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县方言的词缀

2013-04-02仇漫漫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丰县词根词缀

仇漫漫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南京 210097)

一、引 言

丰县位于江苏省西北角,隶属于徐州市,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七县交界之地。总体而言,丰县方言隶属官话区中原官话区的洛徐片。丰县方言内部差别不大,有较强的一致性[1]2。

汉语词缀是附加式合成词中粘附于词根语素,本义虚化而有一定类化作用的定位语素[2]34。马庆株先生说:“在现代汉语各级语法单位中,认识分歧之大,术语分歧之大都莫过于词缀。”[3]154本文选择丰县方言词缀作为研究对象,将丰县方言中前缀、中缀、后缀分别归类并对其作具体分析。

二、丰县方言前缀

丰县方言中的前缀主要有“第—、初—、老—、小—、毛—”等5个,由这些词缀派生出来的词语都是名词。

(一)第、初

“第”、“初”是在普通话中经常使用的两个前缀,除了在普通话中的一般用法外,二者在丰县方言中还有一些特殊用法。

在丰县方言中由“第”派生出的词语中,“第天”的用法比较特殊,它是“第二天”的省说,如“她头天来,第天就走了”。丰县方言中的前缀“初”只附加在数词“一”到“十”的前面,数词后面要儿化,表示农历每月的前十天,如“六月初一儿”、“四月初十儿”等。

(二)老

“老”是丰县方言中用法比较复杂的一个前缀,它有4种组合形式:(1)附加在“大、小、几”以及“二”到“十”之前,如“老大”、“老小”、“老三”等;(2)用在姓氏之前,如“老张”、“老王儿”等;(3)附加在某些单音节动物名称前,如“老虎”、“老鸹”等;(4)附加在一些名词性语素之前,如“老表”、“老婆婆”等。

在丰县方言中,“老”较特殊的用法主要体现在上述(2)(4)两类组合。“老”用在丈夫的姓氏前,用来称呼妻子,这是女方娘家人对出嫁后的女儿的称呼,这种用法必须儿化,如:老张儿、老王儿等。“老”附加在一些名词性语素之前,构成称谓词或普通的表人名词。称谓词有“老表(有表亲关系的兄弟)、老公公(丈夫的父亲)、老婆婆(丈夫的母亲)、老丈人(岳父)”等;普通的表人名词有“老妈子(对年老的妇女的不尊敬的称呼)、老头子(对年长男性的不尊敬称呼)、老油子(老练、圆滑、爱耍心眼的人)、老娘们儿、老爷们儿”等。

(三)小

丰县方言词缀中的“小”主要有三种组合形式:(1)附加在单音节姓氏前,如“小赵”、“小孙”等;(2)附加在一些中性名词性语素前,如“小巴狗儿”、“小老鼠”等;(3)附加在一些贬义的名词性语素之前,如“小混混儿”、“小能豆”等。在丰县方言中,“小”的特殊用法主要体现在(3)类,表现出一种鄙视、瞧不起的感情色彩,如“小舅子(骂人的话)”。

(四)毛

丰县方言中前缀“毛”的组合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附加在人名或称谓名词前,如“毛晨”、“毛侄儿”等;二是附加在一般名词前,如“毛包儿”、“毛手绢儿”等。

语法功能上,“毛”用在人名前的时候,人名一般是单音节名词,如“毛涵”、“毛阳”等,也用在“毛丫头、毛髙子(对小男孩的爱称)”中,这种称呼一般是对小孩子喜爱、亲昵的称呼。“毛”用在称谓名词前时用来称呼晚辈或比自己小的平辈,如“俺家毛侄儿今年6岁了”。“毛”用在一般名词性语素前构成名词,如“毛手绢儿、“毛包儿”(形容混乱,脏,如:他家里乱哩毛包儿)。

三、丰县方言中缀

丰县方言中的中缀主要有“—娄—”、“—不—”、“—里—”和“—不—的”等4个,中缀主要起连接音节使前后成分节律和谐的构词作用,派生出的词语多是形容词。

(一)娄

“娄”缀使用相当普遍,具有能产性,派生出的词语多是4字的名词和形容词。

由“娄”作为中缀的派生词语有:扑娄蛾子(翅膀会扑动的虫蛾);花娄棒槌(一种木制玩具,中空有物,可以摇响);提娄金儿(儿童的炮竹类玩物);忽娄群儿(一大群);呓娄巴挣(睡得迷迷糊糊);正娄巴经(正正经经);滴娄挂拉(挂满:他家里葡萄今年结的滴娄挂拉的,真景人;衣衫不整洁:他整天穿哩滴娄挂拉的);戏娄马哈(不严肃,不认真);七娄扑通(形容动作连贯、利索)等。

