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3-04-02高亮
高 亮
(西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1 高校校园亚文化概述
1.1 校园亚文化的内涵
目前对于校园亚文化的内涵有不同的定义,《教育大词典》:“亚文化是社会总体文化的一部分,主导性文化的补充.任何群体凡是在某些方面与社会主导型价值体系不同,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活方式、语言、价值体系,体现鲜明的集团、群体个性、风格、凝聚力的文化形态.”赖焱烽等将校园亚文化定义为“大学生所特有的文化形态,是在一定时期内为整个大学生群体所共有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模式和文化心态的表现,是校园的微观文化.”[1]鲁满新则将高校校园亚文化定义为“与高校办学理念和特色的价值追求不一致的、在一定时期内为整个大学生群体所共有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模式和文化心态的表现.”[2]张帆和沈旭对此概念所做的定义为“所谓校园亚文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整个学生群体所共享的一套价值观念,是校园的微观文化.”[3]可见校园亚文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大学生所特有的与主文化相对应的思想观念、心理倾向、价值观点和行为模式的综合,是主流文化的辅助,是支流文化,是校园微观文化.
1.2 校园亚文化的基本特征
1.2.1 自发性.高校校园亚文化的产生既不是高校事先计划、组织安排的;也不是大学生受到外在的影响而有意识形成的,而是自发创造的,具有明显的自发性的特点.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便捷和紧密,在这个联系的过程中,大学生认识世界社会的能力大大增强,他们也就不像以前那样,只是一味的学习书本,听从老师了,他们对于社会对于人生观价值观有了自己的看法,而且追求个性的张扬,注重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生活学习,有以前的“唯师”转变成现在的“唯我”.
1.2.2 时代性.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反映着特定时代的要求,与他所处的时代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亚文化的时代性,强调的是亚文化与其所处时代的密切关系.校园亚文化不是静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动态的变化,不同的时代时期会有不同的亚文化,会有不同的亚文化的表现形式.
1.2.3 多样性.“社会越是变革,相应的亚文化的种类与内涵也就越来越丰富.校园亚文化随着主文化的不断丰富,必将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其次随着大学生群体视野的不断开拓,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校园亚文化必将呈现丰富多彩的态势.”[4]如今的校园亚文化不管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呈现出多样性.从亚文化的内容上,是丰富多彩的,有抒发感情的、宣泄不满的、感叹爱情的、探讨现实的等等.在形式上,有课桌文化、宿舍文化、食堂文化、网络文化等等.
1.2.4 影响的渗透性和双重性.所谓渗透性是说寓于亚文化之中的内容,主要是教育内容,是在不知不觉、润物无声中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大学生往往“习焉不察”,这是文化自身的潜移默化特征的反映.校园亚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隐性的,就行空气一样,在你察觉不到的情况对你产生影响.
影响的双重性是说高校校园亚文化对于大学生既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会带来不良的影响.校园亚文化利用得好就能起到它塑造人教育人的功能;利用不好就会导致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偏离,反而产生负面作用.
2 高校校园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2.1 对高校校园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对于校园文化建设非常重视,对校园主流文化的建设也很关注,但是对于校园亚文化基本是放任式的,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亚文化建设机制.
2.1.1 在管理上,高校对于校园亚文化建设基本上是采用放任式的态度,没有亚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高校校园亚文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要促进校园亚文化的蓬勃发展,必须要设置相应的机构,而当前高校基本上没有校园亚文化建设办公室,没有相应的工作人员,这就导致目前的高校校园亚文化建设是盲目性的,没有明确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它的德育功能无法发挥.
2.1.2 在实践上,高校往往是重主文化轻亚文化.对于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文化,简单地说,对于课堂文化十分重视,而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的非专业文化即亚文化不太关注,老师也是上完课后就不管了,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安排自己的课外生活,但是这种自主安排带有盲目性和极大的弊端,需要学校给以引导.
2.2 不能很好的处理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
主文化是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教育计划所规定的文化及专业文化学.目前高校对于主文化建设是相当重视,认为亚文化是可有可无的,在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上往往是片面的.
主流文化和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两个组成部分,彼此是相互促进的.主文化建设可以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但是,社会的发展还包括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还需要人的个性的发展,所以,亚文化建设也是重要的.它的健康发展可以对校园主文化和整个校园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当然,亚文化的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这就需要主流文化建设,以给亚文化以指导,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主文化可以促使亚文化建设保持正确的方向,亚文化的健康发展则可以是主文化建设更加容易开展,提高主文化建设的效率.
2.3 高校亚文化建设的载体比较单一
亚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载体,亚文化建设的载体是承载和传导亚文化建设的内容,并能为亚文化建设主体所把握,能被客体所接受的活动形式.当前高校亚文化建设的载体从量上说比较单一,从质上说,亚文化建设的载体还很不规范,没有明确的针对性和价值导向性.
2.3.1 高校校园亚文化建设的载体比较单一.往往通过社团活动、宣传栏、传媒等形式,这些都是比较传统的形式,固然能推动亚文化建设.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行为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手段的进步,迫切要求亚文化建设的载体不断丰富,特别是网络载体,对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特别大,需要重点建设.
