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2013-04-02田兴政
田兴政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079)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职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现实也日益突出。“以面向社会、服务学生为宗旨,以培养能力、解决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办学指导方针。但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与就业情况来看,很多用人单位明确指出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素质远远不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能力要求。这一残酷事实不得不引起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的反省和深思。事实上,随着近几年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高职学生自身素质在整体上有所下降,不断扩大的学生生源也使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和管理上受到人力、物力、师资限制而难以具备高水平培养的条件。高职学生自身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积极等一系列问题,而到了临近毕业选择职业时,他们既着急茫然又无奈自己就业能力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研究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有紧迫的现实需要。
1 当前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高职院校关注不够,高职学生了解不足
我国职业规划教育起步晚,全国许多高职院校仍未正式开设专门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从数据统计上看,不少高职院校没有对职业规划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职业规划教育上投入少,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和硬件配套。一些学校职业规划教育流于形式,与实际脱节,偏重于课堂理论教学,以至于许多高职学生没有认识到职业规划对他们就业的作用有多大。
同时,很多学生自身欠缺职业规划的自主意识和理性思考,认为职业规划没有什么指导价值;“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了解,对自己职业规划设计原则、程序和要求一无所知,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定位和职业发展方向模糊,过于注重自我感觉,很少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和人生发展规律,缺乏统筹规划的思想。学生对自己个性特征缺乏正确认识,对未来职业世界普遍缺乏认识。”[1]
1.2 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建设滞后,教育形式单调
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部门,几乎没有或少有专业的职业规划教师,往往由从事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或行政部门负责招生与就业人员兼任。这些人员对职业规划专业知识了解有限,使得他们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此外,课程建设滞后。“缺乏适合高职特点的系统的权威教材。更没有符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实际需要的分类指导教材;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大多没有独立设置,没有固定课时,或以选修课、讲座形式开设,或依附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着随机性强、不系统、开设时间滞后的问题,不能满足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的迫切需要;”[2]职业规划教育形式单一。局限于方针政策讲解、就业信息发布、择业心理技巧讲座、企业老总作报告等,往往着重理论说教,学生实践自主参与度较低。种种因素致使学生兴趣不高,职业规划教育对指导高职学生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效果甚微。
1.3 教育监控、指导不到位,激励保障机制尚未建立
由于缺乏第三方机构对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监控指导,职业教育教师授课水平无人监控,对讲课内容、手段、形式的好坏没有科学明晰的测评考核标准,这种低质量教学水平使学生对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难以深入理解,因而很难激发高职学生对自身职业规划的内在需要和认同感。同时,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组织扶持力度小,投入少,配套服务跟不上,师生积极参与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激励保障机制尚未出台,使得本来就单薄的师资力量在不被学校重视、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难以有效发挥职业规划教育指导的作用。
2 高职院校加强职业规划教育的对策
2.1 树立正确职业规划意识
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就业竞争力和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性,把职业规划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学校应成立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指导委员会,营造高度重视职业规划教育的文化氛围。首先,从制度上形成人人关心、师生共同参与的职业规划教育环境。其次,组织丰富多彩的职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适应职业要求的良好素养和行为习惯。
端正高职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职业规划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是通过相关活动帮助高职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筹划未来,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3]高职院校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就通过课堂教学、校园网、校报、广播台、宣传栏、专家讲座、职业规划比赛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职业规划意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职业规划有助于提高自我的认识能力和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促进学生尽早树立学习动力和奋斗目标,增强就业竞争力。
2.2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相关课程体系建设
职业规划教育师资队伍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职业规划教育的质量,它要求指导教师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综合素质。因此,高职院校要健全相关组织机构,引进一批具有专业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知识背景和经验的专职人员,还可以校外聘请人力资源专家、知名企业负责人、成功的创业者担任兼职教师,并在教学和辅导的配套设施、场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组建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科学设计教育方案,使职业规划教育贯穿高职教育过程。首先要组织校内外专业人员研究、编写适合高职特点的、符合本校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专用教材,并把职业规划教育上升为教学课程,统一贯穿安排在三年的必修课程中进行职业规划全程指导。“大一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为载体,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设计并有针对性地为未来就业早作知识和能力储备;大二要引导学生根据职业需要塑造和完善自己,鼓励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和职业实践活动强化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择业的核心竞争力;大三要根据就业期或升学期的特点和困惑,进行就业政策、求职技巧、职业选择、心态调整等多方面的指导,促进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4]
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形式要多样化,注重团体化辅导与个性化指导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传统手段和现代化网络手段的结合,注重校内和校外的密切合作。一要在正常理论教学上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采用综合手段教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二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来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技巧。如调查研究、心理测试、模拟求职、团队构思、企业参观考察、假期社会实践、企业实习、社区服务、优秀学习报告会、专业作品展等,参加职业规划比赛,邀请校外专家、企业成功人士演讲等多样化形式来增强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和自我职业规划能力。
2.3 建立监控指导机制与激励保障机制
“学校需要探索并建立一种适合高职学生特点、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指导的机制,确保教育发挥应有作用。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尝试在课堂集中教育指导的同时分成若干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自觉性。”[5]让小组长在课堂外对成员进行完成作业、实践参与的监管和情况反馈及个人职业规划的执行情况,并将反馈结果纳入综合考评成绩,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监控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要积极为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完善科学的测评手段,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数据库,引进先进科学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测评体系,建立职业发展规划资料室和职业指导咨询室,这些物质手段有利于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指导学生科学地规划自己的理想人生。
建立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学校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具体制度的执行落实,使职业规划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并给予经费支持。每年定期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对于在不同级别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和指导教师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双重奖励,并在年终将这些成绩作为教师、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鼓励学生开展课外职业实践活动,并将职业规划内容纳入社会实践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评价体系中。对参与职业实践表现突出并取得良好成绩的学生给予评奖评优,并作为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这些激励机制的执行有利于增强职业规划教育目的的实现。
[1]万辉君,简成茹.关于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的再思考[J].成人教育,2011,(8):34.
[2]辛梅英.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65.
[3]魏洪秀.谈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成人教育,2008,(7):90.
[4]陈坤林.粤东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2):103.
[5]盛振文.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