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湘方言区普通话培训中儿化音难题之我见

2013-04-02雷阮桥

长沙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卷舌韵尾儿化

雷阮桥

(桃江县教师进修学校,湖南益阳413400)

儿化音就是普通话中部分词汇的字音韵母因卷舌动作而发生音变现象。儿化的韵母就叫“儿化韵”,其标志是在韵母后面加上r。儿化音节虽然用汉字书写是两个汉字,但在读音上失去了独立性、“化”到前一个音节,只保持一个卷舌动作,使两个音节融合为一个音节,这样前面音节里的韵母就会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在书写上,汉字加“儿”,音节加“r”,如芋儿(yùr)等。这里的“r”仅指一个卷舌动作,并不是一个音素。湘方言区是无儿化音区,因此,对于普通话底子不够厚实的湖南人而言,儿化音学习自然倍感艰难。

一 澄清卷舌音、翘舌音、转舌音的分类表述

湘方言区常常混淆翘舌音和卷舌音。又因为zh/j不分,把“卷”舌音说成是“转”舌音。这无疑是错上加错。因而必须澄清:翘舌音是指与平舌音z、c、s相对而言的声母zh、ch、sh、r;卷舌音仅指韵母er,并不存在其他语音指向;转舌音则属湘方言系统下生就的一个并不存在的名词概念(不排除还有一些南方方言也存在类似情况)。

二 说好儿化音节,必须先练好卷舌元音er

《红楼梦》中史湘云因称呼贾宝玉“爱哥哥(二哥哥)”被众人取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方人学习儿化音的现实与难度。笔者认为与其说史湘云叫的是爱哥哥,毋宁说是阿(à)哥哥。以长益片方言为典型的湘方言向来就把二读成饿或阿(à),也有读欸(ê)的。因此只有读好了er,儿化韵的正确发音才能有样可依、有例可循。

er是个带有卷舌动作的央元音e。发音时,口自然稍开,唇形不圆,舌位居中;然后舌头后缩,舌尖向硬腭轻巧地卷起。这种表述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用到的,然而在实践中发现,纠缠在字面上的解释、理解,往往很难奏效。er韵存在两个难点:央e到底在哪?卷舌到底怎么卷?

如何寻找央e?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曾尝试示范并引导学员先把舌尖及其边缘顶在下齿背,舌面中央抬起,开口度同e,保持微笑状,再尝试发央e;然后舌尖离开下齿背向上卷起,接触硬腭。在此基础上,把er韵简单地拆解成e+r。在实践中,这种方式虽然不科学,但对学员们保持e的口型和完成卷舌动作有着显而易见的作用和效果。至少告诉了他们:央e的口型接近于e,不能开口过大,发成a或ê;卷舌也不是事先就卷起来顶在硬腭的,一定得在发元音的同时,完成一个大幅度的卷舌动作。

三 韵母发音规则力求简单明了

在沿用至今的湖南省《普通话训练与测试》(2005年版)中提到,“便于卷舌的,如韵母 a、o、e、ê、u,儿化时原韵母不变,直接卷舌”[1]。这句话是不够严谨的。因为 ao、iao、ou、iou(iu)这些复韵母也是韵母呀,这里边的韵母o、u是不是也遵从文中所述规则来变化呢?事实上教材中所举儿化音节的例子完全回避了这一问题。所以,如果把原文中“如韵母a、o、e、ê、u”调整成“韵母末尾音素为主要元音 a、o、e、ê、u 的音节”,那么这个表述就比较恰当、科学了。

再者,关于韵母末尾音素为主要元音a、o、e、ê、u音节的卷舌,湖南版的《普通话训练与测试》便语焉不详了。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渐次发现其实所谓的“便于卷舌”就是指开口度稍大、舌位低或舌面前低的元音[2]。开口度大或稍大、舌位较低的有a、o、e、ê;虽然开口度不大,但舌面前低后高的则有u;这些元音就是便于卷舌的音素。因此,“便于卷舌”就是指开口度大、舌位低的末尾音素,很容易很方便完成卷舌动作。例如:号码儿haomar/山坡儿shanpor/饭盒儿fanher。

四 十二字音变规则

(一)丢掉韵尾

在普通话韵母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强调复韵母、鼻韵母要讲究动程,要注意归音。那么在儿化音教学中,我们可以决断地说:凡是要求归音的韵尾都可以丢弃,因为韵尾的归音动作必定和卷舌动作发生冲突,丢掉韵尾后才能方便地完成卷舌动作。此为儿化韵在不方便卷舌情况下音变的首要规则。能够充当韵尾音素的有四类:

-i(ai,ei,uai,uei)-u(ou,ao,iou,iao)

-n(an,en,in,ün,uan,ian,üan,uen,)

-ng(ang,eng,ong,ing,uang,iang,ueng,iong)

