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中心”理念的体现和落实

2013-04-02刘荣

昌吉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学生中心理论课教学活动

刘荣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11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中心”理念的体现和落实

刘荣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1100)

思想政治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丰富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健全学生人格,教学目标在于价值观的塑造。为了实现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和判断是非的能力的教学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树立“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贯彻和体现“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摒弃传统的“灌输”观念,重新认识和定位与学生的关系;创造平等、宽松的参与环境,赋予学生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互动中。“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学生中心”理念;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建设者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事实上,思想政治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丰富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健全学生人格,教学目标在于价值观的塑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功与否,关系着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成败。这类课程的重中之重在于引领学生学会思考和判断;在于培养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旗帜鲜明;而远非仅仅停留在教师对于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史实的“讲清楚”。为了实现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和判断是非的能力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树立“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

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树立“学生中心”理念的重要意义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杜威认为,道德潜在地包括人类的一切行为,道德与人的行为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同样广泛。所谓德行,就是说一个人能够通过在人生一切职务中和别人的交往,使自己充分地、适当地成为他所能形成的人。所以,凡是能阐明社会构造的事实,凡是能增加社会资源的能力的培养,都是道德。杜威认为道德是包括纪律、自然发展、文化修养、社会效率、性格改善等多方面的特性要素的组合,这些要素所反映的道德特性是通过受教育者展现出来的。[1]这些要素也是一个有益于社会和被社会认同的社会成员所必须具有的道德品性。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学生为中心,才能把道德教育的目的与培养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服务社会的目标结合在一起。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全球化一体化深入发展,社会出现价值多元化。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碰撞中,大学生选择和过滤信息自主性不断增强,传统的灌输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紧迫的社会现实要求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并以此指导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传统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以灌输为主,教师的刻板说教始终主宰着活动的

各个环节,教学被抽象为单纯的知识传授活动,教师仅仅被视为传递知识的工具,学生被看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只有思想观点从师向生的单向流动,缺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配合和反馈互动。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没有被纳入到教学互动中,教师无法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无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被被动塑造,厌学情绪泛滥,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关系淡漠,更谈不上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价值判断。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实效性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教师的功能定位应慢慢趋向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建立与学生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各环节全程参与,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演员实施者: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动员学生自我管理和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倡导“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教师的教从学生的特点和诉求出发,在各个环节上转变教师的主宰地位,做到以学论教、为学而教和以教促学;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发动学生踊跃发言,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教师独占讲台的“一言堂”状态。淡化教师的刻板说教,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例如网络课堂、实事评说、参观访谈、专家讲座、师生换位,等等。只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教材、考试评价等改革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学生中心”教学理念在高校思政课的主要体现

笔者十分赞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的这段话:“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了——他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2]“学生中心”的理念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体现,就是提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主动获取甄别信息能力、在知识和论点的比较碰撞中去伪存真,发现真理,主动建构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体系。比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过程就是中国社会的有识之士探索救国道路的实践历程,无数次失败的教训本身就是历史必然选择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力佐证。发动学生自己动手搜集史料、启发其分析比较,有理有据的讲解促进了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抽象理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这一学习过程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的提升学习能力的最高境界。作为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的点点滴滴体现“学生中心”是对教学论、学习论等教学理论的又一建构,符合当今时代性的教育思潮。根据笔者的体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体现“学生中心”,主要是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是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采用以“我讲你听”为主的教育模式,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静止客体。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里曾对这种教学作了精彩的描述:“学生们像被图钉钉住的蝴蝶一样,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扑动着无用的双翅,努力吸取对自己既无用又无意义的知识。”[3]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脱离了学生这一主体,教师一切的教学行为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实现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从而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动作用,实现“教”与“学”的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就无从履行完整的学习过程“教-学-练-测”的各环节,割裂了“教”与“学”的有机联系,更谈不上突出服务教育对象、引领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工作宗旨。

第二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登纳的多元智能论认为,每个人至少有七项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等。有人七项全能,有人某几项或其中一项突出,其他项缺乏。[4]发现并塑造学生的各项潜能,将是“授人以渔”的突破口。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

学生中心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活动应侧重于

知识的运用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只关注学生信息获取的增量。明确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就是明确学生不再是被动接收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探求真理的开拓者。在加入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被引导、激励,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分析整理资料、撰写制作课件、讲稿,组织并加入辩论、演讲、为其他同学答疑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搜集整理学习材料的信息取得能力、分析判断问题的明辨是非能力、写作和整理文字材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配合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另外,每个学生所体现的优势能力表现在不同的领域,只有从学生不同的优势出发,发挥其才干,学生才能得到激励,其被忽视的智能才能够得到发展,已发展的智能才能得以完善,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

