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钱基博的文章学观及其意义

2013-04-02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基博钱氏选本

张 响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钱基博,字子泉,别号潜庐,江苏无锡人,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的文章家、文章学家、国学家、教育家。钱氏一生专于读书著述,于四部之学用力甚笃,尤其是集部,自云“集部之学,海内罕对”[1]。学术成果十分丰富。目前学界对钱基博的研究,多偏向其国学研究与教育思想方面,很少从文章学视角进行探索。钱氏的文章学论著丰富,其文章学思想多有可取之处。本文对其文章学思想作全面论述,以期对钱基博研究有所助益。

一、钱基博文章学论著概述

钱基博的文章学论著十分丰富,内容主要涉及文章本体、文章读写、文章选、文章史等方面。对于文章本体,钱基博在《国学研究法》中有专门论述,《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等文学史论著中亦有涉及。关于文章的阅读与写作,钱氏论述颇详,其观点详见于《国文研究法》、《中国文法说例》、《古文辞类篹解题及其读法》、《文史通义解题及其读法》、《四书解题及其读法》、《周易解题及其读法》、《老子道德经解题及其读法》等专著中。文章选本亦是钱基博文章学论著的重要组成部分,钱氏的文章选本类型多样,有通代选、断代选、专人选、白话文选等等,笔者所见有《文最》、《语体文范》、《酬世文范》、《国学必读》、《国学文选类纂》、《韩愈文读》、《模范文选》、《国师文范》等等。对文章史的描述,除了《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等书外,钱氏还有《骈文通义》、《韩愈志》等专著,前者不仅谈及了骈文的发展流变,还论述了骈文的本质、风格、代表作家等方面;后者则是对古文大家韩愈及其弟子的全面论述,其贡献在于理清了古文发展的关键点。

钱氏的文章学单篇论文(包括随笔、书信、序跋等),所涉内容亦包含文章学的各个方面。论文类如《文字圈识则例》、《论语文学示例》、《论学校作文之文题》等,主要谈文章的阅读与写作;随笔类如《精忠柏石室文话》、《潜庐文话》、《说文》等,主要谈文章的创作、鉴赏、流变等;书信类如《与李审言书》、《再与李审言书》、《三与李审言书》谈骈文,《复冯静伯书》、《复陈灨一先生论桐城文书》谈桐城派等等①关于钱基博先生的文章学著作,可参考傅宏星《钱基博先生著作编年》,载傅宏星编著《钱基博年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1-256页。。钱氏的文章学专著大多已出版,而大量的单篇论文则有待于进一步搜集整理。近年来,上海古籍出版社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分别出版了《钱基博著作集》和《钱基博集》,收钱氏文章学专著多种;尤其是后者,除收入钱氏较有代表的单行本外,还出版了多种未见行世的稿本、油印本。钱氏还有大量的文章学单篇论文散见于民国时期的各种报纸、期刊中,今人傅宏星编有《钱基博先生著作编年》,可见其盛。

二、钱基博对文章本体的新释

历史上,文章与文学的含义常常混淆不清,以至文章被文学所吞没,文章理论被文学理论所代替。实际上,文章与文学虽有联系,却是两种不同的概念。钱基博对文章本体(主要包括文章定义、文章审美、文章结构、文章分体等方面)的论述,界定了文章之含义,分清了文章与文学的不同,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文章,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文章要有内容,讲条理,重审美。“所谓文者,盖复杂而有组织,美丽而适娱悦者也”[2]1,复杂指文章的内容,组织指文章的条理,美丽指文章的审美。文有广、狭之分,广义之文,凡可写录,著为文字皆是;狭义之文则主情感,重娱志,行文讲求奇偶相间,音韵相协。两种定义,各有利弊。钱氏并其所长,去其所短,以此界定文章的含义,赋予文章以鲜明特色。一方面,强调文章内容、条理以区别偏于形式情感的文学;另一方面,注重文章的审美以使文章之定义不至于宽泛无边。钱氏对文章的定义,廓清了文章与文学的关系,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文章,探讨其本质特性、自身规律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钱氏的文章定义,对于当代文章与文学的分野理论,亦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第二,钱氏的文章审美观体现在事、言、情、境四个方面。文事求真与新,文言贵浅与达,文情重真与深,文境崇尚自然。文事,即文章的内容。钱氏认为,文章内容既要能镕裁历史科学之事实,重在求真,又要能因时而作,表现新颖事物,重在求新。文辞,指文章的语言。钱氏论文章的语言,强调“众喻”,即孔子“辞达”之意。文章贵在深入浅出,意能精深,辞宜通显,语言贵在明白晓畅,忌雕琢夸饰,标新立异。文情,指文章蕴含的情感。文以情为主,文章之情要深且真,情深则文明,情真则语挚,能流传百世千载之文章,必有不朽之至情在。文境,即文章的意境。文章意境是文事、文辞、文情的统一。钱基博谓:“美丽为文之止境。”[2]1文章的意境,以自然美为旨归。钱氏论文章之美,讲究事美、辞美、情美以达境美,较之古人谈文章之美,钱氏所论更为全面、具体。

