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协商式·低重心”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新探
2013-04-02韩伏彬王守忠
韩伏彬,王守忠
(1.衡水学院 教务处,河北 衡水 053000;2.衡水学院 校党委,河北 衡水 053000)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老生常谈且常谈常新的话题。说其是老生常谈,在于高等教育自产生以来,就一直自觉不自觉地重视和关注着教学质量监控问题;说其是常谈常新,主要是因为随着高等教育自身的不断发展革新,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监控理念、目标、内容、方式及手段等方面,在持续不断地调整与改进。因此,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探讨,尤其在注重质量的今天,显得更为重要和必要。众所周知,新建本科院校是伴随着中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脱胎于专科学校的新生本科教育力量,其在专科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已越来越不适应本科教育的要求,并在教学运行中产生了诸多普遍性问题。规范并不断创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就成为每个新建本科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内涵解读
为加强对未参加过上一轮(2004-2008年)教学工作评估的各类新建本科学校,包括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的分类指导和本科教学评估,教育部2011年正式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评估方案》中二级指标“质量监控”从规章制度和质量控制两个方面提出基本要求,一是要求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完备,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执行较严格,教学运行平稳有序;二是学校建立了自我评估制度,并注意发挥教学状态数据库的作用,对教学质量进行常态监控[1]。教学质量监控是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树立质量意识,严把教学质量监控关,提高教学管理队伍水平,完善管理模式,建立内部质量保障和监控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引导价值。根据有关专家的解释,教学质量监控一方面要具有较为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清晰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要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包括六个环节:目标、质量标准、信息与收集、评估、信息反馈与调控,几个环节构成教学质量监控体系[2]。通过专家的内涵解读,我们认为: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仅反映了管办评分离的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贯彻和落实“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这一主题的重要举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关键,根据教学环节质量标准,通过自我检查、诊断和评估,发现并及时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以达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新建本科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迫切需要按照《指标体系》要求,建立健全自己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时代发展需求,不断创新教学质量监控理念、制度和方法等。
二、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质量监控机构不健全,管办评依旧浑然一体,没有分离
质量是生命线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教学质量的形成不是自觉的行为,需要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管理活动。人才质量犹如产品质量需要质监部门的检测和消费者的评价一样,需要高校成立专门的质量监控机构进行全程监测与调控。然而,当前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还没有成立专门机构,教学质量监控主要是教务处等部门的职责,管办评依然一体。作为教学管理部门的教务处既充当运动员,又充当裁判员,这显然有悖于当代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发展趋势。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一体化模式在实践中很难避开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在管理上导致重心偏高,权力集中,影响基层教学单位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形成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和惰性行为;二是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会导致要么对教学问题的一叶障目,不见问题,要么是心知肚明,自我包容,甚至包庇,都很难从根本上自我治疗。
(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不完备,未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
制度是确保学校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和保障,其完备、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各项教学及教学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活动密不可分,需要一套完备科学的规章制度作保障。分析新建本科院校现有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学校大多数教学质量监控制度要么仍然是原专科学校时制度的延续,依然没有走出专科的阴影;要么简单照搬和套用老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以上两种问题存在两种弊端:一是专科时期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已经很难再适应本科教育的要求。从中国高等教育法对本专科教育学业标准的要求中不难分析出二者质的区别,即本科教育的突出特点是要求学生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因此,需要本科院校制订出较专科院校更为全面、系统、科学的质量标准和保障标准实现的监控制度;二是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和老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类型和目标规格上的差异,必然会使简单借鉴和移植而来的质量监控制度造成实施方向的偏颇和结果的失灵,很难形成有效的质量自我约束机制。
(三)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不科学,教学质量监控理念、手段等有待改进
随着本科教育意识的增强,新建本科院校虽然已经开始重视并制定、修订教学质量管理相关制度,但由于教学质量监控认识不到位等原因,质量管理过程中,重听课、轻评课;重评教、轻评学;重督教、轻督学;重督查、轻指导;重监控、轻反馈;重过程、轻调控的现象依然存在。上述现象说明在学校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监控主体比较单一,监控过程和方式不够科学、人性。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督导人员主要是聘请本校退休领导干部,这支队伍很敬业、很有责任感,但由于他们人员少,精力有限,很难开展对学生学习的监督指导工作。同时因绝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还没有成立专门的教学质量监控机构和工作人员,缺乏及时向广大教师作出反馈的平台或渠道,教学监控的反馈信息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整理与反馈,从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健康运行。此外,由于监控制度设计的不合理性,如教师评学、评管、自评制度的缺失等,致使教学质量监控中教师主体地位的缺失和话语权的缺失[3]。
上述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专科阶段办学思维惯性使然,另一方面也与本科教育质量意识淡漠不无关系。但是归结为一点,就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还不够健全和规范,缺乏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远见卓识。因此,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当务之急应该是不断更新观念,结合学校定位、师生特点等不断创新,使之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发展。具体是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教学质量监控各个环节形成内在一致,连贯有效的运行机制。
三、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创新思路及对策