上面由“娄”派生出来的词语中只有前4个是名词,其余都是形容词。“娄”缀增强了词语的形象性色彩,如“正娄巴经”和“正经”相比,增加了严肃性色彩,“七娄扑通”则增加了快刀斩乱麻的意象。

(二)不

“不”缀多派生出形容词性词语,而且多含贬义。

由“不”作为中缀的派生词语有:酸不拉歪(食物发酸难吃);瞎不日眼(眼睛不管用);憨不拉式(傻头傻脑,呆笨);黑不楞通(黑漆漆的);可不定星儿(勉强能够上,形容少)等。

中缀“不”起着增强否定语气、强化第一个词根程度的作用,如“酸不拉歪”比“酸”表达的程度要深,并增添了“难吃”的形象性色彩。

(三)里

“里”嵌在双音节形容词中间,构成“A里AB”式,这由AB式演变而来,“里”起凑足音节的作用。

由“里”作为中缀的派生词语主要有:糊里糊涂、啰里啰嗦、小里小气等。“A里AB”式比AB式表达的程度要深。这类词语多含贬义,能产性不强,在句中常用作谓语,如:“他这个人小里小气的,没人愿意跟他来往”。

(四)—不—的

这是丰县方言中的特殊中缀,把“不”和“的”配合起来间隔使用。

由“—不—的”作为中缀的派生词语有“甜不索的、凉不涔的、臭不哄的、灰不登儿的、硬不橛的”等,这些词语第一个词素是中心词,后面成分有说明状态的,如“凉不涔的”表明温度偏低;有标明程度的,如“甜不索的”表明甜得有点过;有增强词汇形象性、生动性的,如“硬不橛的”表明物体像木头橛一样硬。

四、丰县方言后缀

和普通话相比,丰县方言中的后缀更为丰富,不仅存在单音节后缀,多音节后缀也相当广泛。“—子、—巴、—乎”属于用法较为复杂的后缀,能派生出多种词性的词语来。

(一)单音节后缀

1.子

“子”是丰县方言中应用范围广、构词能力强、用法复杂的一个词缀,它派生的词语有名词也有量词:(1)做名词后缀。“子”在丰县方言中做名词后缀时和在普通话中的用法大同小异,如“妗子”、“憨子”、“口子”、“茄子”、“筢子”、“乱子”等;较为特殊的用法是对外族人、外地人的称呼,如“回子(对回族人的称呼)、蛮子(对南方来的外地人的称呼)”。(2)做量词后缀。在丰县方言中,“子”作为量词后缀的用法较为多样,名量词、动量词丰富,临时量词的使用也较多。名量词如“砍了一捆子柴”、“围了一圈子人”、“淌了一滴子血”、“买了一件子新衣裳”、“炒了一盘子菜”,动量词如“打了他两下子”、“哭了一大会子”、“上了一阵子班”,临时量词如“拉了几车子沙子”、“摆了两桌子席”、“抽了他几鞭子”、“装了一肚子火”等。“子”缀名词之所以能充作临时量词,是因为这个名词是量词所表示事物的容器,如“肚子”,或者是动作行为实现的工具,如“车子”、“鞭子”等。

2.巴

“巴”是丰县方言的重要后缀,它可接于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根后,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如“下巴”、“剁巴”、“瘦巴”等。

“巴”构成的派生词不多,但使用很频繁:(1)做名词后缀指称器官、肢体或人,和普通话中用法相似,如“尾巴、结巴”等。(2)做动词后缀。“巴”用在单音节自主性动词词根后,常表示凶狠、生气等带有胁迫性的动作或者短促连贯性的动作,如“他没事老爱卸巴钟表玩”、“这个破玩意没用了,砸巴砸巴卖废铁吧”,类似用法的还有“洗巴、捏巴、画巴、写巴……”等。(3)做形容词后缀。“巴”缀接于性质形容词词根后,如“瘦、小、干、紧、俊”等后,构成形容词,使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状态在程度上有所减弱,如“小孩长滴瘦巴哩,些有精神”、“苹果放几天就干巴了”。

3.头

“头”的本义是指人或物的头部,引申指事物的顶端、前部或边缘,进而虚化为名词后缀,其产生的年代应该在汉魏期间[2]197。丰县方言中,后缀“头”的用法比较单纯,构成的派生词主要是名词,还有少量代词和形容词。