鼓励学习者形成条件反射,凡是儿化韵有韵尾的必须毫不犹豫地把韵尾丢掉,相应地以卷舌动作取代归音动作。如“冰棍儿binggu(n)r/绣球儿xiuqi(u)r”不好理解,建议对韵母稍作还原(un=uen、iu=iou)就能很好地认识了。

对于以ng为韵尾的韵母,我们往往说儿化后丢掉韵尾ng,主要元音鼻化,同时在鼻化元音后加上 r,如瓜瓤儿guarãr。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3]、湖南省2005年版《普通话训练与测试》中都明确地提出了儿化韵鼻化的概念和操作。鼻化固然值得强调,但是理解起来有困惑、操作起来有障碍,因为湖南人最“擅长”的就是鼻化。上文提到的两种教材在教学指导上也都忽略了南方部分方言区对“鼻化”的另类认识。那么正确的认识和练习还得从动程、归音方面来理解。后鼻韵母的动程是由元音的“口音”状态向鼻辅音的“鼻音”状态过渡,最后收在舌根与软腭相抵的全封闭状态(气息完全从鼻腔流出,口腔通道完全封闭)[4]。笔者在培训、教学时,往往提醒学习者发后鼻音节的儿化时,直接理解成:照常按后鼻音节的发音要领发音,在舌根后抬与软腭开始下降(并未接触)、鼻腔通道打开、鼻音初步形成的同时,迅速把舌尖卷起。因此,这个过程并不等于直接把元音“鼻化”,而是在元音向鼻辅音滑动伊始、口音状态和鼻音状态临界处(鼻音初始形成),就完成卷舌动作。

例如:瓜瓤儿guarangr,按照ang的韵母要求去发音,由后a向ng滑动伊始、鼻腔通道打开、果断放弃归音,迅速卷起舌尖,最后发出的就是guara(ng)r,并非guarãr。因而从听感上还是有后鼻音的色彩。如果直接认可鼻化的可行性,否认guara(ng)r这种动程,那么就等于否认了一块儿yikua(i)r这类有韵尾的儿化音节的实际动程。因为yikua(i)r并不直接等于yikuar:前者的a属于前a,就是按照uai韵母要求来发音的,当u-a-(i)滑动到前a时,就迅速放弃归音(丢掉韵尾i),在发出主要元音前a时就直接完成卷舌;后者的a属于央a,即使我们认可yikuar,但它实际上和yikua(i)r还是有着动程区别的。同理,ra(ng)r中的a是后a,在鼻腔通道打开、鼻音初步形成时,就迅速放弃归音完成卷舌动作;如果rãr鼻化合理的话,那么这个a到底是央a还是后a,动程要领到底如何呢?如此推断,结论就不言而喻了。

(二)构成新韵

以主要元音i或ü为结尾的韵母,开口度太小或舌位太高,和卷舌动作有冲突,是不便于直接卷舌的,只能采取构成新韵的方式完成儿化。为什么有构成新韵一说?其原理就在于i、ü属于舌面前高元音,开口度太小(齐齿呼、撮口呼)、舌位太高,直接卷舌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顺势扩大口型、舌位稍降,等于完成i-e或ü-e的动程。也就是说i+e变成了ie、ü+e变成了üe后再完成卷舌动作,构成新韵就此大功告成。读法上呈现为 ier、üer,书写上仍旧为 ir、ür。例如:毛驴儿maolü(e)r/针鼻儿zhenbi(e)r。至于手印儿shouyi(n)er/花裙儿huaqu(n)er等儿化音节请先参照前面所述“丢掉韵尾”规则,再根据“构成新韵”规则予以完成。

(三)换成他韵

前面已经分析过了不同情况下的 a、o、e、i、u、ü、ê的儿化规则,就只剩下舌尖前-i、舌尖后-i的儿化了。为了有效解决卷舌冲突,就必须把舌尖元音-i(前、后)换成开口呼的舌面元音e,再完成卷舌动作。如:没词儿 meicir—meicer/有事儿 youshir—yousher。

关于丢掉韵尾、构成新韵、换成他韵的几点粗浅见解,并非笔者创新,而是在前辈的基础上稍作总结梳理,形成通俗易懂的短语,便于在培训、学习中学员更好地理解、掌握。

[1]湖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训练与测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李永新.湘江流域汉语方言的区域性特征[J].云梦学刊,2011,(3).

[3]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徐世荣.普通话语音知识[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卷舌韵尾儿化
孤立卷破波传播演化特征分析
有趣的“儿化”
南方人,求求你们说话不要加儿化音
晨起小动作 保健有奇功
从“失落韵尾”与“舌位下降”的维度再论汉语普通话儿化音的发音规律
论汉藏语言高元音的类型与共性
仡佬语-n、-ŋ、-i韵尾的发展演变
THE RAP BATTLE FOR CHINA
寿县方言卷舌韵母缺失现象的实验分析
闽南语入声韵尾的分布现状及原因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