第三,钱基博论文章结构,特别讲求“组织”,强调条理的重要性。文章结构可分为形式结构与内容结构,形式结构受制于内容结构。形式结构,即文章的外形结构,钱氏认为,文章乃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而成,字、句、章、篇各自有法,属于文章形式结构的层级单位。文章更重要的是内容结构,即文章意脉结构。篇章的形成有赖于意脉的统领。钱氏认为,欲明文章之结构,需特别注意四点,即一篇主旨所在、通篇前后呼应处、文字纡徐曲折处;甲乙两段紧相衔接处。文章的结构法则多种多样,光是文章的起、接、转、束就有多种笔法,如起笔有横空而来、擒题劲捷、巨笔下压之分,接笔有横接、翻接、反接之别。了解文章的结构,既有助于通过阅读以体会文章的气脉意旨,又有助于文章的写作实践。

第四,钱基博的文体观主要体现在文章分类、文体源流二个方面。一方面,钱氏将历代文章分为两类:一为感于外物而有作,一为情动于中而不能自已者。前者又分为写景之文与纪事之文,后者分为表情之文与推理之文。对于文章的分类,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考察历代文章的分类,有以体势分者,如《昭明文选》将文章分为赋、诗、骚等37类;有以神理分者,如宋谢枋得《文章轨范》“放胆”、“小心”二分法;有以作用分者,如真德秀《文章正宗》“辞令”、“议论”、“叙事”、“诗歌”四分法。考察前人的文章分类思想不难发现,其分类大多依据文章的形式,而忽略了文章内容这一分类标准。钱氏的文章二分法,是对前人文章分类思想的补充与完善。另一方面,钱氏特别重视文体发展源流,其《国师文范》遴选古今文章依体势别为十类,每类先考其源,后叙其貌,如“论说”类导源于古之诸子,这类文章贵在以朗畅之言发精深之理;“序跋”类导源于孔子为《易》作传,这类文章则以叙陈一书之旨为主等。总之,学文之道,首在辨体。钱氏尤其重视对文章进行分类研究,以观其同异,求其会通。文章各自有体,各体文章风貌不一,考论文章之得失,不可不依体为断。

综上所述,钱基博论文讲求“复杂”、“组织”、“美丽”三者并重,以此为准,对文章的内容、审美、结构以及三者相互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钱氏的文章分类思想,亦是由文章内容生出,是对前人文章分类思想的补充。钱氏的文章本体观,既是对前人理论的深刻总结,又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具有一定的新变意义。

三、钱基博的文章读写观

钱基博一生读书甚勤,著述颇丰,于读写之事,自是深谙其道。钱氏认为,学习写作要以阅读为先。阅读既要知道怎么读,又要知道读什么。对于文章写作,既要能通过阅读古人文章典范,学习和揣摩古人文章之法,运用到自己的实践创作中去,又要重视文章内容,不空谈,还应兼顾文章的审美等。

钱基博论文章阅读,提出精读五要,略读四要。钱氏既重视精读,又不轻视略读。精读为养气之事,略读为积理之事。精读五要,即识字、明句读、审篇法、体会古人神理以因声求气、能背诵。总之,大至文章结构脉络神理旨意,小至每个字词句的含义等都应能熟练掌握。略读四要,即要以我看书,不读死书、要首尾通贯,虚心静虑、要作数过尽之、要做札记。精读强调阅读的深度,略读强调阅读的广度。然阅读之法甚多,不同的书亦有不同的读法,如阅读《四书》,要分次第,以《大学》、《孟子》、《论语》、《中庸》为序;要通大义,对每书中之大义应研究详明,会通贯串;要明界说,以分类体玩,观其异同。又如读《古文辞类纂》,要分类看,可知一体有一体之格;要分代分人看,明一代有一代之风尚,一人有一人之面目;要注意圈点,明古人用意。要之,钱氏论文章阅读,第一要会其意;第二要明其法;第三要分类比较,求其同异,得其会通;第四要重视圈识,强调动手能力。