“头”的语法功能主要有三种:(1)做名词后缀。“头”缀接于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代词性、量词性词根语素后,构成了数量相当多的指称人、事物以及方位的名词,如:“败坏头”、“盼头”、“里头”等,这与普通话中的用法相似。(2)做代词后缀。“头”缀接于“这、那”后,构成附加式指示代词,指示方位、处所和方面,如:“两头不般大,这头大,那头小”、“事儿忒多了,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3)做形容词后缀。“头”缀接于形容词性词根语素后,构成附加式合成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状貌,如“他拿半头砖把人家的头砸破了”。

4.歪

“歪”缀接于单音节动词性词根后,构成附加式复音动词。构成的派生词主要有:噫歪(脾气不好,性格倔强,如:别给他噫歪了,你走你的道);蹬歪(双脚来回踹动,不安分,如:睡觉时老实滴,白乱蹬歪);叽歪(叽叽喳喳,讨人烦的吵闹,如:吃个饭白乱叽歪)。

“歪”缀动词增加了贬义色彩。“歪”缀附加式复音动词有“V歪V歪”的重叠形式,表示动作、行为在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如“他杀鸡只杀了个半死,那鸡蹬歪蹬歪地又活过来了”;也有“VV歪歪”的重叠形式,这主要用于描摹性状和状态,如“你这个人怎么噫噫歪歪的,一点儿也不干脆”、“晌午吃饭吃得太快了,堵在心口扎扎歪歪的真难受”。

5.乎

“乎”缀多接于动词性和形容词性词根语素后凑足音节。“乎”缀的语法功能如下:(1)用在单音节动词性词根后,在句中常作谓语、状语。派生出的词语主要有“凑乎、买乎(买帐)、耳乎(搭理)、圆乎(打圆场)”等,如“你得买乎着他点,以后还指望他照着你呢”、“这个人不讲理,不可耳乎”。(2)用在单音节形容词性词根之后,意思为“有点……”,可分为两类,一是接于“热、暖、软、邪、洋”等词根后,二是接于“酸、甜、硬、凉、辣、绿、红、瘦、胖、高、矮”等词根后。第一类词既可以用在“真X乎(儿)”结构中,又可以用在“X乎(儿)哩”结构中,前一种结构中“乎”读轻声,仅仅表示对某种情况的陈述,在句中做谓语;后一结构中“乎”为55调值,含有喜悦、高兴的感情,做定语不用“儿”则表示“X得过分”,含有厌恶的感情,如“这件小棉袄穿在身上真暖乎儿”、“被窝里暖乎儿哩,真不想起床”、“热乎哩天哪也不想去”。第二类形容词数目最多,主要包括描写颜色、味道以及人外貌的词等等。这类词只可以用在“X乎儿哩”结构中,如“她买了一件黄乎儿哩皮衣,真时尚”、“小闺女皮肤白乎儿哩,真俊巴”,表达出让人中意的感情色彩。

6.娄

“娄”用于动词性词根之后表动态。

“娄”构成的派生词有:迷娄(比划,如:一边说一边迷娄;测、比较,如:你迷娄迷娄两根绳子哪根长);锯娄(锯,割,如:把那块木头锯娄锯娄做个菜板);搁娄(搅拌,如:搁娄搁娄那碗汤凉得快);提娄(提着,抓住,如:提娄着书包赶紧上学去,别磨蹭)等。这些词大都是及物动词,可带宾语。

7.由

“由”既可以做动词后缀又可以做形容词后缀:(1)做动词后缀。如:搓由(搓来搓去,如:搓由纸、搓由手);晃由(来回晃动,如:黑家半夜的不睡觉乱晃由啥啊);团由(团来团去,如:衣裳脱下来别乱团由,叠好搁到柜子里)等,表示动作重复意义的形态单位。(2)做形容词后缀。做单音节形容词后缀时,“由”必须儿化,并且后面常加“哩”表示喜爱的感情色彩,在句中常做谓语,如:鼓由儿哩(她包里鼓由儿哩,不知道装里啥);光由儿哩(他的头剃得光由儿哩,真亮堂);团由儿哩(他家里小孩团由儿哩脸,长得真可爱)等。

(二)双音节后缀

1.哩慌

这一后缀实际上等于普通话的“的慌”,主要用在单音节形容词性词根后面,表示讨厌、烦恼或不舒服等感觉,如“渴哩慌、饿哩慌、累哩慌、急哩慌、憋哩慌、烦哩慌、闷哩慌、热哩慌、冻哩慌”等。这类形容词多含贬义,在句中主要做定语、谓语和主语,如:“热哩慌和冻哩慌一样,都不好受”、“这两天老是闷哩慌”、“光烦哩慌也不是个法啊!”