2.3.2 载体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有的载体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价值性,比如校园建筑、雕塑等人文环境建设没有将文化建设的内容渗透在其中,只是注重人文环境的外在形象;有的载体在实施过程中没能体现它的功能,譬如校园社团,社团是联系学生的重要纽带,是亚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之一,而目前高校的社团活动却具有自由性、松散性等特点,没有与专业相结合,造成社团的作用不明显.
2.4 高校亚文化建设的目的与结果不统一
高校校园亚文化建设是为了促进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使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外,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以达到其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虽然高校校园亚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主体上是积极的,但是有些时候结果却恰恰相反,产生了负面作用.如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和老师彼此间的学术交流,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在实际中,学生利用网络打游戏、聊天、浏览不健康信息所占用的事件远远大于学习的时间;校园宣传栏,是为了宣传学校的教学、学习信息,让学生及时掌握时事问题,但是却出现了诸如找女朋友、卖东西等信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文化的多元性,使校园中有许多亚文化是不健康的,是不良亚文化,这是很难杜绝的,只能降低其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自主能力差,乐于相互跟风学习,再加上学校和老师没能及时给以引导纠正.
3 高校校园亚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对策研究
3.1 建立高校校园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高校校园亚文化建设是个庞大的系统,不是一个部门、机构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高校各个部门、组织的协调和合作,需要建立一个长效的机构和制度去协调、实施,保障校园亚文化建设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开展.
首先,在纵向上,要建立从上到下的亚文化建设机构.高校要设立校园亚文化建设的办公室,并配置相应的人员,这个办公室要总体上领导和具体规划开展学校的亚文化建设.各个学院、系所也要有专业的亚文化建设工作小组,在各自的学院开展亚文化建设.
其次,在横向上,学校各个部门要加强协作和合作,共同开展校园亚文化建设.学校亚文化建设办公室和学校学生处、教务处、基建处、宣传部、团委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共同规划校园亚文化建设,而不能互相推诿,推卸责任.因为学校的每项工作都是需要共同努力完成,总之,要建立一个从上到下、各个部门相互合作的校园亚文化机制.
3.2 校园亚文化建设要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所谓主导性,即事物发展过程中所显示的统一性、规定性、指向性,它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所谓多样性,则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所显示的差异性、选择性、变动性,它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多样形态.主导性源于多样性,又高于多样性,指导、支配多样性,制约多样性发展的方向;多样性则丰富主导性,服务主导性,推动主导性发挥主导作用.
3.2.1 校园亚文化建设首先要坚持主导性,只有坚持主导性,才能保证亚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校园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育人,培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所以亚文化建设必须突出主旋律,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2 校园亚文化建设还应坚持多样性.当代的大学生普遍具有鲜明的个性,如果校园亚文化建设一味只重视主导性,这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抵制,也会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只要能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情感意志、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等,能对大学生的智商和情商产生积极影响的文化都可以作为校园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载体.
3.3 大力促进校园亚文化显性载体和隐性载体的发展
3.3.1 显性载体建设主要是加强校园亚文化物质文化建设,显性载体建设要体现美育功能.在校内设置富有教育意义的雕塑和景墙,张贴名人画像、名人名言,重视校园绿化的设计、规划,提高绿化的文化品位,努力建造一个净化、美化、绿化的校园环境,营造一个融知识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优美校园.在自然环境中融入科学人文知识,使学生、教师产生美感,在思想品德、法律观念、人际关系、习惯养成、美育修养和思维品德方面受到感染、激励和熏陶.
3.3.2 校园隐性载体建设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隐性载体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隐性载体建设主要涉及思想意识、心理状态、校纪校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在隐性载体的建设中,应坚持德育为先,突出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学校精神”的建设,提升校园亚文化建设的实际意蕴.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精神文化建设上,通过物质条件的改善提升育人效果,通过精神熏陶实现物质文化建设的实际意义和教化功能.
3.4 采取多种途径优化校园亚文化建设环境
高校校园亚文化具有影响双重性、复杂性的特点,有些亚文化具有巨大的消极影响,所以,我们要是校园亚文化的健康发展,必须优化亚文化建设的环境,发挥亚文化的积极影响,抑制其消极因素.
3.4.1 必须旗帜鲜明的进行正面宣传、建设.学校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建设都要突出正面性,因为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正确的东西灌输的多了,颓废消极的东西就没了市场.正确、积极的东西感触的多了就会对非理性的、伪科学的东西产生免疫力.比如正面人物的宣传,就会对大学生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启发大学生积极向正面人物靠拢.
3.4.2 净化校园网络媒体环境.当今的时代是电子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知识和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道德问题.所以,高校必须对校园网络进行监督,首先完善学校网络的规章制度,对大学生在校园论坛、网站中的行为进行制度的约束.其次,加快高校红色网站建设,倡导大学生向革命先烈学习.
〔1〕赖焱烽,吴长虹,吴文衔,范忠烽.校园亚文化——高校德育工作的新视角[J].南方论刊,2006(12):19-22.
〔2〕鲁满新.高校校园亚文化与研究生群体文化关系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
〔3〕张帆,沈旭.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新动向:后现代语境下的大学校园亚文化[J]. 中国青年研究,2006(3):16-20.
〔4〕孙亮.浅谈当代大学生亚文化及其特征[J].化工高等教育,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