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3-04-02朱宗友刘珺珺许开轶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苏联道路特色

朱宗友,刘珺珺,许开轶

(1.阜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阜阳236041;2.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安徽 阜阳 236031;3.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 210023)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朱宗友1,刘珺珺2,许开轶3

(1.阜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阜阳236041;2.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安徽 阜阳 236031;3.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 2100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理论渊源和历史背景方面同美国模式、苏联模式、民主社会主义模式存在很大不同,在指导思想、政治经济体制等方面亦存在差异,揭示出这些不同之处,以进一步廓清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民主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美国模式

建国后,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试图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前进过程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进步,但由于缺乏建设经验以及受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也遭遇到一些挫折。1978年,邓小平同志打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建设经验来发展中国。其后的中共领导人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如何看待我们所走的道路问题上却存在分歧,比如有的人认为,中国表面上是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上并没有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也有人认为中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只是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衣来走资本主义道路,它是对民主社会主义模式或美国模式的复制。应该说,这些观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存有误读。本文试图从理论渊源和历史背景两个方面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民主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美国模式的形成,从而揭示出这四种模式在指导思想、政治经济建设等方面的不同之处,以进一步廓清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其他三种模式形成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背景之不同

任何发展道路和模式都有其理论渊源及历史背景,都与特定的国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任何一个理论的产生都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应运而生,紧扣时代的脉搏应时而变的。”[1]50

就美国模式而言,“它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该思潮主张摒除政府对于经济事务的干预,认为自由贸易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2]30美国有着长期的自由主义传统,号称是自由主义的王国,直至20世纪30年代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国家才开始较大范围地介入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实际上,美国模式就是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与政府有限干预的结合。从美国模式兴起的历史背景上看,多种族、多元文化的历史环境为美国模式的兴起创造了条件。美国是一个移民之邦,还是一个不存在封建历史的国家,因此,很少受封建历史的束缚,这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美国的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条件。同时,移民者当时要面临北美残酷的自然环境以及与当地土著人的矛盾冲突。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们锻造出注重自我奋斗的民族个性,这种民族个性注重个人自由、个人意志,从而有利于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当然,各国移民给美国带来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塑造美国模式上也起了很大作用。其中,英国的影响最为突出。英国移民移入美国后,不仅给美国带来了相对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还带来了自由、民主、人权等资本主义思想,于是,资本主义就在美国这片大地上生根发芽,慢慢成长。在殖民时期,美国人民为了获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进行了以英国为主要对象的反对殖民国家统治的斗争,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从此,美国便排除一切障碍,大力发展资本主义,逐渐建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就苏联模式而言,其理论渊源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有如下一些特征: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管理;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极大提高。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由于没有任何的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因此,苏共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之初,便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构想,尤其是斯大林,把社会主义理解为绝对的计划经济、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从而在实践中建立起以高度集中为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苏联模式兴起于“战争与革命”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中。在国际方面,当时的苏联受资本主义的包围和战争的影响。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联并没有如列宁预期的那样获得西方国家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支持,而是成为资本主义汪洋大海中一个社会主义的孤岛。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为了应对国内外敌对势力,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加速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增强国家实力,以备战争之需。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要增强国家实力,不能仅仅依靠经济手段,而必须依靠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可以说,苏联模式就是在这种战争、备战和医治战争创伤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国内方面,列宁逝世后,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内围绕着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资本主义包围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和斗争,斯大林在这场斗争中,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排除异己,确立自己的领导地位,逐渐建立起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特征的苏联模式。

欧洲社会民主党在美苏冷战及美、苏两种模式展开全方位竞争的背景下,积极探索本国发展道路,形成了不同于美苏两国发展模式的第三种发展模式——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从理论渊源上看,民主社会主义模式“植根于西方的基督教伦理、人道主义和古典哲学,直接继承了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改良主义、修正主义的理论,广泛吸收了现代西方哲学和社会科学流派的思想和观点”。[2]31从历史背景上看,民主社会主义模式兴起于当时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发展,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迫于当时社会主义国家的压力和国内工人阶级的斗争,必须探索出一条既能缓解国内矛盾,又能最终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发展道路,于是,这些国家纷纷建立起了普选的民主制度。在这些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里,一个党派完全有可能通过选举掌握议会多数,他们或者一党,或者联合其他政党执掌国家政权,以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和纲领指导国家建设。事实上,从1919年到1949年,以英、法、瑞为代表的许多欧洲国家的社会民主党就已经通过多党平等竞选的方式上台执政,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为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从理论渊源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源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如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3]1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其主要内容是:阐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科学地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为消灭阶级以进入无阶级社会,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改造社会,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而不搞私有化,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搞议会制和多党制,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等等。这些都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和发展。从历史背景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的基础上,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三大改造”完成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党就面临了一个新的历史任务,就是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于是,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问题,并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10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科学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经过十余年的探索,终于为中国人民找到了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发展模式,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此后的中共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狠抓机遇,迎接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其他三种模式在指导思想、政治经济体制等方面的不同

由上所述可知,四种模式兴起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背景存在着巨大差异,不仅如此,这四种模式在指导思想、政治经济体制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同。

