念或者认知影响和决定行为.学生工作从业者的管理理念同样对于学生管理服务运行有着侧面程度上的影响.“以人为本”、“服务学生”这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普遍共识,学生在学校、学生管理人员、教师等等各项目类别和人员之中处于决定性的主体地位.所谓“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分解,即是“一切为了学生”、“从学生的利益出发”、“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学生工作管理人员要做到的是向学生负责,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好评,并非是行政式的向他们的上级负责.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向学生明确表示出学生的权利获得与义务履行,告知他们的利益类别和维护利益的方式.当他们受到处分时,要经过正当的程序要依据合理的规定,同时告知他们申诉、抗辩的途径方法.理念与思路不是空洞的,当一种先进的学生管理理论出现时,不要束之高阁而要真正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落实与贯彻才是王道,才是真正将学生作为学校主人翁来对待的做法.
2.2 管理“从心”、“从本”,从学生自我出发
传统的教育管理是被动式的、防御式的、僵化的,没有太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基本上是教育管理从业者对于学生的灌输、说教甚至训斥.没有深刻的内心认知度和认同感,再严厉的管理方式也是表象的,所以要真正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自治的作用,这样才能做到从学生本源、内心出发,从他们群体圈际出发,以他们的话语权来约束自我.角色在这种程度上的转化,是一种进步.之前的高校学生管理者基本上是班主任、思政辅导员、学工办主任以及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等等,他们一般都是行政式的而且从业者与学生群体有一定的代差,使得他们在沟通交流方面有一定的鸿沟.而学生自我管理只从他们内心出发,自己制定相关的策略和规整来约束学生群体,认可度高、执行度高.据了解,一些高校已经在相关学生工作管理部门下设立独立的大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这样的机构和尝试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因为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更为深刻的是学到了怎么样与人打交道和沟通,因为自我管理的都是相同的学生群体,在这样的环境下慢慢的就“学会了怎样做人”.
2.3 打造、锤炼高素质的学生管理工作从业队伍
学生管理工作的直接践行者是学生工作执业者,他们的素质高低和人员配备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实践效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摒弃先前的“学生管理工作谁都可以做,谁都能够做好”的错误思想,要精挑细选一批理论素质过硬、事务操作经验和阅历丰富的人员和教师队伍.学生工作管理队伍要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道路,职业化即使他们形成人生的职业发展规划长久机制,专业化即尽量由某一理论层面出身科班和技术能力出众的人员出任,专家化即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要有一技之长并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
2.4 形成正向、公平、公正的学生工作管理制度
制度是有机体良性、有序运行的保障.良好的制度可以推动事业发展,激发员工热情,不良的制度可以磨损人的意志力,使人消极怠工、人浮于事.正向、公共、公正的学生管理制度是一个制度系统,包括管理工作人员的聘任、人员考核调整、工作流程、奖惩机制等.这样的一套制度应该是严明的、正义的、科学的、规范的,是将“权利”、“责任分工”、“利益”明确划分和规整的.在这样一个权威、有序的制度牵引下,才能真正依法、依据对学生进行切实管理,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台阶迈进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出炉”保驾护航.
〔1〕马海泉,吕东伟.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势在必行[J].中国高等教育,2004(8).
〔2〕顾斌.彰显人文关怀,改善学生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04(11).
〔3〕刘毓.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模式[J].教育探索, 2003(5).
〔4〕于艳娟.以人为本与学校管理[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 (3).
〔5〕郑泽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
G647
A
1673-260X(2013)11-02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