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工科生非专业能力现状调查
2013-04-02赵学琴吴国玺
赵学琴,吴国玺
(许昌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新建本科院校工科生非专业能力现状调查
赵学琴,吴国玺
(许昌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通过对某新建本科院校工科学生的非专业能力现状调查,发现学生普遍重视个人非专业能力的提高,适应力较好,普遍渴求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愈加重视提高学习力,但掌握方法不足,通过自我实践提高各项能力,探索个人创新力和发展力,提出了提高非专业能力的路径.
非专业能力;本科院校;工科;人才培养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首先从某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中随机抽取1000名工科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收972份,有效问卷921份,有效率92%.再随机选择2010届和2011届226名工科毕业生进行了毕业生对自身在校掌握的非专业能力状况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80份,回收问卷230份,有效问卷226份,有效率为87%,另外,对毕业生所在的29家用人单位进行了对毕业生评价表问卷调查.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重视个人非专业能力的提高
2.1.1 学生对非专业力能力认识不足.调查显示,67%的学生对“非专业能力”不清楚,很少听到这样的词语,但对于素质教育、综合能力提高比较熟悉,具体什么是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概念模糊,并没有自己清晰的认识.
2.1.2 大学生认为非专业能力的很重要,但对个人的非专业能力评价不高.调查显示,81%的学生认为非专业能力非常重要,他对个人的成才和就业都有非常大的影响.而对于个人非非专业能力状况的评价中,60%的学生认为很一般,有3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非专业能力很弱,而且对毕业生对的调查发现,他们一走上工作岗位,普遍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差,这在用人单位的调查中也得到体现,用人单位也反映,交际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好的占58%.
2.1.3 非专业能力的提升重在实践,要经过不断反复的锻炼逐步改善和提高.调查显示,在问道“你认为如何提高非专业能力时”,有40%的学生选择要通过参加活动,亲身锻炼才能提高,34%的学生选择要自己实践.在毕业生调查中也发现,他们在校期间实习实践活动对自己影响最大,收获最多.
2.2 大学生主观渴望与人交往,但缺乏有利的客观环境
2.2.1 大学生渴望与人交流,但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交际能力普遍不高.调查显示,57.75%的学生表示自己有一定的交际圈,能和同班或其他院部的学生成为朋友,仅有13.3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交际圈很大,跟社会中人也有联系.近20%的学生交际范围小,只和宿舍的同学关系不错,几乎很少有朋友.
2.2.2 大学生排解心理压力的方式单一,不能主动与人沟通.调查显示,在遇到压力或心理问题时,33.62%的学生会选择向人倾诉来排解内心压力,45.6%的学生把压力闷在心理,等待慢慢过去.这也和工科学生的特点有关,理工科学生学业比较重,自由时间少,与人交际少,遇到问题不能主动找人倾诉或请人帮助解决.而且新建本科院校的工科学生多数来自农村,从小的家庭教育中也缺乏与人交往的引导与教育,有些还是留守子女,学生不善于表达感情,不主动与人沟通.
2.2.3大学生希望多与社会接触,自身并不积极组织或参加活动.调查显示,89%的学生认为参加班级或社团活动对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有一定作用,但由于有些活动时间短、影响力小等对自身交际能力提高作用不大,而且80%的学生几乎没有主动组织过活动,只参加别人组织的活动.
2.3 大学生学习力提高缺乏有效途径
2.3.1 大学生学习态度端正,非常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调查显示,在学习态度上,83%的学生认真对待学习,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学习中去.可见,多数工科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要想拿到一个好成绩或本科毕业证,需要在学习上付出较多时间,而在对学习目的的调查中,也有23%的学生是为了考试有个好成绩不得不学习,47.5%的学生是为了提升自身的能力,29%的学生是为了将来运用所学知识找到一份好工作,可以看出现在学生越来越现实的选择,但不论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大多数学生都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
2.3.2 大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不高,也并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调查显示,在平时学习中,10%的学生会提前做学习计划,课前准备.83%的学生几乎不做学习计划,学习都是跟随老师的要求.在毕业生的调查中也发现,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最大的收获就是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没有有意识的锻炼提高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或非专业能力. 2.3.3大学生认为通过学校教育的引导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提高学习力.调查显示:在问道“你计划如何提高学习力”时,43%的学生想参加社会实践活动,22%的学生依赖网络,认为很多东西可以通过网络来学习到.在对毕业生调查中也发现,学生更希望通过专业实习和见习,增加实践课程等方式,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学习力,并希望学校能把学习单独作为一种能力教会学生,帮助学生锻炼掌握.
2.4 大学生认为实践是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乐于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2.4.1 大学生认为实践能力直接决定将来就业,很重视个人实践能力高低.调查显示,18%的学生认为个人实践能力的水平对将来就业有决定性影响,75%的学生认为有很大影响.可见,学生普遍认识到要改变原来大学生“眼高手低”的不足,只有真正提高个人的动手实践能力,才能为社会所用,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2.4.2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类型少,普遍认为个人实践能力不强.调查显示,在问到“你参加过什么社会实践活动中”,选择学生社团活动、勤工俭学、社会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家教或兼职、支农支教等的比例分别占到了51%、39%、29%、28%、20%、10%.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局限在学校,而且形式比较单一,缺乏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形式.7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一般或不好,没有什么优势.