钱基博论文章阅读,既重视古文,也不轻视白话文。钱基博认为,阅读应从古文入手,广泛涉猎经、史、子、集。然四部书籍浩瀚无边,个人的阅读能力有限,对此,钱氏认为,经部看朱子《四书集注》,史部看乾隆御批《通鉴辑览》,子部看李宝洤辑《诸子文粹》,集部则看桐城姚鼐、长沙王先谦编《正续古文辞类纂》。钱氏尤其注重《四书》的阅读。不仅因其“文无奇奥,意极精透,朴实说理,言皆有当”[3]62,可资作文之法,更因其有仁义之精神在。钱基博强调阅读古文的重要性,对白话文也抱以相对客观的态度。钱氏认为,好的文章,在意境不在形式,白话文中亦有优秀的作品,古文中也并非没有糟粕。辨证地看待古文与白话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是钱氏阅读思想的可贵之处。值得一提的是,钱氏所言阅读对象,在今天看来,以文章为主,而非以文学为主。钱氏的文章阅读观对当今阅读理论,尤其是文章阅读与文学阅读的分野,有借鉴意义。

钱基博论文章写作提出“作文十要”。即作文必自论议入手;强调命意布局,重视酝酿;临文繙书,长文思,助记忆;借古事,发己论;用典贵神化无迹,比附精切;作文“宜做处少”与“写处多”、“我独云云”与“人皆云云”当相须不可偏废;结须乘势;作文宜改;作文当从三易,即易见典、易见字、易诵读;作文须去五病,前人已言、众人易知、无关大体之事不必作,巧文攻人不中要害、虚辞称善不切情实不可作。钱氏特别重视文章的作法,认为“大抵文章一道,其妙处不可以教人,可以教人者惟法而已”[4]5。学习文章的作法,第一要多读,阅读典范的古人作品,揣摩古人文章字法、句法、章法、篇法之奥秘;其次要多练,将古人之法运用到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去;再次要善于比较,以己之作比古人之作,认清差异,以求不断进步。钱氏虽强调文章的作法,但作文又不拘泥于法,法是途径,不是目的,“用法者贵能得法外意耳”[5]168。在钱氏看来,文章既要有内容,有组织,又要美丽以适娱悦,才可算是好的作品。

钱氏的文章读写观,既是对前人丰富的文章读写理论的借鉴,又有自己阅读创作的经验。其讲求详略得当与贵在会通的阅读方法观,重视古文又不轻视白话文的文章阅读观,既重视文章作法,又强调文章内容的文章写作观,对今天的文章写作亦有重要地实践意义。

四、钱基博的文章选本观

选本批评是文章批评的重要方式。钱基博非常重视文章选本的价值,他深谙文章选史对历代文章选本的价值及不足都能给予客观的评价。《昭明文选》、《古文辞类纂》是钱基博关注最多的两种文章选本。《昭明文选》是由南朝梁武帝之子萧统主编的诗文选本,对后世产生过很大的影响。钱氏自云研诵《昭明文选》三十年,手批十余过,可见其对此本的重视。《昭明文选》的不足之处在于其选文标准过狭,文体分类不清,然不影响其在文章选史上的地位。《古文辞类纂》为清人姚鼐所编,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章选本。钱氏推重此书,专门著有《古文辞类纂解题及其读法》一书,考证其版本,评价其选文标准及编排体例,并详细介绍其读法。钱氏认为此书虽取径偏狭、规模未宏,但其对文体之归类,对文章之选择,足有明文章之流变、昭来者以涂辙之功劳。此外,钱氏还对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李兆洛《骈体文钞》等选本多有评价,如肯定曾本博涉经子,赞扬李本足有才藻等等。钱基博重视文章选本的价值,评价历代文章选本的优点与得失,体现着钱氏的文章选史观。