美国模式以新自由主义为其指导思想。“新自由主义是当代右翼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适应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要求而形成的一种理论思潮和思想体系”[4]5,美国模式的特点及其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方针集中地反映了新自由主义理论。首先,在政治上,美国实行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提倡“小政府、大社会”,尽量减少政府的干预。美国政治是建立在三权分立基础上的多元化、民主化的资本主义政治,这是与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截然相反的。它反对公有制,主张资产阶级私有制,国家政权仅仅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代表的是以资产阶级为主的少数人的利益,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资产阶级利益最大化。其次,在经济上,美国确立了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要特征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主张经济上的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非调控化。例如,美国在经济领域中实行的自由企业制度就很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美国企业主要依据市场价格信息,自主地进行生产、经营、销售和分配等方面的决策,拥有充分的决策自主权;政府对企业既不能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也不会制定全国性的计划制约企业行为。以上可以看出,美国模式是立足于美国的具体国情,顺应了全球化发展的潮流,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但是,美国不顾别国的国情,极力地将自己的模式向别国推广,并要求它们不折不扣地执行。很显然,这种做法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如加剧社会结构的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的稳定,非洲的悲剧、亚洲金融自由化的消极后果以及拉美的经济和金融动荡等,都是证明”[2]32。

从本质上看,苏联模式与美国模式相比是一种完全不同性质的社会发展模式,它高扬社会主义旗帜,追求共产主义社会目标。苏联模式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由于苏联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尤其是斯大林,更是僵化地认为社会主义就是绝对的计划经济、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从而在实践中建立起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特征的苏联模式。具体地说,在政治上,苏联实行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苏联名为联邦制国家,实际上是单一制国家,国家权力都集中在政府手中,政府掌控国家生活中的各项事务。在经济上,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经济体制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体制,不容许其他经济成分并存,主张推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排斥市场调节的方式对国民经济进行统一的领导和管理;在分配制度上,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过于注重平等。苏联的发展历程表明,建立于特定时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虽曾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实践的发展,这种体制必须进行改革,否则就会出现问题。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新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使得原来的生产关系已不完全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虽然苏联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这种改革并没有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苏联社会的发展,再加上后来苏联领导人错误的改革路线,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民主社会主义模式虽然也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但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发展模式。在指导思想上,主张多元化,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政治上,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多党轮流执政,反对共产党的领导;主张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用和平的渐进的改良方法谋求社会的发展,实行“劳资合作”和阶级调和。经济上,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在维持私有制主体的基础上,实行国有企业、私人企业和其他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制度,并维护以按资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5]22。民主社会主义的这些举措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些许提高,阶级对立有所减缓,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东欧剧变后,由于苏联模式的失败,许多人把目光转向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甚至认为民主社会主义关涉中国的前途命运,这是一种完全没有考虑到本国国情的想法。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从根本上说仍属于资本主义范畴,不适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因此中国绝不能完全照抄照搬。

相比较于上述三种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直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并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形成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政治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等,决不搞西方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经济上,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完全的计划调节,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阶段,再到确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阶段,再到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阶段。

三、小结

通过分析比较上述四种模式可知,人类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各个国家所选择的发展模式和道路是可以多样化的,甚至一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可以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每一种发展模式的产生都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但绝不可以照抄照搬;一个国家是否选择了正确的发展道路,关键是看其是否适合于这个国家的基本国情,是否能促进这个国家的发展,是否能给这个国家的人民带来幸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虽然遇到许多挫折,但总体上说,取得了被誉为“中国奇迹”的辉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酝酿、形成、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是建立在中国现实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是对传统与现代政治理论、传统与现代社会主义的超越。”[6]126这足以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以实现现代化为旨归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又充分吸取了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而形成的”[7]6。

[1]李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政治整合价值[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赵宏.中国模式与世界主要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09(4).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李炳炎.马克思产权理论创新与我国现代产权制度建设[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5]严文波,徐红霞.不能用民主社会主义取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保定学院学报,2009(3).

[6]胡振良.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J].科学社会主义,2010(3).

[7]吴恩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苏联模式”关系析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9).

The Road of Socialism w 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a Com parative Perspective

ZHU Zong-you1,LIU Jun-jun2,XU Kai-yi3
(1.Teaching Departmentof Ideology and Politics,Fuyang Normal College,Fuyang 236041; 2.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Trade,F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Fuyang 236031; 3.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23,China)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varies with the mode of the United States,the Soviet Union mode,themode of democratic socialism in the theoretical origins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and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aspects of guiding ideology,political system and economic system.Revealing the differenc⁃es i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path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mode of democratic socialism;the Soviet Union mode;themode of the United States

D616

A

1008-2794(2013)01-0017-04

2013-05-28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全球化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研究”(AHSK11-12D222);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13BKS043);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12BKS050);安徽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建设项目(20122013SZKJSGC9-19);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10MLA001);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2010ZDIXM048)

朱宗友(1971—),男,安徽阜南人,副教授,中央编译局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球化。

猜你喜欢

苏联道路特色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特色种植促增收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