2.4.3 大学生对提高实践力还存在笼统认识,并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和计划.调查显示:在如何提高实践力的调查中,从个人角度来看,71%的学生希望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从学校角度来看,51%的学生希望学校增加专业实践教学课程,50%的学生希望增加专业见习和实习的机会,48%的学生希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2.5 大学生对创新发展力并没有足够的重视
2.5.1 大学生对自身创新力评价不高,普遍认为创新力是对自己的拔高要求,并不是必须要求.调查显示71%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创新能力方面,需适当引导,才能有所突破和超越.只有14%的学生能大胆发表意见,敢于质疑,超越常伴有新思想产生.调查发现,新建本科院校的工科学生对自身的要求停留在学好专业,找个满意的工作的层面上,对自身未来发展并没有过高的要求,认为在大学期间培养创新能力是对好学生或好学校的学生提出的要求,与自己相距还远.
2.5.2 大学生意识到要有规划有发展,但缺乏具体的行动和实施.大多数大学生对将来如何发展还缺乏清晰明确的认识.而如何提高自己呢?52%的学生认为多考各类资格证书,既能体现自己的能力,也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47%的学生认为将来就业形势严峻,现在好好努力,但所选行业将来的发展前景很好,有39%的学生认为依靠自己所学专业,将来很容易就业,就按照学校所学一定能胜任工作.
2.5.3 大学生对如何提高自身创新力和发展力没有深入思考,需要学校引导教育.调查显示,39%的学生认为通过网络等新媒体资源学习来让自己认识和提高创新力发展力,30%的学生希望学校专门开设一些课程,教育引导学生锻炼提高发展力创造力.
3 结论
3.1 工科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和提升是用人单位和学生个人当前都非常重视的.大学生不了解非专业能力,但认识到非专业能力的很重要,希望通过实践锻炼的方式,主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适应力、学习力等非专业能力.
3.2 大学生认为适应能力很重要,但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的有效途径和技能,希望通过多接触社会,多参与相关实践活动来提高.大学生主观上很想提高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但在学校教育中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学校开设的一些人际交往课程也常常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实际的效果.
3.3 工科学生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上,认为在校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了专业知识,但希望不只是学习知识,更要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而且在学习上实际上并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学习力是一个人知识储备、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有好的学习力,将会使学生更快的适应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也能最快的速度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
3.4 大学生重视实践能力,但普遍认为个人实践能力不强,主要是参与实践锻炼的机会少,他们渴望有更多的实践时间和机会.
4.5 大学生还没有足够重视创新力和发展力,对未来职业发展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和详细的计划,认为自身创新力和发展力不高,而且缺乏培育创新力和发展力的外部环境.
4 建议和对策
4.1 应该为大学生非专业能力提升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4.1.1 为了更加广泛的发挥其作用,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社会力量与学校沟通合作,建立更多的校企合作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平台,使提升大学生非专业能力成为全社会的责任.
4.1.2 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需要社会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改善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用人单位不接收、不允许等问题,用关爱和帮助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平台.
4.2 应该为大学生非专业能力提升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4.2.1 为突破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主导的现象,在课程方面,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真实任务为导向,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4.2.2 针对传统上只注重分数的教育方式,在教学方面,要以“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深化教学改革,以职业能力开发为目的,构建实践教学能力体系;学生管理上,构建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教师公开,公平评价.
4.2.3 为了给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氛围,在校园文化方面,整合和利用校园资源,创设职场环境,促进学生通用职业能力形成与发展,开展显性课程构建职业实践体系.
4.2.4 针对以往实践与理论脱离的现象,在实践方面,校内实践教学要充分利用工科专业条件,校外社会实践要充分利用地方工科院校的区位优势和行业优势,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形成有机联系,从而提高新建本科院校工科学生的非专业能力.
4.3 大学生应该为自身提高非专业能力创造机会
4.3.1 为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应该主动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研,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际活动中及时反馈,形成最后的成果锻炼自己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4.3.2 为了更加全面的提高大学生的非专业能力,大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同时还要反思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取长补短,认真总结经验,逐渐培养自己的学习力和发展力.
4.3.3 为了与时俱进,大学生还需要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思考习惯和科学的态度,还必须持续积累夯实基础知识,并善于用逆向思维考虑问题,来提高创新能力.
〔1〕龙卫兵.从非专业素质缺失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6-27.
〔2〕郭伟.强化大学生素质教育推进人的全面发展[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58):29-31.
〔3〕吴启文.人文素质教育与非专业能力培养[J].江苏高教,2000(2):40-42.
G640
A
1673-260X(2013)09-0253-03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建本科院校工科学生非专业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2012-GH-286);许昌学院教研项目“工程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研究”(02012073)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