钱基博自己编有多种文章选本,其选本选型多样,体例完备,选文精当。选本的选型,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在钱氏诸多选本中,依目的、功能分,有门径型(如《酬世文范》、《模范文选》等)、讲义型(如《国师文范》);依撰写方式分,有集评型(如《国师文范》)、评点型(如《语体文范》)等;依所选对象分又有专题型(如《国学必读》)等①关于文章选本的选型分析,参考了曹辛华相关论述,详见其《民国宋词选本的选型析论》,载《枣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由于标准不同,同一选本又可归入多种选型。选本的编排体例,反映着选者的编选思想与学术态度。钱基博编选的多种文章选本,皆体例完备,如《模范文选》,先述作旨(所选之文以可为法式为准),次定文体(将文分为记事与言事两类),再列作法(每类文体又分作法若干,并附解释),最后选文(文后附作者小传,以供知人论世之需)。此选本体例完备,反映着钱氏认真的学术态度,对文章选本具有示范意义。文章的选择,既要符合选本宗旨,又要选者对整个领域有深刻的把握,所以,最能体现选者的功力。在钱氏多种文章选本中,所选之文皆堪称精当。如《国学必读》一书,分“文学通论”与“国故概论”两类,分别选文52篇和37篇,“纲举目张,选文精审,在考虑到当时中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现实需要的同时,也兼顾了各个朝代的文章,成为当时影响较大、流传甚广的国学普及读物之一”[6]。又如《国学文选类纂》,以小学、经学、史学为类,所选文章皆能切中关键。钱氏其它文章选本亦有此特点。

钱基博通过对历代文章选本的评价及亲自编选多种文章选本,表达自己的文章学观。钱氏对历代文章选本的评价,勾勒出一条清晰的文章选史的脉路。其亲自编选的多种文章选本,贯彻了其文章观及文章选观。

五、钱基博对文章史的描述

对于文章的历史发展,钱基博有着清醒的认识。钱氏在其文学史专著及相关论著中都有详细描述。钱氏对于文章史,既能从宏观视野整体把握,又能以微观视角作专门之论;同时,对于文章流变、文章流派也有自己独特的认识。

首先,从宏观上,钱基博系统地将历代文章勾勒出史的框架,并勾勒出了各阶段的特点。钱氏依时代先后及文章流变特点,将其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期为上古期,自唐虞迄战国。这一时期,骈散未分,属文章的孕育成长期。第二期为中古期,自两京迄南北朝。这一时期,文章渐趋词胜,俪体文独盛一时。第三期为近古时期,自唐迄元。这一时期,骈文敝,古文兴,近古之文对中古之文有所矫正,却又失之于野。第四期为明清两朝以迄民国。这一时期,谈论文章讲门户,至清季“词融今古,理通欧亚,集旧文学之大成而要其归,蜕新文学之化机而开其先”[2]9。钱氏对文章发展的分期及对每个时期文章特点的描述,体现着其对文章史的宏观把握与整体认识。

其次,从微观上,钱氏对于文章史上重要的文章家、文章学家及文章学论著有着深刻的认识与准确的定位。例如对于古文大家韩愈,钱氏专门著有《韩愈志》、《韩愈文读》等书,尤其是《韩愈志》一书,在广泛搜集史料的基础上,旁推交通,本之三代两汉以穷究韩文之原委,对韩愈之历史地位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其中的不少结论为历来文章学家所未及。又如对文章学家姚鼐及其文章学论著《古文辞类纂》,钱氏也给予高度关注。姚鼐为桐城派集大成者,其在文章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钱氏曾多次提及姚鼐及其文章理论,一方面,既肯定其文章及文章理论的价值;另一方面,对其某些文章之弊以及理论之缺陷也能一一加以指正。姚氏《古文辞类纂》在文章学史上同样有着重要的地位,钱氏专门著有《古文辞类纂解题及其读法》,述其成书,考其版本,倡其意旨,高度评价其价值。对文章史上重要的文章家、文章学家及文章学论著的评价与定位,体现出钱氏对于文章史的微观把握。