第三是关注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情制定教学方案。学生差异的存在是客观的、普遍的和多样的。教师只有直面这些差异的存在,通过细心的观察和耐心的聆听才会捕捉到这些差异,并设法针对不同的思想动态和认识水平,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手段。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公共必修课,在综合性大学的各个专业和各个年级开设。笔者认为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在备课前就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来讲,他们最关注的是内心困惑,所以在制定教学活动之前,就应先了解学生的兴奋点和着眼点,以此出发作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契机。以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为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坚持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原理体系出发,史料和案例的选择和阐释还取决于实施的对象——学生。学情迥异,阐释教学内容的方法和侧重点也必然有所不同。此外,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背景也不容忽视。任何一条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环境和不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即使教学目标制定的教学重难点都一致,所教的内容也一定有差异。面对庞大的学生群体,教师必须从学情出发,关注学生差异,了解学生的困惑,才能在教学活动各环节体现因材施教:教学内容选取应关注学生的生活适应与终身发展,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教学活动安排应关照因材施教的理念,教学方法突出“体验”的特点,等等。

第四是倡导体验学习法。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真正的认识,才能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坚定的信仰。体验学习就是强调学生要身体力行教学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介入学习,在与同学的合作和思想碰撞中通过自身体验矫正错误观点,增长知识,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和创造亲身体验、亲自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亲自参与中尽快提高认识水平、判断能力与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性,而不能满足于只作为一个“观众”。

三、“学生中心”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法实践

“学生中心理念”强调教学活动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明确学主教辅;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教学方法,教学成果表现在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考能力。如果脱离了“学生”这个客体,忽视他们的行为特点、偏好取向和接受能力,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所有的教学改革:教材建设、考试评估系统、教学方法、管理系统将成为无地之矢。课堂教学可以有学无教,以学代教,但不能有教无学,以教代学。陶行知先生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努力把教法变为学法,把教材变为学材,把教具变为学具,把教案变为学案,把教室变为学室,把教研室变为学研室,把教师(teacher)变为助学(facilitator)。[5]“学生中心”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是要创造一个平等、民主、公平的环境让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是一部精彩电影的观众,而是整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主角。具体实践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预习和热身

这种方法是讲授之前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堂课开始十分钟由一组同学进行讨论,讨论的题目由学生在教师规定的相关内容中自行选择。选择的结果往往是学生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讨论之后,每一组学生派出一名代表主持小组发言,之后其他同学针对发言提出评价和自己的不同观点,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引出本

次课堂教学的主题。这种方法由于学生事先就开始带着任务关注教学内容,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发言者分别代表小组展现了个人的思考过程,发言暴露出他们关注和困惑的难点与重点。在与同学增进感情的谈论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关注的问题以及思想动态,捕捉到下一步教学的方向和任务,进而有方向、有目的地进行引导,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

第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已被各个学科教学实践所证明的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结合教学内容,由教师选择学生关注的典型案例进行精确阐述和深入分析,之后根据案例设计学生的讨论任务,包括讨论目的、相关问题的联系、正确答案引领和暗示。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选取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够在案例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的现实事件,案例提出的、回答的问题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引发他们关注、思考、困惑的问题。这样的课堂,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案例讨论中锻炼了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步入社会进行必要的准备。教师最后要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阐发合理的答案,帮助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第三,辩论教学

教师的教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锋、情感交流应该是很普遍的很经常的,学生必须通过发言、讨论和辩论持续地反馈教师的教学成果。辩论是人类的古老的实践活动,体现着人类对理性的追求和对智慧的渴望,通过辩论可以促进学生排除错误观点,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各环节中定期举行辩论赛,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辩题,学生可以按照专业进行分组。这种方法有效锻炼学生的分析辩题、收集资料、理性思维、口头表达、组织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在辩论的准备、进行和总结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主动吸收正确观点,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辩论教学法是典型学生处于中心主角的地位的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四,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指把理论与实践、书本与社会、学习研究与参观考察紧密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各项感官获得直接经验,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从现实层面抽象提炼理论,从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多种教学方式的总和。实践教学法就是通过社会实践接触社会现实,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各地的革命烈士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也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商场、公共服务机构,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现实和矛盾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原因,预测未来走势,探讨解决途径,从而深入了解社会。社会实践之前要求学生制作行动方案,明确社会调研的目的、方法和步骤,之后要求学生写作心得体会和研究报告。这种方法课堂学习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的目的,通过与社会人员接触更能感受到今天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几代中国人不懈努力的结果,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直接面对社会,是认识过程的亲历者,是实践的主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

总之,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贯彻和体现“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摒弃传统的“灌输”观念,重新认识和定位与学生的关系;创造平等、宽松的参与环境,赋予学生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互动中。通过带领学生主动的研究和探索,培养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1][美]杜威著,赵祥麟等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25.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中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20.

[3]江光荣.人性的迷失与复归——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203.

[4]刘惠军,张雅明.新课程与学生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9-110.

[5]方严.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47:10.

G641

:A

:1671-6469(2013)04-0061-04

2013-07-06

刘荣(1970-),女,河北迁安人,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学生中心理论课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发展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作业管理
高校英语专业微课程体系建构探究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