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相比,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对象应该是全体教职员工,他们大多是学识渊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因此,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须根据现代教育理念,结合实际,在运行中不断创新,注重教学质量监控理念的人性化、监控方式的协商性,以及质量监控权力的低重心。
(一)创新思路
1.质量监控理念的人性化
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指出,各级领导班子要遵循高等教育办学和教学规律,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以教师为本,就是要尊重教师,保障教师的尊严,满足教师的需要,激发教师的行为动机,实现教师的价值[4]。以学生为本,则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和内在感受,所有的教学都要服务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基于上述认识,新建本科院校要更新教育观念,让教师和学生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之中,打破师生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的集体失语和缺位;教学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的意识,在管理工作中积极主动地接触教学第一线,了解师生的真实困境,及时解决师生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困惑,从而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教学质量监控真正成为师生自觉自愿的意志和行为。
2.质量监控方式的协商性
教学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活动,主体间性理论认为,协商与对话是主体之间相互交往的主要形式和存在方式。哈贝马斯是主体间性理论的代表,他认为主体之间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和博弈的关系,而是以语言行为为基础,以相互理解和协商为基本权利,克服主体间的矛盾和冲突,实现各主体利益最大化的关系[4]。可见,主体间性理论是解释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的强有力的理论选择。目前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由于过于强调外控型、约束性,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教学督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管理者与师生等多重矛盾和冲突。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则是矛盾各方要明确教学质量监控的本质和意义,放下相互的成见心理、甚至是敌对状态,彼此真诚面对,坦诚沟通。从改进工作、提高质量、促进成长角度出发,相互理解,共同对话,协商解决一切误会和问题。因此,协商对话式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仅是人性化教学质量监控理念的具体表现方式,也是现代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3.质量监控权力的低重心
现代教育管理科学认为,下放管理权限不仅可以调动下属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是管理民主化的内在本质要求和发展必然。从社会学角度看,学校是一个文化组织机构,是人类科学文化传承的场所,需要更为宽松的制度和环境。从现实来看,新建本科院校升本后,办学规模不断扩张,教学事务日益繁重,过去专科时的一两千人的管理与现在一两万人的管理已是不可同日而语。在管理人员没有成倍增加的情况下,要想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已不可能。再而言之,教学质量不仅仅是几个管理人员的事情,而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责任和追求。因此,从各种角度看,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改变过去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从学校到二级学院再到专业教研室,实行三级管理体制。学校一级的管理只需在政策上把握教学质量的顶层设计,将教学质量监控的权利下放到各教学单位,各教学研究室,甚至每一位师生身上,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从而确保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二)对策建议
1.成立专门的教学质量监控机构,实行校内管办评分离
建立相对独立的教学质量监控机构,目的不是为了取代学校各级组织原有的质量监控职能,而是为了更加强化这一职能[5]。只有建立专门的教学质量监控机构,才能将分散在各部门中的监控力量整合、调动起来,形成统一、集中的合力。更为重要的是,专门的教学质量监控机构能置身教学活动之外,可以冷静、客观、全面地审视和评判学校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教学工作,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为教育教学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为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指标体系》内涵说明所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目标的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统计与监测),评估,信息反馈、调控等环节。这些环节离不开各类监控与评估制度,也就是说,一个运行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本身就是一套科学合理、健全规范的制度体系。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确立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从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到学生学习行为管理,从教学督导到各类教学评估,从领导听课到学生评教、教师评学,从教学信息的采集、整理到分析、反馈与调控,制定出一整套科学完备的监控制度。
3.改进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严格执行质量监控制度
针对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认为有很多原因,但主要可归结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上,主要是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不科学所致,如学生评教标准不科学,可操作性不强,教学信息收集与整理不科学,缺乏有效的教学信息数据分析等;主观原因主要是监控主体在监控过程中流于形式,制度执行不力。如因引导不力,学生评价数据失真,教师同行听课报喜不报忧,相互袒护,教学督导重督轻导等。因此,新建本科院校除了制定科学完备、衔接连贯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外,更要选拔任用责任强、懂教育、善管理的人员,明确各监控人员的职责,实施教学质量责任人制度[6]。确保教学质量监控各项制度严格执行,各环节首尾相连,运行顺畅。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没有一个统一定型的模式,需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人的身心特点以及学校管理水平等情况,因地制宜,灵活构建。同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也是一个需要人们不断转变观念、不断优化改进的长期过程。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运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在科学、可信、可靠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创新,最大限度地尊重人的价值,就能克服其存在的种种弊端,实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规范和创新。
[1] 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施办法及指标体系[EB/OL].(2012-05-14)[2013-04-27].http://www.pgzx.edu.cn/ .
[2] 陈小虎.关于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说明[EB/OL].(2012-06-10)[2013-05-20].http://whcyxy.zjicm.edu.cn:8005/default/content/index/id/789.
[3] 王凤花.教学质量监控中教师话语权的缺失与重建[J].教育学术月刊,2010(5):77-78.
[4] 隋志刚,牟永贵.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中的教师主体性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2011(3):134-136.
[5] 赵军,胡剑波,杨健康.我国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若干问题的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33-35.
[6] 覃业飞.普通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若干问题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7(3):37-39.