第三,钱氏对文章流派的描述,也体现着其对文章史的把握。如果说评论某一文章家或某一文章学论著,属于静态的点与点的描述,那么,对于文章流派的描述则属于动态的点到点的描述。文章有多种流派,如明代的唐宋派,清代的桐城派、阳湖派等,每一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风尚,都有其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文章流派史是构成整个文章史的重要内容。钱基博谈文章史,尤其注重对文章流派的考察。对于文章流派,钱氏注重考论其源流正变,评价其利弊得失,体现着清晰的史的认识。如论及清代桐城派之渊源,钱氏仿江西诗派“一祖三宗”说,提出桐城亦有一祖三宗,一祖为司马迁,三宗分别为韩愈、欧阳修、归有光。谈及桐城派之发展,钱氏力推姚鼐与曾国藩。论及桐城派之流变,钱氏认为,阳湖派与湘乡派皆出自桐城,又各有不同。对于桐城末期,钱氏亦有客观评述。合而观之,钱氏所叙,实为一部清晰的桐城流派史。此外,对于文章史上的其它流派,钱氏亦能述其源流、考其正变,评其得失,显示着浓重的史的意识。总而言之,对于文章史的描述,钱基博既能从宏观上,依文章流变的特点做整体把握,也能从微观上,对重要的文章家文章学论著,进行深入探讨,同时还特别留意文章流派的纵向发展,体现着钱基博清晰明了的文章史的脉络。

六、钱基博文章学观的意义

钱基博的文章学观,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以钱氏文章学观为视角,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其学术思想,进一步了解民国时期文章的发展变化,为构建民国文章史打下基础。钱氏的文章学观对当代的文章学建设亦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一,通过钱基博的文章学观,可深入探讨其学术思想。目前学界对钱基博的研究,主要偏向于国学研究与教育思想方面,文章学思想的研究稍有涉及,但还不够深入,且多从狭义文学观的视角进行论述。钱基博既是一位文章家,又是一位文章学家。其文章及文章学著述丰富,但由于多种因素,未得流传。可喜的是,近年来已有学者对其论著整理出版,尤其是傅宏星先生,于钱氏著作搜讨甚勤,目前已出版多种论著,其中关于文章学论著亦有多种。这为深入研究钱氏的学术思想,尤其是文章学思想,提供了文献支持。研究钱氏的文章学思想,不仅可以拓宽钱氏学术研究的空间,还有利于还原钱基博一个文章学家的真实面目。

第二,透过钱基博的文章学观,可进一步了解民国时期文章学的发展变化。晚清民国时期,社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文因时变,社会的变革必然导致文章观念的转变。这一时期的文章,既有传统的骈散文、新起的白话文,又有外国文,它们互相之间激烈碰撞,形成了文章史上特有的奇观。处于民国这一特殊时期的钱基博,对于时代的风云变幻、文章的古今通变,都有着清醒的认识。其《现代中国文学史》一书,更是从史的角度,记录着这个时代的文人与文章。钱基博的文章学观,加深了我们对民国这一特殊时期文章史的认识,为构建民国文章史打下了基础。

第三,钱基博的文章学观,对于当代的文章学建设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代文章学家曾祥芹先生提出“一体两翼”(“一体”指文章本体,“两翼”指文章阅读、文章写作)说、“双文”(指文学与文章)论等,为文章学的建设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细观钱基博的文章学思想即可发现,曾先生的“一体两翼”说、“双文”论,在钱氏的文章学思想中均有体现。钱氏论文强调复杂、组织、美丽三者并重,这一说法,对当代的文章定义、文章与文学分野都有启发意义。钱氏论文还特别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其提出的精读五要、略读四要以及重视古文不轻视白话文的读书态度,对当代的文章阅读理论,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此外,钱氏的文章选观、文章史观,为文章选史、文章学史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持。要之,处于晚清民国这一特殊时期的钱基博,不仅文章创作丰富,文章思想亦有许多可取之处。其文章学观,既是对古代文章学的理论总结,又具有一定的开创性,为文章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钱氏在中国文章史、文章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文章学思想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

[1]钱基博.钱基博自传[J].学术世界,1935,1(2).

[2]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M].郭璋,校点.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钱基博.读经问题[M]//傅宏星.大学国学:钱基博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4]钱基博.中国文法说例[M]//傅宏星,校订.集部论稿初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钱基博.国文研究法[M]//傅宏星,校订.集部论稿初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傅宏星.钱其博《国学必读》的编选思想及主要特色[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3):87-91.

猜你喜欢

基博钱氏选本
得金书铁券 思家训门风
作为一种批评方法的选本意识
——现代新诗选本研究综述
论杨绛《记钱锺书与〈围城〉》中的导向问题
中国京剧选本之“选”与比较研究(1880—1949)
钱氏家族迁徙考
中国古代戏曲选本概念辨疑与类型区分
《钱基博集》出版座谈会观感
论抗战时期钱基博的殉国情怀
浅议国学大师钱基博论兵
——以《德国兵家克劳山维兹兵法精义》为例
军事文告的第一个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