(三)多音节后缀

1.不唧的

多用于贬义的形容词性词根后,表示“有点儿……”的意思,如“这人说话能不唧的”、“那个熊黄子愣不唧的,不是好惹的”,其他词语还有“赖不唧的、苦不唧的、瘦不唧的、肉不唧的”等。

2.不拉唧

常附在表性质的形容词性词根后面,表明对词根所表示的某种性质、状态含有明显的不满意味,在句中多做谓语或状语。如“苹果还没熟透呢,酸不拉唧不好吃”、“今年的稻秧子长得蔫不拉唧的,不水旺”,其他词语还有“憨不拉唧、腥不拉唧”等。

3.乎儿哩

多用于表状态的形容词性词根后,“乎”必须儿化,并且须加“哩”。主要有两种用法:(1)用在非贬义的形容词性词根语素之后表示“适中”的意思,如:温乎儿哩(汤不冷不热,温乎儿哩正好喝);稠乎儿哩(把稀饭熬得稠乎哩才好喝);长乎儿哩(他喜欢把头发留得长乎哩)。(2)用在贬义的形容词性词根语素之后,表示某种状况尽管不好但是还没有达到很严重的程度,相当于“有点儿……”,如“傻乎儿哩、憨乎儿哩、能乎儿哩、怪乎儿哩”等。

4.不溜哩、不乎哩

“不溜哩”多用在表示颜色或味道的单音节形容词性词根语素之后,含有味道不好或颜色不好看的意思,在句中常做谓语、定语或补语,如:苦不溜哩(这是什么糖啊,吃到嘴里苦不溜哩);绿不溜哩(她就爱穿那种绿不溜哩衣裳);酸不溜哩(这菜放毁了,吃起来酸不溜哩)等。“不乎哩”和“不溜哩”用法和意思相似,但感情色彩上“不乎哩”略带褒义,在句中常做定语或谓语,如“这苹果酸不乎哩,些好吃来”。

5.娄巴唧

“娄巴唧”用于表性质的形容词性词根语素之后,表示某种状况或状态,大都用于否定性评价,如“傻娄巴唧、能娄巴唧、憨娄巴唧、呆娄巴唧”等,和“不唧的、不拉唧”用法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这个词缀结合能力相对较弱。

6.因儿哩、丝儿哩

这两个后缀的用法和意义大致相同,都用在单音节形容词性词根后,如“红因儿哩”、“凉丝儿哩”等。它们的意思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有点儿……”,都含有褒义色彩,是对某种状态或性质的肯定性评价。但在构词能力的强弱上,“因儿哩”可以和表示颜色的形容词结合,而“丝儿哩”则不可以,如“苦因儿哩—苦丝儿哩、凉因儿哩—凉丝儿哩”都可以,“红因儿哩”则不能说成“红丝儿哩”。

五、结 论

丰县方言中的词缀数量较多,前缀主要有“第、初、老、小、毛”等5个,派生出的词语都是名词;中缀主要用于连接音节,有“娄、不、里”和“—不—的”等4个,派生出的词语多是形容词;后缀中有单音节词缀“娄、巴、乎、子、头、由、歪”,双音节词缀“哩慌”以及多音节词缀“不唧的、不拉唧、乎儿哩、不溜哩、娄巴唧、因儿哩”等,共14个。

从整体上看,丰县方言词缀主要有三大特点:第一,多音节词缀较多,尤其在后缀中多见,如“—不溜哩”(酸不溜哩)、“—不乎哩”(苦不乎哩),“—不拉唧”(红不拉唧),这些词缀接于形容词性词根后面表示对某种性质或状态的评价;第二,词缀意义多已虚化,如“眨巴”中的“巴”、“提娄”中的“娄”、“叽歪”中的“歪”、“晃悠”中的“悠”等词缀意义完全虚化,它们只是附加在词根上面起构词作用;第三,一些词缀用法较复杂,存在着跨类现象,如“巴”,做名词后缀有“泥巴”、“嘴巴”,做形容词后缀有“紧巴”、“皱巴”,做动词后缀有“切巴”、“剁巴”等。

[1]高海珊.丰县方言语法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2008.

[2]宋开玉.明清山东方言词缀研究[M].济南:齐鲁出版社,2008.

[3]马庆株.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丰县词根词缀
词根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与实施策略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九)
乡村不应有“官僚”——关于“丰县事件”的三点思考
丰县为何层层“失守”?——“丰县事件”折射基层顽疾
丰县建立四项机制 强化烟花爆竹监管
从网络语“X精”看“精”的类词缀化
大学生如何通过学习词根来改善英语词汇学习
习作点评
释西夏语词缀wji2
高职英语教学中“词根教